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那天,我们先是去了格林尼治天文台。回来路上,弯到一家叫"金筷子"的中餐馆吃午饭。一路上我们都是在中餐馆用饭,都是五菜一汤。这是导游安排的结果。虽然人在欧洲,仿佛依然吃在南京。中餐馆的老板大多和我们在国内见到的餐馆老板并无  相似文献   

2.
那天,我们先是去了格林尼治天文台.回来路上,弯到一家叫"金筷子"的中餐馆吃午饭. 一路上我们都是在中餐馆用饭,都是五菜一汤.这是导游安排的结果.虽然人在欧洲,仿佛依然吃在南京.中餐馆的老板大多和我们在国内见到的餐馆老板并无二样,脸上油腻,身子肥肥的.  相似文献   

3.
异乡的呼唤     
吴杏  张新辉 《高中生》2010,(28):12-13
那天,我们先是去了格林尼治天文台。回来的路上,拐到一家叫"金筷子"的中餐馆吃午饭。一路上我们都是在中餐馆用饭,这是导游安排的结果。"金筷子"的老板是一个  相似文献   

4.
在德国港口城市汉堡旅行时,我们走进一家中餐馆,惊奇地发现当地人大多只点两种菜,看上去十分寒酸.当时我们都很饿,就多点了些菜,很快,桌子就被碟碗堆满,看来,今天我们是这里的大富豪了.  相似文献   

5.
影人王迪 《留学生》2012,(12):33-33
在美国的中餐馆吃完饭后,服务生常都会送上一小碟“幸运饼干”,早面空心,外皮金黄,和蛋卷类似,旱菱角状,脆脆甜甜的味道,很多去中餐馆吃饭的人都很喜欢,“幸运饼干”在美国很受欢迎。  相似文献   

6.
那天,我们先是去了格林尼治天文台,回来路上,弯到一家叫“金筷子”的中餐馆吃午饭。  相似文献   

7.
国际之窗     
梦苑 《学习之友》2009,(2):30-31
露卡一家都是来美国的墨西哥非法移民,直到现在,他们的英语还说得结结巴巴。露卡的两个哥哥都在中餐馆打工,当然,都是默默无闻的洗碗工。露卡天生丽质,嫁给一个美国小伙子。美国小伙子给了她合法的身份,却没有给她美国黄金。  相似文献   

8.
张涵字 《海外求学》2003,(23):46-47
目前大约有4万家中餐馆遍布美国各州大大小小的城市.中餐在美国广受各族裔人士的欢迎。尽管每年有不少中国厨师通过广州领事馆移民到美国,美国还是有许多中餐馆亟需能干的中餐厨师。在美国一些州。相当多的中餐馆老板甚至分股份给大厨。  相似文献   

9.
<正>如果去询问一个留学生,出门在外最想念国内的什么,小编相信"国内美食"一定是大部分的人都会选择的答案之一。为了一解对国内美食的相思之愁,留学生小伙伴们大多会默默地自己买来材料,然后呼朋引伴自己制作满满一座的中餐吃个痛快,或是偶尔奢侈地下下馆子,一尝当地的中餐馆。{世界各地都有中餐馆}有人说:"中国人走到哪里,就把中餐馆开到哪里。"此言还真有点道理。  相似文献   

10.
英国的教育     
<正>去英国旅游,我们住的酒店背后有一家中餐馆,成为我们后来在伦敦的小食堂。餐馆里有个瘦弱的中国小姑娘做服务生,楼上楼下跑得很勤快,礼貌用语恰当,还特别会关心人。我们一家人在研究地铁路线时,她听见了会主动过来告诉我们最便捷的路线,还会推荐她认为必去的景点。我问她是来英国读书的留  相似文献   

11.
饮食文化的传播是多样化的。我们可以通过移民、烹调书以及其他一些标志探究一种文化如何融入新环境。自古以来,食物就是中国人在餐桌内外普遍关注和讨论的话题。研究表明,全世界华人的饮食习惯的变迁是最为迟缓的。本文回顾了自1785年第一批华人进入并定居美国以来的一些标志性事件及其带来的变迁。随着华人移民的不断涌入,越来越多作为中华烹饪传统载体的中餐食谱在美国出版,中餐馆也在美国不断蔓延,养活了众多美国人。本文重点选取几个标志性事件作为说明依据。其中包括1899年美国政府刊发宣传册,鼓励种植和食用中国的蔬菜;20世纪上半叶中餐食谱的出版与使用;时至今日已有超过47000家中餐馆遍布美国,等等。  相似文献   

12.
古豫 《成长》2006,(10):52-55
在我的生活圈里,进进出出的都是些外国人,他们患了同一种怪病,叫做相思病。这种病的一般症状是:对中国有特殊的好感:喜欢往中餐馆、中国货行、中国书店.一切跟中国有关的商店跑:喜欢穿印有汉字的衣服,想知道自己的名字是否有中文版本。  相似文献   

13.
谢谢!不谢!     
佚名 《高中生》2008,(7):30-30
戴维喜欢公司对面中餐馆里一个新来的漂亮女服务生,所以戴维每天中午必去,总想借机和她搭讪。无奈那个女生刚刚上班,只会几句简单的英语,根本听不懂戴维在说什么。戴维一说话她就紧张,后来她就干脆回避多话的戴维。戴维于是下决心学中文,并发誓中文没有突破之前绝不再去那家中餐馆吃饭。于是,同事们开始教戴维学中文。可是他没有语言天赋,一句"谢  相似文献   

14.
谢谢!不谢!     
《高中生》2008,(7)
戴维喜欢公司对面中餐馆里一个新来的漂亮女服务生,所以戴维每天中午必去,总想借机和她搭讪。无奈那个女生刚刚上班,只会几句简单的英语,根本听不懂戴维在说什么。戴维一说话她就紧张,后来她就干脆回避多话的戴维。戴维于是下决心学中文,并发誓中文没有突破之前绝不再去那家中餐馆吃饭。于是,同事们开始教戴维学中文。可是他没有语言天赋,一句"谢  相似文献   

15.
和西餐很像     
一老外在中餐馆独吃火锅,他先吞掉所有的菜,然后喝锅里的汤,吃得津津有味。最后对服务  相似文献   

16.
吴铭 《中学教育》2006,(6):62-63
到达港口城市汉堡,公派的驻地同事为我们接风洗尘。走进餐馆,我们一行穿过桌多人少的中餐馆大厅,心里犯疑惑:一对用餐情侣的桌子上,只摆着一个碟子,里面只放着两种菜,两罐啤酒,如此简单,是否影响他们的甜蜜聚会?另外一桌是几位白人老太太在用餐,每道菜上桌后,服务生很快给她们分掉,然后就吃光。  相似文献   

17.
来到喧闹繁华的伦敦,我都是与同伴一起出行。何因?英语一点不会,外加生性胆小。去年11月6日晚,我应邀前往伦敦中国城大酒楼参加国家旅游局举行的招待晚宴,同事小邵、小刘的晚饭在中餐馆吃。招待晚宴刚刚开始的时候,小邵发来短信告诉我,他们饭后立即回旅馆了,叫我打的回来。我的心咯噔一  相似文献   

18.
移民密码     
祖慰 《课外阅读》2011,(1):57-59
在巴黎,大多数犹太移民居住在巴黎16区等高尚区。在熙熙攘攘的巴黎19区,有一个挨一个的中餐馆和充满中国货的小超市,店主是中国移民。在大巴黎郊区,某个树林边的空旷地上,有十多辆汽车拉  相似文献   

19.
另一个朱民     
桑晓霓 《留学生》2014,(5):42-44
正朱民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副总裁,木他选择某中餐馆作为采访地,餐馆就位于美国首都华盛顿市中心IMF办公大楼的拐角处。朱民下身穿卡其布裤子,内穿蓝格子衬衣与深蓝色夹克衫(当天是周六),国际外交官的派头十足。因为61岁的朱民每年出访多达30多次,所以我花了几个月才最终敲定与他共进午餐的时间。我们会面二天后,他  相似文献   

20.
小丁  Ernest 《高中生》2012,(19):44-45
德国是个工业化程度很高的国家,说到奔驰、宝马、西门子……没有人不知道。世界上用于核反应堆中最好的核心泵是在德国一个小镇上生产的。在这样一个发达国家,人们的生活是不是纸醉金迷、灯红酒绿的呢?去德国考察前,我们在描绘着、揣摩着这个国度。到达港口城市汉堡之时,我们习惯先去餐馆,公派的驻地同事免不了要为我们接风洗尘。走进餐馆,我们一行穿过桌多人少的中餐馆大厅,心里犯疑惑:这样冷清的场面,饭店能开下去吗?更可笑的是一对用餐情侣的桌子上,只摆着两罐啤酒、一个碟子,碟中只放着两种菜。如此简单,是否影响他们的甜蜜聚会?如果是男士埋单,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