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探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多元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谭倩 《现代语文》2009,(4):32-34
近年来,随着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及不断深入,“多元解读”一词成为热点词被引入到语文教学中,如何对文学作品的阅读教学进行“多元解读”的探讨越来越受到语文教学界的重视。  相似文献   

2.
王啸 《学语文》2009,(2):18-19
过去关于课文的阅读理解是有所谓“标准答案”的。这种“标准答案”式的语文阅读教学背后有一个理念。那就是把学生培养成统一的一种人,于是出现了“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实施《新课程标准》后,有不少老师为了体现尊重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竭尽所能地运用充满魅力的鼓励性语言.在评价学生答问时,教师们满嘴涂蜜,即使学生回答离题万里,老师们也会来一句:“很好,你真有创意”之类的话。在老师“亲切”的“表扬”下,课堂的“多元性”是有了,但因此而“迷失”了文本所应有的阅读导向却是得不偿失的。你对我对大家对,你好我好大家好,似乎很民主很前卫,其实已矫枉过正,走向了极端。  相似文献   

3.
语文学科蕴含深厚的人文素养内涵和丰富的教育素材,新课标要求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从而使学生的综合素养得到提高,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创造良好、和谐的人文课堂气氛,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与情感,使学生的人文素养得到全面发展和提升。  相似文献   

4.
随着多元化社会的到来,多元性教学逐步成为指导教学实践的一种教学理念。语文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每个人解读文章的方式是不相同的,阅读教学就应该适应学生的差异,积极倡导多元解读,以发展学生个性。  相似文献   

5.
阅读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一个学生的阅读能力是他获取知识的最基本的能力,拥有良好的阅读能力,不仅是学好语文的基础,而且也是学好其他各门功课的基础。所以,作为一名合格的中学语文教师需要对阅读教学方法进行深入地思考。  相似文献   

6.
宋福菊 《考试周刊》2012,(35):52-53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其主要目标是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然而阅读教学是许多教师非常头痛的教学难点之一,常常无从下手,结合这几年执教小学中高年级语文的教学经验,我谈谈体会。  相似文献   

7.
张大强  赵玉 《教学随笔》2021,(5):135-136
阅读教学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语言交流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还能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与学科核心素养.尽管当前小学语文教学已积极顺应时代发展趋势不断创新与优化教学手段,但在阅读课堂实际教学中仍缺乏互动性,无法充分发挥实际应用价值.基于此,通过分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应用互动教学法的意义,研究小学语文阅...  相似文献   

8.
文学作品无论对人物、事件、感情作了多少细致的描写,总是写不完的,必须留下"不确定的领域"给读者,让读者发挥自己的想像,而读者不是被动的,而是主动地根据知识经传、生活阅历去完成作品的再创造,这种创造是无止境意义的创造.在教学中,适进地引进这一理论,对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9.
张瑜 《教育教学论坛》2014,(36):220-221
语文新课标强调,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体验过程,阅读教学中应重视和尊重学生的这种独特感受与体验,阅读教学也是师生与文本的多重对话过程,应重视学生的多元解读。在语文的阅读教学中提倡"多元解读"的同时,我们在实际教学操作中也应该坚持"多元有界"的指导思想。本文主要从三个维度进行了阐释:文本维度、主观维度和社会维度。  相似文献   

10.
一、教学流程:体现过程性 1.初读呈现:教学设计的基点 教师如果要帮助学生,由知之甚少到知之甚多推进,那就要了解学生的阅读视界,让学生的初读体验得以充分呈现。初读的感知,或浅层,或错误都没有关系,都可以对深入阅读文本产生刺激。这是对学生作为阅读主体的尊重,也应成为教学的一个重要基点。  相似文献   

11.
世界著名教育家伊瑟尔提出:“作品的意义只有在阅读过程中才能产生,它是作品和读者相互作用的产物,而不是隐藏在作品之中,等待阐释科学去发现的神秘之物。”姚斯说:“一部文学作品的历史生命,如果没有接受者的参与是不可思议的,只有通过读者的传递过程,作品才进入一种连续性变化的经验视界。”这两位大师不约而同地强调作家创作的作品与阅读过程中将作品具体化的读者之间的融合。那么读者是如何融入到作品之中,并赋予作品新的意义的呢?笔者将引入接受美学理论的核心概念,即“期待视野”。  相似文献   

12.
王飞 《现代语文》2008,(2):45-46
没有审美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没有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的人,是不健全的人。教育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就不能忽视审美教育。长期以来,审美教育在高校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即使在高职高专院校艺术类专业的教育中,往往也因为工具理性的张扬而失去了它本来的面目。人们对审美教育的认识还存在着偏差,还没有从根本上意识到审美教育对人生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不同的阅读者以其固有的体验、性格、情感,对于同一文本做多元解读,可获得一个个染上个性生命意识的文本意义。所谓“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正是对文本多元解读简明又形象的表述。  相似文献   

14.
小学语文课文大多选自名家的文学作品。这些作品使用的语言是一种具有审美功能的表现性语言,包括很多不确定和空白,这恰恰是作者不忍点破的弦外之音或布局谋篇的独具匠心。教师可引导学生借助自己的生活体验和知识储备,设身处地地与作者对话,把作者有意无意忽略的部分,通过想象弥补出来以充实空白,挖掘作者的情感因素,丰富人物形象,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相似文献   

15.
语文教学的重点之一是阅读教学,让学生真正爱上语文也是在阅读品味课上。那么,如何上好语文阅读课呢?这就要品味语言,试试"四字真经"。一、准点切入——将全文调动,教活文本我认为,要将文本讲好,首先要选择一个很好的切入点。,只要这一点选对了,就不会将课文讲得乱七八糟。怎样"准点切入"呢?引用方智范专家的话"要目中有人,目中有文",即根据学生和文本的具体情况来定。例如:《烟台的海》品味语言的切入点可以选在文章的结尾:"烟台的海是一幅画,是一道广阔的背景,  相似文献   

16.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收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样的阅读教学就不能靠灌输和机械训练来实现。学生必须成为真正的阅读主体,教师是学生阅读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师生之间是平等的对话关系。这种对话是基于师生、生生之间相互尊重、相互信任之上的一种合作方式。  相似文献   

17.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语文教材文章都是古今中外优秀的文学作品,它们文质兼美,脍炙人口。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由此可见,引导学生抓住诗歌、散文、小说、寓言、童话等不同文体特点,在审美的心态下,发掘其蕴涵着的美的因素。让学生心情自由、愉快而轻松地掌握知识尤为重要,为此我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  相似文献   

18.
一、阅读张力的定义张力,原来是物理学上的一个概念,它指物体受到拉力作用时,存在于其内部而垂直于两相邻部分接触面上的相互牵引力。后来逐渐被引入哲学范畴,主要是指两个事物之间的距离和落差。那么怎样理解阅读张力呢?我们可以给"阅读张力"下这样的定义:它是指被解释者(文本)与解释者(学生)之间形成的包括语言结构、人生阅历、审美层次与精神人格等方  相似文献   

19.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使学生在阅读中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那么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这种能力?  相似文献   

20.
张田若先生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读懂的过程就是阅读能力形成的过程,就是语感形成的过程、语言积累的过程。”这更明确地将学生的主体性做了定位,要求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学习语言、积累词汇、激发情感、启迪思维,获取语文多方面的知识,促使知能转化,从而提高语文素质。作为课堂主导者的教师,在学生阅读实践中要注重以下四个方面的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