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常常听到有同行发这样的感慨:现在的学生生活圈子越来越小,作文也越写越差,简直言之无物。是的,现在的学生由于学习负担重,生活圈子确实狭窄,但作文越写越差则未必,只要教师指导得法,学生还是能写出好文章来的。下面就如何指导学生作文谈两点看法。 宋朝理学家朱熹有一首诗叫《观书有感偶得》,富有哲理:“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首诗,实际上也讲了作文的一个道理:要写出好文章,一定要有生活体验,要有积累。有了生活就有了“源头活水”。诚如当代文豪巴金所说:“我  相似文献   

2.
《赠汪伦》是唐代著名诗人李白写的一首七言绝句,全诗融叙事和抒情为一体,写出了朋友间的深情厚谊、教学这首诗,我采用了“详导——精讲——重练”的方法,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很快就掌握了这首诗的基本内容和思想感情,较圆满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相似文献   

3.
绍圣二年,苏轼写了一首《(歹带)人娇》词,赠给他的爱妾王朝云,词中许下了“寻一首好诗要书裙带”的意愿。可是苏轼来不及写出这首好诗,王朝云便于绍圣三年七月五日病亡了。这时,苏轼只好把对朝云的敬重和深情,把他们之间二十三年来朝夕相伴、患难与共、相濡以沫的生活,化为无边的思念,化为沉痛的诗篇,写下了《悼朝云》。从某种意义上来看,苏轼的这首诗就是对王朝云的还愿。我们今天读来,觉得这确实是一首构思新颖,情真意切的好诗,是一首别开生面、大书裙带的好诗。  相似文献   

4.
古诗是美文学。小学语文教材里选编了30多首古诗,它们蕴含着语言美、事物形象美、思想情感美。意境美、想象美和节奏韵律美,是进行美育的好教材。在古诗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古诗中的诸多审美因素,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一、初选中激发审美欲望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古诗多以概括反映自然景物和实际生活为题材,易为学生接受,其中不少古诗学生在学前阶段已能背诵。他们都感到古诗很美,但说不清美在哪里。如教学《画》这首谜语诗时,当我一出示课题,就有不少学生背诵起来。但是,他们不知道这首诗为什么读起来好听…  相似文献   

5.
小学《语文》课本第七册第14课《古诗三首》,都是唐代诗人的作品。编者把这三首七言绝句编为一组,列为讲读课文,揣度其意图,是教育学生:写景状物,要抓住景物特征。第一首写出了庐山瀑布“飞流直下”的磅礴气势;第二首描绘深秋山村的特色,“霜叶红于二月花”的生机勃勃的景象;第三首展现了一幅夜泊枫桥的幽静孤寂的画面。这三首诗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好教材。  相似文献   

6.
一、激发学生兴趣,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积累是语文学习的基础,也是写作的基础,没有丰富的知识积累、语言积累,就不可能写出好的文章。在《红楼梦》中,香菱初学写诗就写出了那样的好诗,决非偶然。笔者认为这是由于她把全部副精力都用在写诗上,执着地追求实现自己的目标。这是她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但除此而外,也还有一些不可忽视的因素。首先,香菱有良好的资质,入园前总能忙中"偷空儿"读几首诗,这证明她决非"俗人",且酷爱钻研学习。入园后听  相似文献   

7.
苏轼这首诗,历来为人所称道。人们常把此诗和《吴中田妇吟》《乡村五绝》等诗放在一起,作为一组反映劳动人民疾苦的诗歌。就这么一首诗,解放几十年来,人们评价起来并不一致。当说到苏轼诗歌的人民性时,就在这首诗里分析诗人如何表现劳动人民在封建专制统治下受压迫的苦难生活。当说到作者反对王安石变法时,又从这首诗里分析诗人  相似文献   

8.
上海古北路小学自开展诗教活动以来,涌现出了一批小诗人。小诗人周易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他的聪明才智闪烁出耀眼的光亮。 周易读三年级时,在老师指导下,开始学写诗。周易是个聪明的孩子,很快领会了一些写诗的窍门,写出了好几首诗。年底,学校里表扬十佳小诗人。著名老诗人圣野爷爷欣然到校辅导。他在一大叠学生习作中,发现了周易写的一首小诗《大黄河》,拍案叫好,情不自禁的在大会上朗诵起来:“大黄河,像条龙,声音响,轰隆隆。”他动情地评论说:“小小一首诗,气势这么大,这是一首了不起的诗。”不久,这首《大黄河》就在…  相似文献   

9.
古往今来,多少文人雅士面对一“愁”字,洞开心扉,肆意挥毫,写出了一首首流传千古的好诗好词。其对“愁”的描绘千姿百态,各具风味,现就以下五个方面作一粗疏的分析。  相似文献   

10.
我国古代就有诗情画意、诗画一家的说法,诗离不开画,画离不开诗。诗画的有机结合,对于学生很好地理解古诗词有十分积极的作用。崔峦老师在《教材主编对您说》说"教科书图文并茂,且有厚重感""新教材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可见,开发教材资源,运用好教材中的插图资源,对于学生学习语文,帮助学生理解古诗词有很好的促进作用。本文以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古诗词三首》为例,谈谈在古诗词中如何运用插图资源。  相似文献   

11.
在“五育并举”的背景下,统编教材从《诗经》和杨万里的作品里选择了两首农事诗配合劳动教育。除了《插秧歌》之外,研读杨万里创作的其他农事诗,发掘这些农事诗的教育价值,有利于开展农事诗劳动教育的拓展教学。  相似文献   

12.
语文学科是一门最开放的学科。如果把学语文局限于学一本教材 ,势必造成学生视野狭窄 ,知识贫乏 ,积累甚浅 ,就不可能全面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各方面的能力 ,更谈不上让他们打下比较深厚的语文功底。教师就要利用教材 ,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让他们自己走出教材 ,寻找学习语文的源头活水。下面 ,我就以《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这首诗的教学为例 ,谈谈我是怎样激发学生的兴趣 ,让他们走出教材 ,开发他们的潜能 ,提高他们的语文能力的。我首先让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这首诗 ,然后问 :“你们觉得诗中哪一联最能体现作者的情怀 ?体现了作者什么样…  相似文献   

13.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这是贺知章的著名绝句《回乡偶书》之一,上世纪就编入教材,成为人人皆知的名篇。随着教学改革的推进,这首诗不仅入编小学教材(语文版二年级上册115页的第25课),还编入了初中教材(语文版七年级上册165页的第25课),而且均是要求学生背诵的篇目。作为教科书,“教材选文要具有典范性,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语文课程标准语),但就这首诗在语文版教材中的两次出现,就出现了两个不同的读音,自然就是两种不同的含义。其中二年级教材中读“shuāi”(教材中如此注音),七年级…  相似文献   

14.
以往一般的学生总觉得写文章难。我们也曾向学生说明生活与写作的关系,并尽量结合实际命题,要学生写自己最熟悉的东西,毕竟过去生活圈子窄狭,学校教育脱离了社会生活,到头来学生还是不易写出好文章。本期来学校开展了勤工检学,同学们开荒种地,插秧修水库干了不少的活,丰富多彩的劳动生活使他们陶冶了思想感情,与劳动人民有了共同的语言,写文章再也没有搜索枯腸元话可写的感  相似文献   

15.
<正>朱光潜先生说,"一部好小说或是一部好戏剧都要当作一首诗看。"意思是要从作品中发现诗意,获得审美的愉悦。语文教学可以借用这个说法,一节好的课要当作一首诗看。这就要求教师把上课当作诗来写,让语文课堂富有诗意,使学生真正感受到语文之美。什么是诗意?严羽《沧浪诗话》中说,"诗者,吟咏情性也。"表现在语文课堂,需要教师引领学生体悟客体(文本)情性,从而表达主体(师生)情性。从情性获  相似文献   

16.
《延安,我把你追寻》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材《语文》)第十二册第六组一篇新入选的课文,是向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教材。课文是一首新体诗。在小学阶段学生学了不少诗,这篇课文是小学阶段的最后一篇,又是阅读课文,这就要求学生运用已掌握的学诗的方法进...  相似文献   

17.
我国第一位中学时代发表诗作的五·四老诗人汪静之曾说:“青年是诗的时代,可是现在的语文书上诗歌太少。一个中学生,不读诗,不会写诗,就写不出好文章来。”汪老的话是中肯的。细细研读一下现行中学语文教材中的诗歌部分、认真地反思回顾一下我们的中、高考及中学语文教学的导向等,就不难发现,不仅好的诗歌不多,而且就教材中仅有的几十首诗歌的编排也不够科学,除仅仅遵循了时间先后顺序之外,其它如思想内容,艺术风格的有机组合以及诗歌对培养学生智能的作用等问题也没有很好地体现出来,为使诗歌教学更好地做到“三个面向”,充分有效地利用诗歌这把金钥匙来启迪中学生的智  相似文献   

18.
在人教版的小学语文教材中,对写好想象习作的训练就有七次,可见教材对新课程目标中关于写作能力训练的重视。因为它是提高学生观察力、想象力和思维力的重要途径。教师要让学生走进未来生活,给学生一些"想象方法"的引导,比如通过阅读有创意的范文,领悟一些常用的写作规律,帮助他们打开思路,学生就会找到丰富的想象资源,写出富有创意的想象习作来。  相似文献   

19.
教材是学生学习母语运用语言文字的范本,是向学生传播知识的主要载体,是教书育人的工具,应该极其准确、严密。教学参考书更是老师教学的“贤内助”,但是在人教社高二第三册和第四册(2004年9月第一版)的教材和教学参考书中,有几处很简单的疏忽和错误,影响了教材在学生心目中严谨的一贯印象。以下试举几例: 例①第三册教材第7课《近体诗六首》中收录了6 首近体诗,但是第30页中课后练习第一题中要求却是“背诵这8首诗”,笔者查找了该版本之前的人教版教材,的确是8首诗,在修订过程中变成6首,很明显编者在修订课文时疏忽了同步修订课后练习。  相似文献   

20.
新课标实验教材九年级上册的《香菱学诗》虽以刻画香菱苦心学诗为主,但林黛玉对香菱的指教却也非同寻常。在林姑娘的悉心指点下,悟性颇高的香菱很快便写出受到大观园众姐妹好评的诗来。在林黛玉对香菱学诗门径的指点中,颇有一些现代教育理念体现在其中。一、增添信心,让香菱轻松入门作家马南在《从三到万》中有这样一句话:“好的老师应该让学生觉得入门不难”,就是说在学生未进入学习状态时,应该给学生一定的信心,让学生相信自己能够学好,使学生轻松进入学习状态。《香菱学诗》中,黛玉在收香菱为徒后,即说:“什么难事也值得去学!”“你又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