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世纪70年代,功能派翻译理论在德国兴起,其核心是"目的论".根据目的论,翻译行为所要达到的目的决定整个翻译行为的过程.这种以翻译目的为核心的功能翻译理论为文学翻译批评提供了一个崭新的思路.由于儿童文学本身在文学系统中处于边缘地位,儿童文学翻译研究也长期受到忽视.近年来儿童文学翻译研究在我国呈现上升的趋势,但总的来说,在学术界还处在一个比较低的地位.该文将在功能翻译理论的指导下,以<夏洛的网>汉译本为例,探讨儿童文学作品的翻译策略,希望对今后的相关研究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功能派翻译理论是以目的论(Skopostheorie)为核心,强调文本和翻译功能的一种翻译流派,而任何翻译活动都是有目的的行为。以此理论为出发点,我们透析张爱玲英译本《金锁记》中所采用的翻译策略,试图从中寻找张爱玲采用相关翻译策略想要实现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将翻译定义为一种有目的的行为,在实用文体的翻译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该文首先介绍了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的形成阶段及核心内容,然后对该理论目前在科技英语、广告、合同和小说等实用文体翻译中的应用进行详细阐述,最后探讨了在翻译应用中的发展方向,以期对翻译实践工作带来一定的启示和指导。  相似文献   

4.
朱紫莹  刘艳芬 《海外英语》2015,(3):157-158,162
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将翻译定义为一种有目的的行为,在实用文体的翻译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该文首先介绍了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的形成阶段及核心内容,然后对该理论目前在科技英语、广告、合同和小说等实用文体翻译中的应用进行详细阐述,最后探讨了在翻译应用中的发展方向,以期对翻译实践工作带来一定的启示和指导。  相似文献   

5.
奈达运用交际学理论,把翻译视为是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活动.其功能对等理论思想产生了世界性的深远影响,在对文学翻译、科技翻译等领域里都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这种以"读者反映论"为核心的翻译理论为儿童文学翻译批评提供了一个崭新的思路.作者就以<夏洛的网>汉译本为例,辅以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指导,来探讨儿童文学的翻译,并通过功能对等理论中的意义、风格和文化三个方面的分析比较,从实践个案上来证明功能对等理论在指导儿童文学翻译上的实用性和适用性.  相似文献   

6.
功能翻译理论对翻译有看重要的指寻作用。往功能翻译理论的指导下翻译儿童文学,可以最大限度地保留原文的特色.使译文更符合译入语读者的阅读要求。从功能翻译理论在保持儿童文学语体及文化转换上的应用来分析功能翻译理论在儿童文学翻译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不同于奈达提出的动态对等翻译原则,德国功能学派的翻译目的论以译文功能为取向,注重翻译的实用性。本文以翻译目的论为理论框架,通过对比分析不同译本,探讨儿童文学作品《汤姆。索亚历险记》的翻译特点和技巧。  相似文献   

8.
功能派翻译理论是一种应用性较强的翻译理论。以功能派翻译理论为指导,为了实现更好地社会效应和经济效益,广告翻译可以采用“捕获文化差异一跨越文化障碍一实现文化转换”的‘‘三步法”模式,采用“直译”、“文化妥协”、“文化补偿”、“文化替换”等文化转换策略。  相似文献   

9.
吴海丹 《海外英语》2014,(9):148-150
功能翻译理论认为翻译是一种目的性很强的翻译活动。在功能翻译理论指导下,译者通过对直译、转译以及意译等翻译方法的灵活使用保证目标语言能够很好地与原文本表达意图对等。所以,功能翻译理论认为,用恰当的表达方法把原文本的信息传递给目标文本的使用者才是对药品说明书进行翻译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以功能派翻译理论为基础,从目的论视角重新阐释了“信达雅”的内涵。根据特定的历史背景和翻译对象《天演论》,笔者提出“信达雅”是以“雅”为中心,兼顾“信”与“达”。“雅”不是外在的“润色加藻”,也不是翻译的“脂粉”。在《天演论》的翻译中,目的法则赋予了“雅”的核心地位,使“信”在严复的翻译实践中从中心走到了边缘。  相似文献   

11.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商标词的翻译越来越重要。该文从功能派翻译理论出发来探讨跨文化交际中商标语的翻译。作者从搜集到的有关商标语特征的文章和书籍中借鉴了大量的商标名,同时也通过网络和去大型超市实地考察,积累了大量商标名,通过例子论述商标翻译的重要性,并基于商标的功能和特点,提出商标翻译应该遵循的原则和中外商标互译常用的三种方法。  相似文献   

12.
功能派翻译理论述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功能派翻译理论开始于 70年代的德国 ,迄今为止 ,已经有了几十年的历史。功能翻译理论摆脱了自古以来的语言形式对等的局限性 ,把翻译定义为一种有目的的行为。通过综述功能翻译理论的发展以及主要理论可以更有助于我们了解翻译行为的本质 ,使我们的翻译实践有更好的衡量标准 ,提高翻译水平和翻译质量。  相似文献   

13.
张梦雅 《海外英语》2011,(2):152-153,157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际贸易已成为各国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商标作为外国企业和产品的形象代表,其译名能否在保留本土文化的基础上有效迎合中国消费者的心理对商品销售的成功与否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零翻译作为一种采用源语语言符号的逆向翻译策略,能最大限度的保留原作精髓。以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为指导,从翻译的需求和目的出发,探索商标翻译中零翻译方法的使用策略及译名质量评价方法,并辅助译者翻译出既可传递商品神韵又能兼顾消费者文化习惯的译名。  相似文献   

14.
始于20世纪70年代的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摆脱了自古以来的语言形式对等的局限性,把翻译定义为一种有目的的行为。它是对传统"等值"观的一个重大突破和重要补充,并为翻译理论研究开辟了一个新视角。通过综述功能翻译理论的发展以及主要理论可以更有助于我们了解翻译行为的本质,使我们的翻译实践有更好的衡量标准,提高翻译水平和翻译质量。  相似文献   

15.
儿童文学,不同于成人文学,是专门为儿童群体创作的,是一种独具特色的文学作品。所以,儿童文学作品的译入过程中,译者还应着重对标儿童读者所具有的教学影响力、知识水平和阅读能力。译者还应该站在儿童的视角进行考虑,以儿童视角为出发点对原文深入理解分析,以便用该群体喜欢看到和理解的语言和人物来再现原文的思想内容和艺术风格。译者在翻译儿童文学作品时要结合儿童的身心特点选择恰当的翻译方法。奈达功能对等翻译理论主张“功能对等”,不追求文字表面的一一对应,而是将目标,即效果和意境,致力于传达给目的语读者与源语读者。奈达所主张的功能对等理论,要求翻译时使功能与形式相平衡,所以需要用最自然对等的语言去实现源语言中所要传达的讯息。[1]文章节选国外经典儿童文学作品《彼得兔的故事》,从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对《彼得兔的故事》翻译进行浅析。  相似文献   

16.
上世纪70年代以来,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蓬勃发展。该理论摆脱了当时盛行的对等翻译理论的束缚。打破了以前原文文本中心论的翻译研究传统.使译者更多地关注译文和译文读者。译文的社会效应和交际功能,赋予了翻译更多的涵义,拓宽了翻译理论研究的领域,也为翻译批评建立了一种新的动态模式,具有深远影响。文章将在概述该理论的形成及翻译原则的基础上,着重例证其在文学翻译批评中的应用这一颇具争议的问题,旨在说明其对文学翻译批评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7.
翻译过程中使用的翻译方法和策略是由翻译目的决定的,翻译目的论是功能翻译理论的核心。本文从功能翻译理论浅述傅东华先生的译本《飘》。  相似文献   

18.
德国功能翻译理论的核心是翻译目的论。钱钟书在译论方面提出"化境论"。本文通过对德国功能翻译理论和钱钟书译论的梳理和比较,认为二者承认译文可以同源文的功能是不同的观点有异曲同工之妙,其能对二者的关联建构提出新的视点。  相似文献   

19.
崔冬梅 《考试周刊》2013,(63):23-23
在功能翻译理论的指导下,影视翻译人员因受译文受众和译文发起者等因素的制约,使得影视翻译成为在功能派翻译理论指导下进行的具有积极意义的伪翻译。  相似文献   

20.
周晓枫 《考试周刊》2010,(40):35-36
德国功能翻译理论以目的论为总则.把翻译视为有目的、重结果的交际活动,把目标读者置于较高的地位.本文以功能翻译理论为基础,结合儿童及儿童文学的特点,以翻译大家任溶溶先生的最新译作《夏洛的网》为例,分别从词、句、语法、修辞、文化等层面分析任溶溶先生的翻译策略及译作特点.旨在为儿童文学译者们提供一些实践指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