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以萧红作品《生死场》、《呼兰河传》为代表 ,探讨萧红小说独特的美学追求———小说散文化。艺术结构方面 ,萧红小说突破了传统现实主义的结构方法。《生死场》突破时空的限制 ,以场景结构小说。《呼兰河传》的结构具有“串珠式”特点。萧红小说的叙事笔调也各不相同 ,《生死场》具有叙事散文的质地 ,《呼兰河传》则具有抒情散文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呼兰河传》是萧红的代表作,这部小说的真正完成是在她短暂人生中的最后阶段。借助心理学的观点,从萧红的人生体验出发,揭示了萧红在疾病缠身,精神孤寂的情况下,创作《呼兰河传》的动机。  相似文献   

3.
萧红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文学女创作家,她独特的空间叙事写作手法,受到了文学界的高度赞扬。因而,就萧红代表著作《呼兰河传》中的空间叙事特征进行深入研究,概述小说中空间叙事的写作艺术结构,并分别从人物内心情感空间、反讽暗喻批判空间以及中断时间获取空间三个方面分析《呼兰河传》的空间叙事特征,从而体现出《呼兰河传》空间叙事对传统小说写作形式的突破,进一步彰显其珍贵的文学艺术魅力与价值。  相似文献   

4.
萧红,原名张(?)莹,是活跃在我国上个世纪30年代后期文坛上的一位富有才华的女作家。鲁迅先生称她为“最有前途的女作家”。她的小说《呼兰河传》、《生死场》、《马伯乐》等以及以  相似文献   

5.
《呼兰河传》是20世纪三、四十年代著名女作家萧红的一部经典乡土小说。此作品通过对东北老家呼兰小城各种人、物以及生活的回忆,表达出了她内心深处浓浓的故园情结。与此同时,生态美学为我们研究这种故园情结提供了全新而独特的视角。本文从生态美学出发,对《呼兰河传》英译本(葛浩文译)进行分析,以更好地对这位文坛女将的思乡之情和文字之意进行品味和研究。  相似文献   

6.
萧红《呼兰河传》的悲剧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萧红是中国现代著名的女作家,其小说《呼兰河传》以呼兰小城为背景,向世人展示了旧中国下呼兰河人愚昧无知的生活状态与他们生命的悲剧,在深刻地批判封建制度的同时,充满了深厚的人文情怀。萧红的小说《呼兰河传》融多种文学特质于一体,其中蕴含着的思想也是非常复杂的,充满了悲剧色彩。作家萧红通过描述呼兰河人的日常生活,揭露了旧中国人民的悲剧、社会的悲剧,寄寓了作者无情的批判与讽刺。基于此,从《呼兰河传》的故事梗概切入,分析《呼兰河传》悲剧意识的源头——萧红的生平,进而对《呼兰河传》这一作品中的悲剧意识分为三个层次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7.
从学习《火烧云》开始,我就想轻轻走进萧红,走进《呼兰河传》.假期中,我跟着作者来到了呼兰河小城. 这是一部充满童趣、诗趣和灵感的回忆小说,它那散发着的淡淡墨香和真切朴实的语言,让我陶醉,让我回味无穷.从字里行间,我体会到了萧红儿时的那种孤寂,和被愚昧与迷信包围的生活.幸好她有一个性格爽朗的爷爷,陪伴她度过童年,让她留下了一些甜蜜的回忆.  相似文献   

8.
《呼兰河传》是现代女作家萧红的代表作,是一部反映20年代初东北人民苦难生活的长篇小说,是作者在阅历人生之后,写出的一部独特的乡土作品。它朴实细致地描写了自己的童年,真实生动地再现了故乡人民在封建统治下的坎坷与艰辛,控诉了根深蒂固的传统封建思想、封建习俗对人们的戕害,也表现了呼兰河人民的善良与顽强。 《呼兰河传》在艺术上更臻成熟。正如茅盾所说:“要点不在《呼兰河传》不象…严格意义的小说,而在于这‘不象’之外,还有些别的比‘象’一部小说更为 ‘诱人’的东西:它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  相似文献   

9.
艺术家往往对生活的观照形成了一种特别姿态和角度。正如鲁迅之于国民性的洞察与鞭挞,冰心对母爱、童心、大自然的赞美一样,萧红作为一个独具个性的作家,一定也有着某种贯穿性的蕴含她独特体验与发现的东西。《生死场》被认为是表现爱国主义与民族抗争主题的,《呼兰河传》被看作是回忆故乡和童年的散文化抒情小说,但我觉得背后总有某种深层的东西被遮蔽被忽略了,在一次又一次投入萧红的小说世界后,我终于获得了豁然开朗的感悟:萧红独特的生命态度和生命意识从语言背后彰显出来,进而使她的小说世界得到了重新敞开。  相似文献   

10.
<正>萧红是文学的天才。她的的小说《呼兰河传》用儿童的眼光打量这个世界,把一个个独立的故事串联成长篇小说。茅盾在《论萧红的〈呼兰河传〉》中评论说:"也许有人会觉得《呼兰河传》不是一部小说。他们也许会这样说:没有贯穿全文的线索,故事和人物都是零零碎碎,都是片段的,不是整  相似文献   

11.
萧红的《呼兰河传》是萧红的代表作之一。随着对萧红研究的深入,《呼兰河传》也被研究者从各个角度、各个层面进行了挖掘和阐释。《呼兰河传》无疑是萧红思想逐渐成熟、阅历日益沉淀的成果,她以一种沉静的、坦然的、从容的姿态描绘着她所熟悉的呼兰河城,以一种成熟的、悲悯的情怀追忆着慈祥又童心不眠的祖父,怀念着可笑又可怜的有二伯,梦幻着藏着她绚烂纯真的后花园。  相似文献   

12.
萧红在小说创作中勇于打破传统的模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即明显的诗化倾向。这种风格特征尤其体现在她的自传性长篇小说《呼兰河传》中。《呼兰河传》以情感为线索,夹杂着童稚化的语言,运用象征的艺术手法,烘托出一片画意诗情。  相似文献   

13.
萧红被称为“内观和自传型的作家”,短短十年的创作生涯中几乎每一部散、小说集中都有自己的“身世之作”,而且无论是自传散集《商市街》还是追忆型长篇小说《呼兰河传》都代表了她的最高成就。她这种一以贯之的追忆型创作,来自于她的独特气质。通过萧红在抗战中的追忆型小说创作,可以看到作家对童年生活如何回忆与重建,如何遗忘和省略,从而表达个人对战争的一种独特的体验方式。  相似文献   

14.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祖父的园子》。对于作者萧红,我们并不陌生,四年级时曾经学过她的《火烧云》,两篇文章都是节选自作者的长篇小说《呼兰河传》。呼兰河在萧红的故乡,《呼兰河传》写的就是她故乡的人、故乡的事。对萧红来说,祖父具有非同一般的意义。现在我们来看看萧红在《呼兰河传》中有关祖父的一段文字。(出示:呼兰河小城里边,以前住着我的祖父,现在埋着我的祖父。  相似文献   

15.
《湘南学院学报》2020,(3):38-41
《呼兰河传》是萧红个人才华的充分体现,是其在感情上的延续与支撑。香港作为萧红回忆故乡呼兰河的一个特殊机制,开启了属于萧红极其个人化的情感经历,记忆中儿时生活的温情又透露出现实窘境中的萧红的情感向往,从而凝成了其小说中跨越时空的情感交流,成为其独特的魅力所在。  相似文献   

16.
句芒 《华章》2011,(10):28-29
《祖父》节选自长篇小说《呼兰河传》,作者萧红被誉为“30年代的文学洛神”,是“民国四大才女”中命运最为悲苦的女性,也是一位传奇性人物。《呼兰河传》是萧红的代表作,是一篇散文化的长篇小说。小说前两章里作者的笔触就像电影镜头一样,缓缓在呼兰小城扫过,寒冷、泥土、灰尘、喧嚣、荒凉、愚昧、轮回、挣扎,  相似文献   

17.
萧红是一位创造力突出的天才女作家,《呼兰河传》是她的代表作。在这部带有自传性质的小说中,她不仅创造了散文化小说的新样式,而且在民俗抒写方面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萧红在作品中抒写了众多故乡民俗,这些民俗不仅为作品增加了地方色彩,它们本身也蕴涵了丰富的文化内涵。本文拟从民间节日、人生礼仪、民间戏剧、民间信仰等几方面入手,简要分析《呼兰河传》的民俗抒写,力求能够揭开这些蕴含着独特人生体验的民俗的神秘面纱,能够带给读者更多的文化审美体验。萧红的民俗抒写不仅表现了传统落后文化对人的戕害,而且也揭示了乡土农村社会固有的黑暗生活法则。  相似文献   

18.
萧红对小说体有自己独特的感性理解与理性坚守,《呼兰河传》打破了传统小说的既定格局,将她的抒情小说艺术提升到一个相当圆熟自如的境界,本从体和结构特征两方面阐释了萧红抒睛小说的内质。  相似文献   

19.
论女作家肖红的小说创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萧红是在三十年代中国社会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尖锐复杂的斗争旋涡中成长起来的一位颇有成就的女作家。她用自己的作品丰富了中国现代文学的宝库,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一席地位。在人世间仅度过三十一个春秋的萧红,她不足十年的文学创作生涯却是值得骄傲的,她留下了近八十万字的文学遗产。特别是她的小说创作更是富有成果的。自三十年代初开始,她便相继发表了《弃儿》、《王阿嫂的死》、《生死场》、《小城三月》、《呼兰河传》、《马伯乐》等一系列引人注目的小说,特别是继著名的《生死场》“给上海文坛一个新奇和振动”之后,她又在《呼兰河传》中表现出了她那夺目的思想和艺术光彩。她选定了“五四”以来由鲁迅所  相似文献   

20.
萧红以其《生死场》、《呼兰河传》等文学作品著称于现代文学,她以女性又有别于女性的观点描述她生活的民国时代,寒冷、悲凉又带着憧憬,这些是她描绘民国社会的基本方向。本文从萧红的日常生活角度,分析其创作方向的三大源头,萧红独特的个人经验,女性主义观点及写作观,以此认识萧红作品中的痛苦、希望和她当时生活、创作的真实意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