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白鹤梁石鱼水标以系统精确记录古代长江枯水水文,准确预测、验证农事丰收,3-5年才偶然现身的神秘"人文奇观"三大特性,成为一旦"石鱼出水"便竞相传颂的千年佳话,是北宋以来涪陵最优质的旅游资源之一。白鹤梁题刻经过博物馆修筑和保护后,改变了诸多旅游要素,使其由人文奇观变成人文景观。因此,需要借助科技手段对博物馆旅游提档升级,再现"石鱼出水"的预测、验证性,水文题刻文化的生长性和"人文奇观"的神秘性,更好地满足不同游客的体验需求。  相似文献   

2.
白鹤梁石鱼水标以系统精确记录古代长江枯水水文,准确预测、验证农事丰收,3-5年才偶然现身的神秘“人文奇观”三大特性,成为一旦“石鱼出水”便竞相传颂的千年佳话,是北宋以来涪陵最优质的旅游资源之一.白鹤梁题刻经过博物馆修筑和保护后,改变了诸多旅游要素,使其由人文奇观变成人文景观.因此,需要借助科技手段对博物馆旅游提档升级,再现“石鱼出水”的预测、验证性,水文题刻文化的生长性和“人文奇观”的神秘性,更好地满足不同游客的体验需求.  相似文献   

3.
白鹤梁题刻与清代涪州诸志关系密切,一方面题刻所载人物及官称、行迹补充了大量的地方史实。另一方面,方志对于题刻内容的记载及题刻区域的描述,则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研究题刻,补足泐损、订正讹误。当然,就方志所载题刻本身来看,各志对于题刻的介绍与引用,差异较大,后志材料往往较前志为多。同时,文字引用极不规范。此外,诸志所录题刻人物普遍存在厚古薄今现象,收录并不全面。  相似文献   

4.
从保护白鹤梁题刻实例着手,分析地方高校图书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优势,从立档保存、价值研究、合理利用三个层面探讨地方高校图书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所采取的措施,包括对无形文化遗产的有形物化、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精髓、开展非物质物化资料的特色服务等。
  相似文献   

5.
遗址博物馆最大的特点是文物藏品与出土地点关系清晰,未经“异地”迁移,遗址博物馆采取原址陈列的展示方式,场景直观,更利于观众理解和接受,而且可以最大限度地保留文物与遗址的原真性。但是一般遗址博物馆的空间都比较大,增加了环境控制和改善的难度,遗址本身以及出土文物都面临着各种不利环境因素的侵蚀,为了达到原址展陈的目的,文物保护工作者就必须采取有效的保护方法,保障文物及遗址在原址展陈过程中处于安全健康的状态。秦始皇帝陵博物院一直坚持“边发掘、边保护、边展示”的原则,采取了多种行之有效的措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在以彩绘秦俑保护、铜车马保护修复、土遗址保护为代表的可移动文物与不可移动文物保护方面收获了一些成果,但也存在保护材料单一、保护工艺不完善等问题,还需要在保护工艺优化,保护材料甄选等方面做出改善与努力。  相似文献   

6.
遗址本体是考古遗址博物馆最具特色的不可移动文物和特殊藏品。因遗址环境的脆弱性和复杂性,且持续的考古发掘和原址展示对遗址本体有一定的要求和影响,相较于综合博物馆,考古遗址博物馆在藏品管理工作中面临更多的困难。秦始皇帝陵博物院作为我国考古遗址博物馆的先行者,多年来深入思考与积极探索不可移动文物的管理、保护、研究、利用,在实践中逐渐形成“科学管理+全面监测”共同作用下的不可移动文物管理模式,进一步提升了藏品管理的有效性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7.
遗址博物馆作为现代人类与古代遗址之间的沟通媒介,为我们了解历史文化提供了最形象的教材。如何全面、真实地展示和保护遗址的历史文化信息,协调现代建筑和古代遗址间的平衡关系,协调博物馆专业化保护与观众普及化欣赏的平衡关系,从而更好地为遗址所在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服务,无疑是当前遗址博物馆建设规划和展示设计中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难题。昙石山遗址博物馆作为福建省首个考古遗址类专题博物馆,在其规划建设过程中,整体以"补山"为理念,在做好遗址本体保护工作的同时,通过场馆展示、标识展示和局部复原展示等全面真实地展示遗址价值,是对我国遗址博物馆建设和发展的一次有益探索与尝试。  相似文献   

8.
博物馆在传统手工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扮演着重要角色。本文着重思考历史类、艺术类和综合性博物馆的展示功能在这方面所能起到的作用,探讨展品如何与传统手工艺相结合进行展示,分析传统手工艺展示有助于博物馆体现自身特色,实现保护文化遗产、传承地区文化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9.
博物馆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与社会具有互动和共生的关系。“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是当今社会对博物馆的要求,也是博物馆责无旁贷的义务。胡庆余堂中药博物馆改陈遵循“三贴近”的要求,通过从观众定位入手拟定陈列展示亮点,科学提炼展示主题,注重与建筑保护的有机结合,拉近了博物馆与观众的距离,提升了展示水平和成效。  相似文献   

10.
姚觐元在任职川东道期间,敏锐发现白鹤梁题刻的价值,所获拓片经众多金石学者释读、校注,集中形成了一批研究成果。他与钱保塘合署之作《涪州石鱼文字所见录》,实际是利用《涪州石鱼题名记》稿本,增加缪荃孙、陆增祥、潘祖荫等人校勘成果而成书。现存《涪州石鱼题名记》主要有四个本子:其一为缪装初抄本,其二是姚藏缪校本,其三为王抄本,其四为《古学汇刊》排印本。诸本前后互有承继,但差异颇多。  相似文献   

11.
汪曦曦 《青年记者》2012,(32):87-88
随着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化博物馆初露端倪。数字化博物馆就是将馆藏文物资料数字化、信息化,通过网络展示给观众的博物馆,也称为"网上博物馆"。数字化博物馆是以藏品信息库为核心,为文物收藏、专业研究、保管管理、修复保护、陈列展示、宣传教育、馆际交流等构筑的一个高效组织、管理、检索和建设大规模文博典藏资源的信息管理平台。建立文物数据库,对文物的保管、研究和陈列具有重要意义,也是数字化博物馆的最核心部分,大大提高了博物馆藏品的保管水平和利用水平。  相似文献   

12.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地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很多地方博物馆都将"非遗"作为当地历史文化特色而加以展示,为"非遗"的保护与推广传承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就目前来看,很多博物馆"非遗"展览虽场面火爆,却并不一定很好地体现出"非遗"的特征与文化意义,在展出方式上,也未能充分发挥博物馆展览所特有的"陈列语言"的优势与独特作用作用,最终对非遗的文化内涵开发也带来了制约。因此,本文试图对地方博物馆如何做出既符合博物馆展览专业特性,又能充分体现"非遗"特点的展览进行一些理论性的探讨和提炼,以期为未来地方博物馆做好非遗展览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13.
卷首语     
本期的主题是"博物馆的核心价值"。这并不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新论题。在世界范围内,随着殖民体系的崩塌、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速,各种观念时时处于急剧的变化发展过程之中。反映在博物馆领域,首先表现为以变革传统博物馆为诉求的新博物馆学运动的兴起。该运动疏离传统的"以物为导向",倡导"以人为导向",尊重文化多样性,反对强制推行文化标准化政策;倡导遗产保护和展示的在地性,以图避免传统博物馆对遗产与其原生环境的剥离;倡导通过新技术的使用动态地阐释文化遗产,以求弥补传统博物馆静态展示的缺陷,等等。这些主张无不解构着传统博物馆的价值理念,因而引起了传统博物馆的忧虑与反弹。新旧两种观念的对  相似文献   

14.
卷首语     
<正>博物馆是人类社会的伟大创造,是收藏人类记忆的"容器",是展示人类文明的窗口,也是社会教育的重要课堂。如果说收藏保护是博物馆的历史使命,而教育则是博物馆的现实使命。1906年美国博物馆协会成立时的宣言是"博物馆应成为民众的大学"。196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博物馆向公众开放最有效方法的建议》更是明确指出,"对于博物馆为学校和成人教育所能作出的  相似文献   

15.
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在21世纪由于数字化技术的发展发生了很大变化。廊桥要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必须做好基础性保护工作,利用现代最新数字化技术、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最新理念,构建廊桥数字博物馆,进行数字化收藏和保护,以及数字化传播和展示。文章重点介绍数字博物馆建设中廊桥名录数据库、廊桥调查数据库、廊桥文献数据库、廊桥保护数据库和廊桥展示平台建设,依托世界一流大学浙江大学的图书与信息中心,收藏廊桥世界文化遗产方面的文献信息资源,建设廊桥数字博物馆,构建廊桥世界遗产文献信息特色资源,为浙江大学和国内外研究廊桥世界遗产提供资源保障。  相似文献   

16.
本文重新审视了现代语境下的博物馆空间。笔者认为,就现代、甚至后现代语境下的博物馆而言,空间本身就是一种意义的生成方式,它参与了展品与主题的再生成,而非通常所认为的简单的展示场所。当然,意义的产生需要借助于观者与展示的互动,而被我们忽略的博物馆空间,恰恰起到之间的媒介作用;可在现实中,它往往又被陈展和博物馆设计所忽视,但空间也未尝不是一种存在、一种隐性的表达方式。它的存在,为博物馆内外的展示环境赋予了一种"在场"式的触感,当观者走进博物馆,能体认他或她"身临其境"的,首先就是空间。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论述天水民俗博物馆的民俗文化展示形式以及陈列布展方式,探讨天水民俗博物馆作为一座建立在明清古民居基础上的民俗博物馆,所兼具的对民俗文物和古建筑的保护与研究的作用和特点。  相似文献   

18.
魏峻 《文化遗产》2008,(1):148-153
"南海Ⅰ号"南宋早期沉船是我国迄今为止最重要的水下考古发现,作为一项重要的文化遗产,"南海Ⅰ号"本身具有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双重属性。本文首先回顾了"南海Ⅰ号"整体打捞的基本思路和实施过程,指出针对该沉船的考古工作是水下考古与海洋工程的有机结合,开创了我国水下文化遗产保护的一种全新模式。这一考古项目提倡的水下文化遗产保护思路完全符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遗产保护"原真性"、"完整性"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近年关于博物馆展示设计的研究逐渐得到学术界的关注并取得一定成果,但将纺织品类藏品的展示作为专题性研究不多。通过对广西民族博物馆纺织品类藏品的展示方式与传统的博物馆藏品展示方式对比,结合纺织品类藏品的特点,初步探索能够有效诠释纺织品类藏品所承载的历史文化信息和更好地彰显博物馆人文情怀的展示方式,真正让博物馆里的纺织品藏品"活起来",让观众能够真正看得懂陈列在博物馆里的纺织品文物。  相似文献   

20.
唐韩休墓位于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大兆乡郭新庄村南,为唐玄宗时期尚书右丞韩休与夫人柳氏的合葬墓。由于韩休墓所在地多雨潮湿,不适合在原址进行墓内壁画的修复、研究和展示,故将其揭取后搬迁至陕西历史博物馆。为此,在调查与评估壁画保存现状、研究壁画制作材料与工艺、分析壁画病害原因的基础上,依据壁画地仗层与支撑体的粘接状况及操作环境等因素,制订了合理的实施方案,分别采用揭取壁画和整体搬迁的方法,将壁画转移至博物馆壁画修复室。本次抢救性保护没有现成模式可供参考,完全依照实际情况适时修正具体方案,最终达到传统方法与新科技的紧密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