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机合成在化学工业领域占有重要地位。有机合成设计的基础知识,在大学有机化学中亦日益显得必不可少。目标分子的剖析是有机合成设计的关键。由于大多数大学有机化学对此讨论甚少,这样大大影响了学生对有机化学知识的综合应用。为此,本文举几例讨论有机合成中目标分子的剖析。剖析目标分子的结构时,要认准目标分子属于哪一类,找出合理的切断位置。好的切断必须是(1)有合理的反应机理;(2)最大可能的简化;(3)能给出可认的原料。对于大分子的切断最好是从叉点着手,切成的两个碎片相当并考虑到原料的来源。实际合成步骤采用了a路…  相似文献   

2.
苯在1825年由英国科学家法拉第首先发现。此后几十年间,人们一直不知道它的结构。所有的证据都表明苯分子非常对称,大家实在难以想象6个碳原子和6个氢原子怎么能够完全对称地排列、形成稳定的分子。1864年冬的某一天,德国化学家凯库勒坐在壁炉前打了个瞌睡,原子和分子们开始在幻觉中跳舞,一条碳原子链像蛇一样咬住自己的尾巴,在他眼前旋转。猛然惊醒之后,凯库勒明白了苯分子是一个环,就是现在充满了我们的有机化学教科书的那个六角形的圈圈。  相似文献   

3.
在我们的记忆里,从没有闪现过溴水还会跟苯发生什么反应,因为:(1)大中学校的基础有机化学教材里普遍有这样的结论:溴水不跟苯发生反应;(2)在许多练习题中,甚至还有用溴水和酸性KMnO4溶液都作为苯和苯的同系物的鉴别试剂。笔者又从文献中了解到,说溴水能跟苯发生取代反应。于  相似文献   

4.
化学的继往开来和化学教育华彤文,唐有祺(北京大学教授)(中科院院士,北京大学教授)近代化学在由元素:概念、原子论、原子分子学说构成的理论基础上发展非常顺当,到上个世纪之交,4个二级学科分支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和物理化学已经成熟,并成为高等学...  相似文献   

5.
有机化学实验教材编写介绍大连理工大学高占先,周科衍受高等教育出版社和工科化学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有机化学小组的委托,我们编写了《有机化学实验》(第三版)(以下简称《第三版》,1996年秋季出版发行)和《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指导书》(以下简称《指导书》,19...  相似文献   

6.
1996年是有机化学奠基人之一、德国化学家弗里德里克·奥古斯特·凯库勒(1829—1896年)逝世100周年。1896年的7月13日这位大化学家逝世于波恩。他对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原子价及结构化学的深刻见解,以及提出的苯六元环模型改变了整个有机化学的面貌。我们谨以这篇百年祭文来追溯他取得的这些理论成就的背景。  相似文献   

7.
利用光化学反应合成苯(口片)呐醇是目前国内有机化学实验教材中的内容之一,若将合成的苯(口片)呐醇进行分子重排合成苯(口片)呐酮,对于巩固分子重排反应有良好的效果。根据文献报道,该反应是正离子催化的重排过程,通常在浓硫酸或碘的冰醋酸介质中进行。作者根据近年来对固体酸应用的研究发现,不少固体  相似文献   

8.
19世纪中叶,有机化学最紧迫的苯分子的结构问题尚未解决。化学家凯库勒也在苦苦研究。有次他做了一个梦,梦见原子链首尾相连,形成了一个环。他受梦的启发,得出苯分子的结构是六角形的结论。由此我们知道,梦境能够激发灵感,在创造性工作中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张霜梅 《天中学刊》1997,12(2):101-104
有机化学中的分子重排是一类很重要的反应,在科研和实践中应用很广,对有机反应及有机合成都具有很重要的意义.所谓分子重排,就是指在试剂、加热或其他因素的影响下,取代基从一个原子迁移到另一个原子上使碳胳或官能团的位置发生变化的一类反应.按历程不同,分子重排可分为富电子重排(也叫亲电重排)、缺电子重排(也叫亲核重排)及自由基重排.本文针对分子重排及其应用进行简要浅显的讨论.1富电子重排(亲电重排)在亲电重排中,反应物分子消去一个正离子留下一个碳负离子或具有活泼的未共用电子对的中心,迁移基团不带电子对迁移.1.1…  相似文献   

10.
1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苯的结构、芳香烃的概念。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体会苯分子的发现过程。 (3)素质目标:略。 2 学生认知结构分析 学生基本掌握有机化学的学习方法,能利用结构推断物质的性质,利用物质的性质来推断物质的结构。本节利用学生的基础知识来推断苯的结构,让学生体会苯分子的发现过程和科学研究的过程。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映结构。  相似文献   

11.
评徐寿昌主编《有机化学》(第二版)南京理工大学周志高,张照明徐寿昌主编《有机化学》(第二版)(以下简称为《第二版》已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在1993年出版。《有机化学》(第二版)是一本在我国高等工科院校有影响力的好教材。在许多高等院校被选定为有机化学课程的...  相似文献   

12.
有机化学中歧化反应的机理及其应用郭景光歧化反应又称为失衡反应。是指中间价态的分子、离子或自由基由于相互传递电子或原子(团),它同时一部分变为较高状态,另一部分变为较低价态,而产生几种化合价态不同的分子或离子的氧化与还原作用。因此,歧化反应是一种特殊的...  相似文献   

13.
1996年是有机化学奠基人之一、德国化学家弗里德里克·奥古斯特·凯库勒(1829—1896年)逝世100周年。1896年的7月13日这位大化学家逝世于波恩。他对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原子价及结构化学的深刻见解,以及提出的苯六元环模型改变了整个有机化学的面貌。我们谨以这篇百年祭文来追溯他取得的这些理论成就的背景。  相似文献   

14.
通过分子力学和分子动力学模拟,对我们已发表的苯硫醇在Au(100)上吸附的扫描隧道显微镜结果进行了模拟.根据STM结果,苯硫醇在Au(100)表面形成(√2×√5)的结构,最小重复单元为Au(100)-(√2×√5)的-1BT.分子模拟结果表明,BT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导致邻近的BT分子方向发生变化.如果考虑分子方向的变化,得到的最小重复单元应该是Au(100)-(√2×3√2)-2BT.(√2×√5)的结构是一个平行四边形,相邻两边的夹角为75°或105°;(√2×3√2)结构是一个矩形,相邻两边的夹角为90°.在重复单元Au(100)-(√2×√5)的-1BT和Au(100)-(√2×3√2)-2BT中,苯硫醇的覆盖度都是0.33.通过分子模拟结果与STM实验结果的比较,证明分子模拟结果可以作为实验的一种重要补充,有助于进一步揭示金属表面缓蚀功能膜自组装的机理.  相似文献   

15.
中学的有机化学知识系统性强,用归纳和演绎的方法很容易掌握各类有机物的化学性质.但对于其物理性质总觉得杂乱无章,无规律可循,其实有机物的熔、沸点高低也是由其结构决定的.有机物的晶体大多是分子晶体,它们的熔、沸点取决于有机物分子间作用力的大小,而分子间作用力与分子的结构(有无支链、有无极性基团、饱和程度)、分子量等有关,主要分为下面四种情况。  相似文献   

16.
一、重视基础知识 形成知识规律 1.有机物重要物理性质的规律 (1)有关密度的规律 物质的密度是指单位体积里所含物质的质量,它与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子半径等因素有关.一般讲,有机物的密度与分子中相对原子质量大的原子所占质量分数成正比.例如:烷、烯、炔及苯和苯的同系物等物质的密度均小于水的密度(即ρ烃〈1),并且它们的密度均随着分子中碳原子数的增加和碳元素的质量分数的增大而增大;而一卤代烷.饱和一元醇随分子中碳原子数的增加,氯元素,氧元素的质量分数降低,密度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17.
一、有机化学教学状况 有机化学是医药高等职业学校中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在所学的学科中占有重要地位,有机化学掌握的好坏,直接影响以后几门课程的学习(如药物分析、药物合成等)。然而,有机化学的教学状况并不令人乐观,学生普遍畏学有机化学。从分析03级高职的有机化学期终考试的情况,就可以证明这一点。  相似文献   

18.
中学有机化学知识有一定局限制性,有一些"约定俗成"规则,即称为"潜规则",掌握这些"潜规则"有利于对有机化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本文归纳有机化学"潜规则"二十余例,供复习参考.1.苯及苯的同系物与卤素单质反应:由于苯环上不存在碳碳双键,所以,苯及苯的同系物与卤素单质反应,一般情况下只发生取代反  相似文献   

19.
色烯类有机物是有广泛应用价值的有机光致变色体,文章探讨两个结构和性质高度相似的色烯变色体的结构解析.两个单体化合物的核磁共振(NMR)实验得到两个化合物的一维和二维NMR谱图和实验数据,两个化合物的质谱(MS)实验获得化合物的分子量,两个化合物的NMR和MS实验数据分析鉴定了两个化合物的分子平面结构.两个化合物均为2位二苯取代茚骈和苯骈色烯类的有机光致变色体.  相似文献   

20.
芳香性浅议     
一、芳香性 自从1825年法拉第发现苯以来,特别是1865年凯库勒提出苯分子的结构之后,人们对苯及其同类化合物——芳香化合物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从本世纪初开始,随着理论物理及物理方法的进步和量子化学的发展,,芳香化合物的真面目已逐步揭开。 芳香化合物一般具有以下特点: (1)结构特点:C/H比例高,如苯C_6H_6,荼C_10H_8;具有高度离域的电子云,共轭能较大。(如苯的共轭能约为36kcal/mol,而1.3—丁二稀的共轭能只有6.7kcal mol)电子云趋于平均化(结构对称,键长相近);分子具有共平面性。 (2)化学特性:由于分子具有较高的共轭能,体系能量较一般不饱和化合物低,稳定性好。如煤的干锱温度在1000℃左右,一般化合物均被分解,而象苯、荼等芳香却泰然自若,这足以说明芳香化合物是何等的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