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话校园     
嘿,老王 我们的班主任王海凤,年方三十,可不仔细看的话,绝对以为她四十出头了。老王脸黑、手黑、胳膊黑,喜欢穿亮色的衣服。班上同学常拿她的黑皮肤打趣。运动会的时候,老王说她晒黑了,立马就有人出来说:“老王,您已经够黑了,再黑。  相似文献   

2.
靶子     
余显斌 《华章》2011,(8):7-7
老王是猎人,酷爱打猎。他甚至认为,世间最畅快的事,莫过于打猎。老王把猎物不叫猎物,叫靶子。  相似文献   

3.
曾听过一节公开课《老王》,在课堂进展到对老王形象分析时,教师抛出一个问题:“老王的善良表现在哪里?请同学们找出相关的句子。”教师接着问:“第二件事中老王的‘善良’又是怎么体现的呢?再去找一找。”无独有偶,前段时间在本校高中部举行的一次高中新课程交流示范课《我有一个梦想》上,  相似文献   

4.
【文本解读】 杨绛先生的散文《老王》,是一篇怎样的文章呢? 它是一个卑微群体的缩影。 老王既贫且贱,既孤又残,可以说,他是生活在社会底层那一类人的代表。老王住在“一个破破落落的大院”里的“几间塌败的小屋”,并且还“住那儿多年了”。老王有一个哥哥,死了,有两个侄儿,“没出息”,他只能指望自己,只能靠着一辆破旧的三轮车在贫...  相似文献   

5.
杨绛先生的《老王》中老王这一人物形象充满张力,从老王看自己、别人看老王和作者看老王三种观察视角,可看到三个不同的老王,而在作者与老王、老王与环境的复杂关系中蕴含着老王这个形象丰富的解读可能,也能通过作者外冷内热的情感进入文本的意义世界.  相似文献   

6.
老王     
杜保山 《河北教育》2005,(21):43-44
我在村小学代课那年,老王已教书多年,他教龄最长,年龄最大,待我们最好,我们都亲切地称他老王。  相似文献   

7.
老王是枣坡沟中学的校长,小王是新来的外语老师兼初三(一)班班主任。 据说,小王老师是走老王校长的门子进来的。昨天,小王老师拎着大包小包的东西去医院看老王校长,倒是千真万确的事,怎么会让人怀疑上述消息的真实呢?然而,老王校长的病似乎、确实和小王老师有关,就凭老王校长在全体教师会上发的火,那火气大得不生病才怪哩! 一条不算笔直的柏油路伸向大枣密生酸枣丛生的深处,纽带般把远离县城的枣坡沟中学和外界联结起来。同时,也由这条不算笔直的柏油路向外传播着它的荣耀和辉煌。雄霸全县之首的升学率,有口皆碑的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8.
尴尬风流     
一、大河美酒 老王每年夏天都回故乡小住。故乡QQ镇。老王的习惯是动不动拨打12121电话询问天气状况,可不是嘛,饮食起居游乐行止都与天气有关。  相似文献   

9.
孙蕾 《成才之路》2012,(28):35-35
《老王》一文的写作意图主要是源于作者的"愧怍"之情。从老王的基本信息中可见老王的不幸,从作者回忆的老王的几件事——送冰、送人和送鸡蛋中,可见老王的善良。不幸而善良的老王把我们当做亲人,而"我"却忽略了老王的真心真情。老王淳朴、善良、正直,这是一种从社会底层,从普通民众中发出的光芒,然而"我"没有更好地善待、理解老王,多少年来,作者"不安""愧怍"。  相似文献   

10.
《老王》这篇散文,以平淡似水的笔调,记叙了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普通人——老王的艰辛生活琐事,人生经历,尤其是与作者一家的交往,描绘了一幅美的生活画卷。  相似文献   

11.
<正>杨绛先生《老王》一文的最后一句“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历来是大家关注的关键句,“她究竟在愧怍什么”是大家研究的核心问题。反复阅读作品可知,杨绛愧怍的是她在与老王交往的过程中感情付出的不对等:老王待她如亲人,而她待老王只是比对其他人多了些关心,并没有把老王当亲人。在老王送给她香油和鸡蛋之前,杨绛在与老王的交往过程中内心是平静的,只是同情老王,善待老王,关心老王,在物质上时不时接济老王。在老王送给她香油和鸡蛋之后,杨绛的内心不再平静,而是经历了“抱歉—不安—愧怍”的心理历程。  相似文献   

12.
从哈贝马斯提出的交往理性视角解读杨绛的《老王》,可感知人的主体交互性交往理性。《老王》所蕴含的以平等、真实、真诚、和谐、对话等为基础的交往理性,较为深刻地体现在代词的和谐运用、称谓语的得体应用、问句的有效使用等方面。基于交往理性,着眼于语用修辞,可以更“本色当行”、更有效、更精细、更实证地解读《老王》。  相似文献   

13.
杨绛的《老王》是一篇经典的回忆性散文,文章以“我”与老王的交往为线索,回忆了老王的几个生活片断,刻画了一个穷苦卑微但心地善良、老实厚道的“老王”形象,表达了作者一家对老王那样不幸者的关心、同情和尊重。整篇散文散发出的是浓浓的温情,但其中有一处对老王的外貌描写却与全文格格不入:  相似文献   

14.
杨绛的散文名篇《老王》刻画了老王“金子般的心”和“善良”的品格。命运悲苦而又无比善良的老王,不仅让杨绛“愧怍”,而且让很多读者也心有戚戚焉。可文章最后那一句“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不幸者的愧怍”,让许多老师难明其理。有些教师在解读时只好硬生生地把教参上的现成说法直接端给学生。这实际上是没读懂文本的体现,是对文本的浅入浅出。  相似文献   

15.
教学设想 这篇散文作者用平淡如水的语言给我们介绍了老王的身世以及她与老王交往的几个生活片断,还有老王死后她的愧怍心理,集中刻画了老王这个人物的形象,他穷苦卑微,  相似文献   

16.
教材分析:《老王》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课文,讲述的就是一个普通车夫的故事。杨绛用平淡如水的语言给我们介绍了老王的身世、她与老王交往的几个生活片断以及老王死后她的愧怍心理,不仅高度赞扬了老王善良的品质,还体现了作者对老王这些不幸者的深切同情和关爱。这些情感都寄寓在一些看似平淡的细节中,语言质朴却饱含深情。  相似文献   

17.
杨绛的小说和散文一贯喜欢以小的素材反映大的时代,她将笔触专注于大时代事件中的小插曲,书写个人的见闻和感受。从她的作品中,我们往往可以从一个人的经历中窥见人性中种种复杂的内幕,以及一个时代的风貌。其选人教材的散文《老王》正是这样的一篇文章。教材将《老王》归入版块“底层的光芒”,借一个体残力弱的车夫老王在文革中对杨绛一家一如既往地照顾,反映底层劳动人民的纯朴善良。应该说,作品塑造的这样一个小人物。的确可以体现版块“底层的光芒”的主旨。但细读课文,我们又不难发现,潜藏在老王这一个小人物背后的,是一个何其丰富的大世界!  相似文献   

18.
《老王》是苏教版必修三第三专题"号角,为你长鸣"这个专题中的一篇课文。作为写人记事类散文的典范之作,文章首先通过对老王的职业、身体状况、居住条件等轻描淡写式的交代,初步勾勒了老王的基本情况:老王是一个物质上极度贫穷,同时精神上极度孤独的下层人力车夫,为下文写"我"对老王的关心,以及突出老王对"我"的感激做铺垫。然后作者通  相似文献   

19.
《老王》是杨绛先生的作品。作品最后,"老王"拖着命悬一线的病体,来到作者家中。他来干什么?杨绛先生的理解和写作是,"因为他来表示感谢","一再追忆老王和我对答的话,捉摸他是否知道我领受他的谢意"。杨绛先生说,老王是来表示感谢的。既然是感谢,显然在杨绛先生看来,作者及其一家有恩于老王。杨绛  相似文献   

20.
我们在《老王》一文的教学中,讨论老王善良真诚性格的时候,都会分析到老王为杨绛先生做的三件事情,送冰、送默存、送油蛋,并在金钱上不作计较。但我们不妨反向思考一下,为什么老王对杨绛一家那么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