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美国教育家尼尔·普斯特曼说,学生“进入学校时像个问号,而离开学校时像个句号”。这是学校教育的悲哀。这种教育,学生的个性被消隐了,才情被湮没了,智慧被冰封了。这种教育无歌也无诗,精神家园荒芜萧索,创造之树枯萎凋零,想像之鸟不再高  相似文献   

2.
美国教育家尼尔·普斯特曼说,学生“进入学校时像个问号,而离开学校时像个句号”。这是学校教育的悲哀。这种教育,学生的个性被消隐了,才情被湮没了,智慧被冰封了。这种教育无歌也无诗,精神家园荒芜萧索,创造之树枯萎凋零,想像之鸟不再高  相似文献   

3.
"封闭管理"无异于笼中养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编辑同志: 时下,有些学校,特别是一些职业学校,为招揽生源,把"封闭管理,准军事化"作为一个重要的招牌以示本校治校方略之严谨.学生被送进去以后,脱离凡尘,吃喝拉撒不准出校门,课余时间甚至节假日也不得越雷池一步,因为害怕出什么乱子.似乎家长把学生送入这样的学校就确保万无一失,把学校当成了一尘不染的象牙塔,而把社会当成了一无是处的大染缸.进了这样的学校,就像小鸟关进了鸟笼,除了上课,就别想有什么自由了.看到封闭管理中的学生们,我就想到了被关在笼中叽叽喳喳哀叫的鸟儿.  相似文献   

4.
教育实践,使愈来愈多的教育工作者意识到了"问题学生"转化工作的重要性.解决好"问题学生"的问题,有利于全面提高学校教育教学的质量;有利于学校良好学风、教风和校风的形成与巩固;有利于学校素质教育的真正落实与实施.本文拟就"问题学生"的转化工作谈点粗浅之见.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在高校的教育教学中出现了"掩耳盗铃"的现象."掩耳盗铃"的现象在学生中以上课迟到、沉迷网络、为了教师而学习,这样对学生的知识的掌握构成了很大的威胁,使其在学校里浑浑噩噩,不利学生的成长;而教师被这种现象所"蒙蔽",不能真正的了解学生,以恰当的方式进行教育.了解掩耳盗铃现象的形成机制,对教育教学方法的提高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使教育教学的质量得以提高.  相似文献   

6.
我一直认为趣味是教育乃至人生都要为之追求的重要目的.无趣的教育是苍白的,无趣的人生是可悲的.如果说十年之前,我对教学中趣味的追寻还只是一种自发的情怀的话,那么,十年之后,这种追寻则是一种沉甸甸的责任.因为今天,我们的孩子越来越远离了游戏,他们背负着家长、学校、社会转嫁给他们的学习压力,像挑山工那样一步一步向金字塔的山顶爬去.  相似文献   

7.
"犟"学生在现在的学校教育中普遍存在,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家庭的原因,也有社会的不良影响,但更多的是自己思想上的原因.思想上与教师认识相悖,有错不认;认识事物时行为上骄傲任性,目中无人,其最终导致了学生学习、生活等方面与教师的思想格格不入,被教师认为是"犟"学生.要想解决学生的这种"犟"的行为和思想,必须要寻根探底,切中要害,从根源上给以探索,找到解决办法;必须要就事陈理,因势利导,从行为上给以矫正.加强教师本身的教育、教学艺术水平的提高也是必不可少的.  相似文献   

8.
当今的中国教育,实际上已经被某种力量所绑架。绑架的表现就是:教育,失去了自身的目标,听任某种力量挟持着,往死胡同走;学校,已经越来越不像学校,被某种力量拽着,一天天演变成了名利场;教师,已经越来越不像教师,被某种力量操纵着,一步步转变成了木偶和机器;学生,也越来越不像学生,失去了自由生长的权  相似文献   

9.
时至今日,仍有相当多的人(包括学生、家长和教师)认为,学生进学校就是来读书的;书读好了,就称得上是好学生,将来就有光辉灿烂的前途.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认为这种观点是要不得的,至少是失之偏颇的.1983年7月5日,他撰写了<读书和受教育>一文,文中明确指出:"学生读课本并非目的,真能懂得事物,真能明白道理,真能实践好行为,才是目的.这三个‘真能’极为重要.学生果真‘真能’了,才是真正受到了教育."古往今来的大量事实反复证明,叶圣陶的教育目标思想完全正确.  相似文献   

10.
在悄无声息的校园里,看那一个个坐姿端正,神色安静的身影,无不让我们感受到"学而优则仕"这柄功利利剑的魔力,被这种强烈欲望吊起的学生群体,就像是一架按既定程序运行的机器,转动起来顺畅而投入.但是,谁能说他们的投入是执着与主动的,抑或是乐而为之?反观职业学校,失去了"高考"这柄利剑的驱使,学生又像是一架失控的的机器,要么不转,要么乱转.教师应通过教学唤醒学生的好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打开学生自主学习之锁.作为课堂,我认为教师应该就像文火烧水一般,营造一种"非课堂"的气氛,使学生的好奇慢慢升温,逐渐达到本能学习欲望的沸腾.  相似文献   

11.
随着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进步,心理科学自身的发展,我们更多地发现,教育对个体的关注尤其是对个体心理的关注实在太少了,中国的教育之路所承担的"道义之责"太重了.道德本没有错,但道德不能从外面去"灌",而应该从心底去"引".我相信人性本善,但这种道德观念须从受教育者内心"自然"流出,而不能像传统儒学一样硬塞给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更是如此.  相似文献   

12.
<正>近年来,"科研兴校"之风蔚然兴起,有效地提高了教学质量。但是不少学校以'科研"为名"行"造假"之实。归纳起来,学校虚假教育科研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假课题 有些学校为了应付上级教育主管  相似文献   

13.
随着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进步,心理科学自身的发展,我们更多地发现,教育对个体的关注尤其是对个体心理的关注实在太少了,中国的教育之路所承担的"道义之责"太重了.道德本没有错,但道德不能从外面去"灌",而应该从心底去"引".我相信人性本善,但这种道德观念须从受教育者内心"自然"流出,而不能像传统儒学一样硬塞给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更是如此.……  相似文献   

14.
著名的教育学家尼尔波斯特蔓说:"孩子们入学时像一个问号,毕业时却像一个句号."这一句话提出了教育的弊端.如何把学生教"聪明",而不是教"傻",已成为当代教育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15.
在强调尊重学生、维护学生权利的今天,一些学校出现了教师特别是班主任教师不敢管学生、不敢批评学生的现象.为了尽快遏制这种现象,<规定>不得不以法规的形式赋予班主任以批评教育学生的权利.不过其方式必须是"适当"的.  相似文献   

16.
让"刺头"担任班干的"招安"现象,体现了教育的宽容,颇受追捧,但却值得深入探讨.从教师"招安"后进生的原因看,既有改造后进生个性的高尚目的,也有教育环境不够宽松的无奈选择,更有学校追求升学率的现实要求.这种做法有着严重的不良后果,不仅破坏了规则和制度,而且不利于被"招安"学生和其他学生的健康成长."招安"现象反映了教育行为中的惩罚缺位、盲目赏识,也反映了对教育效果的认识过于理想化.  相似文献   

17.
郭守寨 《新教师》2021,(6):87-88
道德与法治作为学校的德育主课程,担负着"立德树人"的重要使命.而教育特别是品德教育,只有触动学生的心灵,才能促进学生的成长.英国教育家洛克曾经说过: "没有什么事情能像榜样这样温和而又深刻地打在人们的心里."笔者多年的教育经验也证明,榜样的力量最能触动学生的心灵,从而使学生达到"心向往之"并"践行之"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原苏联著名的教育实践家和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有这样一句名言:“只有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报告中指出:“未来的学校必须把教育的对象变成自己教育自己的主体.受教育的人必须成为教育他自己的人;别人的教育必须成为这个人自己的教育.这种个人同他自己的关系的根本改变,是今后几十年的技术革命中教育所面临的最困难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19.
树作为一种具体的事物,它的根、茎、叶、花、果都有其实在的含义.同时,树也可以作为一种象征,有其代表的意义.学校在建造时离不开树,学校的树木随着学校的发展不断成长,学校培养的人才也像学校栽种的树木一样茁壮成长. <管子·权修>中这样记载: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学校是"树人"的场所,学校作为培育人才的基地,如何利用校园内树的文化作为教育资源,需要我们分析和思考.  相似文献   

20.
郧西县职业技术学校自创办以来,始终坚持"为农办学,为农育人"的理念,坚持职业教育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的办学方向,以服务经济,服务社会为己任,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培养建设性人才,不断深化教育改革,大力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农科教携手并肩"开教育之渠,引科技之水,灌农业之田,结富民之果",走出了一条"农民致富,财政增收,学校受益"的富民兴教之路,加速了我县"教育富民工程"的进程,学校迅速发展成为融职业高中、成人中专、职业中专、电大分校、教师进修学校、技工学校、实验中学、汽车驾驶学校八位一体的多功能综合性学校,在校学生(学员)达到3 500余人.1995年,学校被原国家教委认定为省级重点职业学校;1997年被省政府授予"全省职业教育先进集体荣誉称号";2001年被省教育厅认定为"512工程"合格学校.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