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言论     
根据印度教圣典,印度由一个单身总统和一个未婚总理来治理是非常不吉利的。总统卡拉姆和总理瓦杰帕伊的单身汉身份得罪了印度教的雨神,印度才会遭遇这场来势汹汹的热浪。——这个夏季,印度上千人被热死,印度主要反对党国大党中央邦首席部长辛格为酷热找到了“原因”。  相似文献   

2.
“如果将人的一生一分为二,前半段的人生哲学是不犹豫,后半段的人生哲学是不后悔。”这是一个印度哲学家的遗言。哲学家在面对一个自己非常喜欢的女子的求爱时,给了对方“让你再考虑考虑”一句话。哲学家再次去找这个女子时,她已成了他人的妻子。哲学家为此抱恨终生,死前烧毁了  相似文献   

3.
曾经读到过一个非常感人的故事:在"9.11"事件中,一位商业巨富被困于世贸中心大厦中。富翁意识到自己的生命已经受到威胁。富翁料定自己很快就要死了,他拨通了最后一个电话。电话接通后,富翁只来得及说了一句话,随即就在灾难中丧生了。他的最后一个电话打给了他的母亲,他说的人生最后一句话是"妈妈,我爱你"。  相似文献   

4.
2007年3月26日,甘肃有一个叫杨勤冀的父亲在香港跳海自杀,试图用自己的死帮女儿杨丽娟完成"再见一次刘德华"的心愿.  相似文献   

5.
"发现学习"是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理论.他认为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是在一定的学习情境中,通过自己的探索从而获得问题的答案和形成观念的一种学习.这种学习并不只限于那种寻求人类尚未知晓的事物行为,还包括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得知识的一切形式.  相似文献   

6.
牛合喜 《教书育人》2008,(12):18-18
一所学校再小,也有上百名师生,每天都要有好多事务性的工作.如果仅凭校长一个人去处理、去协调,纵然他有三头六臂也忙不过来.在笔者看来,校长与其自己忙死忙活,倒不如运用"无为而治"的管理艺术,学会放权,给自己"减负",给自己"减压".  相似文献   

7.
鄂城方言中有一个非常特别的表示程度的方法即"V/A个死",大致相当于普通话中的"V/A死了""非常/很V/A".本文主要从语义涵盖、句法分布、句法功能、句法特点等方面对其进行考察,并对其来源做出推测.  相似文献   

8.
印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年计划 在普通教育中,中等教育(secondary and higher secondary education)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因为在这一阶段,年轻人可以决定自己是接受高等教育,还是接受技术培训进入职场.印度教育家和专家也都建议这一阶段的教育应该具有职业倾向性,使教育与就业市场衔接起来.  相似文献   

9.
印度有个很有名的寓言,直到现在依然是当地父母用来教育孩子的经典。在古印度时代,有一个经营橡胶生意的商人,晚年已是富可敌国,但他唯一的儿子却性格懦弱,缺乏吃苦精神,更不知道珍惜自己的生意。商人非常担心自己的家业会败坏在儿子手里。他告诉儿子,希望他能在规定的时间内挣得一笔自己的财富,他还告诉了儿子一个获得财富的途径:在大河尽头的森林中,有一种非常珍贵的树叫沉香,找到了沉香,就是找到了财富。  相似文献   

10.
小幽默     
学英语一个初中生在其英语课本上写下恐怖字眼 :爸死 (bus)爷死 (yes)哥死 (girls)妹死 (Mis)……死光 (school)古老的发明两个学生在剑桥大学学习电子工程 ,一个来自埃及 ,一个来自印度。埃及学生对印度学生说 :“你知道吧 ,最近在尼罗河边发掘出成捆的电话线 ,这证明埃及人早就发明电话了。”印度学生立刻反击 :“前段日子我国在恒河边也进行了挖掘。”埃及学生问 :“发现了什么 ?印度学生 :“什么也没有。”埃及学生刚刚喜形于色 ,印度学生接着说 :“这充分表明 ,印度人早已经发明了无线电。”“礼”在哪里上语文课时 ,老师提问 :“张小…  相似文献   

11.
"租赁"生命     
日前,在韩国非常流行一种"死一把"的活动,参与这个活动的人首先要进行一个以"生命的意义"为题的测试,留下肖像,写下遗嘱,然后穿上麻布做的寿衣躺进棺材里.体验者能在棺材中听到哭声,大约15分钟后,工作人员再打开棺材.体验活动结束.  相似文献   

12.
<儒林外史>中写了七十七个人死亡,每个人都死得很平和."死人"既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又刻画了"活人"的性格,可以说"死人"不死.<儒林外史>中的死亡现象与吴敬梓的思想和身世有密切的关系.死亡现象是<儒林外史>中一个重要的文化现象,用"死人"写"活人",是一种非常新颖和别致的思想和方法,寄托了作者的儒家和道家的思想.  相似文献   

13.
《现代语文》2005,(2):18-18
一个水手对自己的朋友说: "我爷爷是个水手,他死在海上;我 爸爸也是个水手,他也死在海上。" 朋友惋惜地说:"那么,大海一 定是很危险了。" 水手笑了,问道:"你爷爷死在 哪儿?" 朋友回答:"当然是死在床 上。" "那么你的父亲呢?" "也是死在床上。" "这就是说,床也是很危险 了。"  相似文献   

14.
印度女作家马哈丝瓦塔·黛薇的小说<哺乳者>刻画了一个普通印度妇女约书达一生的悲剧.约书达生活在传统价值观念以及殖民主义入侵所带来的新旧思想的矛盾冲突中.活着的时候她是一个圣洁的母亲,死时她却成了一个社会新旧交替时代的牺牲品.她的命运代表了无数个印度妇女从殖民主义时代转向后殖民主义时代过渡时期的悲剧之一.  相似文献   

15.
<正>看了一篇极有意思的文章,作者问:"甘蔗为什么没有把自己甜死?"顺着这个思路,我想起:青梅为什么没有把自己酸死?辣椒为什么没有把自己辣死?苦瓜为什么没有把自己苦死?一个小孩,第一次吃辣,刚把舌尖碰上去,便急红了脸,吐着长舌头,用手掌扇风,额头冒汗,跳着脚,乱嚷嚷:"辣死了!辣死了!"他跑  相似文献   

16.
小狗包弟的死是<小狗包弟>一文中的核心事件,作者正是以"文革"中一只小狗的死去这一小切口切入,来深刻地忏侮、反省自我,并想唤醒国人,使国人从当时的一味申诉自身的苦痛转向拷问自己,拷问灵魂.围绕"小狗包弟的死",笔者将从小狗包弟死的必然性、作者对小狗包弟死的方式的选择和小狗包弟死后作者所表现的忏悔这三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7.
互联网时代的创业神话总是令人难以置信:一位当年从斯坦福大学退学的年轻人,靠着父亲留下的200万美元起家,终于在55岁那年成了身价仅次于比尔·盖茨的全球第二富豪,他就是印度韦普洛公司的创办者阿齐姆·普瑞姆.从组装电脑开始到出口软件,普瑞姆实际上是走出了一条有印度特色的"贸工技"之路,然而这位印度IT业"教父"的故事其意义并不仅仅在于350亿美元的个人身价.对于众多急于拷贝美国硅谷模式的亚洲国家来说,"普瑞姆现象"引出的实际上是这样一个问题:什么时候我们才能"打造"出自己的比尔·盖茨?  相似文献   

18.
探访黑洞     
有一位科学家乘着飞船在宇宙中游玩.突然,一个黑洞把飞船吸了进去.科学家以为自己快要死了,可是他并没有死,而是进入了另外一个空间.  相似文献   

19.
莎乐美形象起源于《圣经》福音书中"施洗约翰之死"的故事,法国象征主义作家拉佛格解构了原有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用意识流的语言和戏谑的大话形式重塑了莎乐美形象,将过去那个顺从、无知和被动的莎乐美改造成一个叛逆、博学和主动的新女性,传达出自己先进的妇女观,但莎乐美之死的结局又暗示了拉佛格作为男性作家的无奈与妥协。  相似文献   

20.
瑜伽是源于印度的一种古老的健身法,近年来非常流行.但"瑜伽"的"伽"该写作"珈"还是"伽".就不太确定了.笔者在此略陈己见,与大家交流一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