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生问题意识的养成,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但“教师提问,学生作答”的教学模式,目前仍然普遍地占据着小学语文教学的讲坛,提问的权力大多在教师,学生在课堂上没有机会问、不敢问、不善于提问的现象普遍存在。作为语文教师,应该积极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促进学生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笔者从语文的知识特性出发,探索学生心理现状、学生性格塑造、兴趣培养、拓宽知识面、改善家庭教育等方面与促进学生问题意识强化的关系,促使学生有"疑"可质,有"问"可寻,从而让学生在学习中达到"心求通而未得,问所思方有悟"的一种求知境界。  相似文献   

3.
积极地培养学生敢问、乐问、善问的能力和习惯是非常重要的,这不仅是学生发展的需要,也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需要。一、营造和谐氛围,让学生敢于提问尊敬师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在这一理念之下,往往会造成教师与学生之间出现代沟和距离感,虽然"严师"对教师本人来说可以增强自己的威信,引导学生进行有序地学习;但是对学生来说,  相似文献   

4.
王成 《江西教育》2001,(9):42-42
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认识活动中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疑惑的实际问题或理论问题时产生的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究的心理状态。伟大的哲学家苏格拉底曾经说过:“问题是接生婆,它能帮助新思想的诞生。”学生产生了问题意识,就会产生解决问题的需要和强烈的内驱力;就会在试图精确地提出问题及提出解决问题的各种思想时,积极调动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及动手操作能力;就会养成好问、多问、深问的思维品质,为培养勇于探索、追求真理、发现创新精神、发展求异思维和创造思维打下坚实的基础。因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  相似文献   

5.
陆华奎 《语文天地》2011,(14):23-25
问题意识是思维的动力,是创新精神的根源,是创造发明的摇篮。传统的教学过分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新课改为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依据和适宜生长的优质土壤。新课程倡导的研究性学习,其核心在于启迪学生运用自己的心智能力去发现和探索问题。研究性学习与传统的被动  相似文献   

6.
问题意识是指人们在认知活动中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时所产生的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究的心理状态。学生一旦形成了这种心理状态,他对所观察到的现象就可能敏于生疑、敢于存疑、勇于质疑,从而在  相似文献   

7.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创设民主宽松的氛围,拓展生活的空间,联系社会生活等途径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重视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在我国有悠久的传统。春秋时期的教育家孔子曾要求弟子做到“每事问”、“不耻下问”。汉代教育家王充认为一个人知识的获得是因为“学之乃知,不问不识”,故主张  相似文献   

8.
韩磊 《成才之路》2013,(26):58-58
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一环,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就必须关注学生问题意识的形成与培养。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主要应从激发欲望,培养习惯,提高质量和能力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更要尊重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在认知过程中产生“问题意识”。  相似文献   

10.
问题意识是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创设相关的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探寻解决方法的一种心理活动,它是使各种问题得到解决的重要前提和基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在分析小学语文问题意识培养的意义的基础上,提出了小学语文问题意识培养的策略,希望能够引起人们的关注,能  相似文献   

11.
田瑞琛 《学语文》2014,(1):77-77
正孔子有云:疑是思之始,学之端。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中有如下表述: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不难看出,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从古至今都是一件非常有价值的事情。一、语文教学亟须培养问题意识的原因很多工作在第一线的教师都会发现,学生  相似文献   

12.
问题意识的培养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前提和关键。现行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比较注重解决问题的过程及结果,因此事先设计高质量的问题引导学生验证假设、解决问题,而省略了学生质疑的环节。但如果要实现学生主动学习,就必须创设课堂教学情境,并让学生在此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验证问题。因此,语文教学要注重关注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相似文献   

13.
心理学研究表明,思维从问题开始,没有问题的思维是浅显的、表象的、机械的。问题是激发学生的内驱力。爱因斯坦说过这样一段话:"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是一种技能,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问题,却  相似文献   

14.
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需要教师在课前、课上、课后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提问,通过抓好预习,质疑问难,延伸提问等环节,不断指导学生锤炼自己的问题语言,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5.
温日芳 《广西教育》2007,(9B):37-37,43
问题意识是指人们在认知活动中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时所产生的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究的心理状态。学生一旦形成了这种心理状态,他对所观察到的现象就可能敏于生疑、敢于存疑、勇于质疑,从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产生以积极的思维活动为核心的行为取向,从而使自己的语文学习能力和应用能力不断提高。古人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现代研究和实践也表明,思维活动所形成的动力机制是较长效的、较稳定的。因此,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学生的问题意识,对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16.
17.
《考试》2007,(9)
古语有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又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也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提出一个新的问题,从新的角度看  相似文献   

18.
林捷琴 《教育评论》2007,(1):137-138
学生问题意识的核心支撑,是其独立思考的能力。问题起于感知,立于思考,成于交流和表达。其中,独立思考是关键。长期以来,人云亦云,千人齐做脑力广播操的现象在学校愈演愈烈。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不竭的动力。没有独立思考是无法想象创新的,可见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是多么重要  相似文献   

19.
20.
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当代课堂教学改革的特点之一。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认识活动中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实际问题时产生的一种怀疑、困惑、探究的心理状态,它在学生的思维活动和认知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有了这种心理状态,就可以驱使学生积极思维,不断提高问题和积极解决问题。根据语学科特点,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