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个黑孩子出生后,体弱多病,他母亲到处去为他寻药,也无济于事。后来,那孩子的母亲听从一位乡村医生的建议,让那孩子去学拳击,以增强体质,强健筋骨。  相似文献   

2.
小心我揍你!     
一个黑人孩子出生后,体弱多病,他的母亲到处去为他求医问药,也无济于事。后来,孩子的母亲听从一位乡村医生的建议,让他去学拳击,以增强体质。学习拳击之后,黑孩子的身体渐渐强壮起来,但他的脾气却非常暴烈,常常惹是生非,妈妈也常常  相似文献   

3.
看不见的爱     
夏季的一个傍晚,天色很好。我出去散步,在一片空地上,看见一个10岁左右的小男孩和一位妇女。那孩子正用一只做得很粗糙的弹弓打一只立在地上、离他有七八米远的玻璃瓶。那孩子有时能把弹丸打偏一米,而且忽高忽低。我便站在他身后看他打那瓶子,因为我还没有见过打弹弓这么差的孩子。那位妇女坐在草地上,从一堆石子中捡起一颗,轻轻递到孩子手中,安详地微笑着。那孩子便把石子放在皮套里,打出去,然后再接过一颗。从那妇女的眼神中可以看出,她是那孩子的母亲。那孩子很认真,屏住气,瞄很久,才打出一弹。但我站在旁边都可以看出他这一弹一定打不中…  相似文献   

4.
在我们的身边,常常可以见到这样的情景,一个三、四岁的孩子在玩耍,一不小心,被身边的椅子绊了一下,摔倒了,大哭……这时,他的母亲匆匆跑来,一边抱起孩子,一边说:“宝宝不哭,宝宝不哭,椅子坏,椅子绊了宝宝,妈妈打椅子。”  相似文献   

5.
在我们的身边,常常可以见到这样的情景,一个三、四岁的孩子在玩耍,一不小心,被身边的椅子绊了一下,摔倒了,大哭……这时,他的母亲匆匆跑来,一边抱起孩子,一边说:“宝宝不哭,宝宝不哭,椅子坏,椅子绊了宝宝,妈妈打椅子。”  相似文献   

6.
看不见的爱     
夏季的一个傍晚,天色很好。我出去散步,在一片空地上,看见一个10岁左右的小男孩和一位妇女。孩子正用一只做得很粗糙的弹弓打一只立在地上、离他有七八米远的玻璃瓶。那孩子有时能把弹丸打偏一米,而且忽高忽低。我便站在他身后不远,看他打那瓶子,因为我还没有过打弹弓这么差的孩子。那位妇女坐在草地上,从一堆石子中捡起一颗,轻轻递到孩子手中,安详地微笑那孩子便把石子放在皮套里,打出去,然后再接过一颗。从那妇女的眼神中可以看出,她是那孩子的母亲那孩子很认真,屏住气,瞄很久,才打出一弹。但我站在旁边都可以看出他这一…  相似文献   

7.
夏季的一个夜晚,天色很好。我出去散步,在一片空地上,看见一个10岁左右的小男孩和一位妇女。那孩子正用一把做得很粗糙的弹弓打一只立在地上、离他有七八米远的玻璃瓶。那孩子有时能把弹丸打偏一米,而且忽高忽低。我便站在他身后不远,看他打那瓶子,因为我还没有见过打弹弓这么差的孩子。那妇女坐在草地上,从一堆石子中捡起一颗,轻轻递到孩子手中,安详地微笑着。那孩子便把石子放在皮套里,打出去,然后再接过一颗。从那妇女的眼神中可以看出,她是那孩子的母亲。那孩子很认真,屏住气,瞄很久,才打出一弹。但我站在旁边都可以看…  相似文献   

8.
看不见的爱     
夏季的一个傍晚,天色很好。我出去散步,在一片空地上,看见一个10岁左右的小男孩和一位妇女。那孩子正用一只做得很粗糙的弹弓打一只立在地上、离他有七八米远的玻璃瓶。那孩子有时能把弹丸打偏一米,而且忽高忽低。我便站在他身后不远,看他打那瓶子,因为我还没有见过打弹弓这么差的孩子。那位妇女坐在草地上,从一堆石子中捡起一颗,轻轻递到孩子手中,安详地微笑着。那孩子便把石子放在皮套里,打出去,然后再接过一颗。从那妇女的眼神中可以看出,她是那孩子的母亲。那孩子很认真,屏住气,瞄了很久,才打出一弹。但我在旁边都可以看…  相似文献   

9.
妞妞 《学习之友》2012,(12):34-35
小时候,在院子里为争秋千和同龄的孩子打架。因为比对方高壮,很轻易就把他按到地上打哭了。他爬起来,一边哭着朝家中跑一边说,你等着,等我让我哥来打扁你。  相似文献   

10.
镜头一一位母亲带着3岁的男孩进了商店。到了楼梯下,母亲让孩子自己爬楼梯,母亲则在后面关切地看着他。孩子一歪,倒在楼梯上,哭了。母亲:宝宝不哭,自己爬起来!周围顾客看到这情景,表情不一:一位胖妈妈,正吃力地抱着她五六岁的胖儿子往上爬。这时把孩子放在地上,一边喘气一边撇着嘴对身旁另一位顾客说:“八成是后妈!”跌倒在楼梯上的小男孩已经自己站起来,一摇一晃地继续往上爬,他妈妈欣喜地看着他……在这位胖妈妈心目中,亲妈就应该是过度保护主义者,就应该代替孩子克服困难。这势必造成孩子的软弱和自卑。结果就会出现这…  相似文献   

11.
赞扬孩子吧     
日本著名的教育家铃木找到了教孩子学说话、学走路的最佳教育方法后,每年能培养700个与莫扎特同龄水平的小神童.一下子,他在日本成为了家喻户晓的人物. 一天,一位年轻的母亲千方百计地找到铃木,跟他说:"你认为所有的孩子都是小提琴家,而我的孩子已经练了几年了,也没有长进,你若能把他教好,我就服了你." 铃木跟着那位母亲到了她家,那孩子只有五六岁. 母亲让孩子把小提琴拿出来,演奏一段给铃木听.小男孩一看是铃木大师来了,心中发慌.吱吱呀呀拉了一遍,比青蛙叫好不到哪里去,还不如平常的水平.母亲拉长了脸. 谁知铃木像发现新大陆似的,一把搂住孩子说:"你拉得太好了,太动听了,你再拉一段给我听听."孩子激动得脸都红了,接着又拉了一段,比第一段好一些.母亲在一边看得目瞪口呆.  相似文献   

12.
周末,我同爸妈逛夜市,走到鞋城时看到一个穿西装的男人正在打一个四五岁的孩子,拳打脚踢,打得孩子不停地在地上翻滚。看热闹的人不少,劝阻的却无一人。我想:可能是那孩子不小心碰到那人或是拿了他什么东西吧?可那么小的孩子懂什么?正想着,突然冲过来一个衣衫褴褛的女人,显然是孩子的母亲,她一边紧抱孩子,一边泣不成声。这时,我通过人们的议论知道:这打人的是小孩的父亲,家里穷,不赚钱养家,还把家里剩下的一点钱拿去花天酒地,妻子无可奈何才出来  相似文献   

13.
今天,我独自一人来到了社区附近的图书馆,刚推开图书馆门,就听到“扑通”一声,随即就传来了哇哇的哭声,原来是一个孩子跌倒了。两旁“自视清高”的读书人要么不予理睬,要么就轻视地瞟一眼那跌倒的孩子。我刚要上前,突然打扫图书馆的清洁员跑了过来,急忙抱起那孩子, 一边拍他的背,一边让他的头靠在自己的肩上。终于,孩子不哭了,清洁员将他送出了图书馆。  相似文献   

14.
一天下午,我到校医院去打针,遇上一个幼儿园的老师领着一个孩子也去打针。老师拉着那孩子的手走进注射室,亲切地说:“龙龙是个男子汉,是个勇敢的孩子!不怕疼,打针不哭。”尽管那孩子的脸上充满着惊慌、惧怕的神色,但嘴里不停地说着:“龙龙不怕疼,龙龙打针不哭……”俨然是个“小男子汉”!打针时,那孩子虽然微微地咧着嘴,眼睛里含着泪花,但他还是强忍住了,始终没有哭出声来,眼泪也没有掉下来。龙龙一离开注射室,那护士就笑着对我说:/“这孩子真逗!上午,他妈妈带他来打针时,他死活不肯来,他妈妈连拉带拽,好不容易把他拖到注射室。一到注射室门…  相似文献   

15.
在一家人吃饭的时候,万先生发现自己6岁的儿子一边吃,一边对着他挤眉弄眼。他起初没觉得有什么不妥,只是对儿子说吃饭要有吃饭的样子。可儿子没有听话,还是在那做鬼脸,万先生便打了他一下,孩子就哭了。可孩子平静后,他的脸又开始不由自主地动起来,万先生从未见过这种情况。情急之下他找来胶布,把孩子的眼皮、眉毛全部贴住固定。可胶布下孩子的眼皮还是在扭在挤,万先生几乎快急疯了。  相似文献   

16.
看不见的爱     
夏天的一个傍晚,我出去散步。在一片空地上,看见一个10岁左右的小男孩和一位妇女。那孩子正用一只做得很粗糙的弹弓打一只立在地上、离他有七八米远的玻璃瓶。 小男孩有时能把弹丸打偏一米,而且忽高忽低。我站在他身后不远,一直看他打那瓶子,因为我还没有看见过弹弓打得这么差的孩子。那位妇女坐在草地上,从一堆石子中捡起一颗,轻轻递到孩子手中,安祥地微笑着。从那妇女的眼神可以看出,她是那孩子的母亲。 孩子很认真,屏住气,瞄了很久,才打出一弹。但我站在旁边都可以看出他这一弹一定打不中,可是他还在不停地打。 我走上前…  相似文献   

17.
莲花 《家教指南》2004,(4):51-51
有一个黑人家庭,母亲想让渐渐长大的儿子做些事。一天,她让儿子去零售商店买点食品,孩子高高兴兴地走了,心里非常自豪。到了街上拐角处,一群小孩把他几拳打倒,抢去了钱,孩子流着泪跑回家,把一切告诉了母亲。母亲没说什么,给了他更多的钱,让他再去。孩子不愿去,母亲告诉他说,你没惹那些孩子,你没有错。别理会他们就行。孩子怯怯地走了。不久,他又慌慌张张奔回家中,他告诉母亲,那群小孩又追他了。母亲责备说:“难道因为这个就往家里跑吗?”她用命令的口气让孩子再去,孩子无可奈何地去了,结果钱被抢了,还遭了打,他哭喊着往家里跑,向母亲哭诉。…  相似文献   

18.
暑假的一个傍晚,阵阵凉风拂过,令人顿感惬意。我出去在一片不大的空地上散步,看见一个10岁左右的小男孩正用一只做得很粗糙的弹弓打一只放在地上离他有七八米远的玻璃瓶,一位妇女在他旁边。那孩子的弹法实在差,竟把弹丸打偏一米多,而且忽高忽低。那位妇女坐在草地上,从一堆石子中捡起一粒,轻轻递到那孩子手中,安详地微笑着。那孩子把石子放在皮套里,打出去,然后再接过一颗。从那妇女的眼神不难看出,她是那孩子的母亲。那孩子很认真很投入,屏住气,瞄很久才打出一弹。但我站在旁边都可以看出他这一弹一定打不中,可是他仍在不停地打。我不由得…  相似文献   

19.
生命的召唤     
记得小时候,我住在加拿大挪瓦斯科塔乡下时,发生了一件事。邻居的太太去世,鳏夫整日酗酒,根本不管孩子。村中有位寡妇把那家的一个男孩带回了自己家。她很贫穷,又没上过学,但却竭尽全力照顾这浑身发抖、性情孤僻的孩子。孩子好像转眼间变了,个子长高了,性格也变开朗了。但是我们和他不熟,谁也不跟他讲话,这使他感到很自卑。有一天,他的养母看见我们在玩耍,而那孩子却躲在一边抽泣,没人理睬。她把他带回  相似文献   

20.
案例一个离异家庭的母亲打来电话说:“儿子最近突然不肯去读书了,真急死我了。”她一边打电话一边哭,“这孩子从小就比较崇拜父亲,嫌我管他太多、太唠叨。我们两口子离婚时也没征求孩子的意见,只是把孩子当一件物品一样判给了我。孩子想跟父亲,但父亲不要他,孩子觉得父亲抛弃了他。我觉得欠儿子很多,就在物质上拼命满足他。儿子要鳄鱼、阿迪达斯这些名牌,全都买给他。我一有事外出,就叫饭店给他送饭上门。上学期的一天,老师说儿子‘就因为你一个人的成绩差,拖了全班的后腿,把全班平均分落下来了’。从此,我儿子就不去上学了,天天在家玩电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