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慈善"二字是这几年新闻媒体的热词.关于爱心、关于慷慨,新闻报道可谓汗牛充栋.可是,一些媒体在报道慈善时,恰恰忽略了自身的慈善精神. 怜悯,一种需要放弃的报道态度 一些慈善报道千篇一律的煽情,慢慢让读者麻木了.更糟的是受助对象对新闻炒作的感受,在大部分情况下被忽视了.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慈善事业的不断发展,慈善报道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的报道类型。慈善报道影响着受众对于慈善事业的认知,对于慈善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在框架理论视角下,通过对《人民日报》十年间慈善报道的考察,分析慈善报道的框架结构。在此基础上拓宽媒体慈善报道的思路,促进慈善报道的专业化进程。  相似文献   

3.
慈善是人类社会进步与文明的重要标志。网络媒体关于扶危、济贫、赈灾、医疗等慈善新闻的报道是一种专业新闻报道。人民网借助其品牌影响力,在传播慈善文化、弘扬慈善精神、增强公众慈善意识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其地方频道的慈善报道方面还存在一些可改进之处,文章用内容分析法对这些问题进行考察并提出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4.
王瑞 《报刊之友》2014,(3):39-40
当前中国慈善业已步入稳步发展时期,慈善公益项目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积极响应。本文缘起于对媒体呈现的慈善报道的关注。市场经济浪潮下利益分化严重、人们的价值取向多元,大众媒体对多元慈善的报道给受众的心理及行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以受众对慈善报道的态度和行为为研究对象,运用问卷调查的方式,从受众心理出发,了解受众需求,剖析受众接触慈善报道的心理机制,探讨媒体慈善报道带给受众的各种心理效应,从而为进一步完善慈善报道提供相应的传播策略。  相似文献   

5.
如果说2008年是中国慈善元年,来自民间与社会的慈善热情在随后的时间里持续升温,而媒体从那一年开始对慈善的报道也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对于慈善的参与和报道,也不再局限于简单报道某个企业家、某位明星捐了多少钱;某个基金会在哪个贫困地区做了哪个援助项目,而是更主动介入,既报道单一事件,又通过质疑、监督、反思、建议,推动慈善事业制度的发展,媒体在慈善新闻中的角色已从单纯的报道者向组织者、推动者转变.  相似文献   

6.
马梅  林永红 《东南传播》2012,(12):60-63
长久以来,我国慈善报道作为一个特殊的报道领域一直处于边缘位置。然而实践证明,新闻媒介对慈善的报道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人们对慈善的认知和态度。本文针对现阶段中国慈善公信力频亮红灯的现状,以央视对"郭美美事件"的报道为研究样本,通过内容分析,探讨媒体在报道慈善事件时的角色定位以及媒体提升中国慈善公信力的着力点所在。  相似文献   

7.
不要把明星慈善活动一味娱乐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还是她最抢镜》,这是南方某都市报4月1日对众明星在中国人民大学出席以慈善为主题的大爱盛典进行报道时采用的主标题,肩题是《出席慈善主题大爱盛典,林志玲艳压赵薇》。  相似文献   

8.
对慈善报道发展趋势的观察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两个阶段:正面报道与批评质疑1.正面报道为主.慈善事业在我国起步较晚,慈善新闻的报道主要以正面为主,特别是2009年以前,绝大多数慈善新闻是正面的.究其原因,一方面与我们对慈善精神大力倡导有关,另一方面与国家和社会对慈善行为的鼓励有关,媒体坚持多报正面、感人的人物和故事,以起到弘扬社会正气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受众面较广的慈善新闻兼具新闻和宣传价值,理应受到大众传媒的特别重视。本文结合救助兔唇女孩曹芳芳的报道案例,分析了慈善新闻的价值要素构成,就如何解决充分报道和保护隐私之间的冲突这一问题,提出了具有可操作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吴栋梁 《传媒》2015,(4):31-32
近年来,《温州日报》作为一家城市主流党报,一直将慈善新闻作为重点报道主题,不仅报道弱势群体的求助,还策划了一系列慈善公益活动,并于2012年成立温州日报社慈善分会,从而将慈善新闻报道纳入了规范化的轨道.笔者以温州日报社慈善分会为例,剖析当下媒体慈善新闻报道的转型路径.  相似文献   

11.
媒体是公益慈善活动的放大器,也是慈善精神的引领者,在这个过程中,媒体不仅仅是宣传者、报道者、传播者,更应是公益慈善活动的组织者、策划者、实践者和推动者。《秦皇岛晚报》作为地方主流媒体之一,以成立"晚报爱心基金"为标志,凝聚爱心资源,在努力打造媒体慈善救助品牌、在公益性慈善活动的组织宣传等方面,进行了一些积极有益的探索和尝试,充分展现了媒体的民生情怀,对于有效引领社会风气,  相似文献   

12.
如何报道慈善公益活动不仅体现了新时代我国新闻媒体的文明化发展程度,更关乎如何贯彻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道路。本选题基于三网融合下各大新媒体异军突起的时代背景,来讨论如何正确舆论导向,有效报道慈善公益活动类新闻。研究意义在于让新闻媒体在慈善公益活动类新闻的报道中正确舆论导向,充分发挥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让广大受众正确理解慈善公益活动在社会中的重要意义,在媒体的正确宣传中积极参与进来。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慈善活动越来越引起公众的兴趣和参与,媒体的慈善新闻报道呈现出一些特点,也存在一些误区。
  特点
  一是节日关怀。在媒体日常的新闻报道中,慈善新闻报道不仅总量偏少,而且报道时段分布不均衡,在特殊时间呈现短暂的密集报道。如关于残障人群的报道一般集中在5月20日全国助残日、12月3日国际残疾人日前后。体裁较为单一,多为零散分布的碎片式报道,节日一过,迅速减少。  相似文献   

14.
《新闻前哨》2010,(4):7-7
纪佩吉、郑胜水在2009年第1期《新闻窗》撰文说,纵观国内各大媒体的慈善新闻报道,屡屡逾越伦理界限,具体表现在五个方面。一、“捐款秀”欺骗受众。在某些所谓慈善新闻报道的面具下.掩藏着有偿新闻的实质。在慈善报道中,对出资企业施以浓墨重彩,不惜大篇幅、大版面、甚至配上图片加以报道.而受资助对象却被淡化、弱视;还有的利用慈善做广告。  相似文献   

15.
1990年代的中后期,直接冠以慈善名称的慈善组织在中国如雨后春笋般地发展起来。随之而来的是全国各地电视台诞生出慈善类型电视节目,如慈善晚会、慈善捐助活动、电视新闻报道、电视专题等,积极促进了中国慈善事业的发展,为构建和谐社会起到了积极的舆论宣传作用。电视慈善类节目在中国已有7个年头,电视慈善类节目随着中国慈善事业的发展而发展,为我国的慈善事业起到了非常好的反哺作用。但就目前电视慈善类节目的现状来说,也面临着一些困难和瓶颈,需要电视工作者思考。本文试图从电视慈善类节目最初发迹的动因和其特点分析,就此类节目的发展趋势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6.
慈善新闻因其所报道的客观事件和人物本身所具有的特殊性和显要性,总是能够吸引受众的眼球,自然也成为各大媒体不遗余力报道的对象。尤其是经历了2008年全国波澜壮阔的抗击“5·12汶川地震”后.慈善新闻报道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都得极大的重视,进而将慈善新闻报道的地位和采编推上了一个新台阶。  相似文献   

17.
《中国图书评论》2011,(4):127-127
这是一本论述慈善的起源、发展以及在当今社会中作用的书,兼述了慈善运作与国家、市场的关系,认为慈善在当今世界应当发挥更重要的作用。作者指出,慈善资金也会对将要进入的领域进行认真选择,这是因为慈善资本毕竟没有国家、公司的资本那样雄厚,却绝非源自阴谋。  相似文献   

18.
《今传媒》1998,(2)
扶贫济困干实事排忧解难送温暖——三秦都市报扶贫进城专栏报道评述文/谢克恒1997年寒冬即将来临之际,三秦都市报从帮助党和政府做好工作,帮助都市百姓解决实际困难出发,与陕西省慈善协会密切配合,于11月10日至12日,连续三天,在一版的重要位置上,以“落...  相似文献   

19.
市民报自诞生之日起,就将求助急难事纳入报道范围,处于辉煌时期的市民报,纷纷开专栏设专职记者和独立部门。借助市民报的强大影响力和公信力,公益慈善报道在大病救助、助学助老等方面,承担了主流媒体的社会责任。近几年来,新媒体迅速崛起,人们获取资讯的方式发生颠覆性改变,人手一份市民报的时代已一去不返,市民报公益慈善报道效果大打折扣,有的压缩报道内容,延长相应专栏周期,有撤并了相关部门。市民报要借助新媒体的技术手段,打通实现公益慈善的"断头路",增强报道的渗透力和效果;市民报还应建立自己的数据库,紧扣时代主旋律权威发声,在公益慈善报道深度上下功夫,提高在舆论场上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媒体对慈善事业的报道热情空前高涨。从中央到地方,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纷纷开辟慈善专题和节目,关注弱势群体,呼吁人间大爱,传播真善美、传递正能量,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但是,媒体在慈善报道中也存在诸多不足和误区,亟须引起重视,更好地弘扬慈善文化,推动社会文明进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