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胡耀合  贾保成 《考试》2003,(2):10-11
物理题的难点之一,就是有些物理关系不好确定,其中大都是临界问题。临界问题也是高考命题的热点之一。2002年高考全国理综卷的物理题中第16题所讨论的两球相碰过程中“压缩最紧时”,第18题所讨论的“速度最大时”,第19题所讨论的“入射光线与轴线间的最大夹角”等都是临界问题。  相似文献   

2.
王金兵 《物理教师》2022,(12):83-85+88
题眼是指题目的关键过程和关键结点,是命题者设置的主要障碍点.通过对2022年山东省高考物理压轴题的解题过程进行分析,反思物理题眼的剖析策略,领略高考对关键能力和核心素养的考查.研究高考原题的命题目的与思路,用题眼突破解题过程,得出教学启示:通过审题分析,掌握题眼的寻找方法;通过解题反思,熟悉题眼的呈现方式;通过模型构建,提升对题眼的分析能力.  相似文献   

3.
高考物理题往往比较棘手,不仅文字量大、过程复杂、条件多,而且题干给出的物理条件有时也相对比较隐蔽。较多物理题其条件没有明确给出,需要在文字叙述、图像、生活常识中去挖掘,故挖掘隐含条件往往成为解题的关键。挖掘隐含条件时,需要与物理情境、物理状态、时  相似文献   

4.
高中物理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更倾向于物理知识点的学习。老师在授课过程中也是重点培养学生的物理题的解题技巧,对教材本身的习题缺乏深入的学习。老师和学生普遍认为物理教材的内容太过简单,只是掌握教材内容不足以应对高考。然而高考物理题往往是在物理教材习题的基础上进行的延伸和扩展,考试的知识点都是以教材为基础进行编写的。本文通过对高考物理题与教材习题的内容进行对应分析,以期可以帮助教学工作者找到更好的以教材内容为基础的物理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5.
所谓新颖物理题就是平时少见,甚至没有见过的物理题,对于这类题多数学生不知如何下手,本文结合例题谈谈解答新颖题、难题时,应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6.
汪志周 《物理教师》2005,26(3):63-64
物理图像是研究物理问题的有效手段 ,是解决物理问题的可行方法 .因此年年高考物理试题均有图像类试题 ,但 2 0 0 4年全国理综试卷物理题与 2 0 0 3年相比较是更为突出了对物理图像的认识与应用的考查 ,表 1可以充分说明 .表 1年份题量题号分值所占总分比例2 0 0 3 1 2 3 1 5 1  相似文献   

7.
近3年北京高考物理题中的图像问题源于教材,考查了学生对物理概念、规律、方法的理解,本文对其进行归类辨析。  相似文献   

8.
答物理题的前提是要准确审好题。运用审清题中的关键语句、隐含条件排出干扰因素、借助画示意图等方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提能力  相似文献   

9.
汪建军 《物理教师》2000,21(4):36-37
估算类试题在近年上海高考物理题中时常出现,这类题目的内容往往是书本上没有的,题目的原型通常来自实际问题或科学发展史,所提供的素材新颖,且紧密结合物理学科的特点,使人耳目一新. 本文就近年上海高考物理估算类试题考查的内容和形式等作一分析探讨.1简单的估算题1.1考查物理常识的估算题 [例1](1988年考题)设在平直公路上以一速度行驶的自行车,所受阻力约为车、人总重力的0.02倍,则骑车人的功率最接近于: (A)10-1 kW. (B)10-3 kW. (C)1kW. (D)10 kW. 解析:学生应对自行…  相似文献   

10.
物理学科的特点是心有“物”,言有“理”。“物”指物理情景、物理模型、物理事实和物理过程;“理”指根据已知的物理知识、物理概念和规律对物理过程和物理状态的分析和求证。对物理题中条件的分析便是寻找解题之“理”。现就如何分析和处理物理题中的“条件”举例说明。  相似文献   

11.
我们在解答物理题的过程中,经常会感觉到题中的已知条件不够。遇到这种情况,假设法能帮助我们找到解题的思路。假设法是对于待求解的问题,在与原题所给条件不相悖的前提下,人为地加上或减去某些条件,以使原题方便求解。求解物理试题常用的有假设物理量、假设物理情景、假设物理状态或过程等。利用假设法处理某些物理问题,往往能突破思维障碍...  相似文献   

12.
解答某些物理题会出现斜三角形,本来可运用正弦定理求解,但高一学生需要运用正弦定理解物理题时数学课还未学正弦定理;而后学习正弦定时不论是在数学中,还是在物理中都没有联系物理问题.造成学生运用正弦定理这一数学工具解答高中物理题的自觉性和能力的欠缺。要克服这一弊端,有两个办法:一、当数学课教了正弦定理后讲物理课时安排几个用正弦定理求解物理题的实例;二、当高一物理学到物体的平衡知识时(此时数学还未学正弦定理),可用物理方法导出正弦定理,比如通过解答下面这个题实现。  相似文献   

13.
1.物理题中的方程分类 (1)物理概念方程 解物理题离不歼用于表达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的方程,这类方程主要是对物理现象的状态和过程的描述,通常是从教材上所学习的各种公式和定律,我们称之为物理概念方程.如:  相似文献   

14.
徐成华 《现代教学》2014,(12):52-53
2014年上海高考物理试卷整体上秉承了自2010年以来的历年试卷的一贯风格,以相同的题型、一样的题量和不变的试卷结构呈现于考生面前。试卷命题依据"中学物理课程标准"和"2014年上海高考物理学科考试手册"(以下简称"考试手册"),各部分考查内容所占分值比例与"考试手册"的要求基本吻合,试卷着重对"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物理思维能力、物理实验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进行了考查。  相似文献   

15.
周玉环 《广西教育》2014,(22):108-111
仔细地对近年来高考物理试题进行研究,并提出高考物理复习的策略,讲解解答物理题的四个步骤。  相似文献   

16.
吴栋梁 《课外阅读》2011,(4):153-154
在高考中,当我们在解物理题的时候,这一过程实际上是把具体情景中的有关信息与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知识经验相联系的过程。虽然物理题的形式多种多样,内容也千变万化,但从总体上来看,依据高中生的思维特解答物理问题还是有一个基  相似文献   

17.
在解答物理题中,画草图的过程就是对试题的“翻译”过程,草图本身就是将题中的信息转化为形象的图形信息的过程。画好草图不但有助于理解题意,形成直观的视觉载体,而且对物理过程的分析,解题思路的确定和良好思维品质的形成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数学是学习物理知识的基础学科.近几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数学知识在解物理题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深入,数学对物理学习的保障作用越来越突出,了解、掌握数学知识在解物理题中的应用、开阔眼界也就很有价值。  相似文献   

19.
从近两年的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看,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卷具有以下特点:基础题明显增加;以学科内的综合为主;相对于“3+2”高考,总题量大大减少,而每题的分值增加;物理题相对于生化题难度更大;计算题多数在物理题等。针对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卷的以上情况,谈谈如何把握高三年级的物理复习。  相似文献   

20.
读本刊2012年第2期刊登的"对2011年高考物理海南卷第15题的几种解法和结果讨论"一文(以下简称"原文")颇有收获.笔者与原文作者有同感,认为该题考查的物理知识不难,只考查了平抛运动的规律而已.但对"难在用数学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的说法有不同观点.首先,原文解法1在求解小球平抛的水平距离时用到"直角三角形中,如果直角边是斜边长的一半,那么这条直角边所对的角是30°"的几何知识是初中学生都熟知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