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小小小的火》是华裔美国作家伍绮诗继《无声告白》之后的又一部黑马作品,斩获数项图书大奖。该文从认知语言学的意象图式理论出发,探索作者对小说主题、亲子关系、人物命运走向、心路历程和生存状态的揭示。研究发现:作者以中心边缘图式表达了对边缘群体生存状态和处境的人文主义关怀;容器图式呈现出人物不同的命运走向,解构了“传统规则”式的生活方式;路径图式聚焦于边缘型代表人物米娅的心理活动,拉进了小说与读者之间的距离;系联图式重新审视了父母与子女关系的连接纽带;循环图式指出了小说的主题,如何恰如其分地教育孩子,以及应该过怎样的生活,实现了对美国当下社会问题的审视和思考。该文拓展了文学研究的视野,以期为现实生活提供启发和参考。  相似文献   

2.
莎士比亚一生创作无数,其中不乏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作为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中篇幅最短且充满戏剧张力的戏剧,《麦克白》运用了一系列独创的表现手法和叙述元素来展现人物的内心活动和心理变化。近年来,叙事学研究一直受到不少国内外研究者的强烈关注,“空间转向”也在人文社科领域快速发展,该转向为文学批评实践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启发。研究者把文学空间与叙事学研究相结合,并进行了深入探讨,将空间叙事与文学作品创造性结合也成为叙事学发展的新热点。该文将以亨利·列斐伏尔提出的物质空间、社会空间以及心理空间为理论基础对《麦克白》中的戏剧空间进行深入分析,进一步阐释莎剧中所蕴含的丰富意蕴及独特的叙述艺术。  相似文献   

3.
4.
文化意象是古诗词的基本文化艺术细胞,是作者情感表达的载体,通过对古诗词中文化意象的解读可以更好地了解古诗词深层次内涵,为此提出古诗词中文化意象的解读。论述了文化意象在古诗词中存在的必然性,表述了古诗词文化意象的界定与种类,在此基础上从植物、动物、自然景象、地点、器物、时间6个方向出发对古诗词中文化意象进行解读,分析不同文化意象所表示的寓意和内涵。  相似文献   

5.
麦田,对于世世代代生于农村、长于农村、耕作于农村和死于农村的农民来说,是生存的根基与希望。一旦麦田消失了,视麦田为希望的中国传统农民也就失去了生存的根基。农民得不到麦田给予的营养,就会失去生命。麦田不仅是农村里那片可以生长出谷物的田地,还是能带给农民生的希望的象征物。麦田意象的内涵发生变化,深层原因是现代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发生变化。麦田作为社会变化的象征物,关系着传统农民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同时也关系着人们的精神世界。面对社会结构发生巨变,作为中国社会最庞大的群体农民,其精神和心灵也被迫发生着变化,因此麦田也成为人精神的象征物。  相似文献   

6.
孙焘 《文化学刊》2014,(5):21-25
叶朗的《美在意象》吸收了中国古典美学、西方现当代美学理论资源,将"意象"提炼出来作为美学的核心概念,并与中国哲学的境界思想结合而成一自足的体系。这个体系在美学的基本理论层面突破了重物不重心的"反映论"窠臼,贯彻了叶朗长期以来提倡的"从朱光潜、宗白华接着讲",也为进一步的美学基本理论创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托尼·莫里森(1931-2019)是第一位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非裔美国黑人女作家。《宠儿》作为莫里森的巅峰之作,在美国文学史上影响巨大。本文尝试通过分析《宠儿》中颜色的象征意义,来探讨色彩在揭示和深化这部作品主题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以此丰富和拓展读者的想象空间,为读者提供解读作品的多种可能性。  相似文献   

8.
《喧哗与骚动》是美国作家威廉·福克纳创作于1929年的长篇小说,这部小说以描写没落的康普生家族悲剧为主要内容,以多角度描写的方法重点深入刻画了三位独具特色的女性形象,以女性视角对"喧哗与骚动"进行了独特诠释,不仅反映出美国旧南方的历史风貌,也为文学界留下了令人难以忘怀的女性形象。本文围绕康普生夫人、凯蒂与迪尔西这三位女性形象着重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9.
金顺淼 《文化学刊》2022,(6):219-222
在白居易留存下的近三千首诗歌中,“雪”意象共出现148次,在“雪”意象的运用中,最令人所熟知的便是借“雪”来营造闲适、孤寂、悲凉等意境,但其中也有不少暗含着对人生路途充满着艰难与险阻的感慨以及对人生短促的哀叹,白居易诗歌中的“雪”意象,可以通过对当时诗人所处的生活背景的分析,来探究其不同的深刻内涵。  相似文献   

10.
作为英国当代知名女作家,珍妮特·温特森在其作品《时间之间》中将弃儿的爱与家的回归作为主题。基于女性主义的关怀,作者将具有"救世主"角色性质的女性人物安插在男权的婚姻与家庭关系中,使其成为大团圆结局的重要人物,以此彰显了女性在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1.
《聊斋志异》作为中国文言小说作品的优秀代表之一,其诞生于诸多小说文体表现形态在叙事艺术层面互相借鉴和参考的时期,在该部作品创作中,灵活应用预叙、非对称叙述与追叙等方法,把各类空间形态事物进行融合整合,在较大程度上提升了创作的自由度,在作品的审美功能方面,叙事意象获得充分体现。文章针对《聊斋志异》叙事意象的基本内涵进行分析,论述了其叙事意象背后的审美功能。  相似文献   

12.
《诗经》是中国古代传承至今极具价值的经典著作之一。《诗经》的价值体现在后人对《诗经》的理解与运用上,和以此为基础所形成的价值解读。基于此,笔者主要从《诗经》的文献价值、史学价值,以及其体现在政治、学术、生活中和内在修身养性等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空间意象图示作为一种重要的认知方式,在不同国家诗歌中得到或多或少的展现。诗歌翻译过程中,空间意象连接中外文化,传播中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自然观,激发英语国家对自然空间中原型意象的感受,唤醒他们对自然及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感。该文从生态空间的视角,对《早发白帝城》的两个英译版本进行解读,试图找到诗歌英译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姚赛 《职业圈》2008,(17):134-134
文章从电影《爱情的牙齿》中的红色转场这一角度,解读了电视符号的表达,并探究了其特征。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从电影<爱情的牙齿>中的红色转场这一角度,解读了电视符号的表达,并探究了其特征.  相似文献   

16.
诗人在周南地区崇德重礼、尚贤好仁的地域文化背景下,选取"麟"这一物象作为兴象来起兴时,撮取了"多子多福之吉兆"这一美好文化内涵来经营"麟"意象,以便通过歌咏"麟"来祝福周王之公子、公姓、公族繁衍昌盛。"麟"意象是"周南"地域文化的艺术载体,是《周南》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完美结合的集中体现,是《周南》地域风格的艺术结晶。  相似文献   

17.
茆晓君 《文化学刊》2010,(2):183-185
<正>派克没到北京之前就说过:"不住上20年,谈不上写关于中国的书。"孔飞力先生通过一些清史资料与扎实的中文基本功却写下了在美国历史学界引起极大反响、普遍被人们认为起到了开学术研究风气之先的《叫魂》。通过独特的视角,将1768  相似文献   

18.
孙新新 《文化学刊》2015,(3):122-124
新批评主张作品本体论,摒弃传统的历史和传记批评方法,转向文本内部寻找意义,用语义学理论来挖掘其中的意蕴。本文将采用新批评的方法来分析蔡楠的小小说《寻找我家》,以期更好地理解小说的深层涵义。  相似文献   

19.
孟庆梅 《文化学刊》2023,(4):106-109
本文以神话原型批评理论为关照,结合文本细读就诗歌《老虎》与《鹰》的意象语言进行文化与审美价值阐释。在伟大代码的破译下,诗歌《老虎》与《鹰》都扎根于《圣经》,与《圣经》意象存在一定意义上的关联性、互文性、共通性。两首诗歌都映射了当时的历史背景,展示了诗人极其唯美的诗歌创作艺术与超越时空有限性的丰富想象力。两首诗歌都是诗人借物抒怀,找寻形而上慰藉的心灵独白,都反映了诗人对现实社会的关怀与思考。  相似文献   

20.
电影《天生杀人狂》是20世纪90年代一部最受欢迎的影片。该片通过讲述一对情侣从杀害父亲到后来实施一系列犯罪行为的故事,反映了当时美国社会暴力犯罪的猖獗,以及大众媒体为了追求所谓的收视率和影响力,不惜夸大其词,影响公众对暴力犯罪者的态度。影片中运用象征主义,将美国社会的暴力行为展现得淋漓尽致。本文从象征主义角度分析影片中的暴力现象,有助于引导人们理解和正视暴力现象,进而思考如何更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