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武夷山船棺——中国最早的崖葬杨有德船棺葬即崖葬,是风葬的一种,它是在溪河两岸悬崖峭壁的自然洞穴、岩隙或人工凿成的岩洞穴里安葬死者的葬俗。文献中称作“仙城”、“仙棺”、“崖洞墓”、“悬棺葬”等,又因棺柩外观像船形,故称“仙船”、“架壑船棺”、“船棺葬”...  相似文献   

2.
武当榔梅勘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榔梅是丹江口市武当山特有的一种水果.明代李时珍说:“只出均州太和山。”在千余年的生存历史中,榔梅经历异果-圣采-仙采-贡果-匿迹的演变。百余年来.人们因“折梅寄梆”神话而迷茫。因贡果的匿赫而惋惜,因悄然失踪而不解,武当榔梅成为一个历史之秘、物种之谜.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然而,作为丹江口市地方特产,明朝已列入贡品的有笋类、黄精、骞林茶等十种,它们正在受到重视与开发。唯独具有重要价值和开发潜力的榔梅还不知是何物。1998年。丹江口市科委将武当榔梅的研究列入科研项目,课题组通过论证、调查、实验、鉴定。找到了武当梆梅就是现在的黄蛋树。专家鉴定说.它很可能是杏、李的天然杂交树种。  相似文献   

3.
同一课文不同板书的启迪山西胡翠霞,乔和周这是《我爱故乡和杨梅》两种不同的板书设计。两则板书的共同特点是:忠于原文,在展现内容时先总(“杨梅可爱”)(“我爱故乡的杨梅”)后分(分别介绍树与果)。在分说部分,也是先总说(“树”、“果”)后分说(“树枝”、...  相似文献   

4.
送不如奖     
刘大玲 《师道》2006,(9):37-37
端午节过后,杨梅随着雨季的到来也换上了红衣服,成熟了,乡下的亲友不忘给城里的亲人寄上一筐红通通又酸又甜的杨梅。我们一(1)班的张老师把家乡亲人的一点心意带到了学校,洗干净后,老师们分享着,谈论着;她说给我们班的孩子们也解解馋。因为是我的班队活动课,所以我当起了分发快乐和甜蜜的使者。杨梅不多,但很喜人;孩子们看到我手提杨梅进了教室,小嘴咂吧着,眼睛随着我的身影移动,我本想送给孩子们一人几颗,让他们开个“品梅”班会。突然想起看过的一篇小文章《“送”与“奖”》:一位外籍教师从来不送给学生任何东西。一次他买回一大袋地球仪…  相似文献   

5.
关于萨毗播仙部族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萨毗播仙部族的几个问题李志敏笔者在探索“车尔城”原音历史渊源问题时,发现在塔里木盆地南缘的且末一带曾经存在过一个名为“萨毗播仙”的部族①,然因篇幅所限未及深论,今就有关问题探讨如下,以就正于方家。一、“萨毗播仙”地名说质疑一般认为“萨毗播仙”是为...  相似文献   

6.
从魏晋“仙窟”模式小说的特点展开分析,详细阐述了该小说模式的四个主要来源,即“神仙”思想影响下的神山仙窟传说、有一定现实依据的大山、洞窟的记载与传说、老庄思想以及前人的文学创作。在探清源头的基础上,又大致介绍了魏晋后“仙窟”模式小说的发展,从而对魏晋“仙窟”模式小说有一个总体的了解与把握。  相似文献   

7.
一次我在上《我爱故乡的杨梅》一课时,有位同学自告奋勇地站起来说:“老师,杨梅我们太熟悉了我家就有杨梅树。您就让我们自学吧!我们肯定能学懂,”我高兴地说:“是吗,太好了!能说说你打算怎么自学这篇课文吗?这位同学稍微想了一会儿答道:“我可以把杨梅介绍给大家听,”另一位同学迫不及待地说:“然后看看是书上写得好.还是他介绍得好。”“还要看看书上是从哪些方面介绍杨梅  相似文献   

8.
清末忠州李芋仙是一流的诗人,他以其超凡脱俗的诗才纵横中国数十年,诗篇流传海内外。一代文宗曾国藩将其比之太白,上海《申报》谓其汪洋恣不减杜,以“小杜”目之,诗界革命领袖黄遵宪称“忠州李芋仙先生老名士也……虽素未谋面,而叹慕芋老已非一日。”遗憾的是100年来,很少有人研究李芋仙,李芋仙已渐渐被人遗忘,而他是不能被遗忘的。  相似文献   

9.
李白诗中对自我的仙化倾向阮堂明人们每每好以“仙”来称呼李白,比如称他为“谪仙”、“酒中仙”、“诗仙”等,这种称誉一直沿续至今。如此统一地以“仙”来称呼李白,在古代的诗人中是绝无仅有的。这就启示我们,此种称誉之中体现了对李白人格品貌的本质认识与理解。值...  相似文献   

10.
<正> 神仙与道士,是中国历史的特殊产物。相传在远古时代就有这种特殊人物出现.神农时有赤松子,黄帝时有广成子,商汤时有锡则子,周武时有匡俗等等。据刘向《列仙传》记载,这种人确实很多。所谓仙,《释名》已有解释说:“老而不死曰仙”,“仙,迁也,迁入山也”,就是说,仙是入山修炼,老而不死之人。在中国古代,先有  相似文献   

11.
李贺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独具个性的诗人。他的诗歌新奇瑰丽,变幻莫测,出神入化,令人叹为观止,却被人们称为“鬼才”,而实际上在最初人们是以仙视之的。从仙到鬼,表面看来似乎只是个人感情好恶的不同,实质上正反映了中国古代由唐入宋文人审美倾向的变化。  相似文献   

12.
黄山有这样一处景致:一个飘然若仙的道长,立在崎岖的山道旁,平伸出一只手臂,似在给上山的游人指点着路径。于是人们称此为“仙人指路”。但如果从对面的山坡上望过来,你却根本看不到什么“仙人”,而只会看到一只昂首翘尾的喜鹊刚刚飞落到这枝粗大的干枝梅上,正“喳喳”地向游人报告着什么喜讯。于是,这处景致又有了第二个称呼:喜鹊登梅。同一座山峰,为什么会出现迥然不同的两种形态呢?道理很简单,这是由于游  相似文献   

13.
汤毅 《教育》2012,(4):6-6
3月20日,江苏省无锡市扬名中心小学的学生在仙蠡桥水利枢纽参观。当日,该校400多名学生走进仙蠡桥水利枢纽,了解这一水利工程防洪、排涝和改善城区河道水质的功能,认知“水文化”,迎接“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的到来。  相似文献   

14.
凡人遇仙在仙话小说中有平地遇仙、山林遇仙、洞穴遇仙、水上遇仙等几种类型,家内遇仙是平地遇仙的主干。家内遇仙小说的鼎盛期在唐、五代十国时期.唐代的家内遇仙表现为小说主角的无意遇仙.唐代女性和男性的家内遇仙都自成特色。五代时期.小说主角必须焚香诵经、辟谷修道才能遇仙.改“无意造”为“有意求”.突出宣扬了修道升仙的神仙道教思想。  相似文献   

15.
柳趣     
柳趣赵仙梅柳树是杨柳科,柳属树种,全世界有350种,我国约有250种。从高山到平原,甚至沼泽地带,从北国到南方都有柳的踪迹存在。柳树虽登不上珍贵树种的大雅之堂,但却成为许多文人雅士的赞对象,在民间流传着许多趣闻轶事。相传春秋时期的鲁国大夫展禽,因其“...  相似文献   

16.
在还珠楼主的武侠小说《蜀山剑侠传》中,初凤降服神兽坐骑,条件有三:一是发现天书所载龙鲛弱点,二是初凤受仙蚌庇护拥有神性,三是初凤和龙鲛的终极目标都是“谋一正果”。“神兽坐骑”与法器是剑仙的身份标志,显示了剑仙的正邪取向、个体修为与仙界地位。神兽坐骑母题具有“琴高骑鲤”的仙话渊源,鲤鱼构成仙话质素和拥有超凡能量。还珠楼主将鲤鱼“仙性”与剑仙仙话融合,开拓了海中世界愿景,世俗性与传奇性熔铸在女剑仙以及“龙鲛”形象上,在“神兽坐骑”母题演绎中折射出理想社会结构整合的进步意义。  相似文献   

17.
池州宜茶大区,名优茶叶品种纷呈,古有金地源茶、闽地源茶、福合、指合等。尤近现代。池州茶人在承继传统的制茶工艺的基础上,研制新法,开发出“九华毛峰”“黄石毛峰”“祁红”“仙寓香芽”“仙寓雪芽”“贵池翠微”“东至云尖”“双溪早芽”“肖坑翠微”“天方牌”保健茶,“佛霞牌”野茶等众多绚丽奇目的名茶奇葩。  相似文献   

18.
桃花,作为一种自然物,本来不具有“文化”的涵义。但是,桃花以它俏丽的色彩、缤纷的落英触动了中国人的某种情绪和情感.被渗透、融汇了审美主体的心理因素,并且作为人们共同认可的一种信息载体,世世代代承袭相传,于是,如同中国的“梅文化”、“葡文化”一样,‘“桃花”也成为我们民族集体记忆和心理深层的积淀物,形成了中国的“桃花文化”。中国的桃花文化,又是中国女性、中国文人的文化。一、中国的“桃花文化”中国的“桃花文化”’历史悠久。早在先秦的《诗经·周南》中,就有一首关于挑花的诗。“桃之夭夭”,描写茂盛、火红…  相似文献   

19.
关于"仙境"的神话与中国古代的访仙浪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分析了中国古代“仙境”神话的体系,起源和基本特征以及它们对中国古代的帝王访仙浪潮和长生观念的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20.
我的奶奶快70岁了,虽然身体很好,牙齿却“下岗”了。硬食嚼不动,软食又多不合口味。因此,奶奶的吃饭问题成了爸爸妈妈最关心也最头疼的一个极难“思考题”。最近,在我家附近的十字街口新来了一个卖梅花糕的老奶奶,奶奶正好喜欢吃梅花糕。早晨,我和爸爸来到十字街口,看到一位60多岁背微驼的老奶奶正在卖梅花糕。“老人家,买梅花糕。”“要几个?”那位老奶奶边伸手拿白纸边问爸爸。“两个。不加枣馅,多少钱?”爸爸接着问。老人一听,停住了手中的夹子,上下打量了爸爸一眼,仿佛在嫌爸爸太小气,怕花毛把的枣钱。“梅花糕能没有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