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华侨大学是一所主要招收海外华侨青年学生的高等学府。如何把华侨大学办出特色和水平?这个问题一直是我校深化教学改革的中心问题。学校领导多次召开校务委员会扩大会议,进行了广泛和深入的讨论,取得了比较一致的认识,主要是:①坚决贯彻面向海外、面向港澳、面向特区的办学方针。②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努力培养“外向型”和“应用型”的人才。③学校的特色最终应体现在人才的特色上,这就要求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体现出专业设置特色、课程设置特色和教学管理特色。④以科研为龙头,抓科  相似文献   

2.
长江水利水电学校的水电站机电设备专业是为适应地力中、小型水电站需要大批具有专业技术实用人才而设置的。为了使培养出来的人才适销对路,我们在教学中,以加强实践性教学为突破口。进行了教学改革。 1 明确培养目标,改革课程设置 水电站机电设备专业是为地方中、小型水电站培养具有电站安装、调试、运行和检修工作能力,电力工程局部设计,水轮机及辅助设备的选型安装工作能力的专业技术实用人才的,水电站机电设备专业应有的职业技术范畴,就是这一专业的专业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摆在中等专业学校面前的头等大事就是要全面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全面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面向广大基层和农村,培养大量急需的具有综合能力的高素质的中级技术人才、经营人才和管理人才。因此,中等专业学校必须加大教学改革的力度,以人才市场的需求为导向,改革教学模式,及时调整专业设置,拓宽专业内涵,活化专业方向,以发展中专教育。  相似文献   

4.
北京市电子信息学校于1980年建校,是国家教委用世界银行贷款重点装备的学校,是北京市骨干示范学校,是北京市教委批准的中、高等教育接轨的学校,其“电子与信息技术专业”被北京市教委认定为骨干特色专业。2000年学校被教育部命名为“全国中小学德育工作先进集体”。在多年的办学中,学校坚持职业教育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的办学方向,是北京市“办有特色”学校。学校充分利用地处“德胜科技园区”的区域优势,在专业设置上紧贴北京经济发展对中等技术人才的需求,并随着社会市场和用人单位对各类技术人才的需求变化不断地进行调整,在毕业生就业难的情况下,学校各专业毕业生就业率达98%。  相似文献   

5.
一、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零距离” 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迅猛,基本形成了以工业为主体,规模经济、民营经济和外向经济“三足鼎立”的发展格局,所以技术型人才需求量较大。对于主要培养技术人才的职业学校来说,如何准确掌握社会急需哪个专业的人才、哪个专业的人才接近饱和、哪个专业更具发展潜力,这些详细、可靠的第一手资料需要从市场调研中得出,可以由劳动部门、人才中心、骨干企业中人员组成专业指导委员会,共同研讨地区工业、服务业等行业中专业人才的需求比例,及时改造老专业,积极开发新专业。设置的专业要与市场需求密切结合,要为学校生产出畅销的“产品”奠定坚实的基础,更要为促进地区经济和行业的发展做出贡献,实现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的“零距离”对接。  相似文献   

6.
要提高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实际工作能力,在教学改革上,应以政府、学校、行业、企业的多主体办学,校企合作建立校企双主体教学方式,形成校企双赢的长效机制,才能提升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学校得到可持续发展和企业得到经济效益和人才储备的三赢局面。  相似文献   

7.
成人中专学校,要以服务经济为己任,积极探索符合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职业技术教育之路,在服务经济、培养人才上大作文章,要突出办学特色,面向社会培养人才,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贡献。一、建立两个动态结构,随时调整服务经济的方向一是动态的专业设置结构。经济是不断发展变化的,特别是现在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更是日新月异,新的产业层出不穷,旧的行业不断被淘汰,为了适应不断发展的经济对人才的需求,学校必须建立动态的专业设置结构,尽力减少职业教育对于经济发展的滞后性,增强对经济发展的反应力。学校可以通过建立社会…  相似文献   

8.
十几年来,我校充分发挥自身具有的人才、管理、设施、信息以及教学科研等诸方面的优势,紧密围绕经济建设的需要,开展了全方位的教学改革,促进了学校的发展,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 一、主动适应社会需要,深化教学改革 为尽快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我校的教学改革决定首先从专业建设方面取得突破。 1.专业建没是否符合社会需要,是决定职业技术教育的关键。围绕机电行业“三上一提高”的需要,我们以学校原有机、铸、热、电  相似文献   

9.
县级职教中心担负着推动地方社会经济发展,为地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的重任。这种服务是通过学校教育培养,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造就一大批合格的实用型、技能型人才在本职岗位发挥作用实现的。县级职教中心必须坚持专业定位、课程设置、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相适应;办学条件、教学管理、教学改革与培养目标相适应;知识创新、科技推广、技术服务与区域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原则,培养人才与服务社会紧密结合以及专业建设同产业发展紧密结合。县级职教中心必须把培养适应社会需求、具备胜任岗位工作能力的合格人才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核心,在坚持正确办学方向的基础上逐渐形成办学特色。  相似文献   

10.
刘宁 《考试周刊》2011,(48):202-203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发挥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重要作用,提高技术工人的专业素养,培养更多的高素质的技能人才,为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提供更好的机遇。为加快培养技能人才,职业教育必须以就业为导向,突出专业办学特点,在专业设置、课程设置和培养模式等方面加大改革力度,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具有自身特色的职业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11.
教学改革是一所学校生存和发展的大事,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需要每一位师生共同参与,不懈努力,才能收到理想的效果。学校应从教育理念、人才引进、师资建设、专业设置、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入手,进行教学改革,建立改革的长效机制,才有利于学校的长期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论办学理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才至上,教学为先,名师品牌”是具有普遍意义的办学理念。学校之间的差别在于特色。专业设置、人才质量、教学水平、校风建设等是学校特色的内容。无特色则无事物的界限,也无学校的比较和区分。把教育视为产业的观点、把“做大做强”作为办学的主张和将课题经费、技术专长参股到企业中与老板合伙并作为股东分红的做法,都是应该反省和纠正的反办学理念现象。  相似文献   

13.
高职计算机数控专业办学模式初探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本文分析了目前计算机数控技术人才的需求状况,对高职计算机数控专业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做了具体描述。在借鉴发达国家高职办学模式的同时,结合我国的国情及数控专业特点,采取了学校与企业合作实行的“2+1”办学模式,并提出了具体的办学指导思想和专业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市场经济对技工学校产生了冲击。要想在这场冲击面前站稳脚跟,办出自己的特色,显示自己的实力,我认为教学改革是关键。实际上,技术工人是社会发展必不可少的人才,一专多能的高素质的实用型技术工人尤为抢手。因此,深化教学改革,强化教学管理,提高办学水平,培养应用型的技术性人才,创出学校的品牌,技工学校目前面临的生源萎缩、毕业生就业难等问题就会迎刃而解。技校教学改革可以采用以下措施:一、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专业设置在当前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职业岗工变换异常频繁的情况下,中等职业学校的专业设置应遵循科学性原则、适应…  相似文献   

15.
教学改革是一所学校生存和发展的大事,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需一妥每一位师生共同参与,不懈努力,才能收到理想的效果。学校应从教育理念、人才引进、师资建设、专业设置、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入手,进行教学改革,建立政革的长效机制,才有利于学校的长期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新时期市场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要求学校不断地对教学进行改革创新,使学校的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与时俱进地为市场培养出素质高、懂理论、会应用的复合型人才。本文从校企联合办学的可行性、方式方法及亟待解决的问题等方面进行分析,以市场营销专业为例探讨新时期教学改革的新思路、新方法,以缓解大学生就业难、专业不对口、高分低能等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7.
中等职业学校肩负着为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培养专业技能熟练、高素质劳动者的重任.要完成这个任务,真正把学生培养成为社会主义建设所需要的合格人才,就必须实现学校与企业、专业设置与职业岗位、教学内容与职业标准、学生能力与行业要求、教学过程与企业生产过程的自然对接.因此,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8.
中职计算机教学必须体现专业特点,本文根据近几年中职学校的计算机课程设置与教学改革状况,提出了一些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的初步认识.  相似文献   

19.
中职计算机基础课教学改革的尝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职计算机教学必须体现专业特点,本文根据近年中职学校的计算机课程设置与教学改革状况,提出了一些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的初步认识。  相似文献   

20.
中等职业教育学校的教育目标是培养既懂一定专业理论知识,又具有较强专业实际工作能力应用型人才,为实现教学现代化,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必须加快做好教学手段的改革。现代教学手段在中职教育中的应用是职业教学改革的关键,在职教教学改革的过程中,一定要保障现代化教学设备的配置,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设备和手段增强教学实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