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化和精神是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的根本。中国自古以来是一个以农业为本的国度,食物对于中国人来说意义非凡。在长期的食生产和食生活过程中,形成了不同形式的饮食风俗,这些饮食风俗又深刻体现着"人民创造历史"的文化性和精神性。探寻传统节日中的饮食文化和饮食精神,有利于当今人们更好地了解历史,继承和发扬中国优秀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2.
饮食与文化息息相关,不同的饮食反映了不同的文化。中西两家由于不同的风土人情、不同的社会背景及相异的历史发展经历形成了风格迥异的饮食文化。中国文化中的"天人合一"与西方文化中的"天人对立"在两方的饮食文化中有显著的体现,理解两种文化间的差异,能有效促进中西方的交流与合作。  相似文献   

3.
《史记》中的宴会蕴含了丰富的饮食文化和礼仪规范,深度体现了中国饮食文化的变迁和演化。其中,从宴会中的肉类、瓜果蔬菜类和酒类食材,到宴会中的宴席礼仪及饮酒文化,都有翔实的论述与记载。这些宴会饮食在反映社会历史演变、显示民族风貌多元性和构成人类文化的有机部分等方面,展现了《史记》饮食文化在历史演变中的重要意义,在中国古代饮食文化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4.
张景明教授所著《中国北方游牧民族饮食文化研究》,以北方游牧民族食生产和食生活以及相关的文化现象为研究对象,填补了饮食文化领域专题研究的空白。饮食文化作为物质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涉及到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领域,从其内涵可以了解到每一个民族的历史发展过程,涵盖了人类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作者以民族学的视野,运用考古学、历史学、文化学、生态学等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5.
何宏先生的《民国杭州饮食》意在证明近代杭州饮食在中华饮食区域文化发展阶段有着其独特的发展历史与研究成果,以及证明近代杭州饮食文化独特的研究成果能够具体且生动地展示近代杭州的历史轨迹。该书的主要学术贡献有二:一是初步建立起近代杭州饮食文化史的体系;二是言明近代杭州饮食文化的历史是近代杭州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变化的一种反映。  相似文献   

6.
笔者谋划编写出版历时24年的《中国饮食文化区域史丛书》将于2014年内由中国轻工业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丛书原以中国历史上存在过的11个饮食文化区位各一分册并一综合卷的12册组成,计划600万字,而目前只能以10册的略写本形式付梓。丛书的编写坚持中华食学研究"十三亿人口,五千年文明"的"大众餐桌"基本理念与原则。是以人类或民族食生产、食生活的地理、自然、文化地域要素制约的"饮食文化圈"理论认知中华饮食史的尝试。  相似文献   

7.
壮族饮食文化习俗初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壮族是中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既具有自己民族特色,又有汉族等其他民族习俗在内的饮食文化习俗。壮族的饮食文化习俗具有三大特点:喜食糯米食品,喜食生腌酸辣,饮食礼俗丰富多彩。  相似文献   

8.
孙波 《海外英语》2011,(12):279-281
饮食在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占据第一需要的地位,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然而文化背景的差异导致饮食观念和饮食习俗出现不同,并且最终形成了截然不同的饮食文化。中西方文化之间的差异造就了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该文着重分析中国与英美等西方国家在饮食观念、宴会礼仪、菜品命名等方面的跨文化差异,揭示了导致饮食文化差异的深层次的原因,并阐明随着跨文化交际的发展,中西饮食文化的交流、互补和兼容的因素也会增多。  相似文献   

9.
作为"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的汉代合浦,"中外商业毕集",带动了合浦古郡饮食文化的繁荣发展。从史料考析、遗存研究、文化钩沉中可以窥见当时当地的食源、食涵、食器、食习,及其饮食文化的发展态貌与特征。其饮食文化特点,表现为饮食资源丰富、茶饮之风盛行、酒文化发达、食俗多元融合等。民族与东西方文明交流推动了汉代合浦地区饮食文明的进步。  相似文献   

10.
广西新石器时代贝丘遗址饮食探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人类的饮食文化发端于新石器时代。广西新石器时代遗址中贝丘型遗址以其深厚的文化内涵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根据考古学和相关的文献资料,通过探讨广西贝丘遗址中的饮食结构和烹食方法,特别是早期陶烹在饮食中的重要意义,表明史前生活在广西的古人类已经创造了丰富的饮食文化。  相似文献   

11.
孙婷婷 《海外英语》2014,(14):139-140,143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饮食一直伴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是人类生存的首要条件。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其饮食文化也是博大精深,极具自己的民族特色。与此同时,由于地理环境、历史文化等的不同,西方国家也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饮食文化。在国际交流日益紧密的今天,中西方的饮食文化也开始不断的相互碰撞,相互交融。不管是在中国还是西方,菜的品种更是五花八门,因此,菜名的翻译也是翻译中的一个独特的部分。在翻译的过程中应尽量避免文化内涵的丢失,以便于更好地促进中西方的跨文化交流,同时也使中国文化在世界文化宝库中更加熠熠生辉。  相似文献   

12.
蒙古族对乳品文化十分重视,以乳为食的历史源远流长。乳品的种类与功能丰富,注重饮、食一体的饮食观。注重乳品饮食礼仪,在进餐顺序中一定要以"白食"为先。也注重通过乳品传达丰富的民族情感和民俗内涵。蒙古族丰富多姿的乳品文化,在中华饮食文化圈中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而饮食文化追本溯源,几乎可与文化源流同步。文化的地位决定了饮食的地位,而文化的地位又取决于一个地方社会经济的发展。发达的社会经济,才能产生发达的文化,发达的文化又必然地孕育了发达的饮食文化。因此,饮食文化又从一个侧面,集中地反映了该段历史的经济文化特质。河洛饮食文化是指在以洛阳为中心的黄河中游。洛水流域(包括伊、洛、檀、涧诸河)这一地区产生的饮食现象,“洛阳水席”则是产生于洛阳地区的一种筵宴。该筵宴因其洛阳地方风味浓厚加上道道菜不离场水和流水般的上菜程序而被人们誉为“洛阳水席”…  相似文献   

14.
由于受地理特征、气候环境、民族文化、社会历史以及风俗习惯等方面因素的影响,中西方从而形成了不尽相同的饮食背景,中西方的饮食器具和饮食礼仪同样各有异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大众社会价值观的建立。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饮食经过长期的历史发展形成了中西方各有差异的饮食文化。文章将从中西方饮食器具与礼仪的多个方面进行文化解析,以期促进中西饮食文化融合。  相似文献   

15.
绍兴是全国首批二十四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被誉为"一座没有围墙的博物馆",博大精深的越文化孕育了绍兴饮食文化的灿烂多姿。其源远流长的饮食文化、积蕴深厚的饮食民俗及食事名人名品,至今仍焕发出诱人魅力,有待挖掘整理,发扬光大,以适应人们饮食文化多元化的需求。  相似文献   

16.
军队饮食文化是中华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众多饮食文化圈中相对独立、特色鲜明的子系统,具有饮食活动的时代性、饮食目标的明确性、饮食定量的统一性、饮食人群体的稳定性、饮食惯制的规范性、饮食保障的多样性、饮食参与的广泛性等特点。建设现代军队饮食文化要依据这些特点,从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个层面对军队饮食文化进行创新。  相似文献   

17.
饮食之礼是中华礼仪之邦在饮食文化方面的宝贵遗产,是中国社会心理在饮食生活的显现。在互联网时代,发扬光大中华饮食之礼,应从文化传承与商业文化双重背景出发,在把握现代人物质与精神双重需求中,创造性地将"礼"送达顾客心中,进而实现其商业价值。  相似文献   

18.
彭毅 《安康学院学报》2011,23(5):14-16,21
饮食是无声的文化,它是一种从民族历史上流传下来的,为社会整体所集体认同的饮食观念和行为,是了解民族文化的一个窗口。本文通过对汉阴饮食文化生成机制、饮食结构及类别、饮食礼仪等方面的介绍和分析,展现了汉阴饮食文化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19.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阴雨天气多、地形崎岖不平的自然条件,以及商贾之风淡薄的社会因素,形成了喜食酸、食熏、食辣、食酒等独具特色的饮食风格。黔东南苗族饮食文化在与汉族饮食文化交融的同时,应该保留本民族的饮食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20.
饮食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的标尺,是一个民族文化本质特征的集中体现,也是考察一个民族历史文化与心理特征的社会化石。中国饮食文化在海外的发展,在对中华民族文化传承与文化认同、传播中华文化、提升中华民族影响力、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等方面发挥着独特且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针对中国饮食文化传播怎样推动文化软实力构建的各方面问题,我刊执行主编黄桂婵编审专访了著名饮食文化学者姚伟钧教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