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教学设想《燕子专列》这篇课文讲述的是人们关爱、保护燕子的感人至深的故事,表现了人类对动物的博大爱心,一种浓浓的关爱之情贯穿于整篇课文。为了使学生体会人们保护动物的博大爱心,本设计转换一个角度,不以作者的第三者身份进入课文,而是引导学生把自己当作小燕子,设身处地地自主阅读、想象,从而使学生更加真切地体会人们的浓浓爱心。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出课题(多媒体出示:站台上人群熙熙攘攘,与正待启程的列车挥手告别。随着汽笛一声长鸣)师:有一年春天,在欧洲瑞士的一个车站,一列漂亮舒适的空调列车正准备启程,站台上站满了送行…  相似文献   

2.
<正>《燕子专列》是一篇精读课文,讲述的是人们关爱、保护燕子的故事。这个故事感人至深,表现了人类对鸟儿的博大爱心,呼吁人们要保护动物,与动物和睦相处。本篇课文短小精悍、文字浅显、内容平实,字里行间洋溢着一种浓浓的关爱之情。教学本课,主要是要引导学生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领会人们为保护燕子所表现出来的博大爱心。为此,我以读为主线,把读贯穿于整个阅读教学中,通过"尝试读(感知课文内容)—变  相似文献   

3.
《燕子专列》是一篇人文情愫较浓的文章,因此本设计力图体现“以情为基点、以读为主线、以悟为手段”的新课程理念,让学生在步步推移的多种读式之中,以具体的话言为载体,深层感悟课文所蕴含的人文精神,体会人们保护动物的博大爱心。  相似文献   

4.
人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材三年级下册《燕子专列》是一篇以保护动物、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主题的课文,真实感人。课题中的“专列”是一个专用名词,三年级孩子对它相当陌生,让孩子感受“燕子专列”背后蕴含着的浓郁而博大的“爱”,是本课教学的难点;课文中新词语比较多,这些词语在帮助学生理解燕子处境的艰难,体会人们对动物的关怀起着关键作用。在这篇课文的教学中,如何优化词语教学,让它成为一扇门,引领孩子走进语言文字的缤纷天地感受词语背后的人文情怀。下面举两个课堂教学片段来讨论。  相似文献   

5.
文本解读《燕子专列》是人教版实验教材第六册的一篇课文,表现了人、鸟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环保主题。通过燕子的特殊经历,表现了人类对鸟儿的博大爱心,呼吁人们要保护动物。课文采用倒序的方式来讲述事件的整个经过,在选材视角上也较为独特,并采用对比的方式来增强表达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初读——整体感知] 《燕子专列》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篇课文讲述的是有一年春天,从南方飞回北方的燕子经过瑞士,因当地气温骤降,饥寒交迫的燕子濒临死亡的危险.瑞士政府得知后,呼吁人们寻找被冻僵的燕子,并用带有空调的列车将它们送到温暖的地方.这个故事很感人,表现了人类对动物博大的爱心,呼吁人们保护动物. [再读——理清层次] 全文共有五个自然段,归纳起来,是从四个方面来写的.一、人们为燕子专列送行;二、瑞士政府决定将燕子送到温暖的地方;三、瑞士政府呼吁人们行动起来,寻找燕子;四、燕子专列驶向远方.  相似文献   

7.
设计理念《燕子专列》是一篇人文情愫较浓的文章,因此本设计力图体现“以情为基点、以读为主线、以悟为手段”的新课程理念,让学生在步步推移的多种读式之中,以具体的语言为载体,深层感悟课文所蕴含的人文精神,体会人们保护动物的博大爱心。教学流程一、置境设疑,诱发阅读动机1.创设情景:多媒体呈现站台上人头攒动,与正待启程的列车挥手告别的画面。2.质疑:随着汽笛一声长鸣,老师娓娓道来———在欧洲瑞士的一个车站,一列漂亮舒适的空调列车正准备启程,站台上站满了送行的人。他们送的是一批特殊的客人———燕子。燕子是候鸟,能长途飞行,怎…  相似文献   

8.
陈静 《湖南教育》2006,(10):38-38
一开课,我让学生欣赏动物世界中父母关爱儿女的几组镜头,问学生:“你想说点什么?”孩子们有的说:“燕子妈妈把捉到的虫子都给小燕子吃,燕子妈妈很喜欢小燕子。”有的说:“河马爸爸教小河马游泳,河马爸爸也很爱小河马。”有的说:“羊妈妈保护小羊,和大灰狼打架,羊妈妈很爱小羊。”  相似文献   

9.
文本解读《燕子专列》讲述的是一个和燕子有关的感人故事。有一年春天,欧洲的瑞士气温骤降,风雪不止。这时,从南方飞回北方的燕子经过瑞士,因饥寒交迫而濒临死亡。瑞士政府得知这一情况后,呼吁人们寻找冻僵的燕子,将它们送到车站,并用空调列车将这些燕子送到温暖的地方。这个故事表现了人类对鸟儿博大的爱心,一种浓浓的人与动物之间的  相似文献   

10.
《燕子专列》这篇文章讲的是瑞士政府和人民救助濒临死亡的燕子的感人故事。课文文字浅显,内容平实。教学时,教师应着力通过品读和想象去挖掘浓缩了二字里行间的救助真情,感悟人类对鸟儿的博大爱心,知晓人类与自然界其他生命和谐相处的内涵。  相似文献   

11.
姜桂玲 《成才之路》2009,(35):13-14
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无论是采用关爱还是错误地采用了体罚,都是为了达到一定的教育目标。关爱使学生体会到教师的关心和爱心,而主动地、顺利地按着教师期望的方向和目标发展。体罚使学生不能从根本上认识错误,从而使学生离教育目标越来越远。有人称。体罚是在关爱无效的基础上的另一种选择。我却认为。如果对学生满怀爱心,总会在关爱的基础上找到适合学生发展的最佳教育方式。这可能要花费大量精力,但若鲁莽地采取了体罚这一方式,则是被动的、无能的教育。我主张舍“体罚”取“关爱”。  相似文献   

12.
熊倩 《南昌教育》2006,(1):32-34
《燕子专列》是三年级笫六册第二组以爱护周围环境为专题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标”关于第二学段阅读教学目标要求:学生要“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体会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和“能初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以及“积累课文中的优秀词句、精彩句段”。  相似文献   

13.
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需要思想品德教师以极大的工作热情、饱满的情怀、博大的爱心融入到教育教学中去。一、把关爱的目光投给每一个学生,让他们的心里有束阳光  相似文献   

14.
《浅水洼里的小鱼》描写了成百上千条小鱼儿被海水送进了浅水洼.一个小男孩将小鱼儿一条一条地捡起来,用力地扔回大海。课文的感染性很强,蕴含着“保护动物,珍惜生命”的道理。在教学时我们可以巧妙地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情境中进行换位移情,使他们深刻地体验到小鱼“难受、焦急、伤心、恐惧”的感受,学生的灵魂深处会受到强烈的震撼,激起爱心,自然地树立“保护动物,爱惜生命”的意识。  相似文献   

15.
老师指导学生一遍遍读书,就像燕子妈妈鼓励小燕子一次次认真观察茄子和冬瓜一样,让学生体会怎样读懂课文,而且在学习过程中就能体会“认真”的好处,把学文和悟理统一起来。一、例行的“金话筒”节目,说说“找春天”的收获。老师在评价中有意识地渗透认真观察收获大的认识。(照应课的结尾)二、揭示课题,检查预习,指导识字。(略)三、学习课文。1郾听老师读课文,说说知道了什么。(反馈学生听的能力以及对课文的初步理解。)2郾引导:大家听到的有很大不同,理解得还不够。自己读一读课文,看看有什么新发现。学生自己读课文,谈发现。3…  相似文献   

16.
《要下雨了》是一篇知识童话,讲的是生活中的气象常识。通过小白兔、小鱼、燕子和蚂蚁的对话,告诉我们自然界一些动物的异常行为,往往预示着某种变化。课文配以四幅插图,图文并茂地展示了下雨前小鱼、燕子、蚂蚁的活动特点和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趣味浓、知识性强。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如何引领学生走进童话,走进课文描绘的情境中,受到教育,感受童话的乐趣,就成为了本课的重点。因此,可以做如下的设计:  相似文献   

17.
<正>教师应用博大的胸怀去关爱每一位学生,时常对学生倾注爱心,让爱的细流滋润每一个孩子,让所有的孩子都能健康地成长。一、关爱每位学生班级管理要以爱为出发点。班主任只有把爱的情感投射到学生的心田,师生之间才能产生心心相印的体验。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把教师热爱  相似文献   

18.
多年来的教学实践,使我深深地体会到,教师的工作,就是一个点燃与播种的过程,是用爱心去点燃学生心中希望的火种,用阳光雨露去滋润学生那求知若渴的心田。教育过程,就是一个播洒阳光的过程,就是—个付诸爱心的过程。谁能在教育过程中创设阳光情境、拥有阳光般博大的胸襟,谁就能赢得孩子们的真隋;谁能在孩子们的心中洒一缕阳光、播一粒种子,谁就会收获生机昂然的春天。  相似文献   

19.
【教学目标】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凭借课文中的语言材料,感悟天鹅勇敢奉献、团结拼搏的精神,培养学生保护动物的意识。【教学重点】从感人的情节、鲜活的情景中体验作品蕴涵的生命之曲,体会天鹅勇敢奉献、团结拼搏的精神,培养学生保护动  相似文献   

20.
1.通过学习课文,了解有关啄木鸟的知识,感受到动物是自然界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人类的好朋友,教育学生树立保护动物的意识。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阅读课文,认字14个,写字8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