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拉开了我国探索宇宙奥秘、和平利用太空的序幕。中国航天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走出了一条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孕育积淀了深厚博大的航天传统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在重大科技事件、科学纪念日日益受到社会关注的当下,本文以“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50周年科学家精神展”为例,探讨在科技馆中弘扬科学家精神主题展览的策展机制、展览策划与布展创作。  相似文献   

2.
为回顾百年党史,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中国科技馆自主开发策划了“赤子丹心——与党同龄的科学家”主题展览。该展览以1921年出生的各领域著名科学家为切入点,以科学家精神为主线,展示科学家们在科学领域的卓越成就和探索历程,展现其感人至深的爱国爱党情怀,引导公众尤其是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实现科学精神的传承。本文从主题展览策划的各环节出发,探讨总结了对于科普场馆人物展策划的思考与启示。  相似文献   

3.
2024年3月22日,第二期“论道科普”展览创新沙龙活动在中国科技馆成功举办。沙龙活动围绕“基础科学的科普新表达”主题展开,来自科技史、科学教育、基础科学研究、科学传播等领域专家,通过深入的讨论和交流,分享不同视角下基础科学展览创作的新方向、新思路,为新时代背景下的基础科学展览创新研发注入新活力、探索新路径、开辟新领域。  相似文献   

4.
中国科技馆“论道科普”展览创新沙龙系列活动旨在探索科技馆展览创新的路径。2024年1月30日举办的首期沙龙活动以“科幻主题展览创作”为议题,来自科幻创作、科学研究、科普传播、艺术设计和游戏开发等多个领域的专家展开深入探讨,一致认为科幻元素不仅能够提升展览的吸引力,还能增强科普效果,满足公众对前沿科技的科普需求。与会专家同时针对科幻展览创作提出了一系列创新思路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大医精诚 无问西东:中西医结合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纪实展”作为中国科技馆2020年策划并推出的应急科普展览,是快速开发应急科普展览的一次成功尝试。本文总结和梳理了该展览在主题提炼、设计思路、形式设计、展品征集等方面的做法和经验,提出了对于应急科普展览在策展机制、选题策划、展览内容和形式以及延伸传播方式等问题的思考和对策,以期为科技馆界进一步做好应急科普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为致敬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表150周年,2019年中国科技馆自主开发了“律动世界——化学元素周期表专题展”,以“规律”为主题,传播化学元素及元素周期律相关知识,引导公众思考“准确把握规律”在认识和改造世界过程中的意义和作用。本文按照展览设计的规律,从展览主题策划、内容策划、形式设计、策展机制等四个方面,简介展览设计理念,总结项目开发过程。  相似文献   

7.
如何改变“自上而下”的传统模式,形成“以观众为中心”的展览设计机制,是当前许多科技馆感到困惑、正在探索的命题。厦门科技馆在“问问大海”展览的设计过程中,调研观众所关心的海洋问题,从“观众问题”中提炼展览主题、延伸展览内容、指导展览设计,并采用“基于展品的问题制学习”来设计观众的展览参观过程及教育活动,借助问题引导观众在参观学习过程中更好地探索知识、科学思考,发挥展览的科普价值。  相似文献   

8.
为进一步加强国家能源科普能力建设,继续深化科普效果,助力国家能源发展战略的实施,中国科技馆策展团队结合能源领域的科技创新成果及新型展示技术,研发“同构能源格局”常设展览。本文从展览目标确定、技术路线设计、展览框架搭建、展品内容规划、展示形式设计和布展环境设计等方面探讨在科普展览中构建叙事知识链的方法,阐述能源展览在开发过程中的思考与实践,以期对同类展览研发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9.
我国科技博物馆在数量和规模蓬勃发展的同时,在展览展示方面也暴露出重视科学知识,忽视科学精神传播的问题。这并不符合国家科普事业发展要求和博物馆行业发展趋势,如何通过展览呈现科学精神内涵,是博物馆人需要面对的重要议题。本文以美国CDC博物馆EIS班级礼物在线展览为例,讨论科技博物馆发挥科技藏品的“物证”功能,利用在线展览创造更充分的讲述空间,形成对“求真、怀疑、客观、逻辑”等科学精神内涵更好呈现的做法及实践,以期给博物馆同仁借鉴及参考。  相似文献   

10.
在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的新时代,社会和公众对于科技博物馆的服务需求日益强烈且呈现多样化的趋势。怎样开发教育产品,才能发挥自身优势,更好地为社会创造价值并得到公众的认可和青睐?本文以北京科学中心“地球方圆展”及衍生教育产品为案例,探讨开发与展览同主题的科普剧、展教课程、科普图书、科普短视频等多样化教育产品的路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意义] 以西安交通大学钱学森图书馆为例,研究展示功能在图书馆多义性空间中有机融入的设计创意和实施方案,为图书馆空间重构与空间布局的调整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过程] 采用案例分析法,对“钱学森科学精神与教育思想展”在钱学森图书馆空间中的设计思路和布展过程进行分析,概括其与图书馆空间在定位、结构、服务等方面的有机融合。[结果/结论] 通过对图书馆原有空间资源的深度挖掘和重组,实现展示功能在图书馆多义性空间的有机融合,以支撑类型更为广泛的学术文化交流活动,有效地推动图书馆服务转型与空间变革。  相似文献   

12.
周文娟 《兰台世界》2016,(21):31-33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博物馆数字化展示空间已经不囿于数字化采集、保存、修复等领域。从博物馆数字化展示空间的功能角度入手,将其划分为三个空间层次,即物质空间、体验空间和关系空间,并分析了它们的表现和关系,从这三个空间层次提出其在设计中需要考虑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13.
旧工业建筑改造为展示空间的再利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在工业化向后工业化发民展的进程中出现了大量废弃的旧工业建筑,与此同时我国对展示空间的需求不断扩大,针对这种情况,本通过对比工业建筑空间与展示空间的相似性,指出旧工业建筑改造为展示空间是一种可持续的经济、环境和化遗产保护意识,并提出了旧工业建筑改造为展示空间的再利用方式。[编按]  相似文献   

14.
15.
本文根据合肥市科技馆近年来连续的展区改造实践,认为空间设计是展区改造的物质基础,是展区主题的宏观体现;提出了空间设计要以展览主题为中心、要注重对公众的引导功能、要兼顾科学性与艺术性、要充分利用展示空间、要充分注重安全等原则;并进而提出了空间设计的组织形式选择和基本流程。  相似文献   

16.
ABSTRACT

An academic library's space has traditionally operated as a repository, but with the proliferation of new media and interactive technologies, libraries now also serve as incubators of ideas. Architecture students at Auburn University recently took part in renovating the design library. With the librarian acting as client, they were asked to investigate diverse materials and design methods to create a dynamic and interactive exhibition wall which would showcase the creation of new knowledge and facilitate the dissemination of new information. This article discusses how the plug-in wall acted as a catalyst for the school's renewed communal investment in the library.  相似文献   

17.
Abstract In this article the author describes the process and framework behind the experience of developing a “Legitimate Visual Question Exhibition.” We start with the assumption that a museum has a responsibility to challenge and provoke its visitors and help them create new meanings, thus transcending the traditional model of information transfer. A Legitimate Visual Question Exhibition can effectively accomplish this. It approaches the task through installations of familiar subjects and stories presented in a manner that provokes questions that aren’t easily answered by cause‐and‐effect explanations. Several examples from a cultural museum in Israel are used to illustrate the philosophy and approach.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中国科技馆常展更新改造项目之一,“守护地球家园”常设展览以建立正确的人地关系为核心确定展览主题,引导公众正确领会人与家园的关系,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文明观,携手应对当前生态环境面临的挑战,呵护唯一家园。本文分析了确定该展览主题的思路,探讨并总结了围绕主题进行策展工作的思考与启示。  相似文献   

19.
实体档案展览作为档案机构实现公共文化服务职能的一种有效形式,日益突显出重要价值.论文从展览建构的一般逻辑出发,从知识、视觉、空间三个核心维度来探讨实体档案展览的定位,在此基础上,针对每一方面提出具体的策展路径.  相似文献   

20.
为提升展览设计水平和展示教育效果,近年来国内新建科技馆多以主题展览方式为主,但展览设计及展览方案征集、展览设计招标的模式却未发生相应的改变,导致设计效果不佳,难以涌现真正优秀的主题展览。主题展览设计,应该经过概念设计、创意设计、初步设计、深化设计(技术设计)等步骤。笔者参考建筑设计领域的相关流程,认为制订科学合理的展览设计与招标组织方案,通过“前期研究→提炼展览主题→构建展示内容框架”的过程,是确保获得优秀展览概念设计方案的先决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