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2012年10月26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表决通过了《精神卫生法》.这部于1985年开始酝酿起草,历经27年的讨论和修改终获通过的法律的颁布实施具有重要的法律意义.  相似文献   

2.
起草有关精神障碍者或者调整精神卫生与社会服务体系的国内法应当以国际性的人权法案作为框架,我国目前的精神卫生法草案在人身自由、平等权、隐私权等方面都体现了对国际人权法的适用,但其对某些权利的规定还不完善.结合国际人权法的要求与国内的立法实践,<精神卫生法>草案需在参与权、劳动权和婚育权等方面作进一步的完善.  相似文献   

3.
就《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的颁布对高校心理咨询工作的影响,对高校心理咨询师进行访谈发现,《精神卫生法》能够使高校心理咨询工作有法可依,保障精神卫生工作的规范化和科学化,维护患者的利益,但缺乏针对高校心理健康服务工作更细化的规定,引发了一些困惑,亟需制定配套的政策法规。  相似文献   

4.
我国《精神卫生法》规定对于符合特定条件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可以实施强制住院。《精神卫生法》的这一规定与《行政强制法》的相关规定存在难以衔接甚至相互冲突之处。为保障精神障碍患者的合法权益,防范和处理因行政强制进行住院治疗带来的纠纷,应展开《精神卫生法》相关条款"二次立法"的探索,即对"由公安机关协助医疗机构采取措施对患者实施住院治疗"这一规定结合《行政强制法》进行明晰和细化,深入分析行政强制住院的性质、权限、程序、责任等,从而完善我国精神障碍患者行政强制住院治疗的具体制度。  相似文献   

5.
立法背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公民申领护照的人数逐年大幅度增加,护照已经与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密切相关。为了更好地便民利民、保护公民的出入境权利,制定《护照法》,调整护照的签发管理已成为出入境管理的迫切需要。2004年5月,国务院法制办牵头,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外交部、公安部组成“护照法起草领导小组”和“护照法起草工作小组”。2005年10月1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原则通过了《护照法(草案)》,2005年12月26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  相似文献   

6.
对具有即时性危险的精神障碍者实行强制入院是维护社会安全所采取的一项必要手段,也是精神卫生立法的难题之一。世界各国各地区近年相继对其强制入院的实质和程序要件进行修订与完善。虽然各国各地区对强制入院的法律规制因制度与文化不同而存在差异,但也存在共通性。我国2009年《精神卫生法》(草案)》和2011年《精神卫生法(征求意见稿)》中的强制入院制度存在实质要件模糊、程序要件缺失等问题,因而需要依据强制入院共通的基本原则,结合我国的实际,补充和完善强制入院的实质与程序要件,以实现精神障碍者权益保护和他人权益、社会整体利益保障之间的平衡。  相似文献   

7.
“公共精神”:培育当代民族精神的核心理论维度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现代教育的最终使命和核心任务在于塑造和培育民族精神。任何民族的民族精神,实质上是该民族之“公共性”文化精神的理论表达,以及对共同的价值理想、信念的理解和不懈追求。现代“公民社会”需要具备现代性社会精神气质与人格特质的人,国民教育尤其是民族精神教育实质上是一种社会化的“公众教育”,是指全社会都参与到新的理性与人文精神的学习、传播、创新和实践中来。培育民族精神中的“公共精神”品质的关键,是发育中国的“公民社会”,培养民众的“公民意识”。一个国家的公民意识和公民精神,可以折射出这一民族和国家文明的面貌;反之,从一个民族国家的文明中也可以看到公民意识和公民精神的投影。突出民族精神中“公共精神”信念的教育,既是在国际社会中树立中华民族的“国家形象”的长远之策,又是构建一种涵摄“公共性”文化精神与价值理念追求于其中的、富于鲜明时代特色的开放的民族精神新生形态之必需。  相似文献   

8.
预先指示是有决定能力的成年人在预计到将来会丧失决定能力的情形下而预先表达自己意愿的声明。精神疾病可能会损害独立做出选择及决定的能力,这就使得预先指示与精神卫生法联系起来。预先指示允许有决定能力的人在发生一项将损害决定能力的精神疾病之前指明他的医疗选择或偏好。支持者认为该项制度能够促进个人自治,并使得有精神疾病的人能够参与到他们自己的将来的医疗决策之中。反对者则认为该制度会带来广泛的法律及道德问题,这就使其在实践中无法操作。鉴于预先指示制度在医疗、经济、人权方面的益处,我国在制定精神卫生法过程中应当对其予以考虑。  相似文献   

9.
日本的公民教育在公民教育目标制定、内容设计、资源吸收和课程设置等方面都积累了有益的经验,这对当前我国公民教育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我国公民教育应注重培养公民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道德品质,广泛吸纳儒家文化和国外先进教育理念,同时要具有国际视野和世界眼光。  相似文献   

10.
在健康中国战略背景下,为促进我国基本医疗卫生立法的有力实施,解读和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的亮点和多维价值.其最大的亮点是进一步奠定了健康权的卫生法根基,不仅凸显出公民健康权的重要地位和时代价值,构建起权利促进权利、权利制约权利的互动和谐的医患关系,而且为公民个人提供了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制度保障.此次立法还涵盖了多维价值,既具有基本的法律价值,又衍生出诸多的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11.
作为西方法律文化的产物 ,constitutionalcivilrights有其独特的自然法背景。本文通过对西方法律思想史、宪法史和美国最高法院司法实务见解的梳理与综合分析 ,认为将constitutionalcivilrights译为“公民权利”属于误读 ,它混淆了依据人的属性和依据公民资格而获得的权利之间的道德区别。应将其译为“私人权利” ,明确这一权利体系的前国家与超国家特征 ,使其区别于实证法律传统之下个人依赖作为政治社会成员资格所享有的公民权利 ,并区分宪法权利与民事权利之间的差异。在法官的解释下 ,constitutionalcivilrights还呈现出开放特性 ,是一个能够感应时代变化的、发展的权利体系。  相似文献   

12.
公民环境权是伴随着人类社会工业化和无限制地改造自然所带来的环境问题和环境危机产生的,是公民的一项基本的人权。我国法律对公民环境权的保护有明显的缺陷和滞后性,所以应该顺应世界各国的发展趋势,建立健全各项法律制度,使公民环境权得到切实的保障。  相似文献   

13.
建筑物区分所有权是物权法中的一项重要制度,关涉到每个公民的切身利益。然而,我国目前对此尚无立法,学界观点亦不一致。文章从建筑物区分所有权概念的界定入手,分析了建筑物区分所有权包含的权利种类,并提出了针对我国社会及立法现实的建筑物区分所有权法的立法模式——“物权法加建筑物区分所有权法”。  相似文献   

14.
论体育权利保护与中国体育法的完善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体育法是关注人民健康的法,是保障人权的法。体育法应当在公民的健康权、社会经济权利和文化权利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为此应完善我国体育法,突出人权保护的内容,并将赋予公民的体育权利具体化,使其具有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5.
"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是我国人权发展史上的一大亮点,它从根本法的角度制约公权对人权的侵害。而超期羁押问题,就是政府部门及其官员越出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对公民人权的严重侵犯。为了预防和纠正超期羁押,尊重和保障人权必须转变执法观念,树立人权保障意识;完善立法,建立人权保障的长效机制;严格执法,强化监督。  相似文献   

16.
公民的权利与国家的权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正确处理公民权利与国家权力的关系十分必要。权力的权威性和强制性是权利的集中化表现,法由国家权力予以保障,公民权利在国家强制力的保障下得以实现。权力不能完全独立和超越于权利,要由权利来制衡。社会主义国家的国体决定了国家权力应以最大限度地保障公民的权力为目的,切实做到用民主制度制约权力,实现以权利制约权力,达到法治社会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目前我国法律援助的范围较为狭窄,为了更好地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应扩大我国法律援助的范围,在刑事自诉案件中和行政案件中设立法律援助制度。  相似文献   

18.
浅析宪法中的公民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多年来,宪法中的公民权一直被世人所关注,学术界对此问题也做了一些努力,但学者们对该问题的认识还有诸多的分歧。科学地界定宪法中的公民权,不仅有助于公民权利的实现.而且还有助于宪法中的公民权制度的完整性。通过对新中国宪政建设的历史回顾.思考宪法与宪政之间的关系,可根据目前的显示情况对完善宪法中公民权的必要性从多方面进行分析.可以看出对公民权的尊重与维护是宪政精神的精髓。  相似文献   

19.
论无罪推定原则的基本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罪推定原则是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专制时期有罪推定刑事司法制度的历史产物,现已成为法治国家刑事诉讼民主、明的重要标志。其作为刑事诉讼的一项法律基本原则,价值取向是保护公民基本权利,要求控诉方承担刑事证明责任,刑事程序的设计与运作应具有正当性和合法性。  相似文献   

20.
宪法确认的公民基本权利需要违宪审查制度予以保障。我国现行的违宪审查制度存在诸多不足,致使公民的基本权利频遭侵犯而得不到救济。现行制度的改良只是权宜之策,从长远来看,为切实保护公民基本权利,有必要重新构建我国的违宪审查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