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要让学生喜欢阅读、乐于阅读,教师就应该想办法让学生享受阅读。我尝试用“享受阅读法”在阅读中激发学生兴趣,让他们得到阅读的享受。  相似文献   

2.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书.是最重要的、永放光辉的明灯.是学校集体的精神生活的源泉。如果书籍没有成为学生精神生活的财富、享受和满足的源泉.那么学生就不会有其他的精神需要,他的精神世界就会变得贫乏而毫无生气。”让阅读成为悦读.让阅读像呼吸空气一样自然。  相似文献   

3.
语文教学的过程是学生精神参与、精神享受的过程,学生只有徜徉其间、浸润其中,以情悟情、将心比心,才能在阅读中得到精神的滋养,享受生命的愉悦。这就需要让学生在有精神参与的阅读中展开心灵对话、积淀人文素养、获得审美享受、激发生命意识、传承民族文化,实现与语文本体教学的和美共生。  相似文献   

4.
在阅读学中让学生“自读、自问、自悟”,是促进学生会阅读的好方法,它促进每一个学生都成为充满热情的、独立的、会思考的读者,让每一个学生在阅读中学到了知识,得到了美的享受,表现了自我,感受到阅读的乐趣。  相似文献   

5.
潘晓芳 《成长》2020,(4):127-127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味。”课外阅读既能增加学生的知识底蕴,也能丰富它他们的精神世界。所以,我们要提倡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合理地为学生选择课外读物,让他们在课外阅读的同时得到精神上的享受,得到不同于课内教学的学习体验。下面,我根据自身实践,谈谈如何带领高年级学生开展有效地课外阅读。  相似文献   

6.
享受阅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阅读是人生的一部分,阅读理应成为阅读者的一种精神享受,享受阅读理应被视为语文教学的至高境界和至上追求。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我们不妨也可以这样说:只有能够让学生体验到阅读是一种享受的阅读,才是真正的阅读。人类的文化底蕴、人文内涵集中体现在传世文学中,语文教材中选入了大量的文学名著,它们对学生精神领域无疑有着持久而深广的熏陶渐染作用。然而,这些文化的精髓,只有通过阅读,才能转化为个人的素养。如果让阅读在真正意义上成为一种享受,必将有助于这一转化的实现。我们知…  相似文献   

7.
语文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的重点在于阅读,要把语文阅读教学置于社会的大背景中,使之色彩纷呈。在教学实践中,让学生自由自在地阅读,是很有效的教学方法。那么,如何让学生享受自由自在地阅读,我试着做以下几点尝试:一、“兴趣”——激发学生阅读的积极性;二、“多元”——学生体验阅读的丰富性;三、“真切”——学生领悟阅读的情感性;四、“受益”——学生达到阅读的目的性。这样的教学让学生真切享受到阅读的“自由自在”,让他们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读中抒情,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角。  相似文献   

8.
阅读是人类的一种高级精神活动。阅读让学生获得知识、丰富体验,是认识社会与解读人的复杂性的重要途径。教会学生阅读,就是教会他们认识社会、认识人生,让他们享受阅读、享受生活。  相似文献   

9.
李华 《时代教育》2012,(6):120-121
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真正的学习是自主学习,而"阅读"就是自主学习、自我教育的最佳途径。本阅读方案设计旨在学生中通过足时足量的阅读实践、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在科学系统的方法引领下、通过合情合理的过程评价让学生愿读、多读、会读、乐读,以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让学生成为阅读的自觉践行者和最大受益者,最终让学生爱上阅读,使阅读成为学生的自我需求和精神伴随,养成终身阅读的习惯,获得人生的幸福;精神的满足、心灵的享受、情感的共鸣。  相似文献   

10.
罗辉 《华章》2011,(25)
新课程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让学生会学,主动地学,在阅读中去寻找问题,探究知识,培养鉴赏能力,善于构建知识体系.实现阅读灵动,让备课互“动”起来,正视学生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实现阅读灵动,让学生主“动”起来,主动探究,解读文本;实现阅读灵动,让课内外阅读联“动”起来,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养成自主阅读的习惯.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享受阅读的乐趣,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让学生的阅读灵动起来.  相似文献   

11.
心理学家、教育学家普遍认为,良好的心理感受对提高工作学习效果有着十分明显的促进作用.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就曾再三强调,多让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并帮助他们将它转化为下阶段努力学习的动力.著名特级教师魏书生也多次说过,给学生创造机会,多搭舞台,不断享受做事的快乐.他们所说的乐趣和快乐,归根结蒂就是让学生在体验享受中逐步形成良好的心理感受,使他们在享受中学习,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教育教学效益.从语文角度讲,“享受“和“拥有“是两码事.“拥有“表示持有,“享受“是指物质、精神得到满足.“拥有“不能涵盖“享受“,反过来“享受“更强调精神上的满足,是一种审美感受.……  相似文献   

12.
张爱英 《陕西教育》2011,(11):43-43
书籍是人类永恒的精神食粮。学生自识字以来,一直在阅读。在阅读中。不仅要能获得知识.学会思考.而且要能得到情感的陶冶和精神的享受.使阅读的内容真正内化为自己的东西。叶圣陶曾经说过:“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这正说明了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于学生的重要性。因此.我将“拓宽阅读视野”作为“探寻学生写作个性”的重要渠道。  相似文献   

13.
阅读是人生的一种美好享受.阅读经典美文可以让学生的心灵得到滋润和净化,穿越时空与作者展开灵魂的交流,在不断提升的精神境界中让生命之树得以枝繁叶茂.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正确引导学生阅读经典美文,是帮助学生构建充满正能量的精神世界,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力量支撑.  相似文献   

14.
我国著名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语文是精神的宠儿。”如果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只是片面注重对段落解析,就会使学生失去阅读的兴趣。在现阶段的小学语文阅读课堂中,传授大量的相关知识,并不能使小学生真正领会语文的价值。如果课堂阅读仅仅停留在提炼和理解上,这只会使小学生得到简单的知识,并不能让语文阅读转化为内在精神。言传不如身教,要想使小学生树立正确的阅读观,老师也应该是一个阅读爱好者,并且享受阅读教学,才能帮助小学生在阅  相似文献   

15.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的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这其中的“阅读期待”为新术语,是以往阅读教学未曾涉及的新概念。所谓“阅读期待”,即面对文本,学生产生一种期待心理。如面对童话,希望从中读到生动曲折的故事情节,期望出现惩恶扬善的美好局面。面对一篇散文,希望作者以优美的语言、灵活的笔调描写感人的内容,使人得到精神价阮.和审美享受等(杨再隋语)。同时,它又是一种迫切求知的心理状态,通常通过悬念的制造、情景的创设等,激起学生体验的欲望、探究的兴趣。那么,教学中教师如何利用阅读体验心理,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语文课堂更具活力、更加精彩呢?①“期待”——让学生的个性差异倍受关注;②“期待”——使学生的语文学习更加主动。“阅读期待”是学生阅读水平的高效发展区,因此,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正确分析、准确把握学生的“阅读期待”,并利用其期待的心理,引导他们去自主学习,让语文课堂在学生的期待与探究中更加精彩!  相似文献   

16.
陆敏娜 《教学随笔》2016,(9):129-129
本文通过教学行动研究探讨如何促进初中学生阅读课外经典策略。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规律基础,提出从阅读条件、阅读意识、阅读活动等方面提升阅读效率。利用科技化阅读实现课内教学拓展和巩固,同时采用活动式阅读提高学生经典阅读的兴趣,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目的有助于让学生热爱阅读、享受阅读、自主阅读,并从阅读中得到成长,进入“悦读”的佳境。  相似文献   

17.
教学的每一个动作,部是教育,立言的活动就是立人的过程。作为教师,一定要有“教育”的自觉!心中有教育,才会不满足于知识传输、学生“学会”,丽是积极地追求学生“会学”,并培育精神,让学生享受“成长之美”。  相似文献   

18.
余祯 《上海教育》2004,(10X):45-45
我爱阅读。如果得到一本好书.我便会无法控制地投向它。从那一刻起.我的听觉、嗅觉和触觉几乎都同时失灵.只有我的双眸不知疲惫地在字里行间贪婪移动。书把我带到精神世界的巅峰.使我忘记了一切。在一气呵成的阅读中.我感受着无与伦比的满足和快乐。我爱我的学生.所以我想让他们和我一样享受阅读。  相似文献   

19.
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新课改理念下的阅读教学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善于通过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升阅读的有效性,要给予学生阅读的空间,让阅读成为一种精神享受,在阅读中让学生的心灵自由飞扬.  相似文献   

20.
《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学生才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充分享有自主学习的权利。教师应重引导,少讲解;重指点,少分析;让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得到提升,从而“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享受审美乐趣”。要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行发现、自行构建文本的意义,教师必须让“告诉”走开!认知——思考中获得案例:《村居》(苏教版小语第十二册)生:老师,“草长莺飞二月天”一句中的“长”应该读“cháng”,还是读“zhǎng”呢?(其他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