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郭小川的诗歌充分汲取了中国传统诗歌的精髓,用自己饱含深情的笔书写了世间美好的事物,使其诗歌蕴含着丰富的审美教育功能。人们读了郭小川的诗歌,能够怡情养性,陶冶情操,找到信心和力量。本文从道德美、人格美、自然美、艺术美等四个方面进行了较为透彻的阐述,为郭小川诗歌的赏析提供了很好的借鉴与思路。  相似文献   

2.
继承和发扬我国古典诗歌的传统表现手法和表现形式,为新诗创作所用,这是不少诗人在探求着的课题。诗人郭小川在这方面是有突出成就的。他的《青纱帐——甘蔗林》吸取古典诗歌营养,创造了新的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是值得重视的。在古典诗歌中,前人总结出赋、比、兴三种主要表现手法,郭小川这首诗以赋的表现手  相似文献   

3.
本文一反郭小川为自由体诗代表的陈说,肯定60年代后的郭小川,实际上应为现代格律诗的典型诗人。文章着重指出:郭小川对中国现代格律诗的杰出贡献,更多的表现在他的创作实践上:(1)他创造了以“句组”、“句群”为“节奏单位”的新格律要素和新的格律化运行机制,并体现出“参差均衡律”的新的美学原则;(2)创造出丰富多彩的“定型化”的诗歌艺术体式。而诗歌艺术体式或结构形态,则是诗人生命底蕴,通过形象思维和感情结构的形态经由语言文字的“定型”,而外射、而物化的结果。(3)郭小川的创作实践,还昭示出新格律诗的研究者和实践者,必须注意的诸多问题(文中概括为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战士的心永远跳动”.这是诗人贺敬之写在《郭小川诗选》英文本序开篇的赞语.郭小川的形象,是战士、诗人的形象.在中国新诗发展史上,他的诗歌创作是令人注目的,郭小川的名字无可争辩地占据着重要篇章.只要把小川的诗放在他所歌唱的时代里去考察,就会真正理解他的诗歌具有深刻的思想内容和独特的艺术个性,才会正确评价他在新诗发展中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郭小川是当代优秀的诗人,在诗歌形式上他苦心研讨,勇于创造。本文第一部分,对郭小川的新诗体“长短句’和“长廊体”给予充分的肯定与较高的评价。作者不仅考察了郭小川新诗体同我国古代诗词曲赋的源流关系,而且与现、当代诗歌形式作了一些对比,指出他在新诗形式上的探求和创新,反映了诗人的艺术向往与美学理想。本文第二部分,对郭小川诗歌中的用韵以及对偶、排比等修辞手法作了深入细致的探讨,热情赞扬了诗人在追求诗歌形式美方面的新建树。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当代诗歌史上,郭小川的名字无疑可以进入最优秀的诗人之列.即使是在九十年代的今天,尽管诗歌园地已经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但我仍敢肯定,直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出现能够超越郭小川的新人.  相似文献   

7.
苏雯 《教学随笔》2013,(6):93-95
胡先骕先生所著的《忏庵诗》集不仅充分汲取了我国古代诗歌韵律的精髓,而且在此基础上又充分表现出诗歌的美感和情韵。他虽然是中国近现代享有国际声誉的植物学家,在植物学界成绩斐然,著有论著十余部,尤其是发现了有"活化石"之称的水杉,但他在教育界和文学界也同时造诣颇深。作为诗人,他是中国传统诗词的捍卫者,这部《忏庵诗》就是他的代表作。该诗集所著诗歌以律诗为主,其诗歌的修辞手法,主要从诗歌中押韵的运用、词语的选择、结构的安排等方面来分析,向读者展现诗歌中语言的声音美、意义美、均衡美及联系美等特点。  相似文献   

8.
艾青、郭小川的诗是诗坛公认的新诗代表,这是两座将永远受到人们瞩目的艺术高峰,各有其独特的光彩.从语言上看,存在着深沉与热烈、单纯与繁富的区别,从抒情方式上看,存在着象征比拟与直抒胸臆的区别,从结构方法上看,一骈一散,一个讲究合乎绳规的结构美,一个倾向于散淡自然.艾青、郭小川作为新诗拓荒者的苦心,是有目共睹的.他们分别达到了各自的胜境,对于一个诗人来说,艾青体,郭小川体是一个至高无上的荣誉.  相似文献   

9.
废名是个有自己独创的、成系统的诗歌理论的诗人,他的诗歌可看作其理论的实践.他主张新诗要用合乎语法的“文学的国语”写作,表现诗人个体的生命之诚,即由现实触发的感受、想象.他的诗歌文本的语言是自然形态的语言,没有一般意义上的“诗味”.其诗美内质在于“诗的内容”,即个体的感受、体验,独具机杼的想象.  相似文献   

10.
诗歌作为一种高雅而纯粹的语言艺术,是对语言极为讲究和精巧的运用.诗歌之美,不仅源于它所传达的内容,也表现在它所呈现的形式上.在中国古典美学中,诗歌语言的建筑美是美通往生活的传播渠道,在终极价值的层面上通常是真善美的最高境界.如果说外在的形体结构美如同一座高大建筑物的主体结构的话,那么,内在的结构美则是构成这座高大建筑物的一雕栏、一砖瓦的形态美,以及这雕栏、这砖瓦等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和谐美.  相似文献   

11.
郭小川是中国当代文学史上成绩卓著的政治抒情诗人,引领过诗歌创作的潮流.然而, 《望星空》、《一个和八个》等作品被认为偏离了文学规范,受到深深的质疑与严厉的批判.1959年之后遭到极端现实严重打击的郭小川,被强制回到文学规范轨道上来,政治命运和诗学命运都发生了重大的改变,此后郭小川的诗歌创作开始转向,遵命写“革命的诗”.这位才华横溢的诗人,诗歌才华被永远淹没,与他的诗学理想渐行渐远,直至生命的终结也没能实现创作上的再次辉煌.  相似文献   

12.
诗人田禾的诗集<野葵花>集中地展示了广大人民在苦难生活中的坚韧与美丽.对故土、对乡村、对广大农民生存状态的深情歌唱,表现出了诗人田禾执着的生命意识和博大的人道主义情怀.诗歌中"原初语言"的运用,增强了诗歌的情感美与艺术美.  相似文献   

13.
一、文中美的因素 散文被誉为“美文”,既是散文家又是诗人的朱先生笔下的散文更是美不胜收,《荷塘月色》是朱自清先生抒情散文中的精品、代表作,也是中学语文教材中的传统篇目。长期以来,它的艺术魅力经久不衰,深受广大师生喜爱。因此《荷塘月色》是我们进行审美教学的优秀范文。 《荷塘月色》之所以美,除了它结构精巧、描绘细致等特点外,主要表现出语言美和意境美。 1.语言美 朱自清先生可谓散文语言大师,他的散文语言极具个性特色,笔法娴熟,想象丰富,变幻多姿,是散文语言境界的一座高峰。 诗歌的语言是最凝练的,《荷塘月色》虽不是诗歌,但在文章中确实体现了作者字斟句酌、锤炼语言的工夫,许多字词包容了极丰富的内涵,其简洁、确切是别的字词所无法替代的。如“路上只有我一个人,背着手  相似文献   

14.
艾青、郭小川的诗是诗坛公认的新诗代表,这是两座将永远受到人们瞩目的艺术高峰,各有其独特的光彩。从语言上看,存在着深沉与热烈、单纯与繁富的区别,从抒情方式上看,存在着象征比拟与直抒胸臆的区别,从结构方法上看,一骈一散,一个讲究合乎绳规的结构美,一个倾向于散淡自然。艾青、郭小川作为新诗拓荒的苦心,是有目共睹的。他们分别达到了各自的胜境,对于一个诗人来说,艾青体,郭小川体是一个至高无上的荣誉。  相似文献   

15.
岑参是盛唐边塞诗派的代表人物.他的边塞诗有着极其鲜明的艺术个性,表现出特有的艺术魅力.《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一首咏雪兼送别之作,诗作极力展示了西北边塞的风情美.诗人从描绘边塞严寒中的奇丽风光着笔,通过独特的环境描写,充满奇情妙思,衬托出深厚的离别之情.岑参诗歌诗情与画意交融,富有音乐美,善于独创意象,体现鲜明个性.诗歌雄健而奔放,表现出一种阳刚的风骨美和奇特壮丽的异域美景.  相似文献   

16.
岑参是盛唐边塞诗派的代表人物.他的边塞诗有着极其鲜明的艺术个性,表现出特有的艺术魅力.《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一首咏雪兼送别之作,诗作极力展示了西北边塞的风情美.诗人从描绘边塞严寒中的奇丽风光着笔,通过独特的环境描写,充满奇情妙思,衬托出深厚的离别之情.岑参诗歌诗情与画意交融,富有音乐美,善于独创意象,体现鲜明个性.诗歌雄健而奔放,表现出一种阳刚的风骨美和奇特壮丽的异域美景.  相似文献   

17.
郭小川既是战士,又是诗人.这两种身份融入了郭小川的生命,成为他的人格,导致了郭小川生存状态的两重性.战士和诗人双重人格共同作用下不但成就了郭小川,而且也使他陷入了矛盾的境地.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对郭小川的诗歌评价出现了“降温“的现象,认为郭诗代表偏狭的文学观念,无较高的审美价值,缺乏独立思考。笔者认为文学的价值观并不完全一致。只要作品满足了客体的需要(当然是健康的)就具有自己的价值。文学的价值也应与时代联系起来。郭小川的诗在当时最大限度地满足了人民的需要,自然极有价值,况且其有独到价值的名篇至今流传。郭小川的诗虽有失误,但主要方面现在看来还是体现了一代大诗人的独到见解和思想惑情。这一点恰恰使他的诗作高于同时代的其他诗人的作品。新时期的诗歌的巨变之一在于诗人们恢复现实主义传统,加强了主体意识。其实这种变化与郭小川当年的探索是分不开的。郭小川的诗歌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不可轻易加以贬低。  相似文献   

19.
徐志摩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非常有成就的诗人,他用独特的艺术风格征服了无数读者,而他诗歌中所独有的那种艺术风格是与他的性格息息相关的,外向活泼、空灵洒脱与其旷世的才华精妙地结合在一起,使他的诗歌独具匠心,充分展现了超凡脱俗的想象力和艺术才华。也因此,才使韵律、性灵、意象、意境这些艺术之美在他的诗歌中无处不在,蕴含极深。他的诗歌,特别是抒情诗,达到了相当高的艺术水平,其艺术美主要表现在韵律美、性灵美、意境美上。  相似文献   

20.
伴随堂·吉诃德异想人生的是他异想式的语言,而顾城作为一位童话诗人,在某种程度上,他的诗歌的语言与堂·吉诃德的语言殊途同归。顾城诗歌的语言具有诗歌语言的普遍特征,但又不乏顾城式的呓语、错位、童话色彩等。可以说,他的诗歌的语言就是一座城,虽万般变化,但却都不离其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