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田子造朝还金韩婴田子①为相,三年归休②,得金百镒③奉其母。母曰:“子安得此金?”对曰:“所受俸禄也。”母曰:“为相三年不食乎?治官④如此,非无所欲也。孝子之事亲也,尽为致诚,  相似文献   

2.
文言趣读     
孙叔教,楚之令尹(国相)也,治国有功,楚人誉之。其少时,尝出游,见两头蛇,归商泣。其母问其故,对曰:“吾闻之:见两头蛇者死。向吾见之,恐去母而死也。”母曰:“蛇今安在?”曰:“恐他人又见,杀而埋之矣。”母曰:“尔有阴德,神必佑之,毋忧。”  相似文献   

3.
孟子妻独居,踞,孟子入户视之,向其母曰:“妇无礼,请去之。”母曰: “何也?”曰:“踞。”其母曰:“何知之?”孟子曰:“我亲见之。”母曰:“乃汝无礼 也,非妇无礼《礼》不云乎?将入门,问孰存 将上堂,声必扬。将入户,视必 下,不掩人不备也。今汝往燕私之处,入户不有声,令人踞而视之,是汝之无 礼也,非妇无礼。”于是孟子自责,不敢去妇  相似文献   

4.
孙叔敖埋蛇     
刘向  饶忠祥 《阅读与鉴赏》2008,(12):51-51,55
孙叔敖为婴儿之时,尝①出游,见两头蛇,杀而埋之,归而泣,忧而不食。母问其故。叔敖对曰:“儿闻见两头蛇者必死。向②吾见之,恐去③母而死也。”母曰:“蛇今安在?”曰:“恐他人又见,杀而埋之矣。”  相似文献   

5.
崔建文 《文教资料》2006,(1):184-185
“丈夫”这个词,今天常用来表示女方的配偶。这个意义在古代就有,那么,其含义从古到今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是词义的扩大、缩小还是转移呢?这将是本文要解决的问题。“丈夫”在古代有如下含义:①妻称夫为丈夫。《水浒传》第十七回:“只见老婆问道:‘丈夫,你如何今日这般嘴脸?’”《太平广记》卷三零六引《河东记·卢佩》:“母曰:‘老妇将死之骨为天师再生,未知何階上答全德?’妇人曰:‘但不弃细微,许奉九郎巾櫛,常得在太夫人左右则可,安敢论功乎。’母曰:‘佩犹愿以身为天师奴,今反得为丈夫有何不可。’”杨朔《潼关之夜》:“她的丈夫几次激…  相似文献   

6.
昔者,曾子处费,费人有与曾子同名族者而杀人。人告曾子母曰:“曾参杀人。”曾子之母曰:“吾子不杀人。”织自若。有顷焉,人又曰:“曾参杀人。”其母尚织自若也。顷之,一人又告之曰:“曾参杀人。”其母惧,投杼,逾墙而走。  相似文献   

7.
愚人食盐     
昔有愚人.适友人家,与主人共食。嫌淡而无味。主人既闻,乃益盐。食之,甚美,遂自念曰:“所以美者,缘有盐故。”薄暮至家。母已具食。曰:“有盐乎?有盐乎?”母出盐面怪之,但见儿惟食盐而不食菜。母曰:“安可如此?”愚儿曰:“吾知天下之美味咸在盐中。”愚人食盐不已,味败(口味败坏)。反为其患(害)。天下之理皆然,过则非惟无益,反害之。  相似文献   

8.
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练习。三人成虎庞恭与太子质于邯郸,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乎?”曰“:不信。”“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乎?”曰“:不信。”“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乎?”王曰“:寡人信之。”庞恭曰“:夫市之无虎也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郸之去魏也远于市,议臣者过于三人,愿王察之。”庞恭从邯郸反,竟不得见。——《韩非子·内储说上》曾参杀人昔者曾子处费(鲁国境内的地名),费人有与曾子同名族者而杀人。人告曾子母曰“:曾参杀人。”曾子之母曰“:吾子不杀人。”织自若。有顷焉,人又曰“:曾参杀人。”其母尚织自若也。顷之,一人…  相似文献   

9.
《论语》作为儒家最为重要的经典之一,历来注解阐发者众多,又因时代和文体的特殊性,歧解也颇多。《论语.里仁》篇:“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论之,主要有四种观点,但对“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为什么还要“得之”且是“不以其道得之”这一显然不合逻辑的问题,大都没有过多关注或给予合理的解决。本文认为“得”的语义指向为“处”和“去”,即以“不以其道”、“得之”各为一读,句意便通晓达畅。  相似文献   

10.
王冕读书     
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或牵牛来责其蹊田,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出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见。  相似文献   

11.
《中文自修》2004,(1):55-55
王冕(mian)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垄上,窃人学舍,听诸生诵书;昕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  相似文献   

12.
田子是我中学同学,一个聪明又极真诚的男孩。那时我们是对快乐的欢喜冤家,被同学们戏称为“魔鬼搭档”。  相似文献   

13.
传统阅读教学有很多宝贵的经验。这些经验,对于当前的阅读教学仍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一、学贵自得——阅读教学的指导思想 在阅读教学中培养自学能力,我国古代教育家早有论述,如孟子就主张“学贵自得”。他说:“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故君子欲其自得之也。”孟子还说:“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是求有益于得也,求在我者也。”朱熹强调“读书是自己读书,为学是  相似文献   

14.
甘茂自保     
甘茂曰:“昔者曾子处费,费人有与曾子同名族者而杀人。人告曾子母曰:‘曾参杀人。’曾子之母曰:‘吾子不杀人。’织自若。有顷焉,人又曰:‘曾参杀人。’其母尚织自若也。顷之,一人又告之曰:‘曾参杀人。’其母惧,投杼逾墙而走。夫以曾参之贤,与母之信也。  相似文献   

15.
战国齐宣王时,田子当了丞相。那些趋炎附势之辈,为巴结攀附他,不断登门拜访,送礼(贝贵)赠,十分热闹。可是田子一概拒绝。田子是苦出身,从小得到母亲的严格教养。他牢记母亲的教诫:做一个不贪钱财,廉洁奉公,公正办事的好官吏。他遵从  相似文献   

16.
<正>一、阅读下面两文,完成题目。(甲)(选文略,见课文《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乙)孟子曰:“桀纣1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2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3。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4也。故为渊驱鱼者,獭也;为丛驱爵者,鹯5也;为汤武驱民者,桀与纣也。今天下之君有好仁者,则诸侯皆为之驱矣。虽欲无王,不可得已。”  相似文献   

17.
《诗经·魏风·硕鼠》:“谁之永号!”部编教材的注释是:“谁还(会)长长地哭泣呢?之,尚、还。永,长。号,哭。”其中把“之”字解释为“尚,还”。“尚、还”是副词,“之”作副词用,极为罕见。查旧《辞海》得:“其之二字古多通用,今有别。”《吕氏春秋·音初篇》高诱注:“之,其也。”  相似文献   

18.
古文今译     
一、孔子为政“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意思是:“为政者以道德教化来实行统治,就好比北极星一样,居于一定的方位,群星就环绕在它的周围。”“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意思是:“发财和升官,是人人所想望的,但不用正当方法得到它,是不去享受的。贫穷和卑贱,是人人所厌恶的,但不用正当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徐山 《天中学刊》2003,18(3):60-60
《周易》“鼎”卦初爻爻辞为:“鼎颠趾,利出否。得妾以其子,无咎。”王弼注:“凡阳为实而阴为虚。鼎之为物,下实而上虚。而今阴在下,则是覆鼎也,鼎覆则趾倒矣。否,谓不善之物也。取妾以为室主,亦颠趾之义也。处鼎之初,将在纳新,施鼎以出秽,得妾以为子,故无咎也。”孔颖达疏:“妾者,侧媵,非正室也。施之于人,正室虽亡,妾犹不得为室主。妾为室主,亦犹鼎之颠趾而有咎过。妾若有贤子,则母以子贵,以之继室,则得无咎,故曰‘得妾以其子,无咎’也。”朱熹《周易本义》:“鼎未有实而旧有否恶之积也,因其颠而出之,则为利矣。得妾而因得其子,亦犹是也。…  相似文献   

20.
春秋时期,齐国的国相田子退体还家,把百镒(三千四百两)黄金献给母亲田老夫人。田老夫人问这么多的黄金从何而来,田子说自己的俸禄所得。老夫人说:“你为相三年,难道不吃饭吗?否则何以有如此多的积蓄?可见你居官不能清廉自守,这叫我很失望。你这样做,对国家不是忠臣,对我也不是孝子,这些不义之财,我不准你拿回家,你还是赶快离开我吧!”田子听了母亲的教训,十分惭愧。将黄金退还国库,并主动要求国君治自己的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