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金秋科苑》2012,(19):6-6
从国家国防科工局获悉,我国推力最大的新一代运载火箭发动机——120吨级液氧煤油高压补燃循环发动机近日研制成功,这使我国成为继俄罗斯之后第二个掌握液氧煤油高压补燃循环火箭发动机核心技术的国家。该型发动机将作为我国新一代运载火箭的动力系统,为载人航天、月球探测等国家重大专项任务提供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3.
总部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霍桑的太空探索技术公司29日宣布,该公司已和国际通信卫星公司签订协议,未来会利用研制中的“猎鹰重型”大推力火箭,将一枚国际通信卫星公司的卫星发射到地球同步转移轨道上。  相似文献   

4.
据巴西科技部网站日前报道,巴西亚轨道运载火箭VS-40M搭载德国Shefex-2实验航天器,于6月22日在挪威安多亚火箭发射场发射成功。  相似文献   

5.
《科技新时代》2009,(4):111-111
A:大部分火箭残骸都在大气层中烧毁或坠落到了大洋里,也有部分火箭残骸滞留在太空中,变成了太空垃圾。  相似文献   

6.
一、问题的提出 运用研发的运载火箭把卫星发射到高空轨道上运行,为什么不能用一级火箭而必须用多级火箭系统,而一般都用三级火箭助推系统?这里通过建立运载火箭有关的数学模型,从动力系统和整体结构上进行分析来回答上述问题。型  相似文献   

7.
梁晓亮 《今日科苑》2012,(12):17-20
"10、9、8、7、6、5、4、3、2、1……点火!"火箭在瞬间腾空而起,中国人的豪情和智慧在一次次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成功发射中迸发。为了那一瞬间的腾空而起,李俊贤把自己最好的年华奉献出来,全部地、默默地、坚定地、毫无保留地……  相似文献   

8.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与前苏联展开了宇航技术的竞赛。1955年7月29日,美国公开宣布:要在1957年的“国际地理物理年”发射人造卫星。这时,前苏联的火箭总设计师谢尔盖·科罗廖夫还殚精竭虑致力于前苏联航天技术的发展。当他听到美国公布的这一消息后,焦虑不已,连忙赶写了一份关于加快研制苏联人造地球卫星的计划呈送给当时的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  相似文献   

9.
河南省鹤壁市淇滨高中赵治博想点一篇介绍嫦娥一号和嫦娥二号的发射所用的火箭的文章。本文对中国长征系列火箭做了较全面的介绍,希望读者喜欢。虽然中国被誉为火箭的故乡,但在1949年前,中国境内并没有培养出现代火箭技术人员。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归国学者及苏联的技术支援下,我国的火箭研究才开始了长征。  相似文献   

10.
《今日科苑》2014,(8):38-39
<正>巴西航空航天研究所9月2日宣布,巴西航天部已于1日成功发射了该国首枚配备液体推进剂发动机的试验性运载火箭。巴西航空航天研究所发布的消息称,此次发射是在该国东北部马拉尼昂州的阿尔坎特拉发射中心进行的,其主要目的是测试巴西完全自主研发的L5型火箭发动机及乙醇与液氧推进剂的性能。此次发射的火箭型号为VS-30 V13型,是一枚亚轨道火箭(即飞行距离不满一整圈太空轨道),其飞行时间为3分34秒。  相似文献   

11.
假如我们真的即将进入一个商业太空旅行时代——到了那天,维珍银河公司会像今天的航空公司一样普通——蒂姆&#183;班得尔坚信,我们一定需要一种更好的火箭发动机。就像100年前初生的汽车工业需要一种可靠的内燃机一样,商业太空旅行业需要一种标准、简单、可靠的火箭发动机,这种发动机能用来驱动任何载人航天器,无论是太空旅行船还是月球登陆器。此外,这种发动机的价格还要便宜,即使不是理查德&#183;布兰森这样的亿万富翁所拥有的公司也能负担得起。  相似文献   

12.
2010年12月5日,携带有3颗全球导航卫星的俄罗斯“质子-M”运载火箭从哈萨克斯坦拜科努尔发射场升空。但不知道什么原因,在10分钟后,卫星未能进入预定的太空轨道,而是坠入了太平洋的夏威夷附近海域,这次卫星发射以失败告终。随后的调查结果显示,是运载火箭推进器出现的故障导致了这次发射失败。  相似文献   

13.
火箭是远距离运载工具,可用来发射人造卫星、载人飞船、航天器及其它飞行器等.火箭是中国于7世纪发明黑火药之后的又一重大发明.北宋时期,民间流行能升空的"起火",就是世界上最原始的"火箭".1232年,宋兵曾用黑火药制造的火箭抵抗蒙古族的入侵.  相似文献   

14.
欧文权  卢洁  骆亮  黄灿 《大众科技》2010,(9):206-207
文章简要介绍了现代物流的基本含义及其对广西沿海产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介绍了广西沿海地区物流业发展的基本现状,提出了加快广西沿海地区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5.
宋蓉 《今日科苑》2009,(18):172-172
古典文献学与现代文献学长期处于化疆而治的状态之中。二者既具备相互融合的可能性,又具有相互融合的必然性。打通学科壁垒,建立大文献学,既是古典文献学与现代文献学的根本出路,也是文献学学科发展的大势所趋。  相似文献   

16.
随着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新兴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社会正朝着智能化、智慧化的方向前进,同时政治、科技、军事、文化等领域对数据总量、情报质量和知识层次的需求越来越高,这给现代情报学的发展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