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高职院校中普遍存在着大学生自发形成的非正式群体,这些非正式群体的形成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如外部环境、个体的需要、时空的孕育、高职院校发展特殊时期和学生的特殊性等。作为学生管理工作者,对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的管理可采取以下措施:采取客观公正的态度,正确认识大学生非正式群体;因势利导,有针对性地做好非正式群体的工作;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强正式群体的建设;加强校风建设,培养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的调查研究与管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学生中的非正式群体是一个客观存在和不可忽视的问题,它直接影响着学生思想品德与行为的发展。弄清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的形成原因、存在类型、组合结构、基本特点,并在此基础上探讨管理与教育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的策略、措施,对统合校内外各种教育因素,创设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育人环境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徐伟东 《大学时代》2006,(11):176-177
在正式组织中存在“非正式组织”,它同正式组织相互依存。高职学生非正式群体存在积极和消极两方面作用,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学校的正常管理都有重要的影响。只要对非正式群体进行正确的教育和引导,尽可能发挥其积极作用,抑制其负面效应,才可以共同实现学校的教育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4.
高职学生非正式群体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职学生在相互交往过程中自发形成各种非正式群体,主要表现出心理相容、内聚力强、受核心人物影响等几个方面的特征。对待高职学生非正式群体,我们要给予足够的关注,认真分析其形成原因,深入了解学生心理,进行有效的教育引导。  相似文献   

5.
高职院校学生非正式群体影响着大学生的生活、学习和思想等方面,俨然成为高职院校学生学习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作为思想政治工作者,我们应该充分发挥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积极因素,引导或改造其消极因素。  相似文献   

6.
中专学校一般比较重视学生正式群体的组织、建设、教育和管理。诸如:学生党支部、学生团支部、学生会、学生班组、学生学雷锋理事会以及学生中成立的各种兴趣小组等等。但对于学生中自发形成的非正式群体一般不够重视,缺乏足够的认识,往往忽视教育、引导和研究管理。甚至还可能不加分析、不分良莠地加以粗暴的干涉,用简单的行政手段取缔学生中的非正式群体。本文就中专生非正式群体的形成作些具体的探测,并谈谈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高职院校学生非正式群体较普通本科学生非正式群体而言,更具普遍性、复杂性、开放性和独特性的特点,相对于本科院校非正式群体的缓慢发展,高职院校学生非正式群体的发展可谓"风景这边独好",日益呈现壮大、繁多且持久的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8.
在中小学,除了少先队、团支部、学生会和班委会等学生正式群体以外,还存在一些自发形成的、没有明文规定的、带有浓厚情感色彩的学生非正式群体。因此,我们不能只重视和加强对正式群体的教育管理,而忽视非正式群体的存在及对其引导,更不能粗暴干涉和强行取缔学生非正式群体。本文力图结合当前我国中小学学生非正式群体的现状及其特征,对学生非正式群体的功能进行全面论述,并据此提出有效的教育管理措施和方法。  相似文献   

9.
非正式群体在高职学生的职业社会化进程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作为职业指导者,应充分意识到高职生非正式群体存在的必然性及其功能,科学管理并利用其积极职能,使其在高职学生职业社会化过程中发挥最大功效,最终使其职业指导工作更具实效性。  相似文献   

10.
陈静 《考试周刊》2010,(40):226-226
相对于班级、小组等学校教育中的正式群体,在学生中间还普遍存在着各种以情感成分为主要调节机制而自发形成的非正式群体。由于这些非正式群体对学生个体的成长具有重大影响.因此如何对待学生非正式群体就成为每一个教育工作者不容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高校学生非正式群体及其管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高校学生非正式群体的存在是客观的,其名称多样,成员复杂,形成原因各异.非正式群体在高校影响巨大,具有二重性.为了趋利避害,构建和谐校园,对学生非正式群体应该采取以下措施进行管理:正确认识非正式群体,疏导与参与并举;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加强正式群体建设,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12.
在高校中普遍存在的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的情况,与大学生所加入的非正式群体有重要联系.非正式群体具有自发性、群体思维突出、常以寝室形式出现、有典型的意见领袖等特点,经历形成、震荡、规范和执行四个阶段,对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形成强约束,从而造成在学习动力方面的不同表现.应从新生入学教育、课堂管理、学生管理制度建设、对于典型学生的教育和引导、开展学生间互助帮扶活动等方式对大学生非正式群体进行管理.  相似文献   

13.
相对于班级、小组等学校教育中的正式群体,在学生中间还普遍存在着各种以情感成分为主要凋节机制而自发形成的非正式群体.由于这些非正式群体对学生个体的成长具有重大影响,因此如何对待学生非正式群体就成为每一个教育工作者不容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非正式群体又称友伴群体,是由情投意合者自发形成的小团体。学生集体中一般都存在若干个非正式群体。班级是学校教育和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同时又是学校生活中的“儿童社会”,它的成员是身心处于发展阶段的青少年学生,由于相同的兴趣爱好、价值观念以及交往和活动的心理需要,非正式群体在班级中是普遍存在的,它们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班集体的状况,对学生的身心发展起着不可忽视的重大作用。因此,怎样正确地认识和对待班级中的非正式群体就成了班主任工作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5.
非正式群体,又叫同伴群体,它没有明确的目标和任务,是以成员的某种共同利益为基础而形成的群体。非正式群体的形成也常常是自发的,带有明显的情感色彩,以个人的喜好为基础。在青少年学生中,往往存在着很多非正式群体。这些非正式群体在班集体中具有非同小可的作用,作为班主任,对此不可视而不见,只有对非正式群体的形成变化过程、各种特征及其活动规律有所了解,才能充分利用其规律,把握非正式群体积极方面的因素,促进班集体的建设。  相似文献   

16.
初中学生非正式群体是学生个体社会化和个体个性化过程中不容忽视的力量。要发挥非正式群体的正面教育功能,需要认真分析其形成的原因、特征、影响等因素。在初中这个特殊的阶段,教育者需要对非正式群体加以调控,发挥其正向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17.
教育活动作为一种社会性活动,其中的影响因素有很多种。在教育过程中所形成的各种各样的群体,包括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都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这其中的正式群体由于其形成、发展都是在一定的监督和管理下进行的,所以,可以较为容易地对其进行研究。大部分关于校园中群体作用的研究成果都是针对这类群体。但是,由于非正式群体的形成和发展是非正式的,所以其作用不太容易显现出来。但是,有时候它发挥的作用却是正式群体所无法达到的。所以,更多的目光应该投入到这个曾经不太受重视的领域,探讨其作用。  相似文献   

18.
学生非正式群体普遍存在于班级中,与正式群体相互交织,共同实现班级发展目标。然而,大多数教育工作者对非正式群体认识不足、不够重视,导致班级管理存在一定的问题。笔者结合自身的教育实践经验,浅谈学生非正式群体的管理策略,希望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引起一线教师、学者对非正式群体的关注。  相似文献   

19.
非正式群体是指几个学生在交往过程中自发形成的小团体.教师可以通过对非正式群体的形成及对班级管理影响等问题的分析,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使这一群体能发挥其正面效应.  相似文献   

20.
特师学生非正式群体是普遍存在的必然现象.关于非正式群体特征的研究将有利于进一步完善非正式群体的理论体系,并对学生个体社会化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从特师学生非正式群体的表现出发,经过分析与研究,对特师学生非正式群体提出了相应的教育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