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本主义课程观立足于"以人为本"的宗旨,核心是"以学生为中心",突出表现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几个方面.人本主义课程的观点和主张,深刻影响到了我国当前正在进行的课程改革,从而使得我国大学英语课程改革具有了一定程度的人本主义取向.本文拟对人本主义课程观在大学英语课程改革中的体现进行概括总结.  相似文献   

2.
人本主义课程观的哲学一心理学基础是人本主义哲学和人本主义心理学,培养“自我实现的人”是人本主义课程观的核心,课程应当有益于实现人的“完满人性”是其课程观的重点。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中存在的弊端使人本主义课程观受到一些教育学研究者的青睐并影响到课程改革方案的取向,人本主义课程观中一些有用的东西对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3.
基于人本主义理论的网络课程建设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本主义课程观是在抨击学问中心课程“非人性化”的浪潮中应运而生的,它力主课程的“人本化”,以人的自我实现的人格理想为课程设计的核心。试从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课程理论的角度,探讨如何将人本主义理论融入到网络课程的建设中。  相似文献   

4.
"人本主义"视角下的高职课程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本主义"教育理念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基于"人本主义"的高职课程改革,应指向教师与学生的个人发展.以教师和学生为本,从注重教师专业发展和新职教能力培养的角度关注以教师为主体的课程开发与建设,从注重学生自我意义建构和个性化发展的角度关注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教学策略,把培养综合素质全面提升、身心和谐发展的"人"作为教育工作的重点和课程改革的目标.  相似文献   

5.
从几种不同的课程观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课程改革总是要反映一定的课程价值取向。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基本价值取向上主要受三种课程观的影响,即学科中心的课程观、人本主义的课程观、建构主义的课程观。其中,后两者影响较大。分析和研究不同的课程观,对于我们理解当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学校管理包括教育观、学校管理体制和学校管理机制三要素,本文论述了学校管理三要素的关系,进而通过对学问中心课程和人本主义课程的比较研究讨论了课程与学校管理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幼儿园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幼教工作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革。课程改革在深入进行,幼教工作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但必须清楚地看到,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国际间文化交流,国外的各种教育理论、思想也在影响着幼教的课程改革工作。如直观教学论、功利主义课程论、经验主义课程论,特别是皮亚杰的课程论和西方人本主义的现代课程论,对我国的幼教工作影响很大,致使在幼教课程改革过程中,存在一些模糊认识,出现了以下问题:   第一,对课程理解片面。重教轻保,重智轻德;多室内教育活动,少室外游戏活动。狭隘片面地理解幼儿园的课程,机械地理解作业游戏、体育锻炼…  相似文献   

8.
我国开始的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主要针对目前我国中小学课程的弊端和社会发展对课程提出新的需要而进行的.本文探讨的是现代人本主义思潮对我国新课程改革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在科学主义课程范式的合理性面临挑战时人本主义课程范式应运而生。人本主义课程范式突出了人在课程中的应有之义,它对于释放人的主体性,促进其全面发展,乃至建构一个合理化的社会体制都有极大的帮助。然而,人本主义课程范式也存在瑕疵:过于重视个人和自我人本主义课程观从人性的角度出发追求自我的完善,从人本主义课程范式我们不难看出现代课程论的进步与局限。后现代课程研究正是对现代课程论研究的反省和超越产生的。笔者仅通过对生态主义课程范式探讨来揭示生态主义课程范式对人本主义课程范式的超越。  相似文献   

10.
《中学生物学》2006,22(10):7-7
学生中心课程论流派主张以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动机和需要、能力和态度等为基础来组织设计课程。这种课程思想最初是由杜威提出的,20世纪70年代初人本主义者极力推崇这类课程。融合课程是人本主义课程最典型的形态,其实质是把情意领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和认知领域(知识、能力  相似文献   

11.
校本课程的提出和迅速发展,其直接的背景和动因是对西方国家20世纪60年代课程现代化运动挫折的反思及人本主义课程的推行,也是20世纪以来历次世界性课程改革运动发展的必然,目前在我国建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校本课程论体系既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12.
课程是学校教育工作的核心,课程改革是职业教育改革的突破口.职业教育课程的设置一般有两种不同的方案,一是基于学术,其出发点是就业对象应具备什么知识,通过哪些学科教学进行培养.在此思想指导下,课程偏重于理论,强调学科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和系统性,通常称之为"学科中心课程论",其表现课程设置为三段式,即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二是基于工作的,其出发点是培养对象应具备什么样的能力和技能,其课程设置的方法是根据国家、社会、劳动力市场对职业的需求确定应设专业,根据对职业岗位工作和任务的分析,确定所需的能力,然后开发课程,决定教学方式.在此思想指导下,其课程目标指向工作岗位所需的能力,教学过程和最终的培训效果均以能力为本位进行衡量,从而使职业教育的课程与现实的生产技术紧密相联,通常称之为"能力中心论".两种不同的课程观,在职教界始终存在,其中,"能力中心课程论"在我国占据相当的优势.  相似文献   

13.
本文首先概述了人本主义的基本思想,而后分析了人本主义视野下高等教育课程价值取向的转变,在此基础上对高等教育课程改革中人本主义进行了反思,最后提出了我国高等教育课程设置应该遵循的主要原则,旨在探索一条我国高教教育课程改革之路。  相似文献   

14.
美国教育学家布鲁纳的“结构主义”理论是当代世界上以课程改革为中心的现代教学论三大流派之一,对美国教育曾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目前,我国正在进行新一轮课程改革,结合我国课程改革的实践对这一理论进行分析,会给我们许多启示。  相似文献   

15.
人本主义教育理念对体育课程改革中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和体育教学管理有着积极的影响。我国学校体育教育要体现人本主义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16.
学问中心课程是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于20世纪50年代兴起的一种新的课程流派,学问化、专门化、结构化是它的三个显著特点。这一课程有其特定的教育价值,对当今课程改革具有现实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7.
课程理论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课程论的萌芽""课程论的形成"和"课程学的创建"三个阶段。课程学产生的外因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特别是人类进入信息时代以后,社会发展对提高学校育人质量的客观要求、科学文化发展对革新学校教育的巨大影响以及受教育者对改革学校教育的新需要;其内因是,基于课程理论内部诸因素的交互作用而促其理论结构逐步演进的规律。这一演进规律的主要表现是,在课程理论外部诸因素的作用下,课程论内在的理论结构与其理论的功能之间产生了越来越尖锐的矛盾,即出现了由于课程论内在的理论结构不合理而导致其理论的功能不断变弱的问题。课程学之所以能超越原有的课程论,是因为它不断优化理论结构,不断提高科学水平,发挥出远远强于原有课程论的功能。  相似文献   

18.
高职院校教学改革中的实践导向课程模式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实践导向课程模式的内涵在课程论中,根据以理论为中心还是以实践为中心,可以把课程分为两种基本的模式,即学问导向模式和实践导向模式。这里所说的“学问导向”和“实践导向”,不仅仅意味着课程中应该包含更多的理论知  相似文献   

19.
<正>20世纪以来,美国的课程改革经历了活动课程、结构课程、人本课程三大阶段,随着"恢复基础"教育运动的兴起,现在基本上回到传统的课程框架之中。而我国当前课程改革奉人本主义课程理论为圭臬,这是值得慎思的。本文拟将人本课程理论的缘起、内涵及对我国课程改革正反两方面的启示作一探析,以求教于大方之家。  相似文献   

20.
《考试周刊》2018,(14):1-2
高等教育改革近年来已经成为社会热点问题,而课程改革是高等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本文通过对几种课程理论的分析提炼出了三种主流的课程观,即"学科中心课程观""学生中心课程观""社会中心课程观"。这三种课程观一直左右着课程的发展,如何以整合的观点看待课程是我国高等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