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理想气体状态变化过程图像浓缩了许多气体状态变化的过程 ,简化了许多语言表述 ,使许多物理问题转为数学、图形问题 ,如何应用并解决一些物理问题 ,成为高中物理教学中的难点。1 正确理解理想气体状态变化图像是应用的基础1 1 理想气体的内能就是气体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总和。从宏观上来看 ,理想气体的内能只跟温度有关 ,跟气体的体积、压强无关。理想气体的内能是一个状态量。对一摩尔理想气体 :单原子分子气体内能E =32 RT ,内能变化△E =32 R△T。双原子分子气体内能E =72 RT ,内能变化△E =72 R△T。1 2 理想气体做功只与压…  相似文献   

2.
皮小力  陈燕黎 《天中学刊》2001,16(5):106-106
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 ,将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P1V1T1=P2 V2T2 进行推广得Σni=1Pi Vi Ti =恒量 ,用此式解变质量理想气体问题 ,更加简单 .1 公式Σni=1Pi Vi Ti =恒量的推导过程设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系统 ,变化前有 m个部分 ,各部分的状态参量为 P1、V1、T1,P2 、V2 、T2 ,…… Pm、Vm、Tm,变化后为 n个部分 ,各部分的状态质量分别为 P′1、V′1、T′1,P′2 、V′2 、T′2 ,…… P′n、V′n、T′n,则由克拉珀龙方程的推导式 M =μPVRT 得 :   M1=P1V1μRT1,M2 =P2 V2 μRT2,…Mm =Pm VmμRTm ,( 1 )   M′1=P…  相似文献   

3.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简称气态方程)p1V1/T1=p2V2/T2,仅适用于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而对于变质量问题求解起来比较复杂,下面笔者通过应用状态方程推导两个推论,解决变质量问题非常简单快捷.  相似文献   

4.
周长江 《中学文科》2009,(17):103-103
在高中物理中,应用E=-n△Ф/△t或E=BLv求感应电动势是一个重要内容,也是高考的难点内容.由于教材对这一内容叙述较为简略,学生在具体做题时仍感困难.笔者认为弄清两个公式的区别和联系是突破这一难点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在热力学第一定律的教学中,(2)式是必须介绍的,我们把它叫做理想气体的热力学性质。其意义是:理想气体的P、V、T变化过程中,内能的改变与体积(或压力)无关。或者说理想气体的内能只是温度的函数,即: U=f(T)……(3)。 关于(2)式的推导,现行的《物理化学》教材普遍是通过Gay Lussac 1807  相似文献   

6.
<正>一、教学背景“反应热”是高中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内容中的重要概念,恒压条件下可以用焓变来表示。在实际教学中,人教版旧教材选修四《化学反应原理》并没有明确给出“焓变”“反应热”的相关概念。加之,此处考查内容更多的是反应热的计算,导致在教学中此处内容被一笔带过,会算即可。对于学生而言,不清楚反应热的概念及影响因素,不知道引入焓变的价值,不清楚用键能及内能估算反应热的区别,错误地认为反应热与焓变等同,概念混淆、模糊不清。  相似文献   

7.
翟树发 《考试》2009,(3):84-84,80
化学新课程教材新增加了溶度积常数Ksp、化学平衡常数K、电离平衡常数K1、焓变△H熵变△S、盖斯定律等概念,笔者就近两年高考试题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8.
气体状态变化的三个定律及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所研究的对象均为一定质量的气体 ,现行高中教材 (试验修订本 )介绍的克拉珀龙方程 ,对解决一些有关变质量气体状态变化问题比较便利 ,但似嫌简捷不够 .本文结合实例 ,说明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的分态式在分析处理变质量问题 (如打气、灌气、抽气、气体的混合等问题 )的应用 ,分析其独特的解题功能 ,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变通性和敏捷性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应用克拉珀龙方程 p VT=mMR易推出 :若理想气体在状态变化过程中 ,质量为 m的气体分成不同状态的两部分 m1、m2 ,或由两个…  相似文献   

9.
《热力学·统计物理》(汪志诚编)(第一版)一书第80页有一例题:以T、p为状态参量,求理想气体的焓、熵和吉布斯函数。作者认为教材中所给解答,由于积分上下限的不明确导致积分常数的混淆,易给读者带来物理概念的模糊和计算结果的错误。该教材第二版也未见更正。本文给出该例题的详细推导,并且与教材中相关式子作对照说明,以引起读者对状态参量积分上下限的重视。 例题的详细推导如下: 解:一摩尔理想气体的物态方程为 pv=RT (1)由(1)式可得 (2)在选T、p为独立参量时,焓的全微分为 (3)即教材(22.7)式,此处不加推导。(3)式乃全微分,沿任一条路径积分都可得h。我们选理想气  相似文献   

10.
新课程改革历经四年,在这几年的教学中,笔者将新教材与老教材作了比较,发现原空间与图形部分可以由传统教材的单一结论式教学变为学生探索发现其有关规律、定理的教学。这主要体现在图形的平移和旋转上。现就这两方面谈一下笔者的体会和对策。一、图形的变移例1(04年海口中考题)在△ABC中,∠ACB=90°,AB=BC,直线MN经过点C,且AD⊥MN于D,BE⊥MN于E。(1)当直线MN绕点C旋转到图1的位置时,求证:1)△ADC≌△CEB,2)DE=AD BE(2)当直线MN绕点C旋转到图2的位置时,求证:DE=AD-BE(3)当直线MN绕点C旋转到图3的位置时,试问DE、AD、B…  相似文献   

11.
键能是共价键的重要参数,它是从能量方面对共价键强弱的量度.许多无机化学教材对键能定义都有叙述,但归纳起来有下述两种:第一种叙述为:在101.3kPa,298k条件下,断开1molAB(理想气体,标准状态)为A、B(理想气体,标准状态)时过程的焓变,称为AB键的键能(严格地叫标准键离解能).通常用符号△H_298~θ(AB).  相似文献   

12.
热学部分中的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和热力学第一定律是历年高考的重点,那么怎样应用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pV/T=C和热力学第一定律△U=W+Q呢?  相似文献   

13.
李森 《中学理科》2006,(12):87-87
本文尝试从“物质的量”本质的理解和“燃烧热、中和热”的定义这两个角度来对反应热△H的单位kJ/mol进行通俗易懂的解释,避免引入大学教材中的反应进度、焓变等概念,以便中学阶段的学生理解.  相似文献   

14.
赵君 《理科考试研究》2005,12(10):34-35
如果是同种物质,密度相同,可适用公式ρ=m1/V1=m2/V2=△m/△V;如果是不同种物质,当它们体积V相同时,可适用公式V=m1/ρ1=m2/ρ2=△m/△ρ.合理使用这两个公式,会很容易地分析某些复杂的密度问题。  相似文献   

15.
初中代数第四册教材中有这样两道题,在△ABC中,AD为角A的平分线,用正弦定理:证明BD/DC=AB/AC。(P89第14题)。设AD是△ABC的中线,利用余弦定理证明:AD~2=1/2(b~2+c~2-a~2/2等)。这表明,用三角法证平几题,对初中学生已有一定的要求。在教学中,有计划地引导学生运用三角知识证明几何命题是非常值得重视的。这不但可以使学生巩固和复习三角知识,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解题的能力。三角法的实质就是运用公式的计算代替几何的逻辑推理。从而减少几何证题中的一些困难。鉴于初中学生知识面较窄,笔者只从如下三个方面谈谈几何题的三角证法:  相似文献   

16.
理想气体的状态变化过程,常常既不是等温过程又不是绝热过程,而是介于二者之间的过程称为多方过程。在热学教材中,直接将绝热过程的过程方程中的γ换成n即得多方过程的过程方程: PV~γ=常数→ PV~n=常数 式中n称为多方指数。为1≤n≤γ的一常数。 在热学教材中,没有对上述多方过程的过程方程加以推导。而我们在处理这一节教材时,对该过程方程进行了推导并加以适当的讨论。这样能使学生对热力学第一定律,摩尔热容量和理想气体内能的概念加深理解,并且对理想气体一般过程与特殊过程间的关系更有所认识。现在对这节教材的具体处理,叙述如下。  相似文献   

17.
热力学第一定律是包括热量在内的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它指出 :外界传递给系统的热量Q ,一部分使系统的内能E增加 ,一部分用于系统对外做功A ,其公式为 :Q =△E A(其中△E =E末 -E初)对上式各量的符号作如下规定 :系统吸热 ,Q为正 ,放热为负 ;系统内能增加 ,△E为正 ,减少为负 ;系统对外做功 ,A为正 ,外界对系统做功 ,A为负。热力学第一定律是热力学的基本定律之一 ,应用十分广泛。我在教学实践中发现有不少学生在应用该定律解题时对热量、功以及内能变化三个量的符号混淆不清 ,使运算发生错误。如何才能使学生克服符号差错这…  相似文献   

18.
<正>纵观近几年的理综高考题中的选修模块热学部分,考查理想气体状态变化过程中的能量变化的知识点出现的很频繁,这部分知识点要求不是太高,但学生的得分率并不是很理想。究其原因,主要是对相关的概念和定律掌握得不到位,不能熟练应用其解决相关问题。首先要明确理想气体的特点,由于理想气体分子之间没有相互作用力,因此理想气体没有分子势能,所以理想气体的内能仅由分子的动能决定。理想气体的内能是温度的函数,也就是温度  相似文献   

19.
多数热学教科书中对理想气体在 P—V 图上的四个等值过程及其热容量都作了详细的论述。本文将对理想气体在 P—V 图上的负斜率直线过程及其热容量进行论述。 1 两个转换点理想气体在 P—V 图上负斜率直线过程中,有两个转换点,即一个是温度转换点 M;另一个是吸、放热转换点 N,如图1所示。对此问题的论述多是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理想气体的内能公式求出了 M、N 点。此外也可以用下列方法简单求出 M、N 点。因为 M 点是温度  相似文献   

20.
运用盖斯定律来计算化学反应焓变是新课程增加的内容,教材中运用盖斯定律的计算方法是将几个已知焓变的化学方程式进行变形,再进行相加减而得到所要求的化学方程式的焓变。对于简单的化学焓变的计算,大多数学生都能正确求解,而对于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