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伟大的民族精神是支撑一个民族永续发展的精神力量,是确保一个国家繁荣昌盛的不竭动力。在五千年文明的发展过程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以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为具体表现形式的伟大民族精神。文章将结合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通过分析新时期高校民族精神教育现状,探索民族精神对大学生发展的重要意义,并为当前的大学生民族教育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人、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共同创造的先进文化,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新时代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结合红色文化资源开展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可以让大学生感受革命前辈的爱国情怀和创业维艰,取得爱国主义教育新成效.在分析大学生爱国主义现状的基础上,探究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路径.  相似文献   

3.
革命传统是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对大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引导他们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阐述新时期大学生传统教育的对策,希望可以提高人们对革命传统教育工作的认识,以利于更好地开展好新时期革命传统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4.
坚持不懈地对大学生进行现代国防观念教育 ,是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重要环节 ,也是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一、国防观念教育是新时期爱国主义教育的必然要求 ,是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重要内容国防 ,是国家为保卫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防御外来武装侵略和颠覆所采取的一切防卫措施的总和。国防观念 ,是指与国防需要相适应、以维护国家和民族利益为标志的群体观念。它所包含的爱国主义精神、勇于牺牲精神、艰苦奋斗精神、严守纪律精神和精诚团结精神等 ,实际上反映和代表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精神素质和精神状态。古…  相似文献   

5.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受到了冲击和挑战,呈现出许多特点,同时也对高校爱国主义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与时俱进地加强当代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6.
中华民族精神与社会主义时代精神旷三平对大学生进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是重要的,而这两种教育的展开必然涉及到一个重要的亟待作出科学解释的理论问题,即什么是中华民族精神,什么是社会主义时代精神,怎样理解二者的结合关系。对这一问题作...  相似文献   

7.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受到了冲击和挑战,呈现出许多特点,同时也对高校爱国主义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与时俱进地加强当代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8.
王妍  王亭 《上海教育》2013,(19):58-59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关系到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党的十八大报告突出强调"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深入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意见》也明确指出:要针对大学生"深入进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这些重要论述,为高校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要求我们在新时期必须把民族精神教育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落脚点。  相似文献   

9.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强新形势下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是高校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对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意义。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体系,是推动中国社会奋勇前进的巨大力量,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每一个当代大学生必须捍卫的尊严和神圣使命。新形势下,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强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  相似文献   

10.
中华民族精神表现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和自强不息。这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不断发展壮大的精神动力。大学生是中华民族的未来和希望,加强对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培育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也是大学生思想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1.
爱国主义是一个历史范畴,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民族精神的核心.大学阶段是青年大学生确立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时期,也是走向社会的重要准备阶段.新时期在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是社会大背景之下,爱国主义又赋予了新的内涵.  相似文献   

12.
“形势与政策”课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大学生必须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形势与政策”课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担负着重要使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本文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总结了“形势与政策”课教学中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五个切入点。  相似文献   

13.
胡晓晴 《成才之路》2023,(10):21-24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同心同德、自强不息的精神纽带。新时代背景下,强化爱国主义教育有助于青年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有助于铸牢青年大学生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助于推进我国社会不断发展前进。高校要明确教育目标,扩充教育内涵,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注重理论灌输与实际行动相结合,用科学理论和确证事实教化;发挥课堂教学的爱国主义教育作用,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论述;强化爱国主义教育研究,开展网络视角下的爱国主义教育。  相似文献   

14.
爱国是世界各国弘扬的主旋律,爱国主义是我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新时期,爱国主义教育的中心内容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走向世界。本针对在新时期一些大学生中出现的新问题.提出爱国主义教育作为一项提高全民族整体素质的基础性工程,是全社会的共同任务和思想教育工作的一个永恒主题。从三个方面阐述了在新时期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三牛"精神是新时代的一种奋斗精神,是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新时期高校"立德树人"教育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孺子牛"精神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厚植大学生的人民情怀;以"拓荒牛"精神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培育大学生的开拓精神;以"老黄牛"精神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陶冶大学生的实干品行.大学生在新的历史时期,必须发扬"孺子牛、拓荒牛、老黄牛"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而努力奋斗.  相似文献   

16.
爱国主义是人民对祖国所怀的深厚热爱之情,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纽带和精神财富。新时期爱国主义具有时代内涵,中国梦是鲜明主题,必须坚持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相统一,这是新时代中国人的道德信念和行为准则。爱国主义教育是体育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和强基固本工作。体育专业大学生的特点是具有时代性、专业性和独特性。面向体育专业大学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路径:融体育强国梦于中国梦之中,传承中华体育精神,精心打造体育爱国育人氛围,着眼培养德才兼备的体育报国人才,践行知行合一的体育爱国教育,兼具家国情怀和世界视野。  相似文献   

17.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推动新时代发展的重要精神支柱和强大精神动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必须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永恒主题。爱国主义教育要紧跟新时代步伐,创新教育形式。在中国故事成为主流意识形态重要叙事内容的背景下,以故事叙事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创新载体,已然成为一种趋势。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故事叙事应坚持历史与现实相统一、情感与理性相兼容、杰出与平凡相结合、文字与图像相融合、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相协同的基本遵循。  相似文献   

18.
论大庆精神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20世纪60年代伟大的创业实践中产生的大庆精神,集中体现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成为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强大精神动力,是新时期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不竭源泉。对大学生开展大庆精神教育有利于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艰苦奋斗精神、科学求实精神、顽强拼搏精神、开拓创新精神,真正使他们肩负起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似文献   

19.
爱国主义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大学生是中国的未来和希望,是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直接关系到国家民族的兴衰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败。新时期大学生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反对狭隘民族主义,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坚持爱国主义同爱社会主义和拥护祖国统一的一致性。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要同理想信念教育相结合,不断创新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20.
爱国主义历来是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在大学生中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既是青年一代健康成长的客观需要 ,也是我们实现 2 1世纪的宏伟目标 ,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迫切要求。党和政府历来重视爱国主义教育 ,并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再次强调指出 :“各级各类学校必须更加重视德育工作” ,“要有针对性地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 ,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教育 ,中国近现代史、基本国情、国内外形势教育”。作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