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每到年底,国内很多网络媒体、纸质媒体、文化机构都会推出各自的年度好书榜,为读者推荐一年来国内出版界所出版的好书。这些好书榜通常是行业风向标,备受读者、文化界和出版界的高度关注。在现今这个快餐文化和碎片化阅读盛行的时代,好书榜的出现有助于读者挑选经典读物。笔者选取了2011—2014年国内主流媒体和机构发布的好书榜进行统计与分析,并以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以下简称“师大社”)旗下的“理想国”与“新民说”图书品牌作为案例,探讨图书品牌建设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
“‘九·一八’事变丛书”的编辑出版,在国内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引起了史学界、教育界和军政各界的广泛注意,无疑是一部好书。好书的不断问世,标志着出版事业的繁荣。但是,好书的出版消息,只是一种表象,在好书的后面还深蕴着丰富的内涵,这就是由好书所体现的编辑思想的变化——由“向钱看”到时刻想着出版好书,这一质的  相似文献   

3.
我对《编辑学刊》所发表的争鸣文章,差不多每期都看。很有兴味的。真理愈辩愈明,而不会陷入长久的混沌的。尽管在争鸣中双方有时言词尖刻了些,但各自的观点、思想还是明白地表现了出来,读来令人受益匪浅。 我认为,由编辑出版界来界定“编辑”概念,实际上就已经将“编辑”与出版、传播联系在一起了,即我们所讨论的“编辑”概念是属于出版、传播领域的,具有出版、传播的规范性。每一个编辑都处于出版、传播这一社会行为之中,不与出版、传播联系的有关“编辑”的学问,对他来说是毫无意义的。与出版、传播相联系,编辑的另一个重要功能是文化积累。出版、传播是文化积累的前提条件。一个人整理自己的日记,如果他不打算出版,就算不上编辑,尽管他对日记也进行了文字润色、加工,甚至也按年代或其他构想为日记编了次序。为什么呢?因为这日记并未进入出版、传播领域,不能对大众产生任何影响,因此不具有文化积累价值。而一旦这日记进入了出版、传播领域,它就会具有受众,就会产生某种文化影响,因而对它所进行的文字加工就具有了编辑意义。例如,《傅雷家书》,如果纯粹属于傅雷家人的私藏,而不为世人所知,那么,对其进行的任何加工、润色,都不具有编辑意义,因为它没有进入出版、传播领域,不能产生文化影响,更谈不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传播学的视角,以医学健康大众图书为例,对2020—2021年35家好书榜及其上榜图书进行分析和研究,揭示好书榜在遴选精品图书、发挥引领作用,关注学术热点、引发社会探讨,细分市场需求、服务大众读者,传承科学精神、推动文化创新等方面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全国好书榜的传播功能和文化价值值得创作者、出版机构以及榜单发布单位重视。  相似文献   

5.
“编辑”到底有没有“学”?有,是什么? 没有,为什么?从已经出版发表的论著情况看,这方面研究的论文和著作不少。同时根据我们从事编辑工作的实际来看,“编辑”是应该有“学”的。但在所接触到的相关编辑学研究的论著中,似乎说服力很强的东西较少。最近,读到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12月出版的张积玉先生的《编辑学论稿》,不禁喜出望外: 这确实是一本夯实“编辑学”学科的好书,因为它至少让我们第一次从理论上明确地、全面而系统地知道了“编辑学”是什么。  相似文献   

6.
出版的中心工作是编辑和发行。只有编辑编出了适合读者需求口味的好书,才能让图书发行工作顺利进行。所以决定一个出版社是否实现“两个效益”的重心还是编辑工作,因此客观地说编辑是图书市场营销中的决策人。因为每一本书的诞生,从选题的策划,到作者的约请、图书适合读者群的确定、书稿的审读加工、图书装帧的设计风格,无时无处不体现着编辑个人的学识修养和编辑的市场化意识,图书是商品,只有卖出去,获得读者的喜欢和认可,图书的商品转移过程才算是真正完成。  相似文献   

7.
马国仓 《中国编辑》2022,(10):26-29
新时代全面深入推进出版高质量发展,对编辑人才提出了新任务、新要求。编辑应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部署,牢记出版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努力让自身素质更“强”,使作者队伍更“精”,为读者服务更“好”。在提升编辑素质方面,编辑应多读书,提升自身素质;勤实践,增强业务本领;善思考,强化创新能力;承传统,夯实工作根基;重技术,增强融合能力。在作者队伍建设方面,编辑应挖掘并维护好优质作者资源,将自身的“作者圈”做大做精做新。在优化读者服务方面,编辑应心里装着读者,多为读者出好书;眼里要有读者,多为读者荐好书;“朋友圈”里添加读者,多和读者做朋友。  相似文献   

8.
今年盛夏在北京举行的“中国出版成就展”对所有与书有关的人来说,无论他是写书人、编书人、卖书人、评书人、读书人和藏书人,都是一个令人十分起劲、张扬和宣泄的盛大节日。各个展团纷纷亮出自己的“高招”、“绝活”,使人有如刘姥姥进了大观园,一不小心就会看到自己“朝思暮想”的好书。书展已谢幕多日,激情也渐渐消退。然而作为一名从事科普出版工作的编辑,我还在为成就展中同行们从出版观念到编辑思想,从包装意识到营销战略所体现出来的努力和心智而感动不已。从这次成就展可以看出,科普读物的出版已走出低谷,步入繁荣了,各展  相似文献   

9.
正出版不仅仅是市场经济的产物,更是社会文化传播的需求,而编辑就是在建立文化信息的传播过程中,将社会需求总结反馈,将供应者(作者)塑造得更适应时代需求,在作品出炉时,及时将作者与制造者(出版社)结合起来,向需求者(读者)传播。编辑在出版工作中的地位不可取代,是三者之间无形的完美桥梁。编辑是出版工作的核心,在图书出版中,编辑连接整个出版工作,即对出版工作做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图书出版每个环节都需要编辑来协助完成。从联系作者、策划选题、编辑加工,到确定图书形式、定位目标群体、预估图书印数、撰写宣传文案、协助发行等工作,都是对编辑综合能力的极大考验,使编辑成为出版工作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0.
山版社要生存,就要有竞争意识,品牌意识,就要出版能让广大读者掏钱去买的好书,要不然,出版社就要垮台,从社长主编到编辑人员和其他各种员工,就得下岗,就得进入发不了工资的窘境。于是一家家出版社全在“认真准备”,全在“精心策划”,都希望自个能拿出一批吸引读者,占领市场的“品牌”图  相似文献   

11.
编辑写书评,众人议论纷纷,褒贬不一。依我所见,编辑写书评之于读者于作者于编辑都大有裨益。借胡绳先生的话来说:“从出版社的编辑里面可以产生书评家”。编辑写书评之于读者的裨益是显而易见的。编辑最了解自己所编的书的出版过程。从选题的确定、同类书的比较、出版写作意图到反复修改、编辑加工、装帧设计、印刷成册,编辑皆参与其中。成书中有许多轶  相似文献   

12.
试论编辑发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凌 《现代传播》2006,4(4):82-85
作为出版文化信息传播的“望者”和“把关人”的编辑,在出版文化发展及职业实践中,自然也以“发现”作为出版文化创新的手段,而且编辑每天都在变动的文化信息中进行创造性劳动。怎样从纷繁的文化信息中发现有出版价值(包括文化价值、社会价值和市场价值)的选题、作品或有创造力的作者人才,把最有影响力的出版物奉献给受众,这需要编辑具有较强的发现眼力,具有较深的文化洞察力。本文论述了编辑发现的概念、内涵,以及编辑发现在出版实践中的体现,对编辑发现问题作了一定意义上的探讨。  相似文献   

13.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编辑作为文化传播的重要把关人,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文化。本文从图书编辑的视角和工作实际出发,论述了图书编辑要做出高质量的图书,要做好以下几点,以符合新时代读者的阅读需求:坚定文化自信,重视主题出版,坚持专业追求,拓宽思维边界,把握出版节奏,深度开发选题,做好成本核算。  相似文献   

14.
金倬名 《出版参考》2016,(11):38-39
在文化传播和传承中,编辑充当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在新时期出版业高速发展和转型的背景下,编辑在出版中的主体作用变得更加丰富和重要,正所谓“立业先立德,做文先做人”,编辑良好的修为是能否从事好编辑工作的前提,也是编辑“做文”“做人”的基础.党的十七大强调“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转化为人民的自觉追求”.由此可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而出版业在其中的角色至关重要.这为编辑的出版工作指明了目标和方向,也为编辑提高自我修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和任务.因此,在出版工作中,何为编辑修为,如何进一步提升编辑的个人修为,积极发挥编辑的主体能动性,使所编辑、出版的作品成为佳品、精品,是一个关系到社会主义优秀文化生产和传播的重要论题.  相似文献   

15.
文化的积淀与传承是编辑工作者应该深思的问题。在充分考虑经济效益的同时,编辑工作者要多关注图书自身的多重价值,为读者,为社会,为未来的文化积淀做“好书”。  相似文献   

16.
在上海市中心一片绿树掩映的花园中,坐落着今日的上海辞书出版社,它的前身是成立于1958年的辞海编辑所。1957年夏,毛泽东同志提出修订1936年出版的《辞海》,舒新城先生着手建立起“辞海编辑所”,从大学、科研单位、出版机构等调集数十人,开始组织新中国第一部大型综合性词典的修订编纂。1965年,修订后的《辞海》以全新面貌即将与读者见面,但当时的“左”倾路线使这部凝结了千余学者心血的好书不能公开出版,只能以内部发行的形式印行了一万部,虽然数量不大,在学术界却反映热烈,并且它是后来多次修订再版、今天正为国内外千千万万  相似文献   

17.
太白人漫像     
西安有个太白文艺出版社,社内有位资深编辑名曰曹彦。从上世纪70年代末他就干起了出版,在陕西是人皆知之的“老出版”之一。他编过不少好书,但更为人注意的是业余喜作漫画。近年,他又用其所长,对周围出版同行及所接触  相似文献   

18.
公司简介: 汉光文化公司一直以文化传播者自居,更以发扬中华文化为己任。从汉光出好书、好书在汉光到我们是汉光,我们是最好的,一直坚持着精致文化的目标,把从创意、设计、摄影、编辑、制版、印刷、加工、装订,一系列环环相扣的专业工程结合成最坚强的团队,创造出各种精美细致的印刷品和出版品,再结合行销和发行的专业把产品送到读者的手中。  相似文献   

19.
图书编辑是人类进步阶梯的整合者与修缮者,毫无疑问,图书编辑的工作会影响这“阶梯”的“实用”与“美观”,即影响读者对于图书所蕴含思想的领悟程度,而图书编辑对美的文化选择是其编辑工作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因此,图书编辑对于美的文化选择不可小视. 图书编辑的审美修养 所谓审美修养,是指审美理想、审美观念、审美趣味、审美判断力等方面的综合素质.图书编辑担负着将优秀书籍与文化传播给读者、提高读者文化修养的重担,所以其审美修养不可小视.  相似文献   

20.
姜行波,1955年生于山东青岛。1978年考入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师从著名油画家全山石先生。1982年到山东人民出版社任美术编辑,1989年任山东美术出版社副总编辑,1996年被任命为山东美术出版总编辑,2001年任山东美术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20年来他编辑出版的好书不计其数,他策划的图书曾获得过“国家图书奖”、“中国图书奖”、“全国优秀艺术图书奖”等近百个奖项;他引进出版的俄罗斯系列精品画册在国内及俄罗斯美术界引起强烈反响,为了褒奖他为中俄文化交流所作出的贡献,他荣获了俄文化部颁发的“普希金文化奖”,并被聘为俄罗斯首屈一指的美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