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关于教育电视节目制作课程改革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本科、专科"教育电视节目制作"课程的培养目标。讨论了专科教育技术专业毕业学生的就业前景,专科学校的办学特点、电视节目制作设备的发展趋势。提出了专科教育技术专业"教育电视节目制作"课程改革的思路;指出,专科教育技术专业"教育电视节目制作"课程改革,要把学生就业趋向作为出发点,根据专科学校的教育资源情况,对教学目标、教材内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给出了专科学校该课程改革的教学计划及教学内容。  相似文献   

2.
以就业为导向培养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严峻的就业形势折射出高职教育存在诸多问题。高职院校要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改革课程设置,提高学生职业能力;通过校企合作,提高学生岗位适应性和实际动手能力;推行"双证书"制,强化技能训练,使学生具有宽口径、多角色的适应能力,从而以较高的综合素质来提高高职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3.
笔者根据学生就业市场调查和近年来的教学实践,就植物保护专业课程设置改革进行了探讨.基于"职业素质及职业基础课程要体现可持续发展,职业技能课要体现就业岗位需要,技能实训要对应职业岗位能力"的原则,从职业素质、职业基础课和技能课等方面对植物保护专业的课程设置进行了改革重组,加强了实践教学.实践证明,这对增强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行之有效.  相似文献   

4.
课程建设与课程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在经济领域课程的学习过程中要实现学生与社会、与就业、与职业岗位的"零距离无缝对接",教学手段与方法的改革及教学内容的设计尤为重要.可以引入经济新闻作为案例教学的素材,在改革教学资源搜集方面做出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5.
中职财经专业课程的改革必须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将就业岗位的需求与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相结合,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阐述了"以就业为导向"的课程改革的背景、基本内涵以及实施途径。  相似文献   

6.
采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对2010-2014年体育教育训练学硕士毕业生就业趋势与所毕业院校的课程设置进行调查,并对用人单位负责人进行访谈,结果显示:毕业生的就业趋向于"自主创业"与"企事业单位",大多数毕业生对现阶段工作不满意,表明体育教育训练学硕士研究生培养存在问题。分析发现,如果就业期望与实际就业一致,学生对工作的满意度高;如不一致,则满意度低;跨专业学生和本专业学生相比,对工作的满意度高,但是用人单位对跨专业学生的满意度低;就业去向为"继续深造"的毕业生,就业满意度最高。2006年至今,课程设置的类型没有明显变化,依然将课程分为公共必修课、专业课和选修课。体育院校与师范院校之间课程总学分设置差异不显著,但部分体育类院校选修课所占比重要明显高于师范类院校,各校在科研及统计学方面课程设置比例较低。分析发现,体育教育训练学毕业生就业趋势、社会需求与培养单位的培养目标存在冲突,就业趋势、岗位技能与课程设置之间存在冲突,跨专业学生的能力特征与课程设置之间存在冲突。针对这些冲突,提出契合路向为:对培养目标进行有效调整,由以前的为高校培养教学、训练和科研人才转向中小学以及社会需要的综合人才;增大选修课程比重,实行跨学科选修课程;课程设置上注重提升学生教学能力,并强化考核效度;培养单位要注重导师队伍建设,加大对学生的指导力度。  相似文献   

7.
毕业生就业压力和中小学课程改革新要求对现有的小学英语教法课的教学目标、课程观、教学观、教学方法提出了挑战。英语教法课程要突出专业特点,更新教育观念;调整课程结构,加强教学技能训练;理论联系实际,优化课堂教学等措施,促使教育类学生的职前教育与竞岗就业接轨。  相似文献   

8.
丁亮 《教育探索》2015,(2):89-92
面对我国日益严峻的法学毕业生就业形势,法学本科课程改革势在必行。英国经过成功的课程改革,其法学教学由于其代表性、先进性以及对我国法科学生就业问题的启发性被选择纳入到我们的研究视野。我们拟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方式和评价机制等方面进行积极的尝试与改革,最终使法科学生摆脱就业时"不可用"的窘境。  相似文献   

9.
实现高职人才培养目标要文化素质教育课程与专业课程有机结合,并且各门课程必须立足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与提高.高职语文课程改革要以就业为导向,确立语文培养目标;以能力为本位,选择语文教学内容;以学生为主体,加强高职语文教学实践性.  相似文献   

10.
以就业为导向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高职教育毕业生就业的现状,分析了就业瓶颈产生的原因,通过调查得到用人单位对学生的能力需求。提出在高职教育教学过程中,要以就业为导向,推行工学结合;要进行课程改革,以职业活动为核心进行课程设计,突出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培养;要开展就业、创业教育;以校企合作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开展课程实施和组织。创建以就业为导向的工学结合模式,开创高职教育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1.
目前河北省高校体育专业毕业生就韭形势较为严峻,为改善目前就业困境,应采取以下举措:一是要完善社会体育服务体系,创造更多就业岗位;二是要完善高校就业指导服务体系,提升就业指导服务水平;三是要加强毕业生就业教育,倡导自主创业,鼓励灵活就业;四是改革课程设置,重视实践能力培养,使学生与社会工作无缝对接.  相似文献   

12.
高职院校应通过课程建设与改革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外贸英语函电作为商务英语专业与国际贸易专业的核心课程,在改革与建设的过程中,需进一步深化"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加大实践教学比例,优化各种教育资源;同时,通过积极拓展第二课堂、成立校内工作室等方式来实现学生顺利就业这一目标。  相似文献   

13.
在市场化导向背景下,教育主体学生和社会对大学教育的期许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大学课程体系要适应教育外部环境的变化进行变革,必须重视就业能力的培养。平衡个体本位价值取向与社会本位价值取向的课程体系改革理念不是要重塑而是进行微调。课程体系中基础课改革侧重于满足学生个性化的需求,夯实就业能力中非专业技能形成的基础;专业课主要通过加强与实践的联结和教学方式的改革提升学生的专业就业能力;非正式课程作为学生在校内实现学科知识转化的主要媒介,其在课程体系的地位和话语权应当被重视。  相似文献   

14.
高职院校实施"课证融通"项目式课程改革对于提高学生操作技能和适应就业岗位具有十分重要的实际意义,以眼视光技术专业《验光》课程进行项目式课程改革为例,提出了具体课革措施,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和职业能力,使学生毕业时获得"双证",提升了学生就业竞争力和适应岗位工作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职业教育既要关注毕业生的"就业率",更要关注"开发职业能力、提升就业质量".提升就业质量途径和措施主要概括为:改革职业教育课程与教学,注重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超前性;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理论和实践经验,推行"双证书"培训制度.  相似文献   

16.
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迅速,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日趋突出。民办本科高校要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就要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将本科学历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相结合,选择公办高校不愿做、高职院校又做不到的"空白地带",寻求发展空间。为此,要转变教育思想和办学理念,明确办学定位和培养目标;改革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并在加强学生思想教育的基础上,做好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  相似文献   

17.
和震教授与谢珍珍在《就业不是职业教育的终点:职业教育的经济决定论驳析》中对职业教育"以(促进)就业为导向"有着误解。"以(促进)就业为导向"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国家、社会和学生的现实需要;"普杜之辩"针对的是对职业教育双轨制和单轨制的选择问题,杜威也十分重视教育的就业导向;经济需求和学生需求、就业能力培养和公民素养培养并非必然矛盾,职业并非是当前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唯一依据;"以(促进)就业为导向"需要有正确的理解,未来职业有变和不变的方面,要全面看待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以(促进)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市场需求是不可或缺的考虑因素,职业教育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工具。  相似文献   

18.
开设高职高专职业指导课是高职院校提高高职大学生就业质量的重要措施。一方面通过专业化的职业指导帮助高职学生明确职业目标,提高就业能力,找到较为理想的职业,最终实现职业规划;另一方面职业指导课本身就是高职学生学习和成长,奠定终身发展基础缺一不可的重要课程。高职院校开设职业指导课程时间不长,师资队伍薄弱,课程改革和教学方式方法改革较为滞后。针对这些问题,必须要在职业指导课程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组织形式、考核评价等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改革和探索,方能提高教学效果,提升学生职业素质和就业能力,满足社会需求和企业要求,促进学生顺利就业和充分就业。  相似文献   

19.
课程设置与改革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其中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决策者深思熟虑。因为它将关乎学生的人生前途,也影响学校的发展大计。我们要改革传统的以"职高高考为导向",重文化课,重专业理论的教学模式,从传统的"学科本位"(强调知识的系统性、逻辑性)转向以"就业为导向",确立以"岗位能力本位"的课程指导思想,即中职计算机学生的培养目标应是使学生对于计算机具有操作层面、与本专业有关的技术层面和专业应用层面上的基本信息素质;同时适应新形势下的对口招生考试。  相似文献   

20.
高职音乐专业面临的困境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音乐专业教育面临的困难及原因,高职院校要加强师资建设,改革专业教学模式与课程模式;要结合实际,明确音乐专业的定位与办学思路;要建立与市场相适应的艺术实践教学体系;要聘请专家教授,共谋专业发展;还要积极拓宽学生的就业渠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