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
顾明远是当代中国著名的比较教育学家。他辛勤耕耘,开拓创新,建构了以比较教育的目的与方法、比较教育与文化研究、比较教育与知识经济、比较教育与国际理解以及国别教育研究为主要内容的比较教育体系。他首创中国比较教育学科点,拓展了比较教育的研究对象,创新了比较教育的研究方法,为创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比较教育学做出了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3.
4.
顾明远先生教育思想博大精深,其基础教育思想的若干要素主要包括"以人为本"的教育价值观,主客体统一论视野下的师生交往观和注重多元、倡导素质教育的人才培养观等。  相似文献   

5.
薛卫东  袁卫新 《师道》2002,(10):9-11
初见他的人都这么说,他个头不高,两鬓苍苍,熠熠有神的目光透出学者的睿智,全无72岁长者的老态。穿西装时,他常不系领带,他的皮鞋总是有点皱。他是一个典型的知识分子:对事业执着,对生活随意。采访过他的记者曾写下过这样的句子:他是位“惟书有色,艳于西子;惟文有华,秀于百卉”的博学者。是他,培养出了中国第一位比较教育博士;是他,培养出了第一位在中国获得博士学位的外国留学生。然而他的第一份工作却是在上海一所小学代课。  相似文献   

6.
孙中山早年对中西文化的基本态度并不是“‘西化’趋向较为突出”。早年的孙中山,不但没有西化的趋向,而且恰恰是一个热爱祖国历史文化,并善于批判地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伟大革命家;晚年也没有“文化保守主义趋向”。孙中山对待中西文化的态度,是鲜明地反对走极端,即反对极端守旧排外,反对极端崇拜西方。孙中山的文化观,是革命性、理性、科学性的有机统一的文化观。革命性表明他的文化观并不保守,理性使他没有全盘西化趋向,科学性说明他的文化观符合历史、文化的存在和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7.
从顾明远教授到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以下简称"二附中")开始,我和他相识已经有36个年头了。顾老师比我年长9岁,虽然一般人把12岁算做一代,9岁还够不上一代,但我一直视顾老师为长辈和老师。1972年初,顾老师被派到二附中主持学校工作,时任学校的"革委会主任"(当时的学校没有校长)兼党支部书记,自此,我有幸作为顾  相似文献   

8.
进入21世纪,我国比较教育发展面I临新的机遇与挑战.笔者试图通过对顾明远先生比较教育"名"与"实"的分析,探究其比较教育思想,以期对我国比较教育研究有一定启发.  相似文献   

9.
10.
早就听说不少博导有很多禁忌,让学生无所适从,甚至心生畏惧。而顾明远老师给我的感觉总是那样和蔼可亲,在他的身边你可以从容自如,甚至率性而为。  相似文献   

11.
对现代民族体育“传统”内涵在不同时期的落脚点进行深入剖析,有助于我们对“传统”的历史和现在的文化差异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客观认识“传统”的变异与时代性,把握传承中的基本特点,有助于我们达成同识,即民族传统体育的现代化,归根结底是“文化的现代化”.因此,对民族传统体育的现代发展定位,其价值取向是实现其功能转换,其发展方向必然是传承的多样性、多元性特征,其目的是为现代多元文化机制体系提供一种文化选择.  相似文献   

12.
民族精神的同一性问题--麦克林教授访谈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在与麦克林教授本人就民族精神的定义、民族同一性与人格同一性和地方身份认同、民族精神与宗教、民族精神与文化传统、民族精神与全球化,以及精神在当代社会的地位等诸多问提进行了探讨后,认为民族精神是渗透在民族文化传统中的、动态的、与现实相互贯穿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中国文化与美国文化分别是以儒家思想和欧洲清教主义为历史渊源的两种不同的文化模式.从文化相对主义的理论视角进行两国国民性比较并解析其文化渊源,希望对于化解两种文化之间的隔膜、实现互利双赢作出积极的理论和实践方面的探讨.  相似文献   

14.
17世纪末至 1 8世纪在德国兴起的文化民族主义是德国资产阶级民族意识、民族主义思想在文化领域的反映 ,是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德国文化民族主义具有注重文化淡化政治、强烈的文化自卫、自我矛盾、浪漫主义和抽象模糊等特征。这些特征是由德国资产阶级力量薄弱、政治幼稚和封建主义强大等因素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15.
铜鼓是南方少数民族使用了两千多年的打击乐器,至今还在广西壮族及其他少数民族的社会生活和民俗节庆活动中使用。广西也因此成为目前国内外发现铜鼓最多的地区。铜鼓所表征的民族文化与汉族的中原文化有很大差别。铜鼓的民族性、地域性决定了其基本特征,从而产生出特殊的历史功用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中国的创新之路,需要在中国的社会文化环境中走下去,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离不开鼓励创新的社会文化氛围。没有创新型人格,人的创新潜能很难充分发挥,而创新型人格的培育,需要对传统文化和地域文化进行理性反思。只有用科学的态度对传统和地域文化进行择取,才能营造有利于创新型人才成长的社会氛围和文化语境。  相似文献   

17.
张维忠 《教育研究》2005,26(8):36-41
构建符合时代发展和中国国情的数学教育。是数学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内涵之一,也是数学教育改革的根本目标。我们应在努力吸收外来文化中的有益成分的同时,将数学教育的变革植根于民族文化传统之中。通过中西方数学与数学教育文化传统的比较、数学文化价值的研究、数学文化与数学学习关系的研究、数学文化素材的挖掘、中学生数学观的现状分析、数学史与数学教育关系的研究、计算机技术支持下的数学教育与文化传统关系的研究,以及数学建模与数学教育现代化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等,进一步推动我国数学教育现代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8.
中国文化传统对教育观念现代化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教育观念是人们对教育的认识及办教育的指导思想 ,它是中国教育现代化的前沿和关键所在。而中国文化传统所特有的知识体系价值、观念和思维形式 ,对中国教育观念的变革有着深刻的影响。民族性和现代性的相关与整合是中国教育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9.
文章在评论《文化传统与数学教育现代化》的基础上,综述了数学教育现代化的内涵及实施途径。从文化传统的视角研究数学教育现代化问题,对当前的数学课程改革至少有以下几点贡献:拓展了数学教育价值;进一步厘清了数学史与数学教育的关系,为数学史融入数学教学提供了理论图景与实践案例;从新的视角看待现代技术、现代数学;拓展了数学教育现代化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