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死亡教育"     
我在小说<二狗的故事>中,写过乡村独特而残酷的"死亡教育".针对调皮捣蛋、四处闯祸、屡教不改的孩子,父母使出"狠招",假装要将孩子淹死.孩子被强行按到了水里,痛苦地挣扎.  相似文献   

2.
写作文,常常令老师"皱眉毛"、让学生"咬笔杆".一句话,作文难,起步作文更难.那么,怎样有效指导低年级孩子写好作文,让他们赢在起步作文的起跑线上呢?  相似文献   

3.
徐江 《天津教育》2002,(7):80-81
童心这个概念在中学生作文教学中出现得太少了.所谓童心,就是指孩子的精神世界,这本是不需要解释的概念.再现童心,则是指在作文中要体现孩子的眼光、孩子的思维、孩子的情感、孩子的判断,其本质特征是真.写这种童心文章,不仅仅是学习一种表达技能,而且写作本身就是孩子自我表现的形式,是孩子认识世界的一种行为,是他成长过程中的一部分,应该充分体现"孩子性".  相似文献   

4.
<槐乡五月>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作者用较多叠词以及秩序整齐的长短句,营构了一幅朴实无华却又真挚活泼的"槐乡图".这幅画围绕"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是家乡孩子的季节"而展开,画中有人有花,有景有情,有动有静,情景交融,人花和美.文本既写了槐花的多、香,又写了槐乡孩子的乐、闹.不论是三年级的孩子还是我们,都会自然而然地被这种美与乐所吸引.沉浸的同时,我们不免要想一想应该教给学生些什么.  相似文献   

5.
"孩子是祖国的花朵".是啊,朝气蓬勃、活力四射的他们确实如花朵般鲜艳夺目.然而,细心的语文老师,你发现了没有?当你面带笑容地告诉他们"今天我们要上一堂作文课"或者"今天我们的作业是写一篇作文"的时候,这些原本充满生机的"花朵们"大部分都在顷刻间"蔫了",教室里顿时"怨声四起".为什么孩子们会如此惧怕写作呢?追根究底,是他们不会写.因为不会,所以惧怕;因为惧怕,所以不感兴趣;因为不感兴趣,所以写不好;因为写不好,所以更加害怕……如此这般,恶性循环.那么,这个问题该如何解决呢?我个人觉得,关键是靠我们语文老师多途径地去激发他们写作的兴趣,去让他们掌握写作的技巧.我在教学实践中是从课外练笔着手的.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在作文教学中,有些教师人为地限制了小学阶段的作文范畴,一味强调"写好记叙文",导致一些孩子由于材料枯竭而视作文为洪水猛兽,谈"文"色变;另一些孩子则练成"闭门造车"的"本事",一个学期下来,发生了许许多多"有意义、令人感动、值得回忆"的故事,而这些故事又总是"换汤不换药".  相似文献   

7.
<语文课程标准>在对习作的要求中明确指出"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那么,如何在实践中引领孩子写出富有真情实感的文章呢?  相似文献   

8.
日前在幼儿园看了两个教育活动. 其一是"角色游戏".游戏一开始,教师分配一组孩子玩"娃娃家",另一组孩子玩积木,这时一个幼儿提反对意见,说不想玩"娃娃家",要玩"理发店",老师说"现在没有理发工具,还是听老师的,去玩娃娃家吧".孩子没生气,用手做成"剪刀",用一块积木当成"电吹风",欣喜地告诉老师"理发工具有了".但老师仍命令这个幼儿去玩"娃娃家",孩子很不情愿,游戏时不遵守规则.  相似文献   

9.
《中学生天地》2004,(12):28-33
这期的话题是由不久前举办的网络作文大赛引发的.好多参赛文章表达了同一种情绪,那就是不愿意长大,"想要永远做个小孩子".作者们喜欢称自己是"干净的孩子"、"可爱的小猪",用的词也是特别幼的那种.有一个征文题目叫<我有一个梦想>,于是就有人写梦想要做小老鼠、小虫子啊什么的,都是些可爱的小东西.还有一个同学写的是:"给我一个支点,我要靠着它眯一会儿."  相似文献   

10.
好多年前,给高三学生开讲座,提到鲁迅在<答北斗杂志社问>一文中说"写不出来时,不要硬写",场上学生都大笑起来.坐在前排的学生说:"我们一直在硬写","高三练的就是硬写".他们说得全对,现在的作文教学往往就是"硬教、硬写".当今很多会写文章的人,可能也是被"硬写"逼出来的;但是喜欢写文章的人,肯定不是这种"硬写"能逼出来的.  相似文献   

11.
写活内容 "语文园地一"的"写一写",要求学生"把自己在春天里的发现写下来".这是本册教材安排的第一次比较"正式"的写话练习,也是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进行的写话训练.  相似文献   

12.
五十多个健康可爱的孩子,不幸因父母感染HIV发病死亡成了生活无着的"艾滋孤儿".当地37岁的农民朱进中把自己的家建成了一所孤儿院,让这些孩子重新拥有了一个"关爱之家".然而朱进中本人也是一位艾滋病感染者,由于孩子太多他已经越来越难以维持,难道真的让这些孩子重新回到"孤儿"的生存环境中去?  相似文献   

13.
黄光芬 《贵州教育》2007,(13):31-32
"语文园地一"的"写一写",要求学生"把自己在春天里的发现写下来".这是本册教材安排的第一次写话练习,也是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进行的写话训练.  相似文献   

14.
好课三味     
长话短说,开宗明义,我觉得好课得有好味,一堂好的语文课得有"三味". 第一味是"语文味".语文味越浓,课就越好.语文课的最大问题,不是怎么教的问题,而是教什么的问题;语文课的最大悲哀是语文本体的淡化和失落.那么,什么是"语文味"?"语文味"就是守住语文本体的一亩三分地.语文的本体是什么?显然不是语言文字所承载的内容,即"写的什么",而是用什么样的语言形式来承载这些内容,即"怎么写的".语文要学的就是"这个",语文味所指的就是"这个味".具体来说,语文味表现在"动情诵读、静心默读"的"读味","圈点批注、摘抄书作"的"写味","品侧品句、咬文嚼字"的"品味".  相似文献   

15.
爱的教育     
有人说:"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我们的许多老师也确实做到了"爱生如子",甚至是"爱生胜子".但有的教师简单地把"严"当"爱",而"严"的最主要的手段,就是喋喋不休地训斥,甚至施以不同程度的"刑罚",逼学生"就范".  相似文献   

16.
吕金鹤 《班主任》2001,(9):47-47
有人说:"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我们的许多老师也确实做到了"爱生如子",甚至是"爱生胜子".但有的教师简单地把"严"当"爱",而"严"的最主要的手段,就是喋喋不休地训斥,甚至施以不同程度的"刑罚",逼学生"就范".  相似文献   

17.
<正>"读·绘·写·展·编"是我班本学年实行的课外阅读方式。"读·绘·写·展·编"能有效地指导低年段学生的课外阅读。"读"是指师生或家长和学生共同阅读儿歌、绘本、故事等内容;"绘"是指孩子根据儿歌、故事想象情境进行绘画;"写"是指孩子根据儿歌、故事、图画进行句式仿写和故事编写;"展"是指孩子用各种方式展示自己的作品;"编"是  相似文献   

18.
陈敏 《初中生辅导》2008,(30):14-15
语文教育中的"语文"在理论上一般有三种解释.   第一种是"语言和文字".但在实际教学中,人们所教所学的却是"话语和文章".从其动态过程来看,所谓"说、听、写、读",指的也绝不是说、听、写、读语言学中的"语言和文字",而是言语交际学中的"话语和文章".……  相似文献   

19.
在习作教学中,常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孩子拿起笔,不知道写什么,一谈到要写作文,唉声叹气.如果晚上有写作文的作业,更是痛苦得不得了.真应了那句"作文难"、"难作文"、"文难作"!这三个词无论怎样排列组合,都戏剧性地反映了一个道理——"难".学生觉得作文难写,教师也觉得作文难教.为什么作文会这么难呢? 《新课标》的修订稿中提出习作教学应"找准学生缺什么".从广义而言,学生的认知发展,缺少从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过程.是的,学生并不缺少习作的素材,只是缺少发现的眼睛.  相似文献   

20.
曾经,我接手了一个"百变班级".几番困惑、几番挣扎之后,我想,既然孩子是"百变"的,我的解决办法也应该是多变的,这样才可以顺应孩子的成长,引领孩子的成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