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潘光旦是优生学家,社会学家、民族学家。他将优生学理论应用于社会学研究,并结合孔门社会哲学思想,提出“位育”的新概念。《中庸》上说:“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位”即“安其所”,“育”即“遂其生”,安所一,乃一切生命之大欲,一个人,一个民族,都在求其“安所遂生”,即求其“位育”,教育的目的也在于求人生良好的“位育”。  相似文献   

2.
乡村学校处于乡土文化场域,其乡土文化教育富有自然优势,却因“城市中心”的价值取向而未凸显其应有价值。位育视域下,乡村学校乡土文化教育之意蕴在于“安所”和“遂生”,即基于乡村乡土文化场域安乡村儿童活动和情怀之所,涵养精神文化和道德观念以遂其生。位育视域下,乡村学校乡土文化教育行为路向是“位育中和”,即立足乡土文化教育之本,定位其教育实施路向;坚守“乡土文化”之所,探寻其教育资源以促儿童生长;革新乡土教育之法,致儿童与乡土文化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3.
位育是旨在实现“安其所,遂其生”的教育,本土知识以其“人文性、授权性、境遇性”特征在位育教育理念下获得合法授权.学校本土性的丧失、教育目的的偏移、本土课程的缺失致使位育式微.学校教育应释放本土知识活力、树立位育教育理念、积极建设本土知识课程,促进本土知识传承,实现学校教育回归位育之道.  相似文献   

4.
新学期伊始,刚进入校园,迎面走来一位年轻老师,他惊讶地问:“你怎么还没有调离这所学校?”我反问道:“为什么我该调离这所学校?”他关切地问:“你还不知道?  相似文献   

5.
“爱”有千般花样。这是我认识桂老师之后得出的一个重要结论。没见面之前,我只知道,身为小学教师的她用三个朴素的问题打动了教育部长。那三个问题,仿佛是在问你,仿佛是在问我,更仿佛是在问她自己——“你爱你的学生吗?”“你会爱你的学生吗?”“你的学生感受到你的爱了吗?”非常幸运地,我得到了桂老师本人对这三个问题所给出的美丽答案...  相似文献   

6.
位育中学创办于1943年,是一所有着悠久办学历史的名校。校名取自《中庸》“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中的“位”、“育”两字,含生长创造之意。1998年位育中学高中部南迁华泾地区,建设成为一流的现代化寄宿制高中。  相似文献   

7.
读了著名社会学家、教育家潘光旦先生的文集《寻求中国人位育之道》深受启发,于是我想借用“位育”一词去思索中国的学校德育。“位”是地位、顺应之意,“育”有发展、超越之境。“位育”则是在现实与未来之间寻求一种发展着的平衡与协调。《中庸》上说:“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相似文献   

8.
乡村学校地处乡村这一劳动场域,其劳动教育具有天然优势,却因城市取向惯性而未彰显其应有价值。位育视角下,乡村学校劳动教育之意蕴在于安其所而遂其生,即基于乡村劳动场域安乡村儿童之所,涵养自然与人文气质以遂乡村儿童之生。位育视角下,乡村学校劳动教育的行动逻辑是:立足乡村这一定位,精准定位其劳动教育路向;坚守乡村劳动之所,科学设计其劳动教育课程,确保乡村学校劳动教育课程具有乡味;坚持“做中育”之举,全面革新其劳动教育方式,避免乡村学校劳动教育“有劳动无教育”。  相似文献   

9.
一、教学质量的检查今年春节期间,我问幼儿园“毕业”读小学二年级的小孙子:“‘六一’是什么节日呀?”他说:“儿童节。”问他:“劳动节是什么时候呀?”他不知道;又问他“‘十一’是什么节日呀?”他也说错了。考查的结果说明,《幼儿园教育纲要》(试行草案)常识部分所要求知道的“六大节日”,他只知道儿童节。此后,在不同的场合我又问了上过幼儿园再读小学一二年级的一些小朋友,结果差不多,没有一个知道这六大节日的。  相似文献   

10.
初中《语文》第二册《桃花源记》一文中,有“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一句,《教师教学用书》翻译说: “(他们)问起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类似的翻译在其他资料上都可见到。其实,这种翻译是错误的,因为“有汉”的“有”不等于“有无”的“有”,而是作助词,没有实在意义。“有”作助词,在古代很常见,其用法可分两类。  相似文献   

11.
哎,你知道吗,我家有个“怪胎”,想知道是谁吗?嘘,把耳朵伸过来,我告诉你:她呀,就是我的妹妹。你看,前边那个高高瘦瘦的,穿着白T恤,牛仔裤,留着个很帅的分头的就是我的妹妹。怎么样,像不像个“帅哥”? “啪,砰!”楼下的门的“哀号”声传来,不用问也知道是妹妹回来了,因为只有她才没有半分留情地虐待那扇可怜的大门。“回来啦,‘小  相似文献   

12.
“位育”不是简单的适应,而是事物在准确定位的基础上与其环境交互作用以致中和的过程.当前教育却是一种位育失当的教育,过多的追求对外界环境的适应,“适应性”教育也由此而产生.“适应性”教育自有其合理之处,但其局限性亦很明显,主要原因便是教育不能准确定位自身位置,并在教育过程中出现本末倒置.为此,我们认为,在实施教育之前应准确把握当今人与社会的复杂性,并在个体自明的基础上引导其社会化,最终使个体能够“安所遂生”,实现生命的自由,如此便是教育的“位育”之道.  相似文献   

13.
小毛上小学了,有一天,老师问:“谁知道世界上有多少个国家?”  相似文献   

14.
从思维的深刻性来看,问答式教学大多教师随口问,学生信口答,像“文天祥被捕,敌人让他做大官,他答没答应?”所问大多是选择问、是非问;像“闻一多怒对……”,“生:国民党的手枪”,一般教师问上句,学生接下句;像“他有两句著名的诗,这两句诗是?”所问问题大多不具有思考的价值,无助于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  相似文献   

15.
潘光旦是我国著名的社会学家、民族学家、优生学家和教育学家。他将社会生物学与中国传统的孔门哲学结合,提出了"位育"论。《中庸》曰:"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安所遂生",就是潘光旦所谓的"位育"。潘光旦"位育"论包括个人"位育"、社会"位育"、民族复兴和人与自然环境的"位育"四个方面。潘光旦的"位育"论对于今天构建和谐社会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小时候.老师常常问我们,长大后的梦想是什么啊,我们都会说:“我要成为一个科学家”、“我要做一个老师”、“我要做一个医生”等等。实际上我什么也不知道,只是那么天真地说说罢了。如果你现在问我的梦想是什么,那我会毫不迟疑地说,我的梦想就是努力学习,考上好学校,学个好专业,做一份薪水高的工作,让我的妈妈不再辛苦!  相似文献   

17.
潘光旦的“位育”思想创造性地将西方生物学观点和中国传统文化融为一体。“位育”不是简单的适应,它强调主体的能动性,是一种动静合一的关系,即求生存、得发展。使人与人、人与环境之间达到一种和谐共生的状态。  相似文献   

18.
前不久,我出差外地,意外遇到我的一位师弟,我问他:‘你怎么也跑到这里来了?”他说,他已经下海经商,在这里做生意。我莫名其妙:“你不是在一所有名的重点中学做了心理老师吗?我还记得当初你去的时候是满怀信心与希望,准备在心理教育事业上大干一番、有所作为。”哪知道他这样回答:“做心理老师没意思,没有地位,工资又低。”我问他为什么?他接着跟我谈了参加工作后所遇到的各种烦恼和不快,他甚至怀疑,这样下去会不会自己的心理也不健康了。  相似文献   

19.
位育初中的前身即(原)位育中学,是地处上海市中心的历史名校,由著名教育家李楚材先生于1943年创建,取《中庸》“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中的两字作校名,含朝“高品位”方向“培育桃李”之意。半个多世纪来,学校形  相似文献   

20.
《中学生电脑》2008,(9):4-9
你还记得这个老笑话吗: 爷爷问小新:“你知道金庸的14部武佚小说可连成一副对联吗?” 小新答:“不知道!但你知道罗琳写的7本书也可连成一句话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