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们教材认为《十二铜表法》是平民和贵族斗争的结果。但是教材很少涉及平民与贵族之间的矛盾究竟是什么矛盾。本小组研究认为贵族与平民的矛盾是罗马公民与被征服民族的矛盾。《十二铜表法》是罗马城邦公民和被征服民族之间权利再分配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关于古代罗马贵族(Patricii)阶级的起源及其成分问题,是早期罗马史上一个极其重要而被资产阶级史学家歪曲了的问题。资产阶级史学家从剥削阶级的利益和唯心主义的观点出发,有意地抹杀了罗马氏族内部阶级分化的事实,而把全体罗马人民(Populus Romanus)都称为贵族,因而把罗马早期的阶级斗争——贵族与平民的斗争简单化了。近代著名的资产阶级史学家如尼布尔、朗格、蒙森和史密慈等人都抱着同样的见解,认为全部罗马人民均为贵族,而贵族的起源似乎只是因为他们具有罗马氏族的血统以及他们为了和非罗马人——平民的斗争。资产阶级唯心主义者这种错误的论断,曾受到了十九世纪美国民主主义者、“沿着自己的道路”自发地达到了唯物史观的著名学者摩尔根的批判。后者的批判意见,并且得到了恩格斯的认可。但是摩尔根的见解并没有为一般资产阶级学者所接受;而恩格斯的指示也没有为我们很好地注意;因而在  相似文献   

3.
在公元前494年,罗马发生了一次平民反对贵族的斗争。这次斗争以和平的方式进行并以和平的方式结束,这就是罗马历史上第一次和平撤离运动。这次和平撤离运动对罗马社会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本文试图从当时罗马社会平民与贵族之间矛盾斗争的基本原因及演进历程对这次和平撤离运动的原因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4.
英国光荣革命之前,因宗教改革而产生的天主教与新教之间的宗教矛盾与因社会发展而产生的资产阶级与在宗教改革中获利的土地贵族之间的阶层矛盾,为宽容和平解决方案的提出提供了必要的前提条件。光荣革命中,天主教国王与新教国会之间围绕着接班人问题暂时搁置了宽容和平的方案,但资产阶级与土地贵族之间却达成了宽容和平。光荣革命之后,天主教徒、资产阶级与土地贵族各方逐步接受了宽容和平的思想,用宽容和平方案以化解各方矛盾,从而最终使得英国政府获得了英国社会中绝大多数阶层的支持,成为近代以来最为稳固的国家政权。  相似文献   

5.
梭伦改革以后,雅典社会的阶级关系是怎样从平民与贵族的矛盾,变成奴隶和自由民之间的对立的? 公元前594年,代表工商业奴隶主利益的梭伦改革,打击了雅典旧的氏族贵族,使工商业奴隶主分享政权,从而扩大了奴隶主阶级的统治基础,这是平民对贵族斗争的一次胜利。但改革很不彻底,  相似文献   

6.
三、除雅典和罗马以外世界上各民族最初的国家也不是奴隶制的国家在我们论述了雅典和罗马最初的国家是贵族制国家,它们的奴隶制国家是贵族制国家进可步发展的结果;奴隶制的充分发展、奴隶制国家的形成至少  相似文献   

7.
古罗马平民反对贵族的斗争武瑞田古代罗马奴隶制社会初期,两个基本的对立的阶级是贵族和平民。平民反对贵族的斗争是当时的主要斗争。这个斗争,既符合奴隶制社会初期阶级斗争的一般规律,又有其本身的某些特点。斗争的结果.平民取得胜利,推动了罗马历史的发展。因此,...  相似文献   

8.
受先进思想影响的普希金,是徘徊在进步和落后之间诸多俄罗斯贵族的代表。作家敏感地意识到自己和本阶级面临的矛盾处境,并通过他笔下人物命运的抒写,深刻地思考着贵族阶级的处境:自我意识觉醒,渴望挣脱封建专制和宗教传统对人性自由的束缚,同时又不愿放弃沙皇专制制度下贵族阶级的既得利益。文章从崇高美的角度,分析普希金作品中的人物为满足情欲、权欲的畸形行为及人生悲剧,揭示人物欲望悲剧蕴含的追求人性自由与实现自我价值的崇高美。  相似文献   

9.
平等机遇与竞争意识美国人在摆脱王权和神权的统治、摒弃贵族阶级的思想之后,代之以自由平等的思想。没有了王权,老百姓与执政者之间不存在君臣关系;没有了神权,教会不可以把它的“神剑”凌驾于政府权威之上;没有了贵族阶级,社会不可能产生世袭制统治阶级。在扫除了这一系列人为的障碍之后,平等思想也就水到渠成,自然而  相似文献   

10.
作为权力核心的元老院,在罗马共和国的扩张期,发挥了无可替代的积极作用.随着大规模海外扩张的相对停止,罗马内部一系列社会矛盾重新尖锐化,元老院面临着政治、经济利益再分配的巨大压力.大地产形成导致小农的普遍破产,不仅严重削弱城邦基础,迫使罗马实施军事制度的变革,而且催生了要求与元老贵族分享政权的骑士阶层;海外文化和奢靡生活方式的传入,也猛烈冲击着罗马的社会传统和价值判断标准.在社会转型、矛盾凸显的关键时刻,元老院未能自觉调整统治政策,及时进行统治体制的变革,顽固地抱残守缺,逆势而行,成为阻挠改革、竭力维护其特权、贪婪追求私利的保守的寡头政治集团,最终失去了昔日的辉煌,堕落成为独裁者的工具.  相似文献   

11.
一、即使在雅典和罗马,最初的国家也不是奴隶制的国家在雅典和罗马,曾经建立过人类历史上典型的奴隶制国家,这是一个不容置疑的历史事实。可是,有的学者却由此得出结论说,在雅典和罗马所形成的国家从一开始就是奴隶制的国家。更有甚者,有的学者还由此而推论说,世界各地所产生的最初文明,都是奴隶制的文明,各民族历史上所形成的最初的阶级社会都是奴隶社会,最初的国家都是奴隶制国家。这样,雅典和罗马历史上曾经存在过奴隶社会和奴隶制国家的事实,便被人们当作建立“人类社会必经的第一个阶级社会形态只能是奴隶社会、人类社会最初的国家只能是奴隶制国家”这一理论体系的根据和出发点。  相似文献   

12.
列宁说:“在国家问题、国家学说、国家理论上,会随时看到各个不同阶级之间的斗争,看到这个斗争在各种国家观点的争论中、在对国家的作用和意义的估计上反映或表现出来。”战国中期,新兴地主阶级和奴隶主阶级之间夺权与反夺权的斗争进入激化阶段。儒家代表人物孟轲为了维护和恢复奴隶主贵族的反动统治,继承孔老二的衣钵,  相似文献   

13.
武周时期(公元691——705年),大唐帝国封建统治集团之间、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以及国内各民族之间,发生了一系列的矛盾斗争。由于唐太宗以后均田制开始受到破坏,农民与地主阶级特别是贵族地主的矛盾逐渐激化;在统治集团内部非身份性地主与贵族地主之间产生了激烈争夺统治权的斗争;在各民族统治集团之间,也发生了一系列的冲突。如何处理这些问题,成为武周政权能否巩固的关键。武则天采取的各种政策和措施,主要目的是为了镇压人民,巩固封建统治;但是有些措施对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方面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其民族政策就是这些措施中突出的方面。本文试图对这一时期的民族关系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4.
作为权力核心的元老院,在罗马共和国的扩张期,发挥了无可替代的积极作用。随着其大规模海外扩张的相对停止,罗马内部社会矛盾逐渐尖锐,元老院面临着政治、经济利益再分配的巨大压力。大地产形成导致小农的普遍破产,严重削弱了城邦基础,迫使罗马实施军事制度的变革,催生了要求与元老贵族分享政权的骑士阶层;海外文化和奢靡生活方式的传入,冲击着罗马的社会传统和价值判断标准。在社会转型、矛盾凸显的关键时刻,元老院未能自觉调整统治政策,成为阻挠改革、维护特权、恋栈私利的寡头政治集团,堕落为独裁者的工具。  相似文献   

15.
罗马在不同时期产生不同的矛盾,贵族与平民以及罗马人与非罗马人在解决矛盾中,相互斗争、相互妥协继而推动罗马法的形成。  相似文献   

16.
公元前七——六世纪,处在氏族制度末期的罗马,平民和贵族展开了尖锐的斗争。这个斗争是以平民取得初步胜利而结束了它的第一阶段。平民的胜利就表现在塞维阿·塔力阿改革上。而这次改革就表明了罗马氏族制度已经崩溃,国家开始形成。因此塞维阿·塔力阿改革是古代罗马历史上一件重大事件。正是由于在罗马的特殊条件下,平民与贵族的斗争加速了国家的形成,所以恩格斯把罗马国家的形成当作国家产生的三种主要形式之一的一个典型。由此可见,平民与贵族的斗争,以及反映这种斗争的塞维阿·塔力阿改革,不仅是古代罗马历史上的一件大事,而且是国家产生的一个典范。  相似文献   

17.
古罗马共和国时期的保民官,以其独特的否决权,维护了广大平民的利益,缓和了平民与贵族的矛盾,维护了国家的稳定,极大地推进了罗马共和国的民主进程,为罗马共和国成功地抗击外敌侵略以及对外扩张,成为横跨欧亚非三洲的古代史上的大帝国准备了条件。然而,保民官并非十全十美,同样有其局限性。  相似文献   

18.
共和政体是罗马共和国实行的一种独特的国家形式,它对罗马共和国的崛起起到了异常重要的作用。罗马的共和政体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元老院、公民大会及行政长官系统。罗马的共和政体较早地体现了权力之间的分工合作和相互制衡原则。它的相互制衡不仅体现在元老院、公民大会和行政长官这三大政治组织之间横向的制衡上,而且还体现在权力体系的纵向关系,即平民与享有特权的贵族阶层之间的相互制衡上。  相似文献   

19.
1848年法国革命时期的阶级关系、阶级矛盾的变化是比较复杂的,有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有工农大众、城市小资产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金融贵族的矛盾,有农民及城市小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有小资产阶级和大资产阶级的矛盾,此外还有各个反动统治集团之间的矛盾等等.这样一种复杂的阶级矛盾,反映在革命过程中的阶级斗争,也就显得异常复杂,一时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一道进行二月革命,一时无  相似文献   

20.
中学世界史教学在讲援古罗马史时,总要提到平民保民官(一般简称为保民官)。这是古罗马一种很有特色和影响的重要官职。本文拟就下列几个问题作一考察,供教师在教学中参考。 1、平民保民官是如何产生的? 顾名思义,平民保民官就是保护平民利益的官员。它产生于公元前494年,是罗马平民与贵族斗争的第一个胜利成果。“平民”一词最初指三百个氏族以外的罗马居民,主要是移民和拉丁姆境内的被征服者。王政时代平民与氏族贵族产生了矛盾。公元前六世纪中叶的塞维乌斯改革将平民纳入百人队,形式上与氏族成员享有同等权利,实际上平民与贵族的政治、经济地位仍相差悬殊。约公元前510年建立的共和国的官职完全由贵族垄断,征服得来的“公有地”的绝大部分被贵族占用。广大平民虽是罗马城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