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出场先后按剧本顺序)北大:很多年以前,我就有个绰号叫做北狂,任何高校都可以变得狂妄,只要你尝试过什么叫自我膨胀,我不会介意他人怎样看我,我只不过不想别人比我更有名。中科大:我以为这世界上有一所学校不会有忌妒心,因为他太骄傲啦,在我出道的时候,我认识这样一所,因为他喜欢以“水木清华”自居,所以从一开始,他便叫做清华。清华:今年五黄临太岁,到处都有排行榜,有排行榜的地方一定有争吵,可这些跟我都没关系。我叫清华,我什么也不需要做,只是坐等别人把我排为第一。西安交大:离开上海之后,我去了这个沙漠,开始了另一种生活。上海交大:…  相似文献   

2.
清华,你好!和你的故事要从头说起,虽然并没有什么真正的开头可言。2008年,我参加自主招生考试,被清华降分录取。夏天自己拎着大包小包来学校,报到的地点已经有媒体围追堵截,要求我畅想校园生活,我那时说:记录生活的日子结束了,生活开始了。——奋不顾身飞蛾扑火,有时间开始了的自我感动劲儿。  相似文献   

3.
清华,你好!和你的故事要从头说起,虽然并没有什么真正的开头可言。2008年,我参加自主招生考试,被清华降分录取。夏天自己拎着大包小包来学校,报道的地点已经有媒体围追堵截,要求我畅想校园生活,我那时说"记录生活的日子结束,生活开始了。"——奋不顾身飞蛾扑火,有"时间开始了"的自我感动劲儿。  相似文献   

4.
汪庆华 《成才之路》2009,(31):I0003-I0003
1912年秋,12岁的洪深考入清华学校。那时,清华学生课余文化生活非常丰富,各种文艺社团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学校的戏剧活动尤其活跃。他回忆说:“凡是学校里演戏,除了是特别团体为某年级的级会不容外人参加的以外,差不多每次都有我的份儿;我又很高兴编剧,在清华四年,校中所演的戏,十有八九,出于我手。”这些社团活动,使戏剧成为洪深一生的选择,也为他后来成为中国话剧的开拓者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这半年来同事们和同学们常常谈到“清华精神”。自己虽然不是清华人,但是在校服务多年,对这个问题也感到很大的兴趣。有一回和一位同学谈话,曾经假定清华精神是“服务”。后来和钱伟长先生谈起,他似乎觉是清华精神是“独立的、批评的”,例如清华人到一个机关服务,往往喜欢表示自己的意见,不甘心苟同。我承认钱先生的看法,连带着他的例子,是有理由的。但是关于“服务”,我还申说一下。提到“服务”,很容易想到青年会。青年会的服务精神有它的好处和缺点,这里不想讨论。我所假定的清华的服务精神,跟青年会的不同。为清楚  相似文献   

6.
清华九十年校庆,有幸我见其一斑;不幸我见到已变得“似是而非”的同学。他很憔悴又极为平静地告诉我:“清华前不久又有一个学生自杀了。”对于每学期1.75的自杀比率,他已司空见惯,可我不能!  相似文献   

7.
高晓松 《良师》2011,(9):38-39
考上清华,我的幽暗岁月就开始了,一下子就觉得无聊多了。总共29个男生,只有7个是城市户口,6个北京1个哈尔滨,大家在世界观和价值观上差异很大,同时男女生比例严重失调,清华对于我来说简直是黑白的岁月。很多人都觉得清华岁月“痛苦”,一是学业压力,二是这种不太正常的环境。  相似文献   

8.
这半年来同事们和同学们常常谈到“清华精神”。自己虽然不是清华人,但是在校服务多年,对这个问题也感到很大的兴趣。有一回和一位同学谈话,曾经假定清华精神是“服务”。后来和钱伟长先生谈起,他似乎觉得清华精神是“独立的、批评的”,例如清华人到一个机关服务, 往往喜欢表示自己的意见,不甘心苟同。我承认钱先生的看法,连带着他的例子,是有理由的。但是关于“服务”,我还请申说一下。提到“服务”,很容易想到青年会。青年会的服务精神有它的好处和缺点,这里不想讨论。我所假定的  相似文献   

9.
在大学好久了,回忆起自己的高三生活,再看看那时写下的字,感触良多。我在高一高二也曾辉煌过。高一下学期清华门的一张照片让我喜欢上了清华,我也自认为有足够的资本,那时的成绩离我的梦想有那么近。可到了高三情况就完全变了。没有任何预兆,也没有任何过渡的,我的物理第一次不及格,第二次不及格……然后我的成绩就开始一落千丈。  相似文献   

10.
中外高等教育之差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汇报》曾用一个很大的标题,刊登了一篇文章:《清华、哈佛学生水平哪个高?》文章第一句话是“杨振宁:清华平均水准高”,下面一句是“杨福家:哈佛创造能力强”。人家问我:“你怎么和杨振宁辩论起来了?”杨振宁是我很尊敬的一位教授,他长期生活在美国。而我虽然最近到国外去的次数比较多,但一直生活在国内。我感到我们两个人都有中国传统的美德,大家都比较谦虚。所以,他就把中国学生讲得好一点,我就讲美国学生好的一些方面。我很推崇丹麦科学家玻尔的互补原理,玻尔讲要了解一枚分币,你必须看它的两面才全面。我们从不同的角度来看中国的教…  相似文献   

11.
师表     
文洁若 《课外阅读》2009,(16):31-31
我曾写过《才貌是可以双全的——林徽因侧影》一文,其中有这么一段: 我还记起了那时的一个传闻:清华、北大、南开是联合招生,梁再冰填的第一志愿当然是清华,却被分数线略低于清华的北大录取了。林徽因无论如何也不相信爱女的考分竟够不上清华的录取标准!后来校方把卷子调出来给她看,她这才服了。记得每个报考生都给了个号,我拿到的号是“35003”——“35”指的是民国三十五年,即一九四六年。卷子上只写号,不许写名字。这样,作弊的可能性就微乎其微了。  相似文献   

12.
今年春天,我和妈妈到北京的大舅家度假,大舅送给了我一件“礼物,”那就是——“清华、北大一日游。”来到清华,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幢幢充满现代气息的楼房。它们的气派,  相似文献   

13.
出国留学?我想都没想过,也不敢想。但是当我看到这本《我们在世界名校》时,随手拿起一翻,却一口气读完了它。
  本书是十几位学长以“现身说法”的方式讲述他们在世界名校读书生活的故事,其中有清华、浙大、港大,更有康奈尔大学、杜克大学、加州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当然,这些作者在我看来也都是“大神”一般的人物。  相似文献   

14.
语文教师应当有自己的诗生活。著名美学家朱光潜说过:“培养文学趣味,最好从读诗开始。”拿我自己“现身说法”吧。我的诗生活是从“画蛋”开始的。大概是1979年我考上师范的那一年吧,秋季人学之前,我到邻县的表姐家去玩了几天。  相似文献   

15.
冷学宝 《师道》2013,(1):41-43
1925年初,清华学校开始筹建“国学研究院”。受聘的讲师、教授,荟萃了国学各领域的精英。其中,王国维、梁启超、陈寅恪、赵元任因为以教授身份各负责一个研究室,被誉之为“清华四导师”。  相似文献   

16.
西南联大中文系的教授有清华的,有北大的,应该也有南开的。但是哪一位教授是南开的,我记不起来了,清华的教授和北大的教授有什么不同,我实在看不出来。联大的系主任是轮流坐庄。朱自清先生当过一段系主任。担任系主任时间较长的,是罗常培先生,学生背后都叫他“罗长官”。  相似文献   

17.
老师常常会听到学生们谈论这样的话题:“你长大后想干什么?”“你的理想是什么?”学生的回答是多种多样的:“我想当歌星”“我要考北大、清华。”“我要考托福,出国。”“最低标准也得考一个重点大学嘛,难道你想在这偏远的山区生活一辈子?”  相似文献   

18.
金玉良言     
对我来说,在清华的五年大学生活是终生难忘的。在即将毕业之际,我愿陈述几句清华名言与大家共勉。 “争取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谁都愿有个健康的身体,知道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但有谁敢宣称工作50年?每听此言,我就热血沸腾,仿佛马约翰先生(著名体育教育家、原清华体育部主任)就在旁边,他赤膊于寒风中督导锻炼。这是人类对自然的战书啊!为了实现它,每天下午四点半,校园的各大操场人如潮涌,无论水平高低,大家只有一个愿望:参与、提高、为祖国锻炼!为了实现它,清华体育课近乎“残酷”。梁实秋为它而在游  相似文献   

19.
清华大学和我们有浑然天成的联系 ,但是清华的课程特别是清华的讲座 ,给我们的机会就有限了。然而这并不能影响我们对“天行健 ,君子以自强不息 ;地势坤 ,君子以厚德载物”的理解。清华“中西贯通 ,文理兼备 ,古今融汇”的治学理念让我们领会的是为师为学所需要的广博心胸 ,是精骛八极 ,心游万仞的思想 ,是严谨、勤奋、务实的作风。《在清华听讲座》给我们开启了一扇观照清华 ,仰视大师 ,感受思想文明的窗口。 12位大师的讲座 ,是心血和智慧的结晶 ;折射出的是 2 0世纪中国有为的知识分子的成就。严格地说 ,在我推荐这本书的时候 ,我还没有…  相似文献   

20.
小星星: 昨天你走了以后.我就开始尽“秘书”的职责,给你打文稿,给哥哥的信、给老妈的信,还有你的那篇游记.将近4000字,打得我手脖子酸痛。想想你也真够幸运的.有清华的研究生给你当家教,又有作家妈妈给你当秘书。这是助力也是动力,千万千万要珍惜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