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刘曼 《科教文汇》2009,(9):211-212
辞与赋实则是两种文学体裁。辞,印楚辞。宋·黄伯思说:“盖屈、宋诸骚,皆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故可谓之‘楚辞’。”①至汉成帝时,刘向把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辑为一集,题名《楚辞》,故此后,楚辞既是一部诗歌的名称,也是一种文学体制的名称。赋作为文体的名称始见于《荀子·赋篇》。至汉代却出现辞赋不分的情况。司马迁在《史记》中有辞赋并称的提法,如《司马相如列传》称:“景帝不好辞赋。”②盖因两者之问具有较大的相似度所致。而从汉代赋家们的创作作品中即可以看出楚辞对汉赋的影响。对于这种影响本文拟从思想上来说明汉代赋家对楚辞的承继。  相似文献   

2.
薜荔变身记     
正前些日子,笔者拍了几张薜荔的照片发朋友圈,告诉大家这是薜荔,随即有一位语文老师询问:“难道这就是屈原笔下的薜荔?”笔者也不敢肯定。薜荔到底是什么植物?它长什么样?历代古籍中又是如何形容这种植物的?寓意美好古文中提到薜荔的还真不少,“薜荔”一词最早出现于《楚辞》中,为屈原首先使用,它也是屈原的辞赋中出现较多的一种植物名称。东汉王逸在《楚辞章  相似文献   

3.
《离骚》作为我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在文学史上有着难以超越的地位。其中"香草美人"意象的出现使得《离骚》大放异彩,吸引着无数学者的目光,而了解《离骚》中草木的名称以及具体形态,方便理解其所代表的特殊意涵,对研读《离骚》《楚辞》其他的篇章乃至后世的文学都有着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4.
《商标法》意义上的通用名称,简单而言即商品或服务的名称,其核心指向的是特定商品或服务所特有的品质,其作用在于将一种商品或服务区别于另一种商品或服务。商标局的相关文件中亦对通用名称作了基本相同的界定。鉴于通用名称指向的是特定的品质,故如果商品或服务的某一种名称对于品质并无影响,则该名称亚非《商标法》意义上的通用名称。  相似文献   

5.
薄荷在我国分布极广,既有野生的,也有人工栽培的.在我国古代,人们就把薄荷作为观赏植物.汉代著名文学家扬雄在《甘泉赋》中已有汉武帝在甘泉离宫内种植薄荷的记载:"攒并闾与茇葀兮,纷被丽其亡鄂."《甘泉赋》是我国历史上有关薄荷这种植物的最早的文字记载.不过,其中的"茇葀"就是薄荷吗?人们无法确认,因为相关出处只有《甘泉赋》这一处,而且人们没有找到任何可以凭之判断植物种类的描述.  相似文献   

6.
中国象棋,古时称象戏、象弈、博弈。最早见于春秋时代屈原的《楚辞·招魂》“:歈蔽象棋,有云博些。分曹并进,遒相迫些。成枭而矣,呼五白些。”汉代刘向《说苑》和《潜确居类书》也说“:雍门周谓孟尝君:足下燕居,则斗象棋,亦战国之事也。盖战国用兵,故是人用战争之象为棋势也。”南北朝时,北周武帝创制了《象经》,可惜那时的棋制和有关著作都已失传。至唐宋,象棋才真正形成。《唐国史补》对长安的生活描述中有这样的记载“:或侈于博弈。”可知象棋是长安人的时尚之一。不过,据史料记载,象棋的走法历经了多次变革,唐以前,象棋只有将、车、马、…  相似文献   

7.
先秦文学理论批评,主要是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的文论。由于当时处于文学发展的早期,“文”的观念实质是一种包括文化、文章、文艺的广义的文学观念,并随诸子思想体系的不同而各有独自的理解和侧重。同时也随着诸子思想的影响而对后世的文学发展产生过深远的影响。先秦文学批评的发端最先是谈“言”、“辞”,如《周易·艮六五》:“言有序”,就是说语言要有层次,要有条理。又如《仪礼·聘礼》:“辞无常,逊而说。辞多则史,少则不达。辞苟足以达,义之至也。”它所谓“辞”,是指使臣聘问的外交“辞令”而言;它要求“达”,就是能把自己的意思表达出来…  相似文献   

8.
《楚辞》是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创作的一种新诗体,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现如今,《楚辞》更成为中国古典文化殿堂之显学,在国际汉学或翻译界,它也一直是研究探讨的热点。本文认为,《楚辞》的文化翻译应在弗米尔翻译目的论的指导下,不囿于归化、异化之争,应以传播中国传统文化为第一目的。文章使用对比研究方法,结合翻译目的论,对《楚辞·九歌·河伯》中文化负载词"文鱼"的翻译进行深入挖掘和研究,旨在对原语文化正确解读的基础上,探讨如何准确有效地进行文化翻译和文化传递,也意在说明文化翻译目的之重要性。  相似文献   

9.
邵凤丽 《百科知识》2021,(14):59-60
清正廉洁、重义轻利的价值观念贯穿于中国传统社会之中."廉洁"一词最早见于屈原《楚辞·招魂》:"朕幼清以廉洁兮,身服义而未沫."东汉王逸在《楚辞·章句》为其作注: "不受曰廉,不污曰洁."意思是说,廉洁就是不接受他人馈赠的财物,保持自己清白的品质.  相似文献   

10.
《鼠疫》是荒诞主义代表作家、"存在主义"文学大师加缪的代表作。该文从作品的人物、背景、情感三方面对比分析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时期三种主要情感:人们的恐惧、流放感和同理心。  相似文献   

11.
《印度之行》之行是英国著名小说家E.M.福斯特的代表作.本文通过分析这部小说的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特征,说明福斯特成功地综合运用了这两种创作手法,使《印度之行》成为一部兼具"故事"与"寓言"特征的作品.  相似文献   

12.
张衡是东汉杰出的天文学家,在《思玄赋》中张衡专门用了一段文字描述星象,这在汉赋中是比较罕见的。通过研究《思玄赋》中的星象,对赋中的星名进行考察,认为《思玄赋》的星官主要来源于《天官书》和石氏星经。对《思玄赋》中星象的空间序列及其内涵进行考察,认为《思玄赋》的星象描绘是古代巡狩制度的反映,反映了汉代人的礼治理想,并且其星象的天地对应关系不是静态的、孤立的,而是动态的、彼此联系的。  相似文献   

13.
《策学备纂》是清代光绪年间吴颖炎等学者编定的大型文献《经策通纂》中的一部类书.《经策通纂》由《经学辑要》和《策学备纂》两大部分组成.《赋学》载于《策学备纂》卷三十一之"艺文"五,是清代较少流传的一部赋话.本文拟就《赋学》一书做简要的介绍.  相似文献   

14.
郭文韬 《百科知识》2022,(36):38-40
<正>王扶林导演的87版《红楼梦》电视剧一经问世便持续热播,经久不衰,成为了中国影视作品中公认的经典,该版《红楼梦》电视剧如现代哲理诗,意境悠远、历久弥新。而由李少红执导的10版《红楼梦》电视剧则在网络上遭遇一片骂声,实际上也如汉代大赋、摛藻雕章,无处不透露着花貎蓬心与浅尝辄止。本文试图通过比较两版改编作品的文化内涵、结合中外优秀翻拍作品,分析探讨使翻拍电视剧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应遵循的原则与规律。  相似文献   

15.
以J.L.Austin的言语行为理论及J.R.Searle的间接言语行为理论为理论框架,以鲁迅的作品《祝福》为文本,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对鲁迅短篇小说《祝福》中"我"和祥林嫂的对白进行了言语分析.以期更加理性地探讨和欣赏鲁迅的语言艺术和作品的文学价值。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具有独创意义的作家,屈原《离骚》中以“神游”写心志的表达方式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即主要考察汉赋中的思玄一类,探讨其以“神游”寄意的艺术表达方式。思玄赋把《离骚》中疾时愤世的精神发展为淡泊自甘的隐逸之举,“神游”境界的铺写体现也出一种自由之旨,形成了“神游”描写的新变奏。  相似文献   

17.
本案涉及将他人文学艺术作品中的知名角色名称注主册为商标的行为的规制问题。由于文学艺术作品中的角色名称既不构成法定权利类型,亦不属於《反不正当竞争法》所明确规定的合法利益,故如何在商标注册审查程序中予以保护是司法实践中遇到的一个难题。  相似文献   

18.
"人变成非人"这一文学母题在古今中外的作品中屡有表现,具体到不同的民族、不同时代的作品中又各有其特点。本文试以《金驴记》(古罗马阿普列乌斯)、《促织》(中国蒲松龄)、《变形记》(奥地利卡夫卡)、《犀牛》(法国尤奈斯库)和《疯狂的君子兰》(中国张辛欣)这五部作品为例,分析一下这些作品中"人变成非人"这一文学母题在这些不同时代作家的笔下表现出了怎样的同与异,继而希望在这一同与异的揭示中展示关于文学、关于不同时代以及作家个人的一些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9.
"幽默"探源     
江舟 《知识窗》2005,(9):53
据<现代汉语词典>可知,"幽默"是一个外来语,英文写作humour,其义为"有趣或可笑而意味深长". 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代,"幽默"一词就已见诸文人所作的辞赋中,如<楚辞·九章·怀沙>中即有"朐兮杳杳,孔静幽默"一语.不过,此处"幽默"与现代的幽默意义并不相同,而是"沉静无声"之义.  相似文献   

20.
正秋千,古代多写作"鞦韆",既是名词,即一种大型玩具、运动器械;也是动词,指戏秋千活动。秋千溯源秋千起源于北方少数民族地区,是在狩猎、采集等生产劳动过程中创造出来的一种嬉戏活动,后传入中原。隋杜公赡为《荆楚岁时记》"秋千"作注曰:"《古今艺术图》云:‘秋千,本北方山戎之戏,以习轻趫者。’后中国女子学之,乃以彩绳悬木立架,士女炫服,坐立其上,推引之,名曰‘秋千’。"唐人高无际《汉武帝后庭秋千赋序》云:"秋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