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心理学上,人的意识分为“潜意识——意识——前意识”,分别对应于个体的三重属性“自我——本我——超我”。简单地说,“自我”就是自己对自己的认识和看法:“本我”是人最原始状态的自然表现:而“超我”则是被外界力量规范后的那个“我”。我们这期“画”题的目的就是分析画者身上的这三个“我”。  相似文献   

2.
许梅 《教育文汇》2010,(3):39-39
没能练就一手漂亮的字,一直是我心中的痛。我是凤阳师范1991届毕业生。这所有着百年历史的老校,十分重视教学基本功——“三字”(钢笔字、粉笔字、毛笔字)“两话(画)”(普通话、简笔画)。凡是凤阳师范的毕业生,大都练就一手漂亮的“三字”。可不知怎的,我好像不是从这个学校毕业似的——“三字”很差。其实我也练过字,只是进步不明显。于是,我自我安慰,认为自己这方面天生就是弱项。  相似文献   

3.
“余三慢”     
“余杨迪”——学校里,同学、老师都这样叫我;“余三慢”——回到家,爸爸、妈妈又这样叫我。提起“余三慢”这个名儿,我就有气。气谁呢!唉,哑巴吃黄连——有口难言。爸爸总说我吃饭慢。每次吃饭,我只盛小半碗,可我总爱一边吃饭,一边看电视,常常看得入了迷,就忘了碗里的饭。就说今天  相似文献   

4.
人生三道茶     
今年暑假,我去了云南大理,见识了白族的一种饮茶风俗——“三道茶”。所谓“三道茶”,就是白族招待贵宾时的一种饮茶方式,要依次饮三杯茶。这三道茶用一句话来形容,那就是“一苦、二甜、三回味”。喝了这“三道茶”,我深切地感到,人生不正像这“三道茶”吗?  相似文献   

5.
我是江苏南通师范学校一位从事口语课教学的教师。我在对我校学生进行发音技巧的训练中,编排了一套配合说话训练的“口腔操”。 第一节 唇舌练习 操练步骤: 第一步 分读“劈——里——拍啦”、“密——密——麻——麻”(一遍) 第二步 连读“劈里拍啦”、“密密麻麻”(两遍) 第三步 快读数遍  相似文献   

6.
提起我家,可真了不起,是有名的仕宦之家。一家竟有三位“部长”,你信不信?奶奶——“生活部长”,妈妈——“管理部长”,爸爸——“学习部长”,这三位“部长”管的可是只有一人,那就是我。每天,我一放学回到家,第一个接待我的是“生活部长”——奶奶。“在学校吃的好吗?”“有没有生病?”……我刚放下书包,就问这问那,没完没了。接着匆匆忙忙拿出许多食物:雪梨,说是有清热的作用;核桃,说是给我补脑的……还没等我吃完,“学习部长”就从单位打来电话,严肃地问:“孩子,今天作业多不多?”“完成了多少?”“有什么困难?”我说:“没有没有没有没有…  相似文献   

7.
张晓 《煤炭高等教育》2007,25(1):109-110
对话,意味着一种沟通,是一种意义被表达、解码、传递与编码生成的过程,具有动态开放性的特性。随着教学理论的发展,对话作为一种时代精神开始向教育领域的渗透,对话教学动摇了传统教学模式,在当今基础教育改革中逐渐浮现出来。在教学过程中,关乎教学的“我”的个体主动性作用应该得到充分的发挥,“我——你”对话、“我——我”对话、“我——它”对话是教学活动中关键的三个可对话因子。  相似文献   

8.
每次听校内的教研课,我总习惯于边听边写下自己的“听课意见”,以便于课后与执教者作“一、二、三……”的交流。但今天在三年级的一堂“品德与社会”课上,我却忘了写下那“一、二、三……”直到下课,我才写下一句——“怎一个感动了得!”  相似文献   

9.
现状 当下,学生作文中有一种很普遍的现象——无“我”,我手写出来的并非“我口”,文中之“我”并非真我,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中央电视台曾在《东方时空》的“东方之子”栏目中, 访谈《中国少年报》的“知心姐姐”——卢勤。卢勤忠告少 年朋友的三句话很发人深省。她的三句话就是:“太好了!” “我能行!”、“你有困难吗?我来帮助你。”这三句话,通俗、  相似文献   

11.
金淑文 《江苏教育》2007,(22):22-22
笔者在实践中通过摸索、尝试,体会到在培养学生“说”的能力方面可以分三步进行:我想说——我能说——我能说得更好。  相似文献   

12.
王爱莲 《班主任》2008,(1):40-40
那次,我走进教室面无表情地说:“张亚、吴新新、姚志哲,站起来!”三位被点名的学生慢腾腾地站起来,满脸疑惑地看着我,全班学生也面面相觑。“在刚刚进教室之前,物理老师要求我无论如何要特别地对你们三位同学——”我故意停顿,全班鸦雀无声——“提出表扬!”我突然提高音量,并面带由衷的赞赏,微笑着鼓起掌来。顿时,整个教室里热闹非凡,许多学生边鼓掌边大声叫好,那三位学生也喜笑颜开。  相似文献   

13.
丁舒啸 《小学生》2006,(5):38-39
我的家不大,有三口人,就是爸爸、妈妈和我。看我——道来——“博爱座” “没事座”老爸我爸爸是南京某上市公司的高层管理人员,他是我们家的顶梁柱。在厂里他忙这忙那,可是一回家,除了看报、看资料,就是看电视。看  相似文献   

14.
请看一份关于《再塑生命》的教学简案:检查预习情况。进入课文学习。一、选读课文,说理解的话师:课文较长,但很美,请选取一段你认为最美的文字读一读,然后简要概括这段文字的内容。学生选读,说一句理解的话。二、速读课文,说概括的话课文分三部分:莎莉文老师教“我”认识具体事物——唤醒灵魂。莎莉文老师教“我”认识大自然——亲近大自然。莎莉文老师教“我”认识抽象事物——理解“爱”。三、细读课文,说品味的话用“我认为莎莉文老师是一位的老师,我从文中品味出来”的句式说话。用“我认为海伦·凯勒是一位的孩子,我从文中品味出来”的…  相似文献   

15.
一、友善的态度——“她的课堂有如一个大家庭,我再也不怕上学了。”二、尊重课堂内每一个人——“她不会把你在他人面前象猴子般戏弄。”三、耐性——“她决不会放弃,直到你能做到为止。”  相似文献   

16.
《求三个数的最小公倍数》一课我曾经上过多次,学生总是和“求三个数的最大公约数”相混淆,只能靠反复的练习来纠错、巩固,使我困惑不已。最近我又上了这一课,让学生在产生错误——发现错误——质疑错误——纠正错误的探索过程中学习新知,学会新知,于是就有了“柳暗花明又  相似文献   

17.
一九五八年九月,我调到黄口小学担任二年级三班的班主任。开学后,我上第一堂语文课,全班同学在全神贯注的听课,门外突然传来了一声响亮而又拖长了的“迟——到——”,引得同学们哄堂大笑。我刚要说“过来”,一个孩子已经夹着书包,拖一九五八年九月,我调到黄口小学担任二年级三班的班主任。开学后,我上第一堂语文课,全班同学在全神贯注的听课,门外突然传来了一声响亮而又拖长了的“迟——到——”,引得同学们哄堂大笑。我刚要说“过来”,一个孩子已经夹着书包,拖  相似文献   

18.
李志贞 《亚太教育》2019,(10):178-178
小学生的写作能力非常重要,且不亚于阅读能力。语文教学强调“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的能力。面对如此重要的作文教学,如何改变学生对习作的恐惧,寻求到“快乐习作”的最佳打开方式,是广大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为此,笔者将从“消除束缚——我要表达”“激发兴趣——我想表达”“紧扣生活——我会表达”等三方面谈谈自身的思考。  相似文献   

19.
三个调皮鬼     
让我来介绍,我是“三个调皮鬼”中的“老大姐”。我还有两个弟弟——老二和老三。我们这三个“大闹武林”的“调皮鬼”是很出名的,差不多“全村”的人都认识我们。一个星期天早上,妈妈和爸爸要出门去买点儿东西,他们  相似文献   

20.
假如给我三天自由,我要——睡觉“丁零零,该起床了,快起来呀!”5点整,小闹钟便大叫起来。“别吵了,吵死了,老师给我三天自由,我今天可以不上学。”“什么?老师给你三天自由?那你今天要做什么?”“三个月来,我没睡过一个好觉,今天我要睡到日西斜。”“嗒嗒嗒”,小闹钟点头表示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