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生的规则     
哈佛大学图书馆内有许多珍贵的书从不允许学生外借,只允许在馆内阅览。一次,一个学生偷偷藏了其中的一本并带出馆外。不久,一场大火使馆内的那些宝贵典籍化为灰烬,仅存的只有那本被偷的书。偷书者掂量再三,最后还是交出了那本书。校长当面感谢了他,但又立即开除了他——他违反了校规。也许有人会认为哈佛校长太不近人情,以怨报德,但我却认为只有这样才能维持哈佛百年不变的理念:无论你是谁,做过什么,一旦违反校规,你就得被开除。毕竟国有国法,校有校规。  相似文献   

2.
微博来侃     
《初中生》2015,(6):46-47
微话题 你是个有趣的人吗 北京一个高考理科状元,申请了美国11所名校,竞全部被拒录.高考状元,向来是中国高校的“香饽饽”,却屡屡在美国名校受到冷遇.我们通常直观地认为美国名校不看重学科考试成绩,或是对中国高考成绩不认可.其实,事实并非如此.成绩固然是重要的参考依据,但并非唯一的衡量标准.哈佛中国区招生官威廉姆斯女士在出席2014哈佛大学中美学生领袖峰会时说:“我们要找的是有趣的人.”她还说:“哈佛确实有偏爱的学生类型,比如哈佛希望招收的学生为人友善,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在学校中是好学生,在社区中也是好成员.不过,这并不意味着哈佛想要招收‘老好人’.”  相似文献   

3.
模拟法庭     
哈佛法学院都是智商高的精英学生,平均智商132,而乔尼的智商只有90。以乔尼的资质,能考进哈佛的法学院简直是奇迹。期末考试快到了,学生们迎来了他们的第二堂"法庭实战"课。这次,威廉老师抛出的是7年前的一个普通案例。一个黑人少年因抢劫杀人罪被判终身监禁,且不得保释。威廉老师给大家两周的时间搜集材料。两周后,法庭辩论开始了。案情是这样的:约翰曾因抢劫面包店伤人被判入狱一年半,出狱不足两年,又因抢劫杀人被  相似文献   

4.
微博来侃     
《初中生》2015,(6)
微话题 你是个有趣的人吗 北京一个高考理科状元,申请了美国11所名校,竞全部被拒录.高考状元,向来是中国高校的“香饽饽”,却屡屡在美国名校受到冷遇.我们通常直观地认为美国名校不看重学科考试成绩,或是对中国高考成绩不认可.其实,事实并非如此.成绩固然是重要的参考依据,但并非唯一的衡量标准.哈佛中国区招生官威廉姆斯女士在出席2014哈佛大学中美学生领袖峰会时说:“我们要找的是有趣的人.”她还说:“哈佛确实有偏爱的学生类型,比如哈佛希望招收的学生为人友善,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在学校中是好学生,在社区中也是好成员.不过,这并不意味着哈佛想要招收‘老好人’.”  相似文献   

5.
邵建 《生活教育》2011,(11):57-58
"今天晚上的非诚勿扰,有一个美国出生的华裔男嘉,哈佛本,牛津硕,现在伯克利读博。整个过程,开始很喜剧,结尾很意外,整个很情节,最后很……"这是当晚我看过节目后写在微博上的一段话。这位哈佛男孩叫安田,他那在电梯里坐着出来又扭着上场的姿态给他这一节带来了十足的喜感。果然,以后的进程笑谑意味很浓,这位哈佛男孩毫不掩饰的率真甚至让主持嘉宾和场上的其他女嘉宾认为他是疯  相似文献   

6.
不可能先生     
不可能先生住在一间不可能的房子里——你见过树梢上盖的一间大屋子吗?没见过吧。可不可能先生就住在那里!一天,不可能先生遇见了小男孩威廉。威廉正要去学校。“你好!”威廉说,“我叫威廉。”“我叫不可能。”不可能先生说。“你可以做不可能的事情?”威廉问,“你能爬上那棵树吗?”  相似文献   

7.
读写新闻     
前几年,一本名叫《哈佛女孩刘亦婷》的书教育界引起轰动,刘亦婷几乎成为一个教育神话。中国电影出版社近期出版了一本《哈佛女孩刘亦婷真相》,作者萧愚指出刘亦婷根本就不是一个“具有不寻常的优秀素质和综合能力”的学生。她能进入哈佛关键是因为抓住了美国大学在中国招生的一些漏洞。其中起了决定作用的是一位名叫拉瑞的美国人,他是刘亦婷的推荐人。读写新闻  相似文献   

8.
<正>每年,哈佛招生官都会收到许多申请材料称自己"认识谁谁谁"、"给哈佛捐了很多钱"……招生官给出的答案也很明确:这些都不能为你购买到进入哈佛的门票!罗伯特·克拉格特在哈佛大学担任了21年的招生官,可谓阅人无数。但在离开哈佛  相似文献   

9.
一个"差生"辍学也许算不上什么新鲜的故事,但是,他那句绝望的呐喊--"你就把我当道错题叉叉了吧!"--多么让人揪心和惊惧!一个在"教育"面前丧失了自我价值感的孩子,他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还能找回自己的价值么?也许,他本来就没有价值?学习差、纪律差就是明证?!那么,什么是价值呢?"从生命的角度看'价值','价值'是与'可能'密不可分的,是某种或者某些内在的、蕴藏着的'可能',被人所发现,被人所开发、被人所利用,进而增强了人的生命力量、带来更好生活的'可能'……价值就是优化生命存在、增  相似文献   

10.
鲜语录     
"自主招生有一个基本假定:高考成绩不足以反映出学生的能力和素质;有的学生是高分低能,有的则是低分高能。"——中国农业大学校长柯炳生撰文批"自主招生",认为"低分高能"假定仅适用于少数人。"念过哈佛又怎样,你下过乡吗?"——北京大学动员学生下乡锻炼的标语。  相似文献   

11.
邵亦波,国内最大的拍卖网站——易趣网的CEO,曾因十多次获得过全国数学竞赛一等奖、跳级进入哈佛大学并获全额奖学金而被称为“神童”。获得哈佛MBA学位后,他回国建立了易趣网,并当选为上海市浦东区政协常委、全国青联委员,还被公众评选为“2000年度IT十大魅力男士”。翻开他那辉煌的历史,人们发现,“神童”的成功来源于他父亲那独特的教育方法。  相似文献   

12.
孔子曰:倘若一个人爱仁德而不爱学习,那他肯定会被愚昧所蒙蔽;倘若一个人爱好智慧而不爱学习,那必将被放荡所蒙蔽;倘若一个人爱好信实而不爱学习,那他将被戕害所蒙蔽;倘若一个人爱好直率而不爱学习,那他将被偏激所蒙蔽;倘若一个人爱好勇敢而不爱学习,那他将被祸乱所蒙蔽;倘若一个人爱好刚强而不爱学习,那他将被狂妄所蒙蔽。  相似文献   

13.
段傲舒 《课外阅读》2011,(14):32-33
17岁的玛拉来自新泽西一个小镇,她有一个藏了好几年的秘密,朋友们都不知道。她私下承认:"我想读哈佛。同学们问我要申请哪个大学,我说还没想好。我的梦想似乎太荒唐了,自己都不敢说出口。"她这三年的大半时间都在为申请这所一流大学做准备。"我SAT考得很好,现在在读6门高级班课程。我还把家族史调查了一番,缠着父母打听他们的同事中是否有哈佛毕业生。我甚至告诉哈佛我喜欢工程  相似文献   

14.
<正>1.哈佛大学图书馆通宵不关门吗?《北京青年报》曾刊登一文,标题是《"哈佛凌晨4点半"骗了多少人》。该文讲述一个在哈佛读书的中国留学生根据自己的经历和调查,发现"哈佛凌晨4点半"是个杜撰的"传说"。其实,要弄清问题的实质,应该换个角度来发问:为什么那么多国人会被这个虚假的故事所忽悠?这个问题值得我们从文化层面上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15.
吴晋 《教育与职业》2008,(7):103-104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美国有所大学被冠以"南方哈佛"的美名,它就是位于北卡罗来纳州的杜克大学;而又有谁能够想到,作为一个后起之秀的杜克大学竟然将传统的"杜克:南方的哈佛",修改为"哈佛:北方的杜克"。其实,对这所排名扶摇直上的名牌学府来说,与哈佛大学分庭抗礼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如今,不需要再借助其它任何名校的光环,杜克大学就能在美国教育界放射出耀眼的光芒。  相似文献   

16.
我时常告诉我的学员:"成功有三个最重要的秘诀,第一个就是下定决心;第二个还是下定决心。"第三个我问他们是什么?他们就说:"那当然还是下定决心。"凡事成功都要下定决心,很多人问我:"老师,万一下定决心。可是还不成功,怎么办?"我就跟他们说:"这根本是一派胡言,怎么可能下定决心还不成功,假如下定决心了还不能成功,那就表示他不是真正地下定决心。因为如果他真正地下定决心了,那他的决心就一定会帮助他坚持到底,遇到困难决不放弃,直到成功为止,这才是真正地下定决心。"  相似文献   

17.
<正>在美国几乎每一所大学,毕业典礼都是一场"重头戏"。它们讲究排场,大多还蕴含着历史与传统。这在哈佛这所美国最古老的大学里更是展露无遗。我们的毕业典礼总是定点在"三百年剧场",它位于哈佛纪念堂与怀德纳图书馆之间那片无边绿茵中。通常,哈佛每年会有两个演讲:一是毕业纪念日演讲,一是毕业典礼演讲。前者先于后者,并且专属于哈佛学院应届毕业生,演讲嘉宾由大四学生委员会物色。这种演讲一般被称作"搞笑演讲",  相似文献   

18.
王可 《教师博览》2013,(11):52-53
<正>在美国几乎每一所大学,毕业典礼都是一场"重头戏"。它们讲究排场,大多还蕴含着历史与传统。这在哈佛这所美国最古老的大学里自然展露无遗。我们会以各自舍院为起点开始游行,排成一列纵队,穿过剑桥的街道,再"杀"回哈佛园(Harvard Yard)。在这里,我们亲眼目睹了教授、学校管理者、"重量级"校友与嘉宾身着笨重的平绒长袍,头戴奇特、华丽的帽子或头饰,慢慢悠悠地绕着大家新生时代居住过的红砖楼招摇过市。我们的毕业典礼总是定点在"三百年剧场",它位于哈佛纪念堂与怀德纳图书馆之间那片无边绿茵中。  相似文献   

19.
崔华芳 《家教世界》2008,(Z1):56-57
【名人名言】有想像力而没有鉴别力,是世界上最可怕的事。——歌德故事一:可溶解一切的东西的液体一个年轻人很想成为爱迪生的助手,他找到爱迪生,并对爱迪生说:"我要发明一种能溶解一切物体的东西。"爱迪生笑着说:"那是不可能的。"年轻人问:"为什么不可能?"爱迪生说:"如果溶解一切,那么又用什么来装它呢?"年轻人一下就被爱迪生问倒了。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哈佛捐赠的数量"和"科南特的名言"为案例,初步分析了高等教育研究存在的三个问题:科学精神缺失、研究规范忽视和研究态度粗疏.作者认为,科学精神和学术规范是学科发展的根基.如果高等教育学学术共同体不注重科学精神的追求和学术规范建设,那么就不可能推动这一学科进一步走向成熟并赢得学术界应有的尊重,当然也不可能真正承担起为高等教育改革实践服务的使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