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石康,作家,编剧,生于1968年,北京人,大学在联大航天工程学院电子系读计算机软件专业,研究生在哈尔滨工业大学管理学院读技术经济专业。1993年起写作至今,著有长篇小说《晃晃悠悠》、《支离破碎》、《一塌糊涂》(合称“青春三部曲”)及《在一起》、《激情与迷茫》、《心碎,你好》;随笔集《鸡一嘴 鸭一嘴》、《北京姑娘》;电影剧本《大腕》、《北京风情画》、《新摇滚青年》、《普通生活》、《英雄时代的终结》等。[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邹韬奋与抗日救国运动赵晓恩提起邹韬奋的名字,人们立即会联想到他创办的生活书店,联想到他主编的《生活》、《大众生活》、《生活星期刊》,还有《生活日报》、《抗战》和《全民抗战》三日刊等一系列抗日救国报刊。邹韬奋先生正是因为通过办报刊、办书店的文化渠道,在...  相似文献   

3.
赵雪 《新闻窗》2007,(1):98-99
邹韬奋(1895—1944),伟大的爱国者、著名政治活动家,也是杰出的新闻记者、政论家和新闻出版者。他毕生从事编辑出版工作,先后主编了《生活》、《生活日报》和《全民抗战》等7种报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办报风格和良好的职业作风,尤其是他的“真诚对待民众,时刻关心社会改进和国家的命运前途”的鲜明新闻思想。[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一张企业报,进入千万职工家庭,这在全国也属少见。 《大庆油田报》走进家庭4年来,始终坚持贴近油田企业生产和职工群众生活的原则,积极发挥先进文化传播队、改革发展稳定促进队、丰富职工业余文化生活服务队“三个作用”,共开辟《路在脚下》等栏目72个。  相似文献   

5.
《大观周刊》2010,(42):17-17
凭借《敌营十八年》、《走西口》等作品,杜淳成了众人追捧的“红色偶像”,而其身上独有的那种与年龄不符的成熟和稳重也让杜淳的表演独具一格,  相似文献   

6.
看罢《人民前线》报羊年春节亲情行动,记者探望战士家庭之《太阳照在小平房上》、《我家里外好着呢》和《擦着喜报过年》等10多篇文章,一股暖意悄然而生,心里热乎乎的,这几天,虽然金陵天寒地冻,我的心头却是幸福常驻,温暖常在,不禁眼睛湿润、浮想联翩起来。作为一名从戎20余年的军人,我想起了远在农村故里年逾古稀的双亲,想起了我当时从戎的情景,一股激情、乡情、亲情在心中升腾,升腾,潜能和信念潜滋暗长起来,前行的动力和底气莫名地涌了上来,军人没啥克服不了的困难,有党和组织的关怀、有亲人支持,战士眼前就没困难。“亲…  相似文献   

7.
韩阳 《出版参考》2005,(9X):20-20
在采访朱伟之前,记者走访了北京59个书报亭,做了一个小型市场调查。调查结果显示,购买《三联生活周刊》的读者绝大多数是50岁以下的女性,与同类杂志《中国新闻周刊》、《瞭望东方周刊》等相比,《三联生活周刊》的定价最高,但销售却是最好的。带着这些调查结果,记者开始了与朱伟的交谈。  相似文献   

8.
2001年9月24日至12月17日,本报《时事周刊》连续推出反映武警黄金、森林、水电、交通部队官兵战斗和生活风貌的《黄金强国梦》、《绿色山河梦》、《光明神州梦》、《大路通天梦》等4个系列专版报道,在武警部队特别是警种部队中产生了很好的反响,社领导对这4个专版给予了充分肯定,许多读者也给予了好评。策划这样一组专版报道,采写这4个历史跨度几十年、分布全国各个角落的警种部队,进行树碑立传式的全方位、深层次报道,我们还是第一次。在组织和采写这组报道过程中,我们有这样几点思考和体会:托起宏大的主题构想许多…  相似文献   

9.
丛丽静 《青年记者》2005,(12):61-62
1983年,中央电视台引进第一部韩国电视剧《嫉妒》,而直到上世纪90年代末本世纪初才在中国掀起了韩剧热潮。从《嫉妒》到现今的《看了又看》、《人鱼小姐》及《大长今》等一部部韩剧,不仅让中国观众熟悉了韩国的俊男美女,也将韩国的饮食、生活方式、服饰、消费习惯、道德观、家庭伦理等一点点地输人中国。从某种意义上来讲,韩剧是韩国化输出的一种策略,具有经济和化的双重意义。  相似文献   

10.
北京电视台的《生活面对面》是一档新的生活服务资讯节目,在2002年元月开播。它与CCTV的《生活》,《为您服务》等栏目的最大区别是将视角锁定在京城,收视群定位在普通的京城老百姓。  相似文献   

11.
叶琪 《视听纵横》2005,(5):115-116
近几年来,以中央电视台《生活》栏目为龙头的全国电视生活服务类节目异军突起,发展非常迅速。据统计.目前已有30余家省市、省会或有影响的中心城市电视台开办了电视生活服务类节目。这些节目大多在频道中支撑着半壁江山。如杭州电视台生活频道的《都市生活》,北京电视台的《快乐生活一点通》,  相似文献   

12.
《离退休生活》专刊自去年4月10日改版以来,受到军内外的广泛关注,多篇稿件被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作家》、《老年》、《中国老年报》等媒体转载(播)。一些同志还就开拓办报思路、扩大采编范围、提高栏目的质量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现就改版中一些创意和收获谈些体会,就教于新闻同行和广大读。  相似文献   

13.
郑健 《军事记者》2005,(3):44-45
从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起,军队、地方都有了双休日。人们在每周这七分之二的特殊的生活状态下,产生了特殊的化和精神的需求。于是,抓住周末的时间、周末的阅读人而创办的报纸——周末副刊应运而生。在《解放军报》“化周刊”的引领下,《人民海军》的“周末特刊”、《人民武警报》的“星期特刊”、《前进报》的“周末”、《战友报》的“军营周末”等陆续推出,  相似文献   

14.
如果不是看过来伟的性情字,你很难想象写这样字的人会和事务繁忙的两份杂志的主编联系起来,他同时还担负着《读书》、《竞争力》、《爱乐》等刊物的经营。来伟的他的书里,谈古典音乐,谈学,谈建筑绘画,也谈朋友,谈自己,谈情趣,谈时尚,谈吃喝……  相似文献   

15.
滕慧群 《视听界》2007,(6):72-74
中国电视正在兴起新一轮谈话类节目浪潮,与《实话实说》、《面对面》等公共话题类谈话节目不同,这波浪潮表现出一个新特点,即以事件为轴心,平民成为谈话事件的主角。比较著名的节目有:江苏卫视的《人间》、湖南卫视的《真情》、上海生活时尚频道的《心灵家园》、北京电视台的《生活广角》、南京电视台的《有请当事人》。  相似文献   

16.
邹韬奋(1895-1944)是我国杰出的新闻记者、报刊活动家、政论家和出版家,被誉为“人民的喉舌”。名恩润,原籍江西余江,生于福建长乐。1921年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1926年在上海主编《生活》周刊,毕生从事新闻出版工作。1932年创办生活书店。1935年在上海、香港主编《大众生活》周刊、《生活日报》和《生活星期刊》。抗日战争爆发后在上海、汉口、重庆主编《抗战》、《全民抗战》等刊物,反对蒋介石的反动政策。皖南事变后,被迫流亡香港,复刊《大众生活》。  相似文献   

17.
为真实地记录和反映20世纪六七十年代天津市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历程,进一步充实和完善馆藏知青档案史料,提升档案馆综合服务功能,自4月6日起,天津市档案馆联合市政协学习和文史资料委员会、市社联。开展征集知青档案资料活动,并在《今晚报》、《天津日报》及天津档案网等媒体刊登了征集启事和相关报道。此次征集的内容包括:天津知青在农村、兵团、农场、林场等地生活、劳动时的老照片、当年的书信、日记、笔记等原始材料,以及反映知青生活的文章、文学作品,回忆录等。并规定征集资料全部由市档案馆收藏,向捐赠者颁发《捐赠证书》,捐赠者本人及家属、后人可随时到馆查阅,所征集的回忆录类文章由市政协学习和文史资料委员会适时结集出版。  相似文献   

18.
蒋海燕 《传媒观察》2005,(10):21-22
近几年,国内的报业市场竞争激烈,由于新闻资源、稿源渠道的限制,同一区域都市报的同质化程度也不可避免地越来越高,在这种胶着状态下,一些新兴报纸“剑走偏锋”,瞄准市场空隙,以城市中等阶层为受众,于是出现了以北京的《精品购物指南》、上海的《申江服务导报》、广州的《周末画报》、天津的《假日100天》、  相似文献   

19.
《采.写.编》2005,(4):64-64
李建伟同志简介李建伟教授,男,1955年7月生,中共党员,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新闻教育委员会理事、中国新闻史研究会理事、中国语文报刊协会常务理事,从事新闻编辑学教学与研究。在《编辑学刊》《编辑之友》《新闻爱好者》《河南大学学报》等国家级学术期刊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十余篇;主编学术专著或教材多部。主持的科研项目有《编辑出版学专业教学改革与建设》(国家教育部21世纪世行贷款项目)等;为研究生开设的课程有《期刊编辑学研究》《中国文献学》等;其主编的《中学语文园地》曾被评为“全国青少年百家优秀期…  相似文献   

20.
王眉 《青年记者》2005,(2):25-26
近几年来,随着综合性报纸市场趋于饱和,一些报纸另辟蹊径,从综合性报纸市场外围空间入手,找准市场空隙,走上专门化道路,获得了巨大成功。具有代表性的如经济类的《中国经营报》、国际新闻类的《环球时报》、生活服务类的《精品购物指南》、IT类的《计算机世界》等。这批报纸的崛起让人们思考:专门化报纸是偶然出现的,还是有其历史必然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