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殡葬档案管理工作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是继续加快殡葬改革步伐、提升殡葬服务层次的重要基础和参考.本文就当前殡葬档案管理职能定位及特点进行了分析,同时提出了具体的改革措施,以此推动殡葬事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广西教育》2009,(12):128-128
日前,上海殡葬行业首次举行高校毕业生招聘专场,395个岗位诚招人才,其中包括2名整容化妆工。上海殡葬行业协会会长王宏阶表示,这几年殡葬行业陆续进了一些大学生,但集中招聘尚属首次,参加招聘的23家殡葬单位中不仅有各大殡仪馆,还包括殡葬代理机构和殡葬用品生产单位。招聘会共推出395个岗位,以策划师、文案、营销、办公室文员等技术和管理岗位为主,有的岗位月薪开到4000元以上。  相似文献   

3.
职业解释:从广义上讲,殡葬从业人员指所有从事与殡葬服务活动有关的人员。其中需要取得执业资格的从业人员主要包括:殡葬活动管理人员、殡葬设施经营人员、尸体防腐等殡葬技术人员,殡葬服务销售人员、殡葬服务中介代理人员等。  相似文献   

4.
改革传统的丧葬陋习,建设健康向上的殡葬文化,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如何推进殡葬改革和建设与之相适应的殡葬文化,需要我们强化殡葬文化宣传,积极引导居民群众自觉抵制低俗的丧葬陋习,鼓励居民选择骨灰树葬、花葬、海葬等生态殡葬,营造科学、文明、健康的丧葬新风尚.  相似文献   

5.
针对目前传统殡葬出现的"占地"、"暴利"等问题,提出全面推行绿色环保殡葬的建议及对策。这将是我国殡葬习俗领域的一场革命,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6.
农村殡葬文化是我国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传统殡葬形式有利有弊,而现行法规下殡葬制度又存在诸多不足。在尊重传统民俗的基础上,吸收传统文化的有益成分,完善现有的农村殡葬制度,减轻农民的经济负担,传承孝道文化,才能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关于当前农村殡葬改革的调查与反思:以河南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推行殡葬改革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党和政府一贯倡导的一项移风易俗的社会改革。近年来,殡葬改革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在推行过程中也出现了不少问题。为了更好地推进殡葬改革,有必要从如下方面入手:找准"突破口",努力提高宣传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充分发挥"体制外精英"的作用以及农村自组织团体的规范、服务、宣传作用;相关部门努力加强自身建设,提高服务质量;在农村实行平地深埋或者其他更符合发展方向的葬法。  相似文献   

8.
国民政府时期,为适应现代城市发展需要,上海市政府对殡葬方式进行了改革.在华洋两种制度并存的“双轨制”环境中,随着租界各项建设的展开,因为中外丧葬观念、城市生存空间、公共卫生、资金来源等因素的影响,冢舍问题成为中外纷争的焦点之一;同时,租界公墓制以合理的地理位置、普遍的服务对象、科学的殡葬方式、现代的管理体制、简单的丧仪,给国人完全不同的现实体验,引发国人对都市中传统冢合的重新思考.在租界的示范效应下,市政府禁革冢舍与建设公墓双管齐下,将殡葬设施的建设和殡葬事务的管理纳入整个市政建设规划中.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双管齐下的丧葬改革并没有如预想的那样迅速取得成效,其原因一是在于政府财力有限,建设多端,政局动荡,积习难改;二是中国传统社会心理对于公墓制的接受仍需要一个较为长期的过程;三是丧葬礼俗涉及宗法观念和民间信仰两大要素,变革难度最大.  相似文献   

9.
殡葬是人类对已失去自然生命的同类所采取的意味深长的告别活动,其间沉淀着深厚的文化内容,是一种文化特定的存在形态.殡葬文化是殡葬行为的总和,对殡葬文化的研究在构建和谐社会和小康社会的建设中有着特殊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生于尘土,归于尘土”,瑞典新殡葬方法让“一切都可再利用”——在瑞典,棺材店的生意未来可能不再好做了。科学家苏珊娜·维格-梅萨克发明了一种新的殡葬方法,这种新殡葬方法已经在十几个国家获得了专利。这种方法可以使死者的遗体得到彻底的生态利用,并使其最终转化为植物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1.
一些和死亡、殡葬有关的汉字,反映了我国古代先民的殡葬习俗。最初,这些殡葬习俗都表现了生者对死者的怀念之情。随着物质文明的进步与发展,这些习俗逐渐复杂起来。生者对死者的怀念之情,蒙上了迷信的外衣,严重地制约了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的进步与发展。沿袭下来的殡葬方式到了非改不可的时候了。  相似文献   

12.
可持续发展视野下的殡葬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56年4月,我国开始了从传统土葬到火葬的殡葬变革.50多年来,我国推行的这种殡葬变革确实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社会问题甚至人权问题.为了推动我国殡葬改革的进一步发展,我们必须尊重传统殡葬文化核心价值取向,必须遵循可持续发展理念.  相似文献   

13.
日前在网上看到一则关于招聘的新闻。这个招聘方所属行业有一点特殊——殡葬业。消息称:今年上海市殡葬行业首场高校招聘会吸引了5 000多名大学生冒雨参加,其中3 220名大学生投出简历,竞聘418个殡葬岗位。原本被人排斥的殡葬业如今却突然成了就业“香饽饽“,不少市民对此议论纷纷,褒贬不一。  相似文献   

14.
1978年12月,刚走出中学校门的杨育莲便跻身社会,作为朝气逢勃的年轻人,她对工作有一种强烈的追求渴望,渴望着为社会贡献自己一份力量。当时,她刚过完十八岁生日,便看到了一则原贵县殡仪馆招工的简报,在家人的鼓励下,欣然前往报名,加入到殡葬事业这一神圣的工作中。通过报名和考试、面试,层层筛选,她终于成为殡葬工作的一分子。殡葬工作当时是人们瞧不起眼的职业,大多数人都不愿意选择这项工作,是一种服务性的、又脏、又苦、又累的职业。从此,杨育莲同志便开始了她新的生活,这也是她一生中的一个转折点,面对社会的舆论,各种精神的压力,加上亲…  相似文献   

15.
殡葬改革属于自上而下的政府推动型移风易俗,其运行具有反复性、规避性的特点。从法社会学角度看,社会心理因素及基层政权的操作是影响殡葬改革实施效果的主要因素,而制度(建构秩序)与习俗(自发秩序)的对撞与博弈乃是影响殡葬改革成效的主要矛盾。  相似文献   

16.
《云南教育》2007,(10X):5-5
10月19日,记者从中国殡葬协会了解到,自今年秋季开始,该协会与北京大学共同举办中国哲学专业殡葬文化方向研究生课程进修班,面向全国殡葬行业工作人员招生,目前招生工作已经启动。  相似文献   

17.
殡葬是一个社会中最重要的民俗活动.在四大民俗活动(婚、丧、节、寿)中,殡葬所包藏的文化内涵最深厚,对人的心灵震撼最深刻,因而对社会精神文明的影响也最为深远,殡葬是生者按照自己对生命、人生的理解所设计的,也是办给生者看的,一场殡葬是否合格也是由生者来评判的,它的最终目的仍是生存者.因此,殡葬文化,其中隐藏或寄托了对人生的归宿、生命的价值的理解,对永生的追求,对现存社会的反映.  相似文献   

18.
济南民政学校,原为民政部所属的普通中等专业学校,面向全国培养从事民政工作的中等专业人才,1999年由省部级重点中专晋升为国家级重点中专.20世纪90年代初,根据民政部门所分管的殡葬行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情况及民政部门发起的社区服务在全国的发展状况,学校拟设立现代殡仪技术与管理专业及社区康复专业.前者主要为殡仪馆(所、场)培养从事火化机维护与使用的技术人员及从事灵堂、陵墓管理,移风易俗改革宣传和殡葬礼仪服务的工作人员,属机械制造与社会工作的交叉学科.  相似文献   

19.
一些和死亡、殡葬有关的汉字,反映了我国古代先民的殡葬习俗。最初,这些殡葬习俗都表现了生对死的怀念之情,随着物质明的进步与发展,这些习俗逐渐复杂起来。生对死的怀念之情,蒙上了迷信的外衣,严重地制约了精神明与物质明的进步与发展。沿袭下来的殡葬方式到了非改不可的时候了。  相似文献   

20.
王婧 《学习之友》2014,(1):58-59
一位至亲在一家三甲医院病逝。三个穿着白大褂的工作人员进入医生办公室,领了死亡证明书后,将遗体从病房运往太平间。一个工作人员将家属领入太平间隔壁的房间,要求办理殡葬手续。她拨打了广州市殡仪馆的报丧电话,随后开始推销殡葬“一条龙”服务——火化时不需要棺材的,7999元;需要棺材的,9999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