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曝光本来是摄影技术名词,现在被借用来称以批评和揭露问题为主的新闻报道,意思是把问题放到“阳光”下晒一下。所以,曝光理应被列入“正面报道”的范畴,或者说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正面报道。某地以生产一种肉制品闻名,但前几年  相似文献   

2.
当前,全国宣传思想战线首要任务就是以正面宣传为主,唱响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的主旋律。本文就如何提高正面宣传报道水平展开论述,意在发现问题,明晰思路,找准对策。一、正面宣传报道释义新闻的正面宣传报道,指的是舆论宣传和新闻报道要从正面入手,以积极的姿态,为党中央大政方针和全局性工作鸣锣开道,讴歌时代典型和英雄,唱响主旋律,产生正面宣传效应。正面宣传报道以其明显的倾向性异同于舆论监督、反面曝光或揭露性的报道。坚持以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是我党在新形势下对宣传思想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江总书记着重…  相似文献   

3.
秦洁 《传媒观察》2006,(5):24-25
坚持以正面报道为主是我国新闻宣传工作的基本要求。然而,近几年来,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为了争夺受众眼球,使经济利益达到最大化,媒体开始追逐负面报道以吸引受众,正面报道逐渐被边缘化。去年开始,局面得到了扭转,以正面宣传为主的基本要求又一次被提了上来。本对这种正面报道边缘化、新闻负面化的现象进行了反思,结合《扬子晚报》正面报道的成功经验,来探讨改进正面报道的方法与策略。  相似文献   

4.
按照新闻报道惯例,往往是对反面新闻进行舆论批评监督,对被报道对象进行曝光。可是在实际工作中,由于舆论批评监督的大环境所限,加之各种原因,也经常出现记者冒着风险采访,到了发稿时,稿子却不明不白地被枪毙的现象。于是这条批评报道不了了之。然而,笔者做了一次大胆尝试,反面新闻舆论批评监督曝不了光时,进行正面报道,其效果远远超过了批评报道。  相似文献   

5.
易飞  钟贤 《新闻前哨》2003,(1):12-12
舆论监督报道,俗称批评性报道;正面报道,俗称表扬性报道。这是狭义的概念。我们通常所说的“以正面宣传为主,同时加强舆论监督”,就是这个意思。广义地说,舆论监督报道不能称之为批评性报道,它也是正面报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为鞭挞丑恶的同时其实也是在弘扬正义,其两者并不是对立的。本文只对狭义的部分作一些探讨。真实是新闻的生命,追求新闻的本质真实是每个记者的使命。然而,新闻报道中的失实现象一直无法杜绝。舆论监督和正面报道都概莫能免。很久以来,正面报道的真实性被忽略,甚至有人认为正面报道不存在真实性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通常认为,正能量报道就是充满正能量的新闻,比如紧急施救、见义勇为等;而舆论监督报道则常常被冠之以“负面新闻”,被普遍认为属于非正能量报道。笔者以为,这种认识是不客观的,甚至是偏颇的。准确地说,正能量新闻,固然是正面新闻,但舆论监督报道客观上也是一种正面新闻,一种给予全社会以正能量激励或鞭策的新闻。  相似文献   

7.
目前,媒体一个重要表现就是,以正面宣传为主.更多的是一种量化的概念,即机械地划定一个比例.正面报道的数量和篇幅必须是负面报道或反面报道的多少倍,似乎正面报道的数量上去了,就是坚持了以正面宣传为主。其实,以正面宣传为主。既有量的要求.更有质的标准。如果市场不接受,读者不买账,数量的多与少也就没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8.
很多人把正面报道与反面报道(即那些揭露性、揭示性的报道)相对应,认为,正面的就是表扬的,反面的就是批评的。其实,对正面报道不应理解得这样窄,正面报道主要是指一种基调,一种报道的精神指向。  相似文献   

9.
正面报道是党报应着力经营的主流新闻,是党报的“主打产品”,坚持正面报道为主是党报与生俱来的天职,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正面报道更凸显其必要性。但是目前普遍存在着正面报道手法陈旧老套,语言多用官话套话;动辄长篇大论,空洞无物;甚而居高临下,硬性灌输。其结果使得正面报道的可读性不断下降,读者对正面报道产生“逆反心理”,党报的“主打产品”在阅读市场上行情看跌。以上现象和问题的存在,说明党报正面报道确有改进的必要,必须以创新精神求得正面报道的变革和突破。  相似文献   

10.
据日前《法制日报》报道:去年7月,浙江电视台、电台及钱江晚报等9家新闻单位先后到衢州采访,准备对衢州市政府违法行政的做法曝光。不料,衢州市政府主要领导听说此事后,竟指使市委宣传部和政府以官方的名义,分别向该省各省级新闻单位去函,以“由于贵报记者这次采访均未与各级政府正面接触”,因此,“我们对这次采访的意图不了了之”为由,要求不要登稿。为了达到彻底封杀舆论监督的目的,衢州市主要领导还派专人到杭州对省委宣传部和各媒体进行游说,阻止曝光,致使许多待播登的报道被撤了。以“官方名义”封杀舆论监督。远比…  相似文献   

11.
努力提高正面报道水平□俞永朝讲究宣传艺术,提高正面报道水平,是当前县市报进一步落实以正面报道为主的方针的一个重要问题,根据我们浙江上虞报实际,要解决好这个问题,应注意以下三点:抓住“兴奋点”正面报道,作为实现正确引导舆论的重要载体,要达到应有的宣传效...  相似文献   

12.
王叶林 《新闻知识》2001,(Z1):24-25
在一般编辑和记者的认识中,多数人以为,新闻报道的负面影响只有在反面报道过多时、或记者采访不深人、编辑编稿不认真而出现新闻稿件失实时会产生。其实,即使是正面报道,如果记者或编辑不能从读者的视角去体验新闻报道的客观效果,有时也会产生负面效果。当然,正面报道的负面影响绝非是编辑、记者有意误导的结果,新闻事件本身也并非编造,其对读者的负面效果有时不易被察觉,因而往往引不起编辑、记者的注意,正因为如此,研究正面报道产生负面影响的问题就显得更加重要。有些正面报道之所以会产生负面影响,主要是由于: 一、读者认…  相似文献   

13.
新闻报道通过两种报道推动社会和谐进步:正面报道和负面报道。每种报道都存在报道的正面效果与负面效果。新闻媒体通过负面报道进行舆论监督,以促使社会做出一定的改革,同时这些报道能够一定程度上缓解矛盾、维护稳定,正面效应巨大。当前我国负面报道因为各种原因,受到某种程度的限制。负面报道如何扩大正面效果、缩小负面效果,既是新闻观念的问题,也是新闻报道的技术与艺术问题。  相似文献   

14.
正面报道要吸引人,就要增强指导性和针对性;为了增强指导性和针对性,就要善于选角度、抓问题。一提抓问题,有的同志就感到和正面报道是对立的,认为既然是正面报道,就要回避问题,这其实是对“抓问题”的误解,把“问题”理解得太狭隘了。关于“问题”,《现代汉语词典》有4种解释:一是“要求回答或解释的题目”,二是“须要研究讨论并加以解决的矛盾、疑难”,三是“关键、重要之点”,四是“事故或麻烦”。4种解释中,只有第4种和正面报道是对立的。正面报道并不排斥“抓问题”,不论对问题作“题目”、“矛盾”、“疑难”、“关键”等何种理解,正…  相似文献   

15.
余艳青 《新闻记者》2006,1(7):31-32
今年4月,上海一女硕士因违章过马路、且妨碍交警执行公务而受罚一事,被曝光报道。许多人都认为此事曝光对大家是个教育,但这样的报道处理方式也有人持保留意见。现所选刊的两文,从不同的角度表达了他们的看法。[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连云港日报》在抓好落实科学发展观正面报道的同时,注意加强新闻舆论监督,对那种不讲科学、不讲经济规律、违背科学发展观的行为给予批评曝光,促进了港城科学发展观的落实。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连云港日报》在抓好落实科学发展观正面报道的同时,注意加强新闻舆论监督,对那种不讲科学、不讲经济规律、违背科学发展观的行为给予批评曝光,促进了港城科学发展观的落实。  相似文献   

18.
问题报道与构建和谐社会不矛盾问题报道在很多情况下都被认为是负面报道的代名词,其实所谓问题报道是相对正面报道而言的。“正面报道”焦点往往集中在社会的积极部分或光明一面.强调“平衡”、“和睦”和“稳定”。而问题报道大多是聚焦于那些与现行社会秩序和道德标准相冲突的事件以及反常现象,强调“变动”、“反常”和“冲突”,以使公众瞩目、警醒和震惊。在问题报道中新闻主题大多数是由“不寻常”和“冲突”构成的。  相似文献   

19.
刘婷 《今传媒》2012,(5):42-43
电视新闻正面典型报道是新闻媒介引导社会舆论、激励人们奋进的一种强化报道,它以教育、启迪为目的,以典型材料为内容,以感动人心,影响思想为宣传手段来发挥媒体的社会导向作用。但在中国,长久以来电视新闻正面典型报道处于一种"报道时感动,报道完冷漠"的尴尬局面。传者与受者之间存有一层无形的隔膜,使媒体无法完全有效地发挥正面典型报道的社会影响力,这是值得深思的。  相似文献   

20.
苏苇 《新闻采编》2000,(5):31-32
盥论监督,是新闻媒体的基本职能之一,是党的新闻工作者的神圣职责。而批评性报道,则是新闻媒体实施舆论监督的一种主要手段。它与“正确舆论引导人”相辅相承,不可或缺。有许多问题,通过媒体曝光、批评得以及时解决,广大群众(读者)拍手称快,主管部门如释重负,效果往往比开会、发文要好得多。反面“文章”,正面效应,效果积极,大快人心,已是不争的事实。 但是,由于批评性报道自身特点所决定,有些人对此持有排斥甚至反感的态度。有人片面地将舆论监督与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对立起来,使得舆论监督,揭露性、批评性报道在实施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