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军 《图书情报工作》2011,55(23):106-109
针对微内容形式多样、聚合困难的问题,借鉴文献分类的思想,将微内容分成四个层次(零次微内容、一次微内容、二次微内容、三次微内容),基于每个层次探讨微内容的聚合,并采用这种分层聚合的思想探讨微内容聚合应用于数字参考咨询服务的优势和实践,以期提高数字参考咨询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相似文献   

2.
李邑兰 《青年记者》2007,(16):25-26
微内容:web2.0时代的产物微内容是相对于我们在传统媒介中所熟悉的大制作、重要内容或者宏内容而言的。学者Cmswiki给微内容的定义是:"最小的独立的内容数据,如一个  相似文献   

3.
任陇婵 《视听界》2013,(5):18-19
互联网、新媒体兴起开启了微小、快捷和分享的“微时代”。由雅各布·尼尔森(Jakob Nielsen)提出的“微内容”可谓与微时代“相伴两相生”,广义地说,互联网、新媒体所产生的一切数据都可称为“微内容”。“微内容”本来就是相对于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大制作、格式化、机构完整的“巨内容”而言,其显著特征就是“微”,即:内容形态是一句话、一张图片、一个链接、一则微博、一段音视频或一个关于作者、标题的元数据等独立的微量数据;传播渠道是网络、手机等微介质;内容制作、传播是按键操作、鼠标点击等简单的微动作、微体验。  相似文献   

4.
最早提出微内容的概念的Jakob Nielsen认为,微内容用以描述一小段包含元数据的文本、图像、视频等信息内容.维基百科对微内容的定义是:"最小的内容片段,如一个简单的链接,文本,一张图片、音频,视频,一个关于作者、标题等的元数据,一封E-mail的主题,RSS的内容列表等等."微内容在互联网时代之前早已存在,只是以前的微内容更多的是作为私人的信息,而其真正开始被人关注,还是在依附互联网形成聚合效应之后.  相似文献   

5.
微内容对互联网的价值重构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本文以用微内容概括互联网内容的整体特征。微内容是互联网用户上传到网上的任何数据。在互联网上,用户制造的每一个数据有价值:内容价值或结构价值。重用微内容是互联网价值重构的关键点。  相似文献   

6.
蒲姗姗 《出版广角》2018,(10):60-62
信息服务方的"推"与信息传播载体及需求方的"拉",共同构成信息传播动力机制.在图书馆微内容传播中,图书馆是服务者,作用是推动微内容的传播;信息需求方则是微平台上的广大用户,用户需求拉动微内容的传播;而微平台作为信息传播载体,旨在依托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有针对性地拉取有价值的内容(知识与信息),以满足用户需求.因此,图书馆以用户需求为中心,通过整合信息传播生态链机制,优化微内容传播要素的驱动力,可提升微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7.
微内容:网络信息服务模式的变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微内容,可以通过各种工具快速聚合成海量的内容,以其独有的特点正在影响网络信息资源的生产与传播.从微内容的概念、特点入手,对微内容的聚合技术以及目前应用进行了阐述.微内容的广泛使用将改变现有的网络信息服务模式.  相似文献   

8.
微内容的特点和应用范畴所谓"微内容",就是和引起社会普遍关注有重大意义的"巨内容"相对的概念.微内容(Microcontent)最早来自于Jakob Nielsen,用以描述一小段包含元数据的文本、图像、视频等信息内容.  相似文献   

9.
本文探讨了微内容的相关概念、分类和特点,结合微内容的开发与应用,通过例证分析了微内容对图书情报学术信息交流的影响。微内容不仅对传统的图书情报信息交流具有间接的促进作用,而且以分享网站、Wiki、贴吧、博客等形式促进了图书情报学术信息的网络交流。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梳理互联网信息传播规律演变及其微内容主要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互联网微内容发展的现状和对社会公共环境的影响,着重在政治、社会和文化方面就互联网微内容所产生的作用与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指出了我国在互联网微内容管理方面所面临的困境以及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11.
微内容及微内容环境下的未来图书馆发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按照用户贡献的方式不同可把为微内容分为用户创造的内容、用户添加的内容和用户行为产生的内容三种类型。为内容具有海量、芜杂、分散、良莠不齐、去中心化和分散等特点,通过搜索引擎、网络标注和RSS等可以较好地挖掘微内容的价值。微内容引起信息环境发生重大变革,对图书馆带来挑战,针对此提出以推、啦(Push and Pull)两种方式嵌入微内容的未来图书馆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意义] 从用户视角探讨高校图书馆微服务效果并识别对微服务效果具有显著影响的因素,为高校图书馆微服务建设提供指导建议。[方法/过程] 以信息系统成功模型为基础,纳入用户个体的认知因素,结合高校图书馆微服务自身特点构建高校图书馆微服务效果影响因素概念模型以及相关测评量表,采用问卷调查和结构方程模型方法进行实证研究。[结果/结论] 研究结果表明:整体来看,受访用户对高校图书馆微服务的效果评价较高;用户感知的微内容形式多样性、微知识内容帮助性、微平台稳定性、微服务交互性评价稍低。微服务质量、微内容质量、微平台系统质量会对用户满意产生直接正向的显著影响,且影响程度依次降低;用户满意对用户收益有直接正向的显著影响,同时微内容质量、微平台系统质量和微服务质量通过用户满意的中介作用间接影响用户收益;用户满意对持续使用意向的影响最大,其次为微服务质量、用户收益、微内容质量、个体认知,微平台系统质量影响最小。对于不同身份和不同使用情况的用户而言,部分变量存在显著的个体差异。  相似文献   

13.
指出随着互联网中以用户创造内容为源的微内容规模迅速增长,微内容的去中心化与碎片化等特性使网民获取信息的难度增加。针对微内容推荐同时受到用户主观偏好与用户感知行为影响这一特征,利用加速遗传算法对信息节点相似度的影响因素,从用户行为、内容偏好、社会网络关系三个方面进行有效融合,构建微内容推荐路径模型算法,并证明该算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微内容"传播作为Web2.0的典型应用,正在显示着它独特的传播价值和影响力。本文试从社会学角度对"微内容"的传播特点进行分析,还原出"微内容"传播的本质特征,并对其发展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15.
以Web2.0技术产生的微内容杂乱无序、难以利用的问题为出发点,应用信息组织理论和序化思想,研究如何对微内容进行汇总、序化加工,形成有序的、易于理解与利用的综合信息,包括:设计对微内容加工的方法,构建Web2.0信息加工框架,为Web2.0网站建设及改进提供依据,并探索微内容信息利用的方式。  相似文献   

16.
图书馆微服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图书馆微服务理念在微博、微电影、微小说等微实物层出不穷的微时代背景下应运而生,用户的信息需求呈现出时间上零散化、内容上碎片化、形式上强调互动性、信息接收方式趋于移动化的特点.因此,从图书馆服务的微动力、微方式、微内容、微态度和微组织结构5个方面提出图书馆服务的创新策略能更好地满足微时代背景下用户的信息需求.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技术与内容层面分析了新媒体移动化、交互性对传统广播造成的冲击,通过对新浪微电台和蜻蜓.fm两种广播集成与互动平台的对比分析,探索了广播"微媒体"生存的路径和策略(微平台、微内容和微互动),客观审视了"微媒体"自身的局限,探讨了传统广播"微媒体"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金婷 《新闻前哨》2014,(9):41-42
在知识信息时代,每一个网络用户都在接受微传播,享受微内容,微传播正在成为网络传播中最富有活力和创造力的部分.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媒介的不断涌现,微内容的传播迎合了社会的快节奏气息,符合了时下追求时尚、追逐个性的潮流,网络微传播越来越具有时代色彩的特点,它正在以一种微小的内容传递巨大的能量,慢慢地影响着我们的日常生活.  相似文献   

19.
随着互联网在全球范围内的普及和人们网络使用的生活化,网络微内容传播日益崛起并显示出强大的影响力,有关网络微内容传播的研究,近年来也得到学界和业界越来越多的关注。网络微  相似文献   

20.
图书馆微信息生态环境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信息环境的出现对图书馆的现行服务模式提出了挑战。图书馆应通过构建微服务系统形成并发展图书馆微信息生态环境。图书馆微服务的具体实现模式可从传统图书馆服务内容的碎片化、微内容聚合、契合移动终端特点的新服务开发、与移动SNS融合这几个方面入手。图书馆应将微服务纳入其服务体系,应用微信息技术满足用户的个性化信息需求,并以用户为中心评价考核微服务的效果,逐步形成微服务与传统服务相辅相成的多层次创新型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