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利用遥感技术提出一种面向卫星遥感技术的森林资源动态变化预测方法,该方法可以根据拍摄到的遥感图像信息进行分析和识别,准确的分析出当前森林资源的健康状态,从而预测出森林资源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病虫害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2.
中国耕地资源的动态变化及持续利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耕地资源在农业生产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关系到人类的生存、发展以及社会的稳定与繁荣.根据<中国1:100万土地资源图>,中国目前实有耕地面积约为1.33亿公顷,约占我国国土总面积的14%,但众多的人口又大大抵消了耕地资源总量上的优势,中国人均耕地面积只及世界人均水平的43%,不到俄罗斯的1/8,美国的1/6,加拿大的1/15,甚至不到印度的1/2.  相似文献   

3.
根据东北地区落叶松林松毛虫的发生情况,设计了一个有效的体系架构,开发出能够智能监测东北松林松毛虫的监测系统。以Zigbee技术为主导技术,根据特定的森林地理环境,组建适宜的网络结构,采用星形结构应用到小面积森林测试,簇状结构应用到长期、大面积森林监测时方式,采集了主要影响松毛虫生长繁殖的温度、湿度、光照强度三种环境参数。  相似文献   

4.
不同采收期迷迭香中的鼠尾草酸含量的动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运用打浆及超声波提取和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不同采收期的迷迭香中的鼠尾草酸含量动态变化规律,从而确定其最佳采收期.分析结果表明从7月份鼠尾草酸含量是开始下降到9月中旬降至最低,然后开始升高到10月中旬达到最高,从而确定最佳采收期为10月.另外鼠尾草酸含量变化可能与外界环境变化相关.  相似文献   

5.
6.
中国黑土资源分布格局与动态分析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该文从冻层的角度分析了黑土性状特点与形成过程,揭示了黑土资源的纬向分布与冻层存在的密切关系,根据季节冻结层底面年平均温和年平均气温关系式,计算出满足黑土形成所必需的纬度有关的气温条件,从而证明季节冻层决定了黑土纬向的分布。论文从土壤地质学的角度分析了东北黑土资源的经向分布格局,根据黑土的基本性状反演了第四世纪黑土成土环境,说明地质历史时期的一系列构造运动造成了东北地区明显的经向地貌差异,进而影响了土壤形成的植被条件、母质条件、水文条件以及元素迁移和聚集,从而限定了黑土资源经向分布范围。探讨了黑土资源数量和质量上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强调了人类不合理的土地利用及化肥、农药的污染是土地资源退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中国森林资源及木材供需平衡研究   总被引:32,自引:1,他引:32  
在全国分析中国森林资源状况的基础上,从生产、进出口、消费等方面系统地研究了中国木材供需状况。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实施将使中国木材由供过于求,转变为供不应求,为此除增加木材进口渠道、扩大进口量外,还应通过实施木材替代战略、积极培育森林资源来解决。  相似文献   

8.
90年代中国城镇用地动态变化的遥感监测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90年代以来,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城镇化发展较快的结果促使城镇扩展迅速。该文利用90年代1:10×104全国资源环境数据库提取的城镇用地动态变化信息,利用城镇用地扩展指数对全国城镇用地扩展的空间差异进行了分析。对各省级单位城镇用地扩张、城镇用地扩展占用耕地、城镇用地扩展的来源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90年代中国城镇用地扩展程度较高的地区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及四川盆地等大都市地区;广东、山东、江苏、河南、河北、北京、四川、浙江城镇用地扩展面积占全国城镇扩展面积的66.7%,城镇用地扩展占用耕地占全国的66.53%。从城镇用地扩展的来源可以看出,多数地区城镇用地扩展以占用耕地为主。西北地区城镇用地占用草地资源较多,东北及南方地区占用林地资源较多。在北京、天津、广东、上海城镇用地扩展来源多元化,城镇扩展使农村居民点、独立工矿用地被兼并到城镇中去。国家在实施城镇化战略的同时,应加强对城镇用地扩展的引导,促使其在既有的城乡居民点用地及独立工矿建设用地进行扩张。  相似文献   

9.
森林资源是动态变化的,监测手段和数据处理技术的日益进步使得动态监测成为可能,但是经过10多年的技术积累和基础建设,目前我国还没有建立起行之有效、运行严密的森林资源动态监测体系。本文在分析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森林资源动态监测体系建设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并提出解决的办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孙铁铎 《科技风》2013,(20):238-239
数据仓库技术是现在数据库技术当中最热门的一个研究话题。本文介绍了数据库仓库技术的设计特点和联机分析的相关内容,然后根据我国现有的森林资源提出了全国性的森林资源数据库仓库技术。  相似文献   

11.
刘珊  闵庆文 《资源科学》2010,32(6):1065-1071
17世纪-19世纪,中国西南山区普遍经历了生态环境的变迁,人地关系紧张,山地开发加剧,大量森林植被遭到损耗,生态环境出现危机。但是黔东南地区在同期却没有出现大规模的森林植被破坏,反而实现了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本文采用历史文献分析方法,对明代至民国初年黔东南的森林资源变迁及其社会区域响应机制进行研究得出,这种区域差异的形成受到自然地理条件和人类活动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但是合理的社会响应机制是黔东南能够在清代至民国初期森林资源可持续利用与发展有力的驱动因素。其中少数民族的宗教崇拜、禁忌习俗,以及传统的习惯法,是黔东南山地民族原始而独特的生态观的外化表现,对森林资源的保育、树种遗传资源的保存有直接推动作用;林粮套种的农林生产结构,大大规避了单纯农垦生产模式潜在的自然灾害风险,保证了地力的充分使用,解决了佃农的口粮问题,在较大程度上实现了林区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乡规民约和林事纠纷调解机制,构成一个强有力的林业法制管理体系,对森林资源日常管理和利用秩序进行严格规范,确保了民间法规法律效力和有序执行。鉴于历史时期山地民族生态智慧对于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积极作用,如何充分认识、理解,并将民族社区精华的传统生态智慧有效地运用于现代资源管理中,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2.
报道了槭叶铁线莲一新变种——无裂槭叶铁线莲Clematis acerifolia Maxim. var. elobata S. X. Yan。该变种与原变种不同在于植株较矮,高不超过20 cm,叶卵形至宽卵形,不分裂,基部宽楔形至近截形,边缘具不规则锯齿。  相似文献   

13.
记载了中国江苏宝华山唐松草属一新变种——珠芽华东唐松草Thalictrum fortunei S. Moore var. bulbiliferum B. Chen & X. J. Tian。该变种在花谢之后在大部分叶腋处形成一枚直径3-10 mm的珠芽,明显区别于原变种。  相似文献   

14.
王强  张勃  戴声佩  邹悦  马中华  张亚宁 《资源科学》2011,33(8):1613-1620
本文基于1982年-2006年连续25a的GIMMS AVHRR NDVI植被覆盖指数,采用了最大化NDVI均值法、提取植被覆盖度法和一元线性回归趋势分析方法,对中国三北防护林工程区的四大建设区(风沙区,西北荒漠区,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和东北、华北平原区)连续25a的植被覆盖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动态变化研究。结果表明:①近25a来,研究区植被NDVI平均值总体呈缓慢上升趋势,增速为0.007/10a,其中风沙区和东北、华北平原区植被增速最明显,而西北荒漠区植被呈微弱下降趋势;②四大建设区植被覆盖度有不同程度提高,其中黄土高原沟壑区植被覆盖度上升最快,比1982年提高了9.66%;③在1982年-1991年、1992年-2001年、2002年-2006年三个时期内,大兴安岭中、南部,小兴安岭中部,长白山东北段,燕山,辽西低山丘陵区,阿尔泰山,天山,祁连山东段,西北荒漠区东部和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南部等地区的植被覆盖面积分别增加了472994km2、451032km2、435196km2;而在相同的三个时期,大兴安岭两侧,呼伦贝尔高原西部,三江平原北部,科尔沁沙地南端,西北荒漠区南部和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北部等地区的植被覆盖面积分别减少了197717km2、270192km2、182690km2。  相似文献   

15.
报道了槭叶铁线莲一新变种——无裂槭叶铁线莲Clematis acerifolia Maxim. var. elobata S. X. Yan。该变种与原变种不同在于植株较矮,高不超过20 cm,叶卵形至宽卵形,不分裂,基部宽楔形至近截形,边缘具不规则锯齿。  相似文献   

16.
运用宏观形态学和光学显微镜方法,对小花草玉梅Anemone rivularis var. flore-minore正常花和变态花的花被片进行了比较研究,以期更好地理解该分类群花被片变态过程。研究结果显示,该植物正常花中的花被片一般5(-8)枚,白色,倒卵形,全缘,可达1.3×0.5 cm,叶脉为开放的二叉分枝状,只在背面的顶端具少量毛被;其上表面未观察到气孔器,下表面具少量的气孔器。变态花中的花被片数目可达20枚;变态花被片显示出苞片或叶的形态特征:具网状脉,绿色,倒卵形或椭圆形,可达5×3 cm,两面密被毛,全缘或3裂,裂片边缘又浅裂或有锯齿,背腹面均具气孔器且数目随着变态程度的增加而增加。正常花被片与强烈变态的花被片之间在数目、形状、大小、颜色、边缘是否分裂、脉序及气孔器和毛被的数目等方面存在着连续的变态梯度。小花草玉梅变态花被片的叶状特征表明,这种表现叶性器官特征的变态可能是一种返祖现象,被子植物花萼片可能与苞片具有相同的起源。  相似文献   

17.
中国近期耕地资源与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变化态势   总被引:78,自引:10,他引:68  
该文在分析1996年---2003年我国耕地资源变化格局的基础上,探讨了耕地资源变化对粮食生产的影响,包括耕地面积、粮食播种面积、粮食总产量和粮食单产的年际变化率以及四者之间的相关关系。分析认为,我国耕地的流失呈加剧趋势;粮食播种面积和粮食总产呈下降趋势,且幅度较大;粮食单产变化不大。耕地面积年变化率和粮食播种面积年变化率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耕地面积年变化率和粮食总产量年变化率之间的相关性并不强;粮食播种面积变化率和粮食产量变化率之间相关性较强,两者的变化基本同步;粮食总产量变化率和粮食单产变化率之间相关性很强,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最后分析了2003年粮食总产量和主要粮食作物产量下降的原因,认为造成总产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播种面积的减少,单位面积的生产能力基本未下降,而且粮食品种结构与粮食品质均有了明显改善;生态退耕尽管减少了粮食播种面积,但有助于提高耕地的总体质量,增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保护和提高单位面积的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是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基本战略。  相似文献   

18.
近20年来吉林中东部地区林地的时空变化及成因浅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在遥感(RS)与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的支撑下,以土地利用动态变化模型、景观模型对吉林省中东部山地丘陵区20年来林地面积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定量或半定量的分析.结果表明:①1980年~1995年期间森林面积在减少,斑块数量增加,而相应指标在1995年~2000年期间都呈现相反趋势;②该区的林地动态变化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无论是从土地利用类型相对变化率模型还是从林地分布重心变化情况来看都表明:通化与吉林地区的森林面积变化较大,而白山、延边地区的变化较小.经数据分析与文献调研得知,大量的采伐与人口增长对耕地的需求是林地在1980年~1995年期间减少的直接原因;而国家相应林业政策的出台是1995年~2000年期间林地面积得以增加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19.
陇西栽培蒙古黄芪酯酶同工酶数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对陇西栽培蒙古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 (Fisch.) Bge. var. mongholicus (Bge.) Hsiao)的优质高产和良种选育提供一定依据,本文采用垂直板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对该地区栽培蒙古黄芪种子酯酶同工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地栽培蒙古黄芪是一个复杂的异质群体;种子酯酶同工酶电泳技术是检验蒙古黄芪种内变异的一种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20.
由于制冷剂较高的臭氧层消耗潜势和气候变化影响,政府和公众对于制冷剂的重视程度正不断加深.《蒙特利尔议定书》虽从源头上限制了臭氧消耗类物质(ODS)的生产和使用,却忽略了ODS的产品生命周期过程中潜在的释放风险.基于物质流分析方法,本文构建了中国澳门特别行政区(以下简称澳门特区)家用空调制冷剂的动态分析框架,并从生命周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