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叶圣陶先生说:“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未读先思,悟写启读就是一种“遵路”“入境”的逆向导读法。它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培养自能作读习惯为目的,一反传统的先读后仿的套路,对将要阅读的文章或段落,先引导学生以文章题目或立意为契机,想想:要我写,写什么,  相似文献   

2.
物我交融     
“物我交融”是借物写人的一种技法,用这种笔法写出来的文章,既是在写“物”,也是在写“我”——这里的“我”是作者自己。人们在生活中往往能想到、谈到、看到、遇到能触动自己情怀的事物。在这种事物面前,人们可能会联想到自己的身世、自己的经历、自己的遭遇、自己的成长等等。于是有的人就会把这种联想化作文章——巧妙地把自己与引起自己联想的“物”放在一起来写。学写“物我交融”的文章,可以学习它“转换”的笔法。这种笔法的特点是:先写物,然后写自己也成了此“物”。“物”在文中进行了由实到虚、由物到人的转换,作者的经…  相似文献   

3.
巧妇需要好米。创新作文需要 有创新题材。就作文而言,要使文章 具有创新意味,材料的筛选,是其中的一个切入口。对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要写得有新意,不得不注意创新材料的选择。 如写“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这一题目,安徽学生王侠的获奖文章是这样用例的(片段): “高射炮可以把飞机打下来,打蚊子就远不如用蝇拍;拳头可以致人于死命,而打跳蚤则只能是自己吃亏;人干渴于沙漠之中,一口水能够救命,而所携带的千斤黄金则只能成为累赘。……”三个例子,通俗生动,新鲜活泼,道理寓于趣味之中。为了进一步阐明中心论点,作者还恰到…  相似文献   

4.
学生怕作,一是怕“没材料”可写,总觉得要写的内容自己在生活中没有见识过,没有经历过,或经历过的事情不“典型”不“突出”,不值得写;二是怕不知怎么写,怎样开头,怎样结尾。哪些详写,怎样详写,心里没谱;三是怕任务重,没兴趣写。一次作从审题、确定中心、选材到打草稿、修改、誊写,相当费神费力,学生不想耐心去写。  相似文献   

5.
生活的微笑     
黄雨欣  韦静 《广西教育》2006,(1C):59-59
本文以片断连缀的方式,从生活中截取三个平凡而动人的画面,含蓄地表现了作者对生活的感悟与思考,从中不难体察到作者对“真、善、美”的向往与追求。再加上题记的点题,文本后记的回应,使作者把“感受生活”这一抽象的话题描述得更加具体生动、形象可感,也使文章的结构浑然一体。但文章的内容略嫌空泛,还可以更加充实一些。尤其是在写校园的一段。  相似文献   

6.
在我班的“知识角”里,每天都能看到学生新添上的一笔。“好读书,读好书”是我与学生的一个约定,谁读了一本好书或好文章,就把书名写在表格上,这样做的目的是:1.告诉大家我读了这本书或文章;2.向大家推荐这本好书或好文章。“情以物迁,辞以情发。”文章中的人和事物总是饱蘸着作者的思想和感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班上的同学爱读课外书已经形成了一种良好的风气。抓住这一点我又及时开展了“读好书,写读后感”的活动。这一下班上很多同学开始发愁了,以前可从没写过读后感,这读后感该怎样写呢?课堂上,同学们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相似文献   

7.
本刊2006年第5期有篇《有第二人称写法吗?没有》的交流文章,仔细研读,发现该文论据论点不正确。文章说,用什么样的人称写,“指的是作者在一篇文章里所站的观察点和叙述时的立足点”,由此得出“第二人称写法”是“作者站到读者的位置上去”的“矛盾”说法,并举例说明用第二人称“你”进行叙述时,也还是作者站在第一人称“我”的点上进行观察和叙述,也应属于第一人称写法,只不过第一人称“我”“不出现”,是无形的。我们也不妨借用该文作者的逻辑来探究一下第三人称写法:当文章用“他(她)怎样怎样”的方式叙述时,作者的观察点和叙述的立足点还…  相似文献   

8.
我就是戈多     
作者以‘戈多”的身份,用第一人称来叙事议论,状写世人等待‘戈多”的种种心态,很有创意。特别是文章的结尾,作者在自嘲自解中让戈多退场,深入骨髓,透视世人既不认识戈多,却又在苦苦地、盲目地等待戈多的怪异心理。一句“这个世界就像一场荒诞剧”,更是耐人寻味。文章或揶揄,或嘲讽,或鞭挞,写得诙谐幽默,情趣盎然。  相似文献   

9.
【总体阅读思考】这是一篇人物通讯.一般说来,人物通讯有三种类型:一是传记式,主要报道人物光辉的一生,如报道雷锋先进事迹的《伟大的战士》等.其特点是主要写人物的成长过程、业绩、先进思想等一生事迹.二是片断式,只写先进人物的一时一事.或某一侧面,其特点是不写人物“全貌”,着重写人物的一件事、一个特点或一个生动的镜头,以此反映时代的思想光华,或闪耀在人物心灵的火花.三是群像式,即一篇通讯中写多个先进人物.这篇人物通讯,明显地属于第三种类型。阅读本文,要注意从下面三个方面来把握: 1、作者是如何组织材料的? 2、作者对李克会这个新时期农民的典型是如何刻画的? 3、作者在文章中为什么要写到老秀才的梦?文章标题为什么用“银杏树下?”  相似文献   

10.
这次习作训练要求“有顺序地观察画面,或去实地观察,把农贸市场繁荣兴旺的景象写出来”。这次作文与普通游记在写法上有共同之处,可采用定点观察(看图)的方法,按从近到远或从远到近的方位顺序记叙内容,也可以按照观察者的观察行踪来记叙内容。“习作提示”有两点:第一点是“观察要有顺序”;第二点是“观察要仔细,还耍发挥合理的想像”。  相似文献   

11.
在学校图书馆的杂志上,常会看到有些文章旁注着“已用”、“再用”等字样,这是一些大学生为应付作业写文科课程的论文,先“采用”此文后担心重复使用给后来者的提醒留言。有一篇文章旁竟写着“已用”、“再用”、“又用”、“不能再用啦”、“再用一次吧”这么真真假假一长串有调侃意味的文字。像这样在杂志上或网上找一篇文章印出来作为自己论文的做法,是现今一些大学生“写”论文的一个诀窍、一条捷径。某门课程结束时的小论文可以这么“写”,毕业设计的大论文也能这么“写”。被看中的文章往往利用率很高,“天下文章一大抄”到这里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本来,论文写作是训练科学思维能力,掌握分析、解决问题方法,巩固所学课程知识的一个重要环节,而此种写法与初衷相悖,意义尽失。从大学生的这种论文“写”法至少可以看出如下两个问题:  相似文献   

12.
“写人”文章侧重于描写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人物是主要描写对象。要把人物写活,写得有血有肉,描写手法的掌握非常重要。笔者认为,要把人物写活,写好写人的记叙文,应做到以下“三注意”。   注意写熟悉的人,认真回忆事例。小学生写人一定要写熟悉的人,如家里的亲人、教师、同学、邻居、朋友等等,因为平时与他们接触多,对他们比较了解,写起来自然比较顺手。回忆事例可以跨越时间、空间及人物的尺度。从时间上,可以从懂事开始到现在,可以从春季到冬季,从现实遇到的或书上看到的;从空间上,可以从学校、路上、旅游途中、…  相似文献   

13.
说“末世”     
<正>在《红楼梦》一书中,曹雪芹曾多次用过“末世”一词。主要的,有如下三处:一是第一回,写贾雨村身世,嘲讽他“生于末世,父母祖宗根基已尽”,但仍要“求取功名,再整基业”;二是第五回,王熙凤的判词,慨叹她“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三是第五回,探春的判词,惋惜她“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作者何以要在这三个人物身上,赫然用此一词呢?似有说一说的必要。  相似文献   

14.
梗概,就是简略的内容。写梗概,就是把你读过的一本书或一篇文章的主要内容用简略的语言写下来,它是读书笔记的一种形式。写梗概,能帮助我们记住文章的主要内容,培养自己的分析、概括能力。小作者滕浩在写梗概时做到了一“准”,忠实原文;二“简”,语言简练;三“整”,文章内容、结构完整。  相似文献   

15.
品读欧阳修     
《招生考试通讯》2006,(12):I0001-I0001
[点评] 开篇.作者用假设,展开大胆的想象。让时光倒流,引出抒情主人公,并直呼其名.亲热亲切.巧妙扣题。一句“你有宽广的胸怀”,总领全文。然后.用第二人称.与主人公亲切对话.真情交流。分别从大度、豁达、勤奋以及谦虚谨慎的做人态度四个方面,盛赞欧阳修“宽广的胸怀”。作者用“品读你”组成间隔反复段,使文章层次清晰.脉络分明,结构严谨。行文中,举例典型精当,叙事平易亲切.写人绘声绘色;对比映衬,言辞恳切;语言诙谐,深刻精辟;有力反问,波澜起伏。最后,作者用一组排比、比喻句深情赞颂欧阳修,总结全文,气贯长虹;豹尾雄风,首尾圆合。  相似文献   

16.
这里所谓“本文”类词,是“本文”“文章”“笔者”“作者”“我们”等词语的统称。此类词,学术论文摘要写作中是否允许其作主语?目前比较倾向性的意见是“避用”说,即在学术论文摘要写作中不允许用它作主语。但从写作实践看,不但一般学术期刊所刊论文摘要时见“本文”类词作主语,而且一些名家所撰、名刊所刊论文也不乏其例。之所以如此,一是“避用”说所赖以为据的“编写文摘的注意事项”给写作留下了空间;二是更有表达的需要;三是也有宜写宜读的优势。因此,无论是从写作实践上看,还是从理论上看,“避用”说都是值得商榷的。实际上,论文摘要应以完成其使命为终极目的,至于写作中是否使用人称、使用什么人称作主语,似乎不必过于拘泥和纠结。  相似文献   

17.
写一篇文章,在确立主旨(主题)、选好题材并设计出合理结构以后,就需要恰当地把心里话表达出来。有的学生写作文往往不问轻重,平均用力,结果文章没有“亮点”,很难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若是考场作文,往往得不了高分。所以,写作文要学会用“巧劲”。具体说来,要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下工夫。一是要善于点题。有的学生写作文一味追求含蓄,结果文章变得含混晦涩,让读者如坠云雾,不明其意。所谓点题,就是要把最能表达文章中心的句子或段落,锤炼好以后放在文章的显要处,如开头和结尾,或放在某些带有总结性的词句(“所以”、“因…  相似文献   

18.
生活的出口     
此文用“三自”给标题中的“出口”定位,开启全文。前三段说“为么么”,此后回答“怎么样”——从三个侧面作答。但是,此文可将其主旨写得更集中点——从“怎么样”的三个侧面中选取一个侧面来写。文章主旨升格的途径是,将宽泛的论题窄做——或写“相信自己的力量”,或写“要做到顺境下的节制,逆境下的坚韧”,或写“依靠自己的力量”。  相似文献   

19.
安塞腰鼓是产生于北方黄土高原上的一种民间艺术,充满原始的意味和浓郁的乡土气息,是激荡的生命和磅礴的力量的象征。自从它在1992年北京亚运会上一展风采,便令无数人为之倾倒,为之魂系梦萦。初中第二册课文《安塞腰鼓》就描述了这种民间艺术,文章的美点很多,择要赏读如下:1、画面变幻美。作者在文中创造了多种多样的优美画面。有的是慢镜头,如文章开头写后生和高粱地的画面;有的是快镜头,如“狂舞”的五个画面。有的画面是实写,如“后生们的胳膊”那一段;有的画面是虚写,如“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千里的雷声万里…  相似文献   

20.
文章有三重境界,一为“像”,二为“是”,三为“好”.不少学生钟爱写的记叙文其实仅仅是停留在“像”的层面上,极少数的甚至连“像”的要求都没有达到。那么.如何才能使所写出来的文章在质量上有明显的提升呢?作者认为.从材料、结构等方面寻找突破口,是比较实用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