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转企改制后大学出版社凸显了两方面的问题:一是企业文化再构建及其实施路径,通过比较分析转企改制前后大学出版社企业文化的构成要素,论证作为企业的大学出版社再构建企业文化的必要性及其实施路径;二是产权结构缺陷及深化改革探讨,从法理层面阐述转企改制后大学出版社作为独资出版企业的缺陷和由此导致的难以全面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的问题,并进一步探讨大学出版社产权多元化及对外股权投资的产权深化改革设想。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八大报告有关文化建设和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重要阐述,明确了文化建设的重要方向和文化体制改革的根本任务,为大学出版社下一步的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明确了任务。大学出版社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必须围绕中心工作,进一步强化定位认识和责任认识,推动大学出版社健康快速发展。我国大学出版社改制为文化产业单位始于2007年。是年,教育部和新闻出版总署制定了《关于高等学校出  相似文献   

3.
经过30年的砥砺前行,大学出版社已经成为我国出版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起了传播和传承文化的重任.出版事业迎来新的历史机遇,大学出版社在坚守学术出版的同时,只有不忘品牌立社、特色立社、质量立社,加强内涵建设,加快现代文化企业制度建设,进一步推进人才队伍建设,才能始终立于潮头,为出版强国建设发挥主力军作用.  相似文献   

4.
张伟 《出版广角》2021,(1):36-38
当前,部分大学出版社的品牌影响力以及发展步伐与其母体大学的实力不相匹配,甚至存在较大差距.大学出版社应抓住时代机遇,明确发展目标,从企业文化建设、人才智库构建、教材学术出版、教育品牌塑造等方面充分借力母体大学已有的平台、学术、文化、科研成果等优势,以提升自身的品牌影响力.  相似文献   

5.
范紫云 《出版参考》2023,(10):76-79
除香港特区、澳门特区和台湾地区外,全国大学出版社近110家,其所出版的大量学术图书成为知名品牌,极大地提高了大学出版社形象,为我国文化强国建设作出重要贡献。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大学出版社学术品牌图书建设中面临的诸多问题与困难。对此,笔者提出若干推动大学出版社学术品牌图书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文章通过对企业文化的概念的阐述,重点解读了出版社建设企业文化的导向、约束、凝聚、激励、辐射作用,强调了出版社建设企业文化的重要性,并从四个方面阐述了关于出版社保证企业文化制度的实施和执行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7.
企业文化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构成要素,而在企业文化的构成中,企业制度文化是连接企业精神文化与物质文化的中介,企业制度文化建设的成效决定着出版社企业文化变革与培养核心竞争力的成败。以对转企改制后的出版社实地调研获得的资料和数据为基础,探讨我国出版社制度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略。转企改制后的出版社可以从领导体制与机制、组织结构、管理制度三个方面,建设出版社制度文化,以促进出版社核心竞争力的形成。  相似文献   

8.
建设一支强大的能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大学出版队伍,是中国在21世纪实现高校产业现代化的历史使命之一。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各个方面的努力,特别是要在高校产业建立起现代化的企业制度。就技术层面而言,最主要的就是要加快大学出版社的企业信息化的进程,通过大学出版社的信息化实现大学出版社的现代化。必须看到,大学出版社的企业信息化建设对改进和完善大学出版社的企业管理体制也有着日益深刻的影响。一、审慎规划,后来居上在比较中国与发达国家在企业信息化方面的发展的时候,不难发现我国企业的信息化比发达国家滞后了一个阶段…  相似文献   

9.
大学出版社作为大学出资兴办的集产学研于一体的文化衍生企业,对现代大学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和引领文化这四大基本功能的实现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大学出版社与大学之间联系密切,是服务和提升大学人才培养功能的重要工具,是辅助和催生大学科学研究功能的重要阵地,是参与和实现大学服务社会功能的重要途径,也是展示和传播大学引领文化功能的重要窗口.  相似文献   

10.
随着国际文化产业竞争的日益激烈,我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势在必行,大学出版社站在了中国文化产业改革兴业大潮的风口浪尖,这对于大学出版社而言,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改革开放以来,在经历了初创时单纯的教育事业单位改革、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改制成为企业这三个阶段后,大学出版社获得了长足的发展.现如今,大学出版社旨在通过体制改革,形成科学有效的高校出版管理体制,形成充满活力、竞争力、影响力的高校出版企业和以内涵式发展为主的高校出版集团公司.  相似文献   

11.
大学出版社作为教育出版的重要阵地,近年来在数字转型中取得了一定成就,但与文化科技企业相比,数字转型优势并不突出。文章通过整理"十三五"期间大学出版社承担数字出版相关项目情况,总结当前大学出版社数字出版现状与转型经验,分析大学出版社的数字出版发展趋势,并提出数字出版的升级路径。  相似文献   

12.
出版行业在国民经济体系中是负有特殊使命的一个领域,塑造优秀的企业文化,使出版社在产出经济效益的同时,可更好地履行传播知识、传承文明,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崇高使命。文章从出版社的行业特点、意识形态属性、实践要求三个层面对出版社企业文化建设进行了初步探索,提出出版社企业文化建设,要外修对国家、社会和公众的社会责任,内修富有个性、系统和创新性的企业文化。  相似文献   

13.
书业内外     
《出版参考》2012,(6):7
出版社转企后文化责任不能丢《光明日报》报道:《博览群书》杂志社日前邀请国内部分出版社负责人就"出版社转企后的文化责任"进行专题研讨。与会者认为,出版社和大学一样具有神圣的使命,无论是事业还是企业,对出版社的一个重要评价是看其  相似文献   

14.
在出版企业化、市场化、数字化的新形势下,在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战略背景下,第24届全国大学出版社订货会(以下简称本届大学会)于11月17日-19日在宁波国际展览中心举行。本届大学会由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主办,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发行工作委员会承办,浙江大学出版社协办。  相似文献   

15.
在出版企业化、市场化、数字化的新形势下,在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战略背景下,第24届全国大学出版社订货会(以下简称本届大学会)于11月17日-19日在宁波国际展览中心举行。本届大学会由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主办,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发行工作委员会承办,浙江大学出版社协办。  相似文献   

16.
大学出版社是现代出版业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教材建设、学术弘扬、科学普及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学术图书是大学出版社的重要产品。在中国文化走出去、创办国际一流大学的背景下,学术图书在大学出版社的地位正变得越来越重要,其功能正在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7.
所谓出版社"同人文化",指的是出版社员工总体人格的体现,是对职业道德个性化的认同,对职业价值观、人际关系、社会责任的总体认同趋向.人是企业的核心,企业文化需要企业每一位员工的认同,"同人文化"建设是出版社企业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8.
在后转企改制时代的大学出版社,做好员工队伍建设的根本是要建立一套适合企业发展的人才选用育留机制.基于大学出版社的管理现状,本文从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的视角提出了大学出版社构建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的原则、基本路径和框架模型,企业需要坚持战略统筹、去事业化、以我为主和系统协同的原则,按照明战略—补短板—建机制—促协同的优化路径构建符合企业自身发展需求的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19.
“十一五”是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也是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关键阶段。作为中国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出版产业在“十一五”期间实现质的飞跃,打造一系列具有国际国内影响力的大学出版品牌是大学出版社今后发展的共同目标。清华大学出版社历经25年发展创业,步人了现代出版企业的健康发展轨道。“十一五”期间我社发展的目标是依托清华大学的整体优势,更好地为教学科研服务,紧跟教育教学改革,紧跟科学技术进步,提升出版社的学术文化品位和文化影响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要通过强化主流优势推进清华大学出版社整体品牌建设,实现和谐发展、效益平稳增长,完善现代出版企业制度。  相似文献   

20.
正出版业转制后将成为新的市场主体,摆脱了旧有体制的约束,面向市场,为学术出版探索新的发展形式提供了可能;同时,数字化的业态转型带来的"个性化服务"和"大规模定制",与大学出版社学术出版"读者面窄、需求分散"的特性不谋而合,数字化为中国大学出版社学术出版探索新的赢利模式也提供了可能。学术出版是对人类文化研究成果进行保存和传播的重要载体,在文化建设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中国,大学出版社成立伊始就肩负着学术出版的重任,近年来,国家对文化建设高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