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法国作家雨果说过 :“人世间没有爱 ,太阳也会死。”没有爱就没有世界 ,爱是人间的春风 ,爱是生命的源泉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 ,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今天的教育肩负着明天的希望 ,为了使我们的孩子明天生活得更美好 ,对他们进行爱的教育 ,培养他们从小学习关爱他人 ,显得尤其重要。出于爱心的关怀 ,未必是给人以真正的爱 ;出于爱的帮助 ,未必是给人以真正的帮助 ;爱的沐浴未必让人感受到了爱的滋润 ;爱的浇灌并不必然会结出爱的果实。因此 ,让孩子学会互相理解才是最大的爱。那么 ,才几岁大的幼儿又如何让他们懂得什么叫做理解呢 ?在日…  相似文献   

2.
家庭教育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它的长期性。从孩子一出生,到孩子成年,甚至成年之后,父母都对孩子产生着影响。父母教育孩子的内容也会涉及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做人、做事、与人相处等等,内容繁多。想要做好父母,一方面要明白哪些内容是最重要的,最应当教给孩子的;另一方面,孩子是不断成长变化的,在每个阶段都有教育的侧重点,父母应当及时调整教育的内容及方式。  相似文献   

3.
<正>教育,应该是美好的。美好的教育,是更加公平的教育。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石,是社会流动与分层的基础,是社会保持生机与活力的源泉。中国人历来不患贫而患不均,历来追求大同世界的理想。教育,要为所有的孩子提供公平的教育机会,让城市和乡村的孩子接受品质基本相同的教育,让所有的孩子能够在家门口就近入学,让所有的孩子能够成为有用之才。教育,应该是亮丽的。亮丽的教育,是更加富有人性的教育。教育,不仅仅是为了未来,更是为了当下;不仅仅是为了培养接班人和经济发展,更是为人自身  相似文献   

4.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理想的教育是培养真正的人,让每一个从自己手里培养出来的人都能幸福地度过一生。让教育成就幸福已成为越来越多教育者的共识。然而,2010年,《中国青年报》的一项报道显示中国孩子幸福指数处于低位徘徊①;生活中也常听到一些家长和老师说,现在孩子的生活条件比我们小时候不知强了多少,可怎么还有那么多的不满和抱怨?这些不由得让我们反思:学生幸福感缺失的原因是什么?如何才能让学生幸福成长?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我国高校大学生自杀事件不时见诸报端。作为风华正茂、前程似锦的大学生,为什么要选择如此凄惨的方式来结束自己的生命?这不能不引发人们的疑虑和深思。笔者认为在学校开展生命教育是完全必要的。生命教育的核心是让学生知道生命来之不易,生命的不可重复,从而敬畏生命,珍视生命,热爱生命。教育之“育”应该从尊重生命开始,让美好和善良占据学生的心灵,让学生真正懂得生命的价值所在。世界上有的国家十分注重用各种实例来向孩子介绍生命的由来和生命的可贵。比如,在瑞典,老师会让孩子摸着孕妇的肚皮给他们讲人的出生,教育孩子什么是生…  相似文献   

6.
李超 《大学生》2014,(6):26-27
正"儿子,你上了大学,爸妈就省心了!"这是某公益广告中的一句台词。现实生活当中的父母,大多也是这样想的。我这个80后做辅导员也快十年了,见识过不少家长。有的父母非常随性,甚至在孩子读完四年大学之后,还不知道孩子读的大学是什么样子;有的家长一味偏袒孩子,不管是非对错总想让孩子避免任何挫折;有的家长一句话就能打败孩子在大学里接受的各方面的教育,打败  相似文献   

7.
在德国生活好几年,据我观察,德国人好像没有带孩子串门的习惯,更没有让孩子同客人同桌吃饭的规距。德国人在培育后代方面和我们中国人有不少不同的地方,从孩子出生那天起,他们就为孩子创造属于孩子的天地。我见到年轻的父母把幼儿放进水中,让孩子从小接触水、不怕水;把婴儿用小车推向户外,让孩子接受空气和阳光;当孩子渐渐长大学走路时,摔倒了,父母  相似文献   

8.
快乐是什么?快乐从哪里来?现在的孩子快乐吗?怎样才能让孩子们更快乐?符合孩子天性的游戏,能让孩子拥有一个快乐的童年,一个美好的明天。于是,由少先队员自主设计、自主创新、自由选择的游戏,成为了新华小学少先队活动的重要内容。队员们在游戏节里体会到了学校快乐游戏七彩童年的办学理念,更在游戏中体验到了快乐,在快乐中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9.
观点摘编     
德育:让学生以积极的人生态度去学会学习以对未来做准备为导向的生活质量观使许多成人把学生看做是“未成熟”的人,直接以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学生的头上,忽略学生对自身生活的独特感受,表现在行为上就是用“为了孩子美好的未来”等口号来忽略学生当前的生活体验。为了孩子的未来有一个“美好的前程”,有高质量的生活,就把学生当前的生活只作为一种准备而已,甚至认为可以牺牲学生当前的生活,造成了—种善意的摧残。对于未来,我们谁也无法准确预测和把握,更谈不上为它做准备了。但是对接受基础教育的学生来说,在这样一种教育方式下,至少我们可以…  相似文献   

10.
爱需要体会,更需要传承。现在的孩子大多都是独生子女,独享着亲人们的爱,认为什么都是应该的。得不到或满足不了自己的愿望就会埋怨父母,甚至于有些孩子会赌气离家出走。问题出在哪里?究其原因,亲人们给予了孩子爱,而没有让孩子体会到爱。如何让孩子感受爱?只有通过教育,才能让孩子感受爱的存在,感受到身边有爱的存在,是多么的美好。  相似文献   

11.
正在父母了解了安全感如此之重要后,又会有各种担心:自己的某种养育方式,能不能让孩子拥有安全感,某些做法会不会伤害了孩子的安全感?那么,让我们先去清楚地了解一下,安全感究竟是什么。安全感在心理学领域是一个非常核心的话题。马斯洛需要层次论中的第二层就是安全感,仅排在生理需要这个层次之后。有些心理学理论流派强调,一个人小时候的安全感如何,会对他成年之后的行为产生一系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主持:现在我们的身边充满了很多快节奏的东西,我们在追求速度的同时,往往忽略了本该好好享受的美好时光,对孩子的教育、教养尤其如此。为了让孩子拥有美好童年,为了让孩子有更强的发展后劲,我们对孩子还是要“慢养”。那么,什么是慢养,孩子认为的慢养是什么样的呢?让我们来听听杭州市保傲塔实验学校同学们的看法。  相似文献   

13.
什么是美好教育?推动它的意义又是什么?走在华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简称“华南师大附小”)的校园里,或许能直观地感受到美好教育的含义。开放式图书馆.架空层的“非遗”文化展厅、教室里学生创作的“非遗”作品……整个学校浸润着充满生命力的文化气息。“让每一个孩子的人生因教育而美好。”在校长张锦庭看来,美好教育扎根于素质教育的土壤,应体现出对个体生命高度关注的人文情怀。  相似文献   

14.
<正>《高等理科教育》(以下简称“《理科》”):陈院士,您好!非常感谢您抽出宝贵时间接受我们的专访。请问,您的科研兴趣始于何时?您认为科研兴趣应该如何培养?陈院士:要说科研兴趣,有的人很早就对一些事情有兴趣,尤其是现在电视节目或者是某个讲座,一下子就能引起孩子的兴趣。我出生在农村,在我的成长过程和成长的年代,很难接触到科学家讲座之类能引起研究兴趣的东西。我的科研兴趣实际上是在1980年上了大学之后到1984年之间产生的。  相似文献   

15.
【背景】温家宝总理在2010年春节团拜会上的讲话中提到:大力发展教育事业,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让每个孩子都能上学、上好学。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  相似文献   

16.
孩子不是洗澡水 我周围总有朋友说,现在中国的教育制度太糟糕,想送孩子到私塾类的学校读书,到了中学阶段就送到国外. 对此类家长,我只想问三个问题:第一,你自己退休后是不是希望到外国生活?他回答说不愿意,自己已经习惯了中国的文化和生活方式,也喜欢这里的朋友圈子;第二,愿不愿意接受和独生子女远隔重洋几年见不了一次面的局面?他说也不希望这样;第三,让孩子从小接受了西方的教育后,再让孩子回到中国来工作和生活,孩子能不能适应,会不会开心?他瞬间陷入沉默. 很多家长光想到怎样让孩子接受比较好的教育,却并没去想这样做的后果.对中国的教育制度有意见,就让孩子从小脱离这个教育制度,实质上就是嫌洗澡水脏了,把孩子一起泼掉.  相似文献   

17.
国家对中小学教师提出"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在教学过程中也要呈现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有些地方也在探索"体验式"的教育方法,这些教育理念总结起来就是让学生懂得幸福。明白了幸福的定义,搞清楚了什么是幸福,才知道如何才能幸福,在创造幸福的过程中体验幸福,然后回到幸福是什么上的反思中来。从人的定义来看,人需要幸福;从教育的本质看,要让学生感受幸福。因此,做一个幸福的人,对于孩子乃至成年之后,都是一个永不改变的信念。  相似文献   

18.
教育是生活的需要,其源于生活又以生活为归宿。家庭是儿童生活时间最长、最密切的环境,是孩子整个教育体系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少年儿童成长的摇篮,又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在如何教育子女成才的问题上,家长存在着不少认识和行为上的偏颇。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为了消除种种不良观念,我们必须利用思品这个小课堂对家庭教育这个大课堂进行指导和帮助,让品德课走进家庭。让父母与孩子共同参与教学活动,为孩子创造有利于教育的客观条件,让品德真正走向生活,家长在参与活动中,为自己上了最好的一课。面对家长中的种种陋习,让孩子来当家长的老师,采用"小手拉大手"的形式,让学生不但在品德课堂上说得头头是道,更要让孩子在课外也能做得头头是道。  相似文献   

19.
[缘由聚焦]我们的阅读教学究竟要给孩子什么,能给孩子什么?阅读教学的真正归宿又在何处呢?对此,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的观点是阅读教学的真正归宿是引领孩子前进,让他们在足够润泽的精神领域中追求人的价值,人的尊严;让他们关注生命的高贵,人性的美好。这样说,并不是要与我们一贯重视的学习语言文字脱离,相反更要借助文本语言,感悟文本感情,在建构中、解读中多一份人道视角的审视,把尊重每个生命的权利的理念渗透在教学细节中,使每个生命都获得应有的高贵,从而使学生的精神世界长出属于他的果实。让我们一起走进著名特级教师薛法根执教的《…  相似文献   

20.
培养教育孩子,最大的难度就是不可重复、不可补偿、不可挽回;就是孩子一旦长大成人,如发现有遗漏,在想补偿,那是很难的。所以今天我们必须有超前意识,为了孩的将来有个幸福美好的人生,今天的教育必须面向未来,着眼于孩子未来的生活。面向未来的教育要靠更新观念,那么这新的观念是什么呢?就是要关注幼儿,了解幼儿,尊重幼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