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陆歆弘 《体育科研》2006,27(6):24-27
BOT(建设-运营-移交)模式可以认为是政府与企业之间签订的特许权协议。但并非所有类型的体育场馆都适合以BOT方式运作,BOT方式运作的体育场馆对项目公司也有选择性。通过对BOT融资方式特点的分析,构建了体育场馆BOT融资方式的适用性评价模型和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2.
大型体育场馆BOT融资风险及其应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深人了解大型体育场馆的融资现状,对大型体育场馆建设BOT融资的意义及存在风险特性进行分析.从风险的可控制与不可控制角度提出大型体育场馆建设BOT融资存在风险的具体类别,从理论上提出了大型体育场馆BOT融资的不可控制与可控制风险,其中政治风险、政策法律变化风险、金融风险、价格风险、不可抗力风险为不可控制风险;资本风险、市场风险、建设风险、原材料供应风险、运营维护风险、组织管理风险为可控制风险.并分别提出了应对各类风险的策略.  相似文献   

3.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对比分析法对我国高校的投资体系进行了研究。文章认为我国高校体育场馆投融资的模式主要包括政府与高校投入、赛事筹资、BOT融资、创新性融资等四种类型,我国高校投融资模式存在着诸如过度依赖中央财政、投资总量较少、投资分布不均衡等问题。今后我国应进一步加大公共财政对于高校体育场馆的投入、运用灵活的融资手段吸引社会资本对高校体育场馆的投入、政府对高校的资金的投入应兼顾地域平衡。  相似文献   

4.
卢金逵  倪刚 《体育科学》2008,28(5):69-73
BOT融资模式和TOT融资模式是目前较为先进的两种直接投资的融资方式,主要适用于基础设施项目建设.通过对BOT和TOT项目融资模式的比较与分析,形成一种TOT-BOT组合互补的新型融资模式,该模式既发挥了BOT与TOT优势,又弥补了二者的缺陷,将此融资模式运用于产生资金流较少、但能长期稳定收益的体育场(馆)建设中,并提出了TOT-BOT组合互补模式在大型体育场(馆)融资过程中的运作程序、融资模式的框架设计、融资项目的风险评估以及在操作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对我国体育场馆的产品属性进行定位,指出当前多数体育场馆属于准公共产品,投资主体为政府,私人投资比例不足.在场馆配置方面,人均场馆占有率低,多数体育场馆开放程度不高.应在政策、资金方面予以倾斜,加大现有场馆的开放力度;多渠道促进商业体育场馆的建设与开发,协调商业体育产品与准公共体育产品的比例.  相似文献   

6.
大型体育场馆建设和运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和研究国内外体育场馆建设和运营经验,探讨新阶段我国体育场馆建设和经营管理的新趋势、新模式:公共体育场馆的建设必须以政府投入为主,实现投资结构多元化的目标;走多功能开发的道路,实现体育场馆的集约化综合经营管理;走公共事业市场化运作道路;尽快制定优惠的体育产业政策,包括优惠的投资和税收政策.  相似文献   

7.
BOT(Build-Operate-Transfer)项目融资是指私营机构参与国家公共基础设施项目,并与政府机构形成一种“伙伴”关系,在互利互惠的基础上分配该项目的资源、风险和利益的融资方式。我们可以将其简单地理解成“建设—运营—移交”的模式,即先有私营资本投资建设某一项目,政府给予一  相似文献   

8.
我国大型体育场馆融资模式分析及发展趋势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型体育场馆融资模式是指在大型体育场馆的运营当中,为了筹集大型体育场馆建设与后期经营管理资金而采取的各种融资方式。大型体育场馆融资模式是大型场馆运营管理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解决好融资问题有利于场馆运营的健康良性发展。通过文献资料、比较分析等方法,对我国大型体育场馆融资模式现状进行总结与梳理,然后对各种不同类型的融资模式进行优劣分析,最后展望我国大型体育场馆融资模式的发展趋势并提出对策建议。研究结论对我国未来大型体育场馆的融资模式选择有一定的借鉴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陈翔  陈元欣 《体育科研》2012,33(6):55-58
采用文献资料法和专家访谈法,从民生财政的视角就我国公共体育场馆发展方式转变进行研究。研究认为公共体育场馆发展方式转变是民生内容不断扩充的体现,是民生财政建设目标的范畴,是建设公共体育服务系统的现实需要。目前我国体育场馆发展方式存在着发展理念不科学、决策机制不完善、运营绩效考核评价机制尚未建立、场馆的建设重大轻小、公共服务供给能力薄弱、运营专业化水平低、税费政策不合理等问题。提出更新场馆发展理念、建立以群众需求为基础的场馆建设决策机制、完善绩效考核评价机制、加大中小型公共体育场馆的建设投入力度、提高公共产品和服务的生产与供给能力、提高公共体育场馆运营专业化水平、尽快出台相应的税费优惠政策等促进公共体育场馆发展方式转变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大型体育场馆经营管理模式创新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结合我国大型体育场馆经营管理现状,指出:大型体育场馆应引进BOT融资模式、无形资产融资模式、体育彩票融资模式及其他等多种融资模式;积极探索法人公司治理模式、物业管理模式和托管模式等管理模式;更新营销理念,树立服务营销意识,改革营销组织,创新营销组合策略,以及加强和改善营销管理等,以促进营销创新。  相似文献   

11.
浅议体育场馆建设与经营模式创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体育场馆建设将进入一个新的时期,建设布局将由单一独项转向综合集中,功能将由单一转向多功能,层面也将由单层向多层转化;结合经营管理现状,应引进体育彩票等融资模式,更新营销观念,以促进营销创新。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体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改革,体育场馆由以往国家投资、经营,亏损财政补贴的原有体制发生深刻变革,以2008年奥运会场馆项目法人招标为标志,我国体育场馆建设和经营管理进入了一个“以市场化运作为导向,充分利用各种市场化筹资渠道和方式筹集资金,鼓励社会机构参与体育场馆经营管理活动,建立体育场馆经营管理新模式”的新阶段。因此,本文通过文献资料调查,对我国体育场馆进行了现状分析、解析了目前体育场馆运营存在的困惑,提出我国体育场馆运营模式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我国公共体育场馆的资产性质及其改革   总被引:34,自引:3,他引:31  
公共体育场馆应该是由各级体育部门负责经营管理的一种“国有资产”,而不宜视作体育部门中的一级“事业单位”。资产的经济性质是经营,企业化经营是公共体育场馆经营管理的必然发展趋势,也是公共体育场馆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认清其资产性质,深化体制改革,建立公共体育场馆资产经营机制,盘活公共体育场馆这部分国有资产,使之走出目前所处的困境,是体育场馆改革所面临的首要任务。公共体育场馆改革的基本思路可概括为:转变观念、理顺关系→内联外引、逐步脱钩→自主经营、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4.
关于公共体育场(馆)公益性的若干问题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走访调查、座谈访问和对文献资料分析的基础上,探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公共体育场(馆)的性质、公益性与经营性之间的关系以及提供公益性体育服务产品的价值补偿等问题,并就坚持以体为本的经营方向、整合场(馆)的各种资源,培育公共体育场(馆)的消费主体、建立公共体育场(馆)行业协会等问题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运用实地考察法、问卷调查法、主成分分析法等,对公共体育场馆功能改造的理论逻辑与现实困境进行剖析。认为消费者需求与公共体育场馆功能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理论逻辑,据此提出基于消费需求识别的公共体育场馆功能选择路径,以洪山体育中心为例进行实证分析。同时,对当前公共体育场馆功能改造在土地利用、消费场景营造、利益主体参与机制和改造程序等方面面临的现实困境进行总结。提出:创新用地政策,鼓励公共体育场馆进行功能改造;加强公共体育场馆消费场景营造;健全利益主体参与机制;建立健全多部门合作的公共体育场馆功能改造工作机制。  相似文献   

16.
平衡记分卡法是一种组织战略管理和绩效评价的新方法,经改进可以用于公共体育场馆的运营管理。在平衡记分卡方法下,公共体育场馆的总体目标(即“使命”)是围绕公众利益来确定的,其运营策略由观众顾客般东、财务、内部流程和创新成长4个要素层面构成,并可进一步分解为18项战略目标和30项指标,以对运营业绩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并不断据此修正公共体育场馆运营管理的方式。  相似文献   

17.
公共体育场馆经营承包责任制的局限与突破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经营承包责任制在产权关系不变的条件下,极大释放了我国公共体育场馆的国有资产潜力与功能,促进经营状况基本好转,并推动公共体育场馆由行政管理型向经营管理型转变。但是,经营理念陈旧、理解认识偏颇、产权改革滞后、“两权”分离程度低、行政干预随意、承包经营“包袱”沉重和承包基数确定欠科学等难解症结,使它难以承担引领公共体育场馆彻底走出困境的重任。必须正确审视经营承包责任制的利弊得失,树立崭新的“资产”和产权观念,逐步“脱钩”剥离,明晰产权关系,借鉴国企的改制经验,借力改善经营条件,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改造公共场馆。只有通过产权制度改革,突破体制性障碍,大胆探索公共体育场馆“国有制”新的实现方式,才能把它们真正建设成为现代体育企业。  相似文献   

18.
公共财政对我国民营体育经济发展的作用与约束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文献资料调研、分析归纳、专家访谈等方法对公共财政的作用及意义进行阐述,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公共财政对我国民营体育经济发展的作用,对于现行公共财政制度环境制约我国民营体育经济发展的主要表现进行了论述。提出了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创造能够切实有效保护民营体育经济产权的法治环境;营造促进民营体育经济发展的最适宜的政策环境;优化政府公共行政服务环境等促进我国民营体育经济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公共体育场馆经营管理问题的诊断及对策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我国公共体育场馆经营体制转轨基本完成,经营模式多种并存,资源配置基本合理,经营效益明显转好。但仍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管理体制陈旧,国有资产流失严重,场馆自身经营条件差,主副业方向不明,体育经济政策法规滞后,场馆经营包袱沉重,经营管理人才量少质低,体育市场容量小和消费水平低等一系列问题。要改变这种现状应该做到:突破传统桎梏,树立“资产”观念;实施“脱勾”工程,引进资产运营机制;解放经营思想,树立市场观念;改变经营格局,借力改善条件;深化内部改革,提高管理效率;加大人力资本投入,打造体育经理阶层;完善体育经济政策,规范体育市场管理。  相似文献   

20.
体育公共服务:体育事业发展对公共财政保障的需求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体育事业是人们体育公共需求的集合,是市场经济体制下公共财政保障的重要内容.围绕体育公共服务型政府的构建,深入分析体育事业公共财政保障的理论基础,并从体育事业发展的政策依据、历史经验、国际经验、时代要求及现实需求5方面深入剖析体育事业时公共财政保障的需求,探索新时期政府职能转变的方向及公共财政保障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