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洪  浩然 《出版参考》2006,(9):53-53
也许是冬天的缘故.柏林看起来有些灰暗.一袭黑衣里裹着的多是如花似玉的青春。到处是浓雾刚刚退尽的气味,莫扎特的《安魂曲》似发自某个角落,悄悄向四周蔓延。我在街头等候红绿灯的片刻就明白了这座城市的传承,它还在马车洒踏、长裙曳地的年代里体面地日耳曼着.飘忽的行人吐着烟圈目光闲适地甩到对面.  相似文献   

2.
选车如选人     
这个春节在路上。老公的家在本省东南,而我家在本省西北,听上去好像驰聘南北长驱直入很豪迈。事实却是,当我们跌跌撞撞蓬头垢面地从春运潮里上打了两个来问后,我咬牙切齿地想,怎么着都得在下一个春节到来前买辆车。  相似文献   

3.
庸俗如病毒     
彭国元 《声屏世界》2001,(11):52-52
《参考消息》日前爆出新闻:电视发明家约翰·贝尔德的女儿黛安娜因对英国电视荧屏充斥色情、暴力不满,拒看电视。她说:“离婚、随便的性关系、裸体、谩骂在时下电视里出现得太多。我父亲如在世也不会喜欢电视里播放这些东西。” 无独有偶。一“好事者”前不久对我国20多家电视台某晚黄金时段的节目作过粗略统计:11个台播的是历史故事,长辫子男人和大脚板女人正在勇敢地恋爱与打斗;7个台在“非常快乐”,主持人得意地无聊打趣,嘉宾也目中无人地在勾肩搭背;5个台里大款的夜生活正酣;只有一个台是现实题材,可剧中下岗职工的女…  相似文献   

4.
从《亮剑》谈新视角下的"红色偶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但凡提到“偶像剧”,人们往往把这一概念和”青春”二字联系在一起,原因在于由日韩舶来的所谓青春偶像剧大都是以活跃,动感,时尚,热情的青年一代作为主角呈现给观众的。近年,中国大陆和港澳台的影视制作人也争相效仿.打造了一系列青春偶像明星。在充斥着青春偶像的电视频道中.一部主旋律的军事题材电视剧——《亮剑》横空出世.迅速掀起了收视旋风.重新唤醒了观众被精致而慵懒的“小资”情调麻痹已久的审美趣味。这部电视剧颠覆性地塑造了一位崭新的军人形象李云龙,这一“红色偶像”以粗砺阳刚的魅力征服了观众,为“偶像”赋予了更丰富、更深刻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改变知青命运的一封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禹康 《档案天地》2006,(1):17-17,16
上个世纪60年代.我与成千上万的知识青年响应党的号召上山下乡,到农村去,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把我们的青春热血、理想和追求毫无保留地奉献给了祖国的广阔天地、山山水水.十几年过去了,当我们韶华已逝陆续返城时,一切已事过境迁。我们成了城市里安家立业的困难户.在很多人眼里我们是“三等公民”.即使给安排了工作,工种一般也是最差的。  相似文献   

6.
军旅如歌     
时过境迁。如今20多年过去.再重新梳理那一小段平淡琐碎的日子,我恍然发现,那是我生命里真正灿烂和值得怀念的片段。那年.我穿了不太合身的新军装,满心欢喜,自觉很像一个军人时.刚18岁。父亲很不信任地问母亲。娃还小,能吃得了那份苦吗?在父亲眼里,我还是个不会生活的嫩娃娃。我怀着向新生活进发的满腔激情。看不见父母眉宇间的忐忑与牵棒.一心覃去认识一个新世界.  相似文献   

7.
谢芳 《档案天地》2009,(5):6-10
我与《青春之歌》相遇 1959年年初.剧院正准备组织小分队.奔赴福建前线进行慰问演出。有一天我站在宿舍的沙门里随意往外看去.只见一辆小汽车停在了剧院的球场上.从里面走出一个人.直奔院部去了,不知是做什么的。不久便听说北京电影制片厂欲将小说《青春之歌》拍成电影.想让我去试一下林道静这个角色。来人是该片的副导演刘春霖。  相似文献   

8.
初夏时节.当众多的学子历经千辛万苦跨过高考独木桥后.一部分贫困学生“考得起学读不起书”的问题又一次摆在社会和媒体面前。如何开展好爱心捐助贫困大学生活动.让众多的好心人慷慨解囊.共创和谐社会?武陵都市报今年暑假期间对此进行了新的尝试.即用“青春励志故事”来感动读者、激活爱心,织成构建和谐社会的纽带.使社会新闻传扬更多的人文精神。从7月底到9月初的短短40天时间里.我们先后在社会新闻版“爱心捐助贫困大学生”专栏上,刊发“青春励志故事”40余篇.收到爱心捐款30余万元.使40多名贫困大学生筹足了第一学年的学费.顺利踏进了梦寐以求的大学校园。  相似文献   

9.
《大观周刊》2011,(12):12-13
是什么让本该活色生香的青春日子压力重重.以至于成为都市里的“无欲一族”?是房贷、车货,还是职场竞争的压力。如今,“无欲一族”的人群还在继续壮大中。而且这种情况越来越多地发生在本应充满朝气、充满幻想的年轻人的身上。他们无论对性欲,  相似文献   

10.
编辑如师     
上小学的时候,每次看见语文老师,总发现他的眼睛是红肿着的。一天,我大着胆子问老师:“你晚上没睡好觉吗?”老师说:“晚上要备课。”我又问:“讲课有课本,为什么要花这么多时间备课?”老师说:“这个道理你长大就懂了。打个比方,如果将一瓢水倒进桶里,再拿瓢去掏水,能掏出一满瓢水吗?肯定不能。可如果将桶里装满水,里面有比一瓢水不知多多少倍的水,然后再用一个瓢去掏水,会怎么样?会很容易掏出一满瓢的水。当老师的,只有有一满桶的水,在讲课的时候才能让学生得到一满瓢的水。当老师的没有一满桶的水,是不敢登上讲台的。…  相似文献   

11.
最近.我的一位在北京某机关从事档案工作的朋友.给我的一封信里说他自己大学毕业“嫁”到机关近20年来.长年忙于收集、整理、编研档案信息,已把人生中最美好的青春献给了档案事业.现如今已是“半老徐爷”了。喜欢幽一幽自己的我的那位档案界朋友.其实才三十过八.然我却还比他大两岁哩。他是半老徐爷,我便要想想自己是不是还有点“风韵”。  相似文献   

12.
尹栋 《军事记者》2005,(11):57-58
树高千丈终有根,情深似海须有源。入伍13年来,无论是身居高山哨所,还是位于繁华都市,闲暇之时,我总喜欢独坐桌前,边品茗茶,边翻阅那些放在书柜里多年来一直不舍得丢弃、一摞摞画有不同标号的《解放军报》时,便不由自主地想起二舅,想起那半张揣在他衣袋里被鲜血染红的《解放军报》,心灵深处再次感受到生命承载青春的分量和肩上担负的责任与使命。  相似文献   

13.
项淑君 《声屏世界》2007,(10):17-17
在各大电视媒体众生喧哗的影像时尚里,2007年的这个夏天,江西电视台影视频道远离了选秀,远离了光怪陆离的节目样式,筹划了《梦想在飞〉这项公益活动,以“青春、励志、娱乐”的角度来记录一群特殊的选手——24个贫困考生。  相似文献   

14.
从出版的角度来考察,席慕蓉无疑是极成功的。在台湾,1981年7月初,席慕蓉的第一本诗集《七里香》出版以后,一年之内便重印6次,至1986年便印行了25版。而其第二本诗集《无怨的青春》更在1983年到1985年的两年间便重印27次,从而在宝岛掀起了一股...  相似文献   

15.
如归     
每到炎夏,特别怀念住在老宅的日子。 从小就贪凉,不用人教也懂得奋力爬上酸枝木椅子,把脸贴在椅背上嵌着的大理石上。中午把篾席铺在厅堂的走廊上睡中觉,脖子上扑着莹白的痱子粉。太阳落山后,泼过井水的青石长椅一点点凉下来,比月光还要清亮。可惜每次企图在院子里的石凳上睡过夜,都被大人们以露水太凉容易生病赶回屋去。有一次,邻居送了一盆昙花过来。忍住困意苦等,终于目睹它微微颤抖着绽开,几乎疑心是个梦,屏住呼吸不敢伸手去触摸。  相似文献   

16.
“摩登天空”唱片公司的老板沈黎晖送给我几张碟.都是他们自己的厂牌.我扔在家里,偶尔听一听,其中就有一张碟叫《沉默如谜的呼吸》.是歌手周云蓬的第一张专辑。  相似文献   

17.
一份美丽的档案英坤经年之后的一个夏日,当我在斜阳晚霞的余晖里,凝望着手中那一份厚厚的,铺满密密麻麻的数字、符号的档案时,心潮久久不能平息。这是我青春的档案呵……那时,我刚刚踏上兰台之路,领导派我以见习档案员的身份参加地下矿藏勘测队。至今我仍固执地认为...  相似文献   

18.
王新义 《今传媒》2006,(4X):30-31
在河南新闻出版界,有一支实力雄厚的报刊审读队伍,他们分别来自省、市新闻出版单位。虽然他们现在大都离开了原工作岗位,不再担任领导职务了,却依然像焕发青春的老园丁,在繁花似锦的报刊园地里,不辞辛苦地默默耕耘。原《郑州晚报》副总编辑、高级编辑慎廷凯,就是其中的一位。  相似文献   

19.
事业,仍是她晚年生活的主旋律———记《中国地市报人》杂志主编张赫玲□吕道宁张赫玲女士在马来西亚留影“人的一生有两个青春:一个是生理青春,一个是职业青春。人的生理青春是有限的,不过二三十年;而职业青春则因人而异,可以很长很长。我想,我的职业青春也许可以...  相似文献   

20.
我心如蝉     
不知不觉地,到电台干记者已经有4年时间了。回想起来,最不能忘的,是楼外小槐树上的蝉鸣。一只蝉,由卵而成虫,要在泥土里幻化4年,吸土之精华,感地之温热,历经漫漫长夜的煎熬,终于破穴而出,爬上高树。为了拥有自由的天空,蝉的蜕变,痛苦而艰难。两眼一摸黑地干记者,就分跑城市报道,真把我难死了。我自小长在黄河滩,可以从都市的喧嚣中敏锐地辨出高树上每一声不同的蝉鸣,却分不清市民家中的天然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