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明代冯梦龙所编的《喻世明言》(又名《古今小说》)、《警世通言》和《醒世恒言》,是在文学史上享有盛誉的白话短篇小说集,人们习惯上统称为“三言”。近年来,各地出版社出版的“三言”恐怕已有一二十种,但这些“三言”在校注(有些版本无注释)质量上,都没有超过,甚至还不及50年代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一套“三言”校注本(许政扬校注《喻世明言》,严敦易校注《警世通言》,顾学颉校注《醒世恒言》)的水平。 直到最近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推出了“三言”新注全本(陈曦钟校注《喻世明言》,吴书荫校注《警世通言》,张明高校注《醒世恒言》1994年10月第1版),上述情况才有所改变。可以说,这套“三言”新注本的校注工作真正做到了后来居上。  相似文献   

2.
冯梦龙编著的拟话本“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是明代短篇小说的翘楚,在当时就备受喜爱,甚至带动了短篇白话小说写作的蔚然风气。“三言”的这一成就当然与冯梦龙高超的写作技巧和不俗的审美情趣紧密相联。但更重要的原因恐怕是其在内容和情节改编过程中的独具匠心:虽然“三言”的题材绝大多数都来源于前代,  相似文献   

3.
陆云龙、陆人龙兄弟是明末两位重要的小说作家。鉴于陆氏兄弟所创作的四部小说(《型世言》、《辽海丹忠录》、《魏忠贤小说斥奸书》、《清夜钟》在明末清初小说史上所占的重要地位,学术界多年来一直注意搜寻二人的生平资料,然而长期以来收获甚微。《明  相似文献   

4.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是明代白话小说集《警世通言》中的名篇,也是冯梦龙的代表作之一。这篇小说以细腻的笔触塑造了一个执著追求自己心中美好愿望的女性形象.  相似文献   

5.
《型世言》是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C·N·R·S)研究员陈庆浩先生在蒐集中国域外汉文小说资料时发现的一部明代短篇小说集子。这是继冯梦龙的《三言》和凌濛初的《二拍》全本面世后一个比较重要的发现。明版《型世  相似文献   

6.
《今古奇闻》乃晚清一部短篇白话小说集,据孙楷第《中国通俗小说书目》(下简称《孙目》)及江苏社科院《中国通俗小说总目提要》(下简称《提要》)等书记载,存世有三种版本,一为光绪十三年(1887)上海东壁山房原刊本,二为光绪辛卯(1891)北京坊刊本,三为光绪辛卯(1891)铅印本。笔者查阅了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所藏东壁山房原刊本,书为聚珍版,凡六册,扉页题“上元王寅冶梅氏选”,扉二有牌记“光绪十三年岁次丁亥孟夏开刻”,卷前题“东壁山房主人编次,退思轩主人校订”,前有序言,署“光绪十三年岁次丁亥夏四月上…  相似文献   

7.
冯梦龙(1574-1646)编撰的“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已被公认为中国古代白话短篇小说的经典作品。近数十年来,特别是近十几年,全国至少有数十家出版社出版了“三言”,其影响更广播于一般读者。但这绝不是“三言”及冯梦龙命运的全部。虽然当“三言”于晚明天启年间先后刊行后曾被海内“奉为邺架珍玩”,并传于域外,明末清初也有过几种翻刻本,但很快就在偌大  相似文献   

8.
《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是明末文学家冯梦龙编纂的一本宋元明白话短篇小说集,它反映了这个时期的社会生活、语言文化等多个侧面,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俗话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作为一个新闻工作者在阅读《三言》时感兴趣的还是新闻。笔者注意到,书中涉及到“新闻”的地方有近10处,且涉及新闻的这些篇章从内容和语言方面可以。看出多是明朝时期的作品。我们如果对此情况仔细品味一下,会有助于我们对明朝“新闻现状”的了解。 从《三言》中“新闻”一词的使用来看,这时“新闻”一词的涵义已远远告别它的最初意义:“最近听说的事实”(此义如唐·李咸用诗:“旧业久抛耕钓侣,新闻多说战争功”),和今天“新闻”一词涵义有些接近,特指人们急于想知道的在社会上快速传播的事实。它常与“报”、“传”之类的词连用,显示出它内容的可传性。如: 《蔡瑞虹忍辱报仇》:“扬州城里传遍了这出新闻,又是强盗,又是奸淫事情,有妇人在内,那一个不来观看。” 《乔太守乱点鸳鸯谱》:“当时若是刘公允了,却不省好些事体。止因执意不从,到后生出一段新闻(即乔太守乱点鸳鸯谱一事),传说至今。” 《陈多寿生死夫妻》:“街坊上听说陈家癞子做亲,把做新闻传说道:‘癞虾蟆也有吃天鹅肉的日子。  相似文献   

9.
自从顾炎武提出“八股盛而六经学微”之说后,清代以降的《诗经》研究者,皆对有明一代的《诗经》研究,持贬抑态度。如皮锡瑞的《经学历史》,仅用“季本、郝敬多凭臆说”,“丰坊造《子贡诗传》、《申培诗说》以行世而世莫能辨”二语,将有明一代《诗》学否定得一干二净。胡朴安的《诗经学》,谓明人“在义理一方面言,不如宋人之精;在考证一方面言,不及汉唐之密”。谢无量的峡经研究》,以“无甚精义”四字概括明代精》学。林叶连的帅国历代诗经学》,更举真伪不分的《诗传嫡家》、《诗传阐》、姚允恭《传说合参》三著,以证“明朝学者…  相似文献   

10.
I_(11)作品集注释:“两国以上多种体裁的文学作品集入此,一种体裁的入下列各类。”这里的“两国以上”,还附加着一个前提条件,即是不同地区的“两国以上”,如果同一地区,不论单一体裁或多种体裁的文学作品集,均不入I_(11)/19,而要分到I_3/7各国文学类。当作品集的书名标明为某一地区的文学作品集时,归类不会发生问题。易于出差错的是,当两国或两国以上的文学作品集的书名未标出它为某一地区的作品时,常常会忽略I_(11)注释的前提条件,不去查究那些作品是否同属于一地区,立即将之归入I_(11)/19各类。例如,《爱情的季节》是两国以上的短篇小说集,此书有的馆入I_(14)小说集。查看这短篇小说集,作者是拉丁美洲、中美洲、南美洲一些国家的作者。因  相似文献   

11.
我国古代短编小说,有笔记小说、传奇、话本、拟话本、平话等各种样式。在I242类下,为这些不同的样式分别立了类:1242.1笔记小说,其中传奇小说入此类:1242.3话本、评话。考虑到一些作品集是短篇小说各种样式的综合集,于是又设置了I242.7短篇小说。显而易见,古代各种样式的短篇小说集则分别入I242.1或1242.3,各种样式的综合集则入I242.7。翻检一些馆的分类目录,我们发现《古代白话短篇小说选》(胡士莹选注)、《古代短篇白话小说选注》(北京出版社)、《西湖古代白话小说选》等作品集被分到I242.7短篇小说类。这些作品集归类是否确当,主要是看它们是否各种不同样式的短篇  相似文献   

12.
端木蕻良:1912年生。北京市作协、中国红学会、中华诗词学会、国际友人研究会等部门顾问。主要著作有长篇小说《科尔沁旗草原》、《大地的海》、《曹雪芹》等及短篇小说集,散文集多部。  相似文献   

13.
近读冯梦龙编辑的宋元明时期的白话短篇小说集《三言》,在《警世通言》的序中,有一段字十分感人。我反复阅读很有趣味。  相似文献   

14.
叶静 《大观周刊》2011,(13):127-127,114
印度裔作家奈保尔的第一部小说《米格尔街》是由十七个短篇故事组成的小说集。十七个故事的内容相互独立又有着一定的关联,刻画了特立尼达殖民地下层人民生活中的琐碎的悲欢离合。本文将从作者叙述的风格手法对小说中的“我”进行分析解读。  相似文献   

15.
中国文学发展到明代,除掉新兴的无论在思想和艺术上都有相当高的成就的长篇小说和短篇白话小说以外,在散文方面也取得了不小的成就。特别是晚明小品文,著作丰富,名家辈出,确实可算散文另一鼎盛时期。而  相似文献   

16.
漫说《三字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晚清刘鹗所撰的《老残游记》第七回里,山东东昌府的一位书铺老板,曾向老残介绍蒙学读物在当时的热销: 所有方圆二三百里,学堂里用的 “三”、“百”、“千”、“千”,都是小号里贩得 去的,一年要销上万本呢!所谓百、千、千,是《百家姓》、《千字文》和《千家诗》的简称,而“三”指的便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三字经》。 关于这部以“人之初,性本善”开篇的启蒙课本及其作者,至今尚未见明以前之著录。至明代中、后期,始有学者提及。但或者只涉书名而未言作者,如吕坤(1534—1616)曰:“初入社学,八岁以下者,先读《三字经》,以习见闻”(《社学要略》);或者明说不详作者其人,如赵南星(1550—1627)云:“世所传《三字经》、《女儿经》者,皆不知谁氏所作”(《教家二书序》)。  相似文献   

17.
新书架     
《马原文集(四卷)》马原着.作家出版社,1997年2月 《卷一·虚构》和《卷二·旧死》收入马原的中篇小说,包括《虚构》、《冈底斯的诱惑》、《西海的无帆船》等名篇。《卷三·爱物》是短篇小说集,《卷四·百窘》则是一些散文和文论。正是  相似文献   

18.
任何文学创作都少不了夸张。“夸张”二字,最早见于《列子·天端》:“又有人钟贤世,矜巧能,修名誉,夸张于世,而不知己者,亦何人哉?”意思是说,夸大其词,言过其实的人不可信。夸张又称铺张、夸饰、饰言等。《晏子·问下》:“夸言愧言”中的“夸言”;《史记·刘敬列传》:“两军相击,此宜夸矜见所长”中的“夸矜”;《风俗通·声音》:“乐官所增饰”,及曹植《魏德论》:“宪度增饰”中的“增饰”;王充《论衡》中的“语增”、“增言”;李纯甫《雪诗》“千奇万巧难形容”中的“形容”等,用于修辞,皆为夸张之意。  相似文献   

19.
《欢迎来到猴子馆》是冯内古特于1968年出版的短篇小说集,2017年7月由中信出版集团引入,问世50年来首次出版中文版.这部小说集可谓读懂冯内古特的切口,文章从超现实世界的预见与讽刺、战争控诉与暴力反思、人性的观照与诠释、别具风貌的黑色幽默四个角度来窥探该小说集的出版意义.  相似文献   

20.
任何文学创作都少不了夸张。“夸张”二字,最早见于《列子·天端》:“又有人钟贤世,矜巧能,修名誉,夸张于世,而不知己者,亦何人哉?”意思是说,夸大其词,言过其实的人不可信。夸张又称铺张、夸饰、饰言等。《晏子·问下》:“夸言愧言”中的“夸言”;《史记·刘敬列传》:“两军相击,此宜夸矜见所长”中的“夸矜”;《风俗通·声音》:“乐官所增饰”,及曹植《魏德论》:“宪度增饰”中的“增饰”;王充《论衡》中的“语增”、“增言”;李纯甫《雪诗》“千奇万巧难形容”中的“形容”等,用于修辞,皆为夸张之意。王充《论衡》中有好几篇涉及到夸张,其中《艺增篇》说:“誉人不增其美则闻者不快其意,毁人不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